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70 列傳第六十

關燈
寂之不肯開門,曰:“不奉墨旨。

    ”彧方于車中爲教,然後開。

    彧歎曰:“不意郅君章近在合下。

    ”即轉爲主簿。

    在縣專以廉潔禦下。

    于時丹徒縣令沈巑之以清廉抵罪,寂之聞之曰:“清吏真不可爲也,政當處季、孟之間乎。

    ” 巑之吳興武康人,一性一疏直,在縣自以清廉不事左右,浸一潤日至,遂鎖系尚方。

    歎曰:“一見天子足矣。

    ”上召問曰:“複欲何陳?”答曰:“臣坐清所以獲罪。

    ”上曰:“清複何以獲罪?”曰:“無以承奉要人。

    ”上曰:“要人爲誰?”巑之以手闆四面指曰:“此赤衣諸賢皆是。

    若臣得更鳴,必令清譽日至。

    ”巑之雖危言,上亦不責。

    後知其無罪,重除丹徒令。

    入縣界,吏人候之,謂曰:“我今重來,當以人肝代米,不然清名不立。

    ” 又有汝南周洽,曆句容、曲阿、上虞、吳令,廉約無私,卒于都水使者。

    無以殡斂,吏人爲買棺器。

    齊武帝聞而非之,曰:“洽累曆名邑而居處不理,遂坐無車宅死,令吏衣棺之,此故宜罪貶,無論褒恤。

    ”乃敕不給贈赙。

    琰子翽,爲官亦有能名,後爲吳令,别建康令孫廉,廉因問曰:“聞丈人發一奸一擿伏,惠化如神,何以至此?”答曰:“無他也,唯勤而清。

    清則憲綱自行,勤則事無不理。

    憲綱自行則吏不能欺,事自理則物無疑滞,欲不理得乎。

    ”時臨淮劉玄明亦有吏能,曆山一陰一、建康令,政常爲天下第一,終于司農卿。

    後翽又代玄明爲山一陰一令,問玄明曰:“願以舊政告新令尹。

    ”答曰:“我有奇術,卿家譜所不載,臨别當相示。

    ”既而曰:“作縣令唯日食一升飯而莫飲酒,此第一策也。

    ”翽天監中爲建康令,複有能名,位骠騎谘議。

    子岐。

     岐字景平,仕梁起家南康王左常侍,後兼尚書金部郎,母憂去職,居喪盡禮。

    服阕後疾廢久之,複除始新令。

    縣人有因鬥相毆而死,死家訴郡,郡錄其仇人,考掠備至,終不引咎。

    郡乃移獄于縣,岐即令脫械,以和言問之,便即首服。

    法當償死,會冬節至,岐乃放其還家。

    獄曹掾固争曰:“古者有此,今不可行。

    ”岐曰:“其若負信,縣令當坐。

    ”竟如期而反。

    太守深相歎異,遽以狀聞。

    岐後去縣,人無老少皆出境拜送,号哭聞數十裡。

    至都,除廷尉正,入兼中書通事舍人,累遷安西中記室,兼舍人如故。

     岐美容止,博涉能占對。

    大同中與魏和親,其使歲中再至,常遣岐接對焉。

     太清元年,累遷太仆,司農卿,舍人如故。

    岐在禁省十馀年,機事密勿,亞于朱異。

    此年冬,貞一陽一侯蕭明伐彭城,兵敗,囚于魏。

    二年,明遣使還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議。

    左衛朱異曰:“邊境且得靜寇息人,于事爲便。

    ”議者并然之。

    岐獨曰:“高澄既新得志,何事須和?必是設間,故令貞一陽一遣使,令侯景自疑,當以貞一陽一易景,景意不安,必圖禍亂。

    若許通好,政是堕其計中。

    且彭城去歲喪師,渦一陽一複新敗退,今使就和,益示國家之弱。

    和不可許。

    ”異等固執,帝遂從之。

    及遣使,景果有此疑,遂舉兵入寇,請誅朱異。

     三年,遷中領軍,舍人如故。

    二月,侯景于阙前通表,乞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當解圍還鎮。

    敕許之,乃于城西立盟。

    求遣召宣城王出送。

    岐固執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許之。

    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

    及與景盟訖,城中文武喜躍,冀得解圍。

    岐獨言于衆曰:“賊舉兵爲逆,豈有求和。

    ”及景背盟,莫不歎服。

    尋有诏,以岐勤勞,封南豐縣侯。

    固辭不受。

    宮城失守,岐帶疾出圍,卒于宅。

     虞願字士恭,會稽餘姚人也。

    祖赉,給事中、監利侯。

    父望之早卒。

    赉中庭橘樹冬熟,子孫競來取之。

    願年數歲獨不取,赉及家人皆異之。

     宋元嘉中,爲湘東王國常侍。

    及明帝立,以願儒吏學涉,兼蕃國舊恩,意遇甚厚。

    除太常丞,尚書祠部郎,通直散騎侍郎。

    帝一性一猜忌,體肥憎風,夏月常着小皮衣。

    拜左右二人爲司風令史,風起方面,辄先啓聞。

    星文災變,不信太史,不聽外奏,敕靈台知星二人給願,常内省直,有異先啓,以相檢察。

     帝以故宅起湘宮寺,費極奢侈。

    以孝武莊嚴刹七層,帝欲起十層,不可立,分爲兩刹,各五層。

    新安太守巢尚之罷郡還見帝,曰:“卿至湘宮寺未?我起此寺是大功德。

    ”願在側曰:“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賣兒貼婦錢,佛若有知,當悲哭哀湣。

    罪高佛圖,有何功德!”尚書令袁粲在坐,爲之失色。

    帝大怒,使人驅曳下殿,願徐去無異容。

    以舊恩,少日中已複召入。

     帝好圍碁,甚拙,去格七八道,物議共欺爲第三品,與第一品王抗圍碁,依品賭戲。

    抗饒借帝,曰:“皇帝飛碁,臣抗不能斷。

    ”帝終不覺,以爲信然,好之愈笃。

    願又曰:“堯以此教丹朱,非人主所宜好也。

    ”雖數忤旨,而蒙賞賜猶異馀人。

    遷兼中書郎。

     帝寝疾,願常侍醫藥。

    帝尤好逐夷,以銀缽盛蜜漬之,一食數缽。

    謂揚州刺史王景文曰:“此是奇味,卿頗足不?”景文答曰:“臣夙好此物,貧素緻之甚難。

    ”帝甚悅。

    食逐夷積多,胸腹痞脹,氣将絕。

    左右啓飲數升酢酒,乃消。

    疾大困,一食汁滓猶至三升。

    水患積久,藥不複效。

    大漸日,正坐呼道人,合掌便絕。

     願以侍疾久,轉正員郎。

    出爲晉平太守。

    在郡不事生業。

    前政與百姓交關,質錄其兒婦,願遣人于道奪取将還。

    在郡立學堂教授。

    郡舊出髯蛇,膽可爲藥。

    有遺願蛇者,願不忍殺,放二十裡外山中。

    一一夜蛇還一床一下。

    複送四十裡山,經宿複歸。

    論者以爲仁心所緻。

    海邊有越王石,常隐雲霧,相傳雲“清廉太守乃得見”。

    願往就觀視,清徹無所隐蔽。

    後琅邪王秀之爲郡,與朝士書曰:“此郡承虞公之後,善政猶存,遺風易遵,差得無事。

    ” 以母老解職,除後軍将軍。

    褚彥回嘗詣願,願不在,見其眠一床一上積塵埃,有書數帙。

    彥回歎曰:“虞君之清至于此。

    ”令人掃地拂一床一而去。

     遷中書郎,領東觀祭酒。

    兄季爲上虞令卒,願從省步出還家,不待诏便歸東。

    除骁騎将軍,遷廷尉,祭酒如故。

     願嘗事宋明帝,齊初,神主遷汝一陰一廟,願拜辭流涕。

    建元元年卒。

    願着五經論問,撰會稽記,文翰數十篇。

     王洪範,上谷人也。

    宋泰始中,魏克青州,洪範得别駕清河崔祖歡女,仍以爲妻。

    祖歡女說洪範南歸。

    宋桂一陽一王之難,随齊高帝鎮新亭,常以身捍矢。

    高帝曰:“我自有楯,卿可自防。

    ”答曰:“天下無洪範何有哉,蒼生方亂,豈可一日無公。

    ”帝甚賞之。

     後爲晉壽太守,多昧贓賄,爲州所按。

    大懼,棄郡奔建邺。

    高帝輔政,引爲腹心。

    建武初,爲青、冀二州刺史,悔爲晉壽時貨赇所敗,更勵清節。

    先是青州資魚鹽之貨,或強借百姓麥地以種紅花,多與部下交易,以祈利益。

    洪範至,一皆斷之。

    啓求侵魏,得黃郭、鹽倉等數戍。

    後遇敗,死傷塗地,深自咎責。

    乃于謝祿山南除地,廣設茵席,殺三牲,招戰亡者魂祭之。

    人人呼名,躬自沃酹,仍恸哭不自勝,因發病而亡。

    洪範既北人而有清正,州人呼爲“虜父使君”,言之鹹落淚。

     永明中,有江夏李珪之字孔璋,位尚書右丞,兼都水使者,曆職稱爲清能。

    後兼少府卒。

     沈瑀字伯瑜,吳興武康人也。

    父昶,事宋建平王景素。

    景素謀反,昶先去之,及敗坐系獄。

    瑀詣台陳請得免罪,由是知名。

    爲奉朝請,嘗詣齊尚書左丞殷濔,濔與語及政事,甚器之,謂曰:“觀卿才幹,當居吾此職。

    ”司徒竟陵王子良聞瑀名,引爲府行參軍,領揚州部傳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