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69 列傳第五十九

關燈
旨。

    且朝廷許以鐵券之要,申以白馬之盟,朕不食言,誓之宗社。

    寄聞明者鑒未形,智者不再計,此成敗之效,将軍勿疑,吉兇之幾,間不容發。

    方今蕃維尚少,皇子幼沖,凡預宗枝,皆蒙一寵一樹。

    況以将軍之地,将軍之才,将軍之名,将軍之勢,而能克修蕃服,北面稱臣,甯與劉澤同年而語其功業哉?豈不身與山河等安,名與金石相弊?願加三思,慮之無忽。

     寄氣力綿微,餘一陰一無幾,感恩懷德,不覺狂言,鈇钺之誅,甘之如荠。

    寶應覽書大怒。

    或謂寶應曰:“虞公病笃,言多錯謬。

    ”寶應意乃小釋。

    亦以寄人望,且容之。

    及寶應敗走,夜至蒲田,顧謂其子扞秦曰:“早從虞公計,不至今日。

    ”扞秦但泣而已。

    寶應既禽,凡諸賓客微有交涉者皆誅,唯寄以先識免禍。

     初,沙門慧标涉獵有才思,及寶應起兵,作五言詩以送之曰:“送馬猶臨水,離旗稍引風。

    好看今夜月,當照紫微宮。

    ”寶應得之甚悅。

    慧标以示寄,寄一覽便止,正色無言。

    慧标退,寄謂所親曰:“标公既以此始,必以此終。

    ”後竟坐是誅。

     文帝尋敕都督章昭達發遣寄還朝,及至,謂曰:“管甯無恙,甚慰勞懷。

    ”頃之,帝謂到仲舉曰:“衡一陽一王既出合,須得一人旦夕遊處,兼掌書記,宜求宿士有行業者。

    ”仲舉未知所對,帝曰:“吾自得之。

    ”乃手敕用寄。

    寄入謝,帝曰:“所以暫屈卿遊蕃,非止以文翰相煩,乃令以師表相事也。

    ”後除東中郎建安王谘議,加戎昭将軍。

    寄乃辭以疾,不堪旦夕陪列。

    王于是令長停公事,其有疑議,就以決之,但朔旦箋修而已。

    太建八年,加太中大夫,後卒。

     寄少笃行,造次必于仁厚,雖僮豎未嘗加以聲色。

    至臨危執節,則辭氣凜然,白刃不憚也。

    自流寓南土,與兄荔隔絕,因感氣病。

    每得荔書,氣辄奔劇,危殆者數矣。

    前後所居官,未嘗至秩滿,裁期月,便自求解退。

    常曰:“知足不辱,吾知足矣。

    ”及謝病私庭,每諸王爲州将,下車必造門緻禮,命釋鞭闆,以幾杖侍坐。

    嘗出遊近寺,闾裡傳相告語,老幼羅列,望拜道左。

    或言誓爲約者,但指寄便不欺,其至行所感如此。

    所制文筆,遭亂并多散失。

     傅縡字宜事,北地靈州人也。

    父彜,梁臨沂令。

    縡幼聰敏,七歲誦古詩賦至十餘萬言。

    長好學,能屬文。

    太清末,丁母憂,在兵亂中,居喪盡禮,哀毀骨立,士友以此稱之。

    後依湘州刺史蕭循。

    循頗好士,廣集墳籍,縡肆志尋閱,因博通群書。

    王琳聞其名,引爲府記室。

    琳敗,随琳将孫瑒還都。

    時陳文帝使顔晃賜瑒雜物,瑒托縡啓謝,詞理周洽,文無加點。

    晃還言之文帝,召爲撰史學士。

    再遷骠騎安成王中記室,撰史如故。

     縡笃信佛教,從興皇寺慧朗法師受三論,盡通其學。

    尋以本官兼通直散騎侍郎使齊,還,累遷太子庶子、仆。

     後主即位,遷秘書監、右衛将軍,兼中書通事舍人,掌诏诰。

    縡爲文典麗,一性一又敏速,雖軍國大事,下筆辄成,未嘗起草,沈思者亦無以加,甚爲後主所重。

    然一性一木強,不持檢一操一,負才使氣,陵侮人物,朝士多銜之。

    會施文慶、沈客卿以佞見幸,專制衡軸,而縡益疏。

    文慶等因共谮之,後主收縡下獄。

    縡素剛,因憤恚,于獄中上書曰:“夫人君者,恭事上帝,子一愛一黔黎,省嗜欲,遠谄佞,未明求衣,日旰忘食,是以澤被區宇,慶流子孫。

    陛下頃來酒色過度,不虔郊廟之神,專媚一婬一昏之鬼。

    小人在側,宦豎弄權,惡忠直若仇雠,視百姓如草芥。

    後宮曳绮繡,廄馬馀菽粟,兆庶流離,轉一屍一蔽野,貨賄公行,帑藏損耗,神怒人怨,衆叛親離。

    恐東南王氣,自斯而盡。

    ”書奏,後主大怒。

    頃之稍解,使謂曰:“我欲赦卿,卿能改過不?”縡對曰:“臣心如面,臣面可改,則臣心可改。

    ”後主于是益怒,令宦者李善度窮其事,賜死獄中。

    有集十卷。

     縡雖強直有才,而毒惡傲慢,爲當世所疾。

    及死,有惡蛇屈尾來上靈一床一,當前受祭酹,去而複來者百馀日。

    時時有彈指聲。

     時有吳興章華,字仲宗,家本農夫,至華獨好學,與士君子遊處,頗通經史,善屬文。

    侯景之亂,遊嶺南,居羅浮山寺,專一精一習業。

    歐一陽一頠爲廣州刺史,署爲南海太守。

    頠子纥敗,乃還都。

    後主時,除太市令,非其所好,乃辭以疾。

    祯明初,上書極谏,其大略曰:“陛下即位,于今五年,不思先帝之艱難,不知天命之可畏。

    溺于嬖一寵一,惑于酒色。

    祠七廟而不出,拜妃嫔而臨軒。

    老臣宿将,棄之草莽,谄佞讒邪,升之朝廷。

    今疆埸日蹙,隋軍壓境,陛下如不改弦易張,臣見麋鹿複遊于姑蘇矣。

    ”書奏,後主大怒,即日斬之。

     顧野王字希馮,吳郡吳人也。

    祖子喬,梁東中郎武陵王府參軍事。

    父烜,信威臨賀王記室,兼本郡五官掾,以儒術知名。

     野王幼好學,七歲讀五經,略知大旨。

    九歲能屬文。

    嘗制日賦,領軍朱異見而奇之。

    十二,随父之建安,撰建安地記二篇。

    長而遍觀經史,一精一記默識,天文地理,蓍龜占候,蟲篆奇字,無所不通。

    爲臨賀王府記室。

    宣城王爲揚州刺史,野王及琅邪王褒并爲賓客,王甚一愛一其才。

    野王又善丹青,王于東府起齋,令野王畫古賢,命王褒書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