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76 列傳第六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及臂衣靺冠巾法服。
左肘錄鈴,右肘藥鈴,佩符絡左腋下。
繞腰穿環結于前,钗符于髻上。
通以大袈裟覆衾蒙首足。
明器有車馬。
道人道士并在門中,道人左,道士右。
百日内夜常然燈,旦常香火。
”弟子遵而行之。
诏贈太中大夫,諡曰貞白先生。
弘景妙解術數,逆知梁祚覆沒,預制詩雲:“夷甫任散誕,平叔坐論空。
豈悟昭一陽一殿,遂作單于宮。
”詩秘在箧裡,化後,門人方稍出之。
大同末,人士競談玄理,不習武事,後侯景篡,果在昭一陽一殿。
初,弘景母夢青龍無尾,自己升天,弘景果不妻無子。
從兄以子松喬嗣。
所着學苑百卷,孝經、論語集注、帝代年曆、本草集注、效驗方、肘後百一方、古今州郡記、圖像集要及玉匮記、七曜新舊術疏、占候、合丹法式,共秘密不傳,及撰而未訖又十部,唯弟子得之。
時有沙門釋寶志者,不知何許人,有于宋泰始中見之,出入锺山,往來都邑,年已五六十矣。
齊、宋之交,稍顯靈迹,被發徒跣,語默不倫。
或被錦袍,飲啖同于凡俗,恒以銅鏡剪刀鑷屬挂杖負之而趍。
或征索酒肴,或累日不食,預言未兆,識他心智。
一日中分身易所,遠近驚赴,所居噂誻。
齊武帝忿其惑衆,收付建康獄。
旦日,鹹見遊行市裡,既而檢校,猶在獄中。
其夜,又語獄吏:“門外有兩輿食,金缽盛飯,汝可取之。
”果是文惠太子及竟陵王子良所供養。
縣令呂文顯以啓武帝,帝乃迎入華林園。
少時忽重着三布帽,亦不知于何得之。
俄而武帝崩,文惠太子、豫章文獻王相繼薨,齊亦于此季矣。
靈和寺沙門釋寶亮欲以納被遺之,未及有言,寶志忽來牽被而去。
蔡仲熊嘗問仕何所至。
了自不答,直解杖頭左索繩擲與之,莫之解。
仲熊至尚書左丞,方知言驗。
永明中,住東宮後堂,從平旦門中出入。
末年忽雲“門上血污衣”,褰裳走過。
至郁林見害,果以犢車載一屍一出自此門,舍故Yan人徐龍駒宅,而帝頸血流于門限焉。
梁武帝尤深敬事,嘗問年祚遠近。
答曰:“元嘉元嘉。
”帝欣然,以爲享祚倍宋文之年。
雖剃須發而常冠帽,下裙納袍,故俗呼爲志公。
好爲谶記,所謂志公符是也。
高麗聞之,遣使齎綿帽供養。
天監十三年卒。
将死,忽移寺金剛像出置戶外,語人雲:“菩薩當去。
”旬日無疾而終。
先是琅邪王筠至莊嚴寺,寶志遇之,與交言歡飲。
至亡,敕命筠爲碑,蓋先覺也。
諸葛璩字幼玫,琅邪一陽一都人也。
世居京口。
璩幼事征士關康之,博涉經史。
複師征士臧榮緒,榮緒着晉書,稱璩有發擿之功,方之壺遂。
齊建武初,南徐州行一事江祀薦璩于明帝,言璩安貧守道,悅禮敦詩,如其簡退,可揚清厲俗,請辟爲議曹從事。
帝許之。
璩辭不赴。
陳郡謝朓爲東海太守,下教揚其風概,饷谷百斛。
梁天監中,舉秀才,不就。
璩一性一勤于誨誘,後生就學者日至。
居宅狹陋,無以容之。
太守張友爲起講舍。
璩處身清正,妻子不見喜愠之色,旦夕孜孜,講誦不辍,時人益以此宗之。
卒于家。
璩所着文章二十卷,門人劉暾集而錄之。
劉慧斐字宣文,彭城人也。
父元直,淮南太守。
慧斐少博學,能屬文,起家梁安成王法曹行參軍。
嘗還都,途經尋一陽一,遊于匡山,遇處士張孝秀,相得甚歡,遂有終焉之志。
因不仕,居東林寺。
又于山北構園一所,号曰離垢園,時人仍謂爲離垢先生。
慧斐尤明釋典,工篆隸,在山手寫佛經二千餘卷,常所誦者百馀卷。
晝夜行道,孜孜不怠,遠近欽慕之。
簡文臨江州,遺以幾杖。
論者雲,自遠法師沒後将二百年,始有張、劉之盛矣。
元帝及武陵王等書問不絕。
大同三年卒。
慧斐兄慧鏡,安成内史。
初,元直居郡得罪,慧鏡曆詣朝士乞哀,懇恻甚至,遂以孝聞。
子昙淨字元光,笃行有父風,解褐安成王國左常侍。
父卒于郡,昙淨奔喪,不食飲者累日,絕而又蘇,每哭辄嘔血。
服阕,因毀成疾。
會有诏士姓各舉四科,昙淨叔父慧斐舉以應孝行,武帝用爲海甯令。
昙淨又以兄未爲縣,因以讓兄,乃除安西參軍。
父亡後,事母尤淳至,身營餐粥,不以委人。
母疾,衣不解一帶,及母亡,水漿不入口者殆一旬。
母喪權瘗藥王寺,時天寒,昙淨身衣單布衣,廬于瘗所。
晝夜哭臨不絕聲,哀感行路,未期而卒。
範元琰字伯珪,一字長玉,吳郡錢塘人也。
祖悅之,太學博士征,不至。
父靈瑜,居父憂以毀卒。
元琰時童孺,哀慕盡禮,親一黨一異之。
及長好學,博通經史,兼一精一佛義,然謙敬不以所長驕人。
祖母患癰,恒自含一吮一。
與人言常恐傷物。
居家不出城市,雖獨居如對賓客,見者莫不改容憚之。
家貧,唯以園蔬爲業。
嘗出行,見人盜其菘,元琰遽退走。
母問其故,具以實答。
母問盜者爲誰,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恥,今啓其名,願不一洩也。
”于是母子秘之。
或有涉溝盜其筍者,元琰因伐木爲橋以度之,自是盜者大慚,一鄉無複草竊。
齊建武初,征爲曹武平西參軍,不至。
于時始安王遙光爲揚州,謂徐孝嗣曰:“曹武參軍,豈是禮賢之職。
”欲以西曹書佐聘之,會遙光敗,不果,時人以爲恨。
沛國劉瓛深加器異,嘗表稱之。
天監九年,縣令管慧辯上言義行,揚州刺史臨川王宏辟命,不至。
卒于家。
庾诜字彥寶,新
左肘錄鈴,右肘藥鈴,佩符絡左腋下。
繞腰穿環結于前,钗符于髻上。
通以大袈裟覆衾蒙首足。
明器有車馬。
道人道士并在門中,道人左,道士右。
百日内夜常然燈,旦常香火。
”弟子遵而行之。
诏贈太中大夫,諡曰貞白先生。
弘景妙解術數,逆知梁祚覆沒,預制詩雲:“夷甫任散誕,平叔坐論空。
豈悟昭一陽一殿,遂作單于宮。
”詩秘在箧裡,化後,門人方稍出之。
大同末,人士競談玄理,不習武事,後侯景篡,果在昭一陽一殿。
初,弘景母夢青龍無尾,自己升天,弘景果不妻無子。
從兄以子松喬嗣。
所着學苑百卷,孝經、論語集注、帝代年曆、本草集注、效驗方、肘後百一方、古今州郡記、圖像集要及玉匮記、七曜新舊術疏、占候、合丹法式,共秘密不傳,及撰而未訖又十部,唯弟子得之。
時有沙門釋寶志者,不知何許人,有于宋泰始中見之,出入锺山,往來都邑,年已五六十矣。
齊、宋之交,稍顯靈迹,被發徒跣,語默不倫。
或被錦袍,飲啖同于凡俗,恒以銅鏡剪刀鑷屬挂杖負之而趍。
或征索酒肴,或累日不食,預言未兆,識他心智。
一日中分身易所,遠近驚赴,所居噂誻。
齊武帝忿其惑衆,收付建康獄。
旦日,鹹見遊行市裡,既而檢校,猶在獄中。
其夜,又語獄吏:“門外有兩輿食,金缽盛飯,汝可取之。
”果是文惠太子及竟陵王子良所供養。
縣令呂文顯以啓武帝,帝乃迎入華林園。
少時忽重着三布帽,亦不知于何得之。
俄而武帝崩,文惠太子、豫章文獻王相繼薨,齊亦于此季矣。
靈和寺沙門釋寶亮欲以納被遺之,未及有言,寶志忽來牽被而去。
蔡仲熊嘗問仕何所至。
了自不答,直解杖頭左索繩擲與之,莫之解。
仲熊至尚書左丞,方知言驗。
永明中,住東宮後堂,從平旦門中出入。
末年忽雲“門上血污衣”,褰裳走過。
至郁林見害,果以犢車載一屍一出自此門,舍故Yan人徐龍駒宅,而帝頸血流于門限焉。
梁武帝尤深敬事,嘗問年祚遠近。
答曰:“元嘉元嘉。
”帝欣然,以爲享祚倍宋文之年。
雖剃須發而常冠帽,下裙納袍,故俗呼爲志公。
好爲谶記,所謂志公符是也。
高麗聞之,遣使齎綿帽供養。
天監十三年卒。
将死,忽移寺金剛像出置戶外,語人雲:“菩薩當去。
”旬日無疾而終。
先是琅邪王筠至莊嚴寺,寶志遇之,與交言歡飲。
至亡,敕命筠爲碑,蓋先覺也。
諸葛璩字幼玫,琅邪一陽一都人也。
世居京口。
璩幼事征士關康之,博涉經史。
複師征士臧榮緒,榮緒着
齊建武初,南徐州行一事江祀薦璩于明帝,言璩安貧守道,悅禮敦詩,如其簡退,可揚清厲俗,請辟爲議曹從事。
帝許之。
璩辭不赴。
陳郡謝朓爲東海太守,下教揚其風概,饷谷百斛。
梁天監中,舉秀才,不就。
璩一性一勤于誨誘,後生就學者日至。
居宅狹陋,無以容之。
太守張友爲起講舍。
璩處身清正,妻子不見喜愠之色,旦夕孜孜,講誦不辍,時人益以此宗之。
卒于家。
璩所着文章二十卷,門人劉暾集而錄之。
劉慧斐字宣文,彭城人也。
父元直,淮南太守。
慧斐少博學,能屬文,起家梁安成王法曹行參軍。
嘗還都,途經尋一陽一,遊于匡山,遇處士張孝秀,相得甚歡,遂有終焉之志。
因不仕,居東林寺。
又于山北構園一所,号曰離垢園,時人仍謂爲離垢先生。
慧斐尤明釋典,工篆隸,在山手寫佛經二千餘卷,常所誦者百馀卷。
晝夜行道,孜孜不怠,遠近欽慕之。
簡文臨江州,遺以幾杖。
論者雲,自遠法師沒後将二百年,始有張、劉之盛矣。
元帝及武陵王等書問不絕。
大同三年卒。
慧斐兄慧鏡,安成内史。
初,元直居郡得罪,慧鏡曆詣朝士乞哀,懇恻甚至,遂以孝聞。
子昙淨字元光,笃行有父風,解褐安成王國左常侍。
父卒于郡,昙淨奔喪,不食飲者累日,絕而又蘇,每哭辄嘔血。
服阕,因毀成疾。
會有诏士姓各舉四科,昙淨叔父慧斐舉以應孝行,武帝用爲海甯令。
昙淨又以兄未爲縣,因以讓兄,乃除安西參軍。
父亡後,事母尤淳至,身營餐粥,不以委人。
母疾,衣不解一帶,及母亡,水漿不入口者殆一旬。
母喪權瘗藥王寺,時天寒,昙淨身衣單布衣,廬于瘗所。
晝夜哭臨不絕聲,哀感行路,未期而卒。
範元琰字伯珪,一字長玉,吳郡錢塘人也。
祖悅之,太學博士征,不至。
父靈瑜,居父憂以毀卒。
元琰時童孺,哀慕盡禮,親一黨一異之。
及長好學,博通經史,兼一精一佛義,然謙敬不以所長驕人。
祖母患癰,恒自含一吮一。
與人言常恐傷物。
居家不出城市,雖獨居如對賓客,見者莫不改容憚之。
家貧,唯以園蔬爲業。
嘗出行,見人盜其菘,元琰遽退走。
母問其故,具以實答。
母問盜者爲誰,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恥,今啓其名,願不一洩也。
”于是母子秘之。
或有涉溝盜其筍者,元琰因伐木爲橋以度之,自是盜者大慚,一鄉無複草竊。
齊建武初,征爲曹武平西參軍,不至。
于時始安王遙光爲揚州,謂徐孝嗣曰:“曹武參軍,豈是禮賢之職。
”欲以西曹書佐聘之,會遙光敗,不果,時人以爲恨。
沛國劉瓛深加器異,嘗表稱之。
天監九年,縣令管慧辯上言義行,揚州刺史臨川王宏辟命,不至。
卒于家。
庾诜字彥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