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70 列傳第六十

關燈


    時建康令沈徽孚恃勢傲瑀,瑀以法繩之,衆憚其強。

    子良甚相知賞,雖家事皆以委瑀。

    子良薨,瑀複事刺史始安王遙光,嘗使送人丁,速而無怨,遙光謂同使吏曰:“爾何不學沈瑀所爲。

    ”乃令瑀專知州獄事。

     湖熟縣方山埭高峻,冬月,公私行侶以爲艱。

    明帝使瑀行修之。

    瑀乃開四洪,斷行客就作,三日便辦。

    揚州書佐私行,詐稱州使,不肯就作,瑀鞭之四十。

    書佐歸訴遙光,遙光曰:“沈瑀必不枉鞭汝。

    ”覆之果有詐。

    明帝複使瑀築赤山塘,所費減材官所量數十萬。

    帝益善之。

    爲建德令,教人一丁種十五株桑、四株柿及梨栗,女子丁半之。

    人鹹歡一悅,頃之成林。

     去官還都,兼行選曹郎,随陳伯之軍至江州。

    會梁武起兵圍郢城,瑀說伯之迎武帝。

    伯之泣曰:“馀子在都。

    ”瑀曰“不然人情匈匈,皆思改計;若不早圖,衆散難合”。

    伯之遂降。

    初,瑀在竟陵王家,素與範雲善,齊末嘗就雲宿,夢坐屋梁柱上,仰見天中有字曰“範氏宅”。

    至是瑀爲帝說之,帝曰:“雲得不死,此夢可驗。

    ”及帝即位,雲深薦瑀,自暨一陽一令擢兼尚書右丞。

    時天下初定,陳伯之言瑀催督運輸,軍國獲濟。

    帝以爲能,遷尚書駕部郎,兼右丞如故。

    瑀薦族人沈僧隆、僧照有吏幹,帝并納之。

     以母憂去職,起爲餘姚令。

    縣大姓虞氏千馀家,請谒如市,前後令長莫能絕。

    自瑀到,非訟訴無所通,以法繩之。

    縣南又有豪族數百家,子弟縱橫,遞相庇蔭,厚自封植,百姓甚患之。

    瑀召其老者爲石頭倉監,少者補縣僮,皆号泣道路,自是權右屏迹。

    瑀初至,富吏皆鮮衣美服以自彰别,瑀怒曰:“汝等下縣吏,何得自拟貴人!”悉使着芒屦粗布,侍立終日,足有蹉跌,辄加榜捶。

    瑀微時嘗至此鬻瓦器,爲富人所辱,故因以報焉。

    由是士庶駭怨。

    瑀廉潔自守,故得遂行其意。

     後爲安南長史、尋一陽一太守。

    江州刺史曹景宗卒,仍爲信威蕭穎達長史,太守如故。

    瑀一性一屈強,每忤穎達,穎達銜之。

    天監八年,因入谘事,辭又激厲。

    穎達作色曰:“朝廷用君作行事邪?”瑀出,謂人曰:“我死而後已,終不能傾側面從。

    ”是日于路爲人所殺,多以爲穎達害焉。

    子續累訟之。

    遇穎達尋卒,事不窮竟。

    續乃布衣蔬食終其身。

     範述曾字子玄,一字穎彥,吳郡錢唐一人也。

    幼好學,從馀杭呂道惠受五經,略通章句。

    道惠曰:“此子必爲王者師。

    ”齊文惠太子、竟陵文宣王幼時,齊高帝引述曾爲之師友,起家宋晉熙王國侍郎。

    齊初至南郡王國郎中令,遷太子步兵校尉,帶開一陽一令。

    述曾爲人骞谔,在宮多所谏争,太子雖不能全用,然亦弗之罪也。

    竟陵王深相器重,号爲周舍。

    太子左衛率沈約亦以述曾方汲黯。

     齊明帝即位,爲永嘉太守。

    爲政清平,不尚威猛,甿俗便之。

    所部橫一陽一縣山谷嶮峻,爲逋逃所聚,前後二千石讨捕莫能息。

    述曾下車,開示恩信,凡諸兇一黨一,繈負而出,編戶屬籍者二百馀家。

    自是商旅流通,居人安業。

    勵志清白,不受饋遺。

    明帝下诏褒美,征爲遊擊将軍。

    郡送故舊錢二十餘萬,一無所受,唯得白桐木火籠樸十馀枚而已。

    東 昏時,拜中散大夫,還鄉裡。

    梁武帝踐阼,乃輕行詣阙,仍辭還。

    武帝下诏褒美,以爲太中大夫。

    述曾生平所得奉祿,皆以分施,及老遂壁立無資。

    以天監八年卒。

    注易文言,着雜詩賦數十篇。

     後有吳興丘師施亦廉潔稱,罷臨安縣還,唯有二十籠簿書,并是倉庫券帖。

    當時以比述曾。

    位至台郎。

     孫謙字長遜,東莞莒人也。

    客居曆一陽一,躬耕以養弟妹,鄉裡稱其敦睦。

    仕宋爲句容令,清慎強記,縣人号爲神明。

    宋明帝以爲巴東、建平二郡太守。

    郡居三峽,恒以威力鎮之。

    謙将述職,敕募千人自随。

    謙曰:“蠻夷不賓,蓋待之失節耳。

    何煩兵役,以爲國費。

    ”固辭不受。

    至郡,布恩惠之化,蠻獠懷之,競饷金寶。

    謙慰喻而遣,一無所納。

    及掠得生口,皆放還家。

    奉秩出吏人者,悉原除之。

    郡境翕然,威恩大着。

     視事三年,征還爲撫軍中兵參軍,遷越騎校尉、征北司馬。

    府主建平王将稱兵,患謙強直,托事遣使至都,然後作亂。

    及建平誅,遷左軍将軍。

     齊初,爲錢唐令,禦煩以簡,獄無系囚。

    及去官,百姓以謙在職不受饷遺,追載缣帛以送之。

    謙辭不受。

    每去官辄無私宅,借空車廄居焉。

     永明初,爲江夏太守,坐被代辄去郡,系尚方,頃之,免爲中散大夫。

    明帝将廢立,欲引謙爲心膂,使兼衛尉,給甲仗百人。

    謙不願處際會,辄散甲士,帝雖不罪而弗複任焉。

     梁天監六年,爲零陵太守,年已衰老,猶強力爲政,吏人安之。

    先是郡多猛獸暴,謙至絕迹。

    及去官之夜,猛獸即害居人。

    謙爲郡縣,常勤勸課農桑,務盡地利,收入常多于鄰境。

    九年,以老征爲光祿大夫。

    及至,帝嘉其清潔,甚禮異焉。

    每朝見,猶請劇職自效。

    帝笑之曰:“朕當使卿智,不使卿力。

    ”十四年,诏加優秩,給親信二十人,并給扶。

     謙自少及老,曆二縣五郡,所在廉潔。

    居身儉素,一床一施蘧蒢屏風。

    冬則布被莞席。

    夏日無帱帳,而夜卧未嘗有蚊蚋,人多異焉。

    年逾九十,強壯如五六十者。

    每朝會,辄先衆到公門。

    力于仁義,行己過人甚遠。

    從兄靈慶嘗病寄謙,謙行出,還問起居,靈慶曰:“向飲冷熱不調,即時猶渴。

    ”謙退遣其妻。

    有彭城劉融行乞,疾笃無所歸,友人輿送謙舍,謙開聽事以受之。

    及融死,以禮殡葬,衆鹹服其行義。

    末年,頭生二肉角,各長一寸。

     十五年,卒官,時年九十二。

    臨終遺命諸子曰:“吾少無人間意,故自不求聞達,而仕曆三代,官成兩朝,如我資名,或蒙贈諡,自公體耳。

    氣絕即以幅巾就葬,每存儉率。

    比見鑐車過一精一,非吾志也。

    士安束以蘧蒢,王孫一裸一入後地,雖是匹夫之節,取于人情未允。

    今使棺足周身,圹足容柩。

    旐書爵裡,無曰不然。

    旒表命數,差可停息。

    直僦糯一床一,裝之以席。

    以常所乘者爲魂車,他無所用。

    ”第二子貞巧,乃織細席裝鑐,以篾爲鈴佩,雖素而華。

    帝爲舉哀,甚悼惜之。

     從子廉字思約。

    父奉伯位少府卿、淮南太守。

    廉便辟巧宦,齊時已曆大縣,尚書右丞。

    天監初,沈約、範雲當朝用事,廉傾意奉之。

    及中書舍人黃睦之等,亦尤所結附。

    凡貴要每食,廉必日進滋旨,皆手自煎調,不辭勤劇,遂得爲列卿,禦史中丞,晉陵吳興太守。

    廣陵高爽有險薄才,客于廉,廉委以文記。

    爽嘗有求不遂,乃爲屐謎以喻廉曰:“刺鼻不知嚏,蹋面不知嗔,齧齒作步數,持此得勝人。

    ”譏其不計恥辱,以此取名位。

    然處官平直,遂以善政稱。

    武帝嘗曰:“東莞二孫,謙、廉而已。

    ” 何遠字義方,東海郯人也。

    父慧炬,齊尚書郎。

    遠仕齊爲奉朝請,豫崔慧景敗亡事,抵尚書令蕭懿,懿深保匿焉。

    會赦出。

    頃之,懿遭難,子弟皆潛伏,遠求得懿弟融藏之。

    既而發覺,遠踰垣以免,融遇禍,遠家屬系尚方。

    遠遂亡度江,因降魏。

    入壽一陽一見刺史王肅,求迎梁武帝,肅遣兵援送。

    武帝見遠謂張弘策曰:“何遠丈夫,而能破家報舊德,未易及也。

    ”武帝踐阼,以奉迎勳,封廣興男,爲後軍鄱一陽一王恢錄事參軍。

    遠與恢素善,在府盡其志力,知無不爲。

    恢亦推心仗之,恩寄甚密。

     遷武昌太守。

    遠本倜傥,尚輕俠。

    至是乃折節爲吏,杜絕交遊,饋遺秋毫無所受。

    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遠患水溫,每以錢買人井寒水。

    不取錢者,則摙水還之,其他事率多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