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69 列傳第五十九

關燈
沈炯虞荔傅縡顧野王姚察 沈炯字初明,吳興武康人也。

    祖瑀,梁尋一陽一太守。

    父續,王府記室參軍。

     炯少有俊才,爲當時所重。

    仕梁爲尚書左戶侍郎、吳令。

    侯景之難,吳郡太守袁君正入援建邺,以炯監郡。

    台城陷,景将宋子仙據吳興,使召炯,方委以書記,炯辭以疾,子仙怒,命斬之。

    炯解一衣将就戮,礙于路間桑樹,乃更牽往他所,或救之,僅而獲免。

    子仙一愛一其才,終一逼一之令掌書記。

    及子仙敗,王僧辯素聞其名,軍中購得之,酬所獲者錢十萬,自是羽檄軍書,皆出于炯。

    及簡文遇害,四方嶽牧上表勸進,僧辯令炯制表,當時莫有逮者。

    陳武帝南下,與僧辯會白茅灣,登壇設盟,炯爲其文。

    及景東奔,至吳郡,獲炯妻虞氏及子行簡,并殺之,炯弟攜其母逃免。

    侯景平,梁元帝湣其妻子嬰戮,特封原鄉侯。

    僧辯爲司徒,以炯爲從事中郎。

    梁元帝征爲給事黃門侍郎,領尚書左丞。

     魏克荊州,被虜,甚見禮遇,授儀同三司。

    以母在東,恒思歸國,恐以文才被留,閉門卻掃,無所交接。

    時有文章,随即棄毀,不令流布。

     嘗獨行經漢武通天台,爲表奏之,陳己思鄉之意。

    曰:“臣聞橋山雖掩,鼎湖之竈可祠;有魯遂荒,大庭之迹無泯。

    伏惟陛下降德猗蘭,纂靈豐谷,漢道既登,神仙可望。

    射之罘于海浦,禮日觀而稱功,橫中流于汾河,指柏梁而高宴,何其甚樂,豈不然欤!既而運屬上仙,道窮晏駕,甲帳珠簾,一朝零落,茂陵玉碗,遂出人間。

    陵雲故基,與原田而膴膴,别風馀迹,帶陵阜而芒芒,羁旅缧臣,豈不落淚。

    昔承明見厭,嚴助東歸,驷馬可乘,長卿西反,恭聞故實,竊有愚心。

    黍稷非馨,敢望徼福。

    但雀台之吊,空怆魏君,雍丘之祠,未光夏後,瞻仰煙霞,伏增凄戀。

    ”奏訖,其夜夢有宮禁之所,兵衛甚嚴,炯便以情事陳訴。

    聞有人言:“甚不惜放卿還,幾時可至。

    ”少日,便與王克等并獲東歸。

    曆司農卿,禦史中丞。

     陳武帝受禅,加通直散騎常侍。

    表求歸養,诏不許。

    文帝嗣位,又表求去,诏答曰:“當敕所由,相迎尊累,使卿公私無廢也。

    ” 初,武帝嘗稱炯宜居王佐,軍國大政,多預謀谟。

    文帝又重其才,欲一寵一貴之。

    會王琳入寇大雷,留異擁據東境,帝欲使炯因是立功,乃解中丞,加明威将軍,遣還鄉裡,收徒衆。

    以疾卒于吳中,贈侍中,諡恭子。

    有集二十卷行于世。

     虞荔字山披,會稽餘姚人也。

    祖權,梁廷尉卿、永嘉太守。

    父檢,平北始興王谘議參軍。

     荔幼聰敏,有志一操一。

    年九歲,随從伯闡候太常陸倕,倕問五經十事,荔對無遺失,倕甚異之。

    又嘗詣征士何胤,時太守衡一陽一王亦造之,胤言于王,王欲見荔,荔辭曰:“未有闆刺,無容拜谒。

    ”王以荔有高尚之志,雅相欽重,還郡,即辟爲主簿,荔又辭以年小不就。

    及長,美風儀,博覽墳籍,善屬文。

    仕梁爲西中郎法曹外兵參軍,兼丹一陽一诏獄正。

     梁武帝于城西置士林館,荔乃制碑奏上,帝命勒之于館,仍用荔爲士林學士。

    尋爲司文郎,遷通直散騎侍郎,兼中書舍人。

    時左右之任,多參權軸,内外機務,互有帶掌,唯荔與顧協泊然靜退,居于西省,但以文史見知。

    尋領大着作。

     及侯景之亂,荔率親屬入台,除鎮西谘議參軍,舍人如故。

    台城陷,逃歸鄉裡。

    侯景平,元帝征爲中書侍郎。

    貞一陽一侯僭位,授揚州别駕,并不就。

     張彪之據會稽,荔時在焉。

    及文帝平彪,武帝及文帝并書招之,迫切不得已,乃應命至都,而武帝崩,文帝嗣位,除太子中庶子,仍侍太子讀。

    尋領大着作。

     初,荔母随荔入台,卒于台内,尋而城陷,情禮不申,由是終身蔬食布衣,不聽音樂。

    雖任遇隆重,而居止儉素,淡然無營。

    文帝深器之,常引在左右,朝夕顧訪。

    荔一性一沈密,少言論,凡所獻替,莫有見其際者。

     第二弟寄,寓于閩中,依陳寶應,荔每言之辄流涕。

    文帝哀而謂曰:“我亦有弟在遠,此情甚切,他人豈知。

    ”乃敕寶應求寄,寶應終不遣。

    荔因以感疾,帝欲數往臨視,令将家口入省。

    荔以禁中非私居之所,乞停城外,帝不許,乃令住蘭台。

    乘輿再三臨問,手敕中使相望于道。

    又以蔬食積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卿年事已多,氣力稍減,方欲仗委,良須克壯。

    今給卿魚肉,不得固從所執。

    ”荔終不從。

    卒,贈侍中,諡曰德子。

    及喪柩還鄉裡,上親出臨送,當時榮之。

    子世基、世南,并少知名。

     寄字次安,少聰敏。

    年數歲,客有造其父,遇寄于門,嘲曰:“郎子姓虞,必當無智。

    ”寄應聲曰:“文字不辨,豈得非愚!”客大慚。

    入謂其父:“此子非常人,文舉之對,不是過也。

    ” 及長,好學,善屬文。

    一性一沖靜,有栖遁志。

    弱冠舉秀才,對策高第。

    起家梁宣城王國左常侍。

    大同中,嘗驟雨,殿前往往有雜色寶珠,梁武觀之,甚有喜色,寄因上瑞雨頌。

    帝謂寄兄荔曰:“此頌典裁清拔,卿之士龍也,将如何擢用?”寄聞之歎曰:“美盛德之形容,以申擊壤之情耳,吾豈買名求仕者乎?”乃閉門稱疾,唯以書籍自娛。

    嶽一陽一王察爲會稽太守,寄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