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02 宋本紀中第二

關燈
馬順則自号齊王,據梁鄒城。

    丁巳,婆皇國,戊戌,河南國并遣使朝貢。

    戊申,以尚書左仆射何尚之爲尚書令,太子詹事徐湛之爲左仆射、護軍将軍。

    壬子,彗星見太微中,對帝坐。

     秋七月甲辰,進安東将軍倭王綏濟爲安東大将軍。

     八月癸亥,梁鄒平,斬司馬順則。

    是秋,猛獸入郭内爲災。

    冬十月癸亥,高麗國遣使朝貢。

     十一月壬寅,曲赦二兖、徐、豫、青、冀六州,徙彭城流人于瓜步,淮西流人于姑孰,合萬許家。

     是歲,魏正平元年。

     二十九年春正月甲午,诏經寇六州,仍逢災澇,可量加救贍。

     二月乙卯,雷且雪。

    戊午,立皇子休仁爲建安王。

     三月壬午,大風拔木,都下火。

     夏四月戊午,诃羅單國遣使朝貢。

     秋七月壬辰,改封汝一陰一王渾爲武昌王,淮一陽一王彧爲湘東王。

    丁酉,省大司農、太子仆、廷尉監官。

     九月丁亥,以平西将軍吐谷渾拾寅爲安西将軍、秦河二州刺史,封河南王。

     冬十一月壬寅,揚州刺史廬陵王紹薨。

     十二月戊辰,黃霧四塞。

    辛未,以南兖州刺史江夏王義恭爲大将軍、南徐州刺史,錄尚書如故。

     是歲,魏中常侍宗一愛一構逆,太武皇帝崩,乃奉南安王馀爲帝,改元爲承平,後又賊馀;于是殿中尚書長孫渴侯、尚書陸麗奉皇孫,是爲文成皇帝,改元曰興安。

     三十年春正月乙亥朔,會群臣于太極前殿,有青黑氣從東南來,覆映宮上。

    戊寅,以司空、荊州刺史南谯王義宣爲司徒、中軍将軍、揚州刺史。

    壬午,以南徐州刺史始興王浚爲衛将軍、開府儀同三司、荊州刺史。

    戊子,使江州刺史武陵王駿統衆軍伐西一陽一蠻。

     二月甲子,元兇劭構逆,帝崩于合殿,時年四十七。

    諡景皇帝,廟号中宗。

    三月癸巳,葬長甯陵。

    孝武帝踐阼,追改諡曰文帝,廟号太祖。

     帝聰明仁厚,雅重文儒,躬勤政事,孜孜無怠,加以在位日久,惟簡靖爲心。

    于時政平訟理,朝野悅睦,自江左之政,所未有也。

    又一性一存儉約,不好奢侈。

    車府令嘗以辇莑故,請改易之;又辇席舊以烏皮緣故,欲代以紫皮,上以竹莑未至于壞,紫色貴,并不聽改。

    其率素如此雲。

     世祖孝武皇帝,諱駿,字休龍,小字道人,文帝第三子也。

    元嘉七年八月庚午夜生,有光照室。

    少機穎,神明爽發,讀書七行俱下,才藻甚美,雄決一愛一武,長于騎射。

     十二年,立爲武陵王,二十二年,累遷雍州刺史。

    自晉江左以來,襄一陽一未有皇子重鎮,時文帝欲經略關、河,故有此授。

    及魏太武大舉至淮南,時帝鎮彭城,魏使尚書李孝伯至,帝遣長史張暢與語,而帝改服觀之。

    孝伯目帝不辍,及出,謂人曰:“張侯側有人風骨視瞻,非常士也。

    ”二十八年,爲都督、江州刺史。

    時緣江蠻爲寇,文帝遣太子步兵校尉沈慶之等伐之,使上總統衆軍。

     三十年正月,出次西一陽一之五洲,會元兇弑逆,上率衆入讨。

    荊州刺史南谯王義宣、雍州刺史臧質并舉義兵。

     三月乙未,建牙于軍門。

    是時多不悉舊儀,有一翁斑白,自稱少從武帝征伐,頗悉其事,因使指麾,事畢,忽失所在。

    自冬至春,常東北風,連一陰一不霁,其日牙立之後,風轉而西南,景色開霁,有紫雲二蔭于牙上。

     四月辛酉,上次溧洲。

    丙寅,次江甯。

    丁卯,大将軍江夏王義恭來奔,奉表上尊号。

    戊辰,上至新亭。

    己巳,即皇帝位,大赦,改文帝号諡。

    以大将軍江夏王義恭爲太尉、南徐州刺史。

    庚午,以荊州刺史南谯王義宣爲中書監、丞相、揚州刺史,并錄尚書六條事。

    以安東将軍随王誕爲衛将軍、荊州刺史。

    加雍州刺史臧質車騎将軍、江州刺史。

    并開府儀同三司。

    撫軍将軍蕭思話爲尚書左仆射。

    壬申,以征虜将軍王僧達爲右仆射。

    改新亭爲中興亭。

     夏五月乙亥,輔國将軍朱修之克東府。

    丙子,克建邺,二兇及同逆并伏誅。

    庚辰,诏分遣大使巡省方俗。

    是日解嚴。

    辛巳,幸東府城。

    甲申,尊所生路淑媛爲皇太後。

    乙酉,立妃王氏爲皇後。

    壬辰,以太尉江夏王義恭爲太傅,領大司馬。

    甲午,谒初甯陵,曲赦建邺二百裡内,并蠲今年租稅。

    戊戌,以撫軍将軍南平王铄爲司空,建平王宏爲尚書左仆射。

     六月丙午,車駕還宮。

    初置殿門及上合門屯兵。

    庚午,以丹一陽一尹褚湛之爲尚書右仆射。

    庚申,诏有司論功班賞各有差。

    辛酉,安西将軍、西秦河二州刺史吐谷渾拾寅進号鎮西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辛未,改封南谯王義宣爲南郡王,随王誕爲竟陵王。

    閏月丙子,遣兼散騎常侍樂詢等十五人巡行風俗。

    庚申,加太傅江夏王義恭錄尚書事,以荊州刺史竟陵王誕爲侍中、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刺史。

    甲申,蠲尋一陽一、西一陽一郡租布三年。

    是月,置衛尉官。

     秋七月辛醜朔,日有蝕之。

    辛酉,诏崇儉約,禁一婬一侈。

    己巳,司空南平王铄薨,以侍中南郡王世子恢爲尚書右仆射。

     冬十月癸未,聽訟于閱武堂。

     十一月丙辰,停台省衆官朔望問訊。

    丙寅,高麗國遣使朝貢。

     十二月甲戌,省都水使者官,置水衡令官。

    癸未,以将置東宮,省太子率更令、步兵、翊軍校尉、旅贲中郎将、冗從仆射、左右積一弩一将軍官。

    中庶子、中舍人、庶子、舍人、洗馬各減舊員之半。

     孝建元年春正月己亥朔,祀南郊,大赦,改元。

    壬戌,更鑄四铢錢。

    丙寅,立皇子子業爲皇太子,賜天下爲父後者爵一級。

    是月,起正光殿。

     二月庚午,豫州刺史魯爽,車騎将軍、江州刺史臧質,丞相、荊州刺史南郡王義宣,兖州刺史徐遺寶舉兵反。

    壬午,曲赦豫州。

     三月己亥,内外戒嚴。

     夏五月甲寅,義宣等攻梁山,左衛将軍王玄谟大破之。

    己未,解嚴。

    癸亥,以吳興太守劉延孫爲尚書右仆射。

     六月戊辰,臧質走至武昌,爲人所斬,傳首建邺。

    甲戌,撫軍将軍柳元景進号撫軍大将軍,及鎮北大将軍沈慶之并開府儀同三司。

    癸未,罷南蠻校尉官。

    戊子,省錄尚書官。

    庚寅,義宣于江陵賜死。

     秋七月丙申朔,日有蝕之,既。

    丙辰,大赦,賜文武爵一級。

     冬十月戊寅,诏開建仲尼廟,制同諸侯之禮,詳擇爽垲,厚給祭秩。

     十一月癸卯,複置都水使者官。

    始課南徐州僑人租。

     是歲,魏興光元年。

     二年春二月己醜,婆皇國遣使朝貢。

    丙寅,以南兖州刺史沈慶之爲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

     夏四月壬申,河南國遣使朝貢。

    五月乙未,熒惑入南鬥。

    戊戌,以湘州刺史劉遵考爲尚書右仆射。

     六月甲子,以國哀除釋,大赦。

     秋七月癸巳,立皇弟休佑爲山一陽一王、休茂爲海陵王、休業爲鄱一陽一王。

    己酉,盤盤國遣使朝貢。

     八月庚申,雍州刺史武昌王渾有罪,廢爲庶人,自一殺。

    辛酉,幹陀利國遣使朝貢。

    三吳饑,诏所在振貸。

     九月丁亥,閱武于宣武場。

     冬十月壬午,以揚州刺史竟陵王誕爲司空、南徐州刺史,以尚書左仆射建平王宏爲尚書令。

     十一月辛亥,高麗國遣使朝貢。

     是歲,魏太安元年。

     三年春正月庚寅,立皇弟休範爲順一陽一郡王,休若爲巴陵郡王。

    戊戌,立皇子子尚爲西一陽一郡王。

    辛醜,祀南郊。

    以骠騎将軍建昌忠公到彥之,衛将軍、左光祿大夫新建文宣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