卷08 梁本紀下第八

關燈
終始若一,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弗欺暗室,豈況三光?數至于此,命也如何!”又爲文數百篇。

    崩後,王偉觀之,惡其辭切,即使刮去。

    有随偉入者,誦其連珠三首,詩四篇,絕句五篇,文并凄怆雲。

     世祖孝元皇帝諱繹,字世誠,小字七符,武帝第七子也。

    初,武帝夢眇目僧執香爐,稱托生王宮。

    既而帝母在采女次侍,始褰戶幔,有風回裾,武帝意感幸之。

    采女夢月堕懷中,遂孕。

    天監七年八月丁巳生帝,舉室中非常香,有紫胞之異。

    武帝奇之,因賜采女姓阮,進爲修容。

    十三年,封湘東王。

    太清元年,累遷爲鎮西将軍、都督、荊州刺史。

     三年三月,侯景陷建邺。

    四月,世子方等至自建邺,知台城不守。

    帝命栅江陵城,周回七十裡。

    鎮西長史王沖等拜箋請爲太尉、都督中外諸軍事,承制主盟。

    帝不許,曰:“吾于天下不賤,甯俟都督之名;帝子之尊,何藉上台之位。

    議者可斬。

    ”投筆流淚。

    沖等重請,不從。

    又請爲司空,以主諸侯,亦弗聽。

    乃開鎮西府,辟天下士。

     是月,帝徵兵于湘州刺史河東王譽,譽拒命。

    尋上甲侯韶自建邺至,宣三月十五日密诏,授帝位假黃钺、大都督中外諸軍事、司徒、承制。

    于是立行台于南郡而置官司焉。

     七月,遣世子方等讨河東王譽,軍敗,死之。

    又遣鎮兵将軍鮑泉讨譽。

     九月乙卯,雍州刺史嶽一陽一王察舉兵寇江陵,其将杜崱兄弟來降,察遁走。

    鮑泉攻湘州,未克;又遣左衛将軍王僧辯代将。

     及簡文帝即位,改元爲大寶元年。

    帝以簡文制于賊臣,卒不遵用。

    正月,使少子方晷質于魏,魏不受質而結爲兄弟。

     四月,克湘州,斬譽,湘州平。

    雍州刺史嶽一陽一王察自稱梁王,蕃于魏,魏遣兵助伐襄一陽一。

    先是,邵陵王綸書已言兇事,秘之,以待湘州之捷。

    是月壬寅,始命陳瑩報武帝崩問,帝哭于正寝。

     六月,江夏王大款、山一陽一王大成、宜都王大封自信安來奔。

     九月辛酉,以前郢州刺史南平王恪爲中衛将軍、尚書令、開府儀同三司。

    改封大款爲臨川郡王,大成爲桂一陽一郡王,大封爲汝南郡王。

     十一月甲子,南平王恪等奉箋進位相國,總百揆。

    帝不從。

    二年三月,侯景悉兵西上。

     四月,景遣其将宋子仙、任約襲郢州,執刺史方諸。

    庚戌,領軍王僧辯屯師巴陵。

     五月癸未,帝遣将胡僧佑、陸法和援巴陵。

     六月,僧佑等擊破景将任約軍,禽約,景解圍宵遁。

    以王僧辯爲征東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尚書令,帥衆追景,所至皆捷。

    進圍郢州,獲賊将宋子仙等。

     九月,盤盤國獻馴象。

     十月辛醜朔,紫雲如蓋臨江陵城。

    是月,簡文帝崩,開府儀同三司王僧辯等奉表勸進。

    帝奉諱,大臨三日,百官缟素,答表不許。

    司空南平王恪率宗室,領軍将軍胡僧佑率群僚,江州别駕張佚率吏人,并奉箋勸進。

    帝固讓。

     十一月乙亥,僧辯又奉表勸進,又不從。

    時巨寇尚存,帝未欲即位,而四方表勸,前後相屬,乃下令斷表。

     承聖元年二月,王僧辯衆軍發自尋一陽一,帝馳檄四方,購獲景及逆者,封萬戶開國公,絹布五萬疋。

     三月,僧辯等平景,傳首江陵。

    戊子,以賊平告明堂、太社。

    己醜,僧辯等又表勸進曰: 衆軍以今月戊子,總集建康,賊景鳥伏獸窮,頻擊頻挫,一奸一竭詐盡,深溝自固。

    臣等分勒武旅,百道同趨,突騎短兵,犀函鐵楯,結隊千群,持戟百萬,止纣七步,圍項三重,轟然大潰,群兇四滅。

    京師少長,俱稱萬歲。

    長安酒食,于此價高。

    九縣雲開,六一合清朗,矧伊黔首,誰不載躍。

     伏惟陛下咀痛茹哀,嬰憤忍酷。

    自紫庭绛阙,胡塵四起,壖垣好畤,冀馬雲屯,泣血臨兵,嘗膽誓衆。

    而吳、楚一家,方與七國俱反,管、蔡流言,又以三監作亂。

    西涼義衆,阻秦塞而不通,并州遺黎,跨飛狐而見絕。

    豺狼當路,非止一人,鲸鲵不枭,倏焉五載。

    英武克振,怨恥并雪,永尋霜露,伊何可勝。

    臣等辄依故實,奉修社廟,使者持節,分告園陵。

    嗣後升遐,龍輴未殡,承華掩曜,梓宮莫測。

    并即随由備辦,禮具兇荒,四海同哀,六軍袒哭。

    聖情孝友,理當感恸。

     日者,百司嶽牧,仰祈宸鑒,以錫珪之功,既歸有道,當璧之禮,允屬聖明。

    而優诏謙沖,杳然凝邈,飛龍可跻,而幹爻在四,帝阍雲叫,而阊阖未開。

    讴歌再馳,是用翹首。

    所以越人固執,熏丹一穴一以求君,周人樂推,踰岐山而事主。

    漢王不即位,無以貴功臣,光武止蕭王,豈謂紹宗廟。

    黃帝遊于襄城,尚訪禦人之道,放勳寂于姑射,猶使鐏俎有歸。

    伊此傥來,豈聖人所欲,帝王所應,不獲已而然。

    伏讀玺書,尋諷制旨,領懷物外,未奉慈衷。

    陛下日角龍顔之姿,表于徇齊之日,彤雲素靈之瑞,基于應物之初。

    博學則大哉無所與名,深言則晔乎文章之觀。

    忠爲令德,孝實動天。

    加以英威茂略,雄圖武算,指麾則丹浦不戰,顧眄則阪泉自蕩。

    地維絕而重紐,天柱傾而更植。

    鑿河津于孟門,百川複啓;補穹儀以五石,萬物再生。

    縱陛下拂袗衣而遊廣成,登龛山而去東土,群臣安得仰訴,兆庶何所歸仁。

    況郊祀配天,罍篚禮曠,齋宮清廟,匏竹不陳。

    仰望鸾輿,匪朝伊夕,瞻言法駕,載渴且饑。

    豈可久稽衆議,有曠彜則。

    舊邦凱複,函、洛已平,高奴、栎一陽一,宮館雖毀;濁河清渭,佳氣猶存。

    臯門有伉,甘泉四敞,土圭測景,仙人承露。

    斯蓋九州之赤縣,六一合之樞機。

    博士捧圖書而稍還,太常定禮儀其已立,豈得不揚清警而赴名都,具玉銮而旋正寝。

    昔東周既遷,鎬京遂其不複,長安一亂,郏、洛永以爲居。

    夏後以萬國朝諸侯,文王以六州匡天下,方之迹基百裡,劍仗三尺,以殘楚之地,抗拒六戎,一旅之卒,翦夷三叛,坦然大定,禦辇東歸。

    解五牛于冀州,秣六馬于谯郡,緬求前古,其可得欤?對揚天命,無所讓德,有理存焉,敢重祈奏。

    帝尚未從。

    辛卯,宣猛将軍朱買臣奉帝密旨,害豫章王棟及其二弟橋、樛。

     四月乙巳,益州刺史、新除假黃钺、太尉武陵王紀僭位于蜀,年号天正。

    帝遣兼司空蕭泰、祠部尚書樂子雲拜谒茔陵,修複社廟。

    丁巳,下令解嚴。

     五月庚午,司空南平王恪及宗室王侯、大都督王僧辯等,複拜表上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