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68 列傳第五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名爲杖順,宜推心安誘,使不自疑,圖之一壯士之力耳。
”宣帝卒行其計。
及帝即位,除給事黃門侍郎,兼中書舍人,典軍國機密。
宣帝議北侵,敕喜撰軍制十三條,诏頒天下,文多不載。
論定策功,封東昌縣侯,以太子右衛率、右将軍行江夏、武陵、桂一陽一三王府國事。
母憂去職,诏封喜母庾氏東昌國太夫人,遣員外散騎常侍杜緬圖其墓田,上親與緬案圖指畫,其見重如此。
曆位禦史中丞,五兵尚書,參掌選事。
及得淮南之地,喜陳安邊之術,宣帝納之,即日施行。
帝又欲進兵彭、汴,以問喜,喜以爲“淮左新平,邊人未輯,周氏始吞齊國,難與争鋒,未若安人保境,斯久長之術也”。
上不從。
吳明徹卒俘于周。
喜後曆丹一陽一尹,吏部尚書。
及宣帝崩,叔陵構逆,敕中庶子陸瓊宣旨,令南北諸軍皆取喜處分。
賊平,加侍中。
初,宣帝委政于喜,喜數有谏争,事并見從。
自明徹敗後,帝深悔不用其言,謂袁憲曰:“一不用喜計,遂令至此。
”由是益見親重,喜乃言無回避。
時皇太子好酒德,每共親幸人爲長夜之宴,喜嘗言之宣帝,太子遂銜之,即位後稍見疏遠。
及被始興王傷,創愈,置酒引江總以下,展樂賦詩,醉酣而命喜。
于時山陵初畢,未及踰年,喜見之不怿,欲谏而後主已醉。
喜言心疾,仆于階下,移出省中。
後主醒,乃謂江總曰:“我悔召一毛一喜,知其無病,但欲阻我歡宴,非我所爲耳。
”乃與司馬申謀曰:“此人負氣,吾欲将乞鄱一陽一兄弟,聽其報雠,可乎?“對曰:“終不爲官用,願如聖旨。
”傅縡争之曰:“若許報雠,欲置先皇何地?”後主曰:“當與一小郡,勿令見人事耳。
” 至德元年,授永嘉内史。
喜至郡,不受奉秩,政弘清靜,人吏安之。
遇豐州刺史章大寶舉兵反,郡與豐州接,而素無備,喜乃修城隍器械,又遣兵援建安。
賊平,授南安内史。
祯明元年,征爲光祿大夫,領左骁騎将軍,道卒。
有集十卷。
子處沖嗣。
沈君理字仲倫,吳興人也。
祖僧畟,梁左戶尚書。
父巡,元帝時位少府卿。
魏平荊州,梁宣帝署金紫光祿大夫。
君理美風儀,博涉有識鑒。
陳武帝鎮南徐州,巡遣君理緻谒,深見器重,命尚會稽長公主。
及帝受禅,拜驸馬都尉,封永安亭侯,爲吳郡太守。
時兵革未甯,百姓荒弊,君理總集士卒,修飾器械,深以幹理見稱。
文帝嗣位,累遷左戶尚書。
天嘉六年,爲東一陽一太守。
天康元年,以父憂去職,自請往荊州迎柩。
朝議以在位重臣,難令出境,乃遣長兄君嚴往焉。
及還,将葬,诏贈巡侍中、領軍将軍,諡曰敬子。
太建中,曆位太子詹事,吏部尚書。
宣帝以君理女爲皇太子妃,賜爵望蔡縣侯,位侍中、尚書右仆射。
卒,贈翊左将軍、開府儀同三司,諡曰貞憲。
君理弟君高、君公。
君高字季高,少知名,一性一剛直,有吏能。
位衛尉卿,平越中郎将、都督、廣州刺史,甚得人和。
卒,諡祁子。
君公自梁元帝敗後,常在江陵。
祯明中,與蕭瓛、蕭岩叛隋歸陳,後主擢爲太子詹事。
君公博學有才辯,善談論,後主深器之。
陳亡入隋,文帝以其叛亡,命斬于建康。
君理第五叔邁,亦方正有幹局,位通直散騎常侍,侍東宮。
陸山才字孔章,吳郡吳人也。
祖翁寶,梁尚書水部郎。
父泛,中散大夫。
山才倜傥,好尚文史,範一陽一張缵、缵弟绾并欽重之。
紹泰中,都督周文育出鎮南豫州,不知書疏,以山才爲長史,政事悉以委之。
文育南讨,克蕭勃,禽歐一陽一頠,計畫多出山才。
後文育重鎮豫章金口,山才複爲鎮南長史、豫章太守。
文育爲熊昙朗所害,昙朗囚山才等,送于王琳。
未至,而侯安都敗琳将常衆一愛一,由是山才獲反。
累遷度支尚書,坐侍宴與蔡景曆言語過差,爲有司所奏,免官。
尋授散騎常侍,遷西一陽一、武昌二郡太守。
卒,諡曰簡子。
論曰:趙知禮、蔡景曆屬陳武經綸之日,居文房書記之任,此乃宋、齊之初傅亮、王儉之職。
若乃校其才用,理不同年,而卒能膺務濟時,蓋其遇也。
希祥勞臣之子,才名自緻,迹涉便佞,貞介所羞。
元饒始終任遇,無虧公道,名位自卒,其殆優乎。
子高權重爲戮,亦其宜也。
華皎經綸雲始,既蹈元功,殷憂之辰,自同勁草,雖緻奔敗,未足爲非。
師知送往多阙,見忌新主,謀人之義,可無慎哉;然晚遇誅夷,非其過也。
一毛一喜逢時遇主,好謀而成,見廢昏朝,不緻公輔,惜矣。
沈、陸所以見重,固亦雅望之所緻焉。
”宣帝卒行其計。
及帝即位,除給事黃門侍郎,兼中書舍人,典軍國機密。
宣帝議北侵,敕喜撰軍制十三條,诏頒天下,文多不載。
論定策功,封東昌縣侯,以太子右衛率、右将軍行江夏、武陵、桂一陽一三王府國事。
母憂去職,诏封喜母庾氏東昌國太夫人,遣員外散騎常侍杜緬圖其墓田,上親與緬案圖指畫,其見重如此。
曆位禦史中丞,五兵尚書,參掌選事。
及得淮南之地,喜陳安邊之術,宣帝納之,即日施行。
帝又欲進兵彭、汴,以問喜,喜以爲“淮左新平,邊人未輯,周氏始吞齊國,難與争鋒,未若安人保境,斯久長之術也”。
上不從。
吳明徹卒俘于周。
喜後曆丹一陽一尹,吏部尚書。
及宣帝崩,叔陵構逆,敕中庶子陸瓊宣旨,令南北諸軍皆取喜處分。
賊平,加侍中。
初,宣帝委政于喜,喜數有谏争,事并見從。
自明徹敗後,帝深悔不用其言,謂袁憲曰:“一不用喜計,遂令至此。
”由是益見親重,喜乃言無回避。
時皇太子好酒德,每共親幸人爲長夜之宴,喜嘗言之宣帝,太子遂銜之,即位後稍見疏遠。
及被始興王傷,創愈,置酒引江總以下,展樂賦詩,醉酣而命喜。
于時山陵初畢,未及踰年,喜見之不怿,欲谏而後主已醉。
喜言心疾,仆于階下,移出省中。
後主醒,乃謂江總曰:“我悔召一毛一喜,知其無病,但欲阻我歡宴,非我所爲耳。
”乃與司馬申謀曰:“此人負氣,吾欲将乞鄱一陽一兄弟,聽其報雠,可乎?“對曰:“終不爲官用,願如聖旨。
”傅縡争之曰:“若許報雠,欲置先皇何地?”後主曰:“當與一小郡,勿令見人事耳。
” 至德元年,授永嘉内史。
喜至郡,不受奉秩,政弘清靜,人吏安之。
遇豐州刺史章大寶舉兵反,郡與豐州接,而素無備,喜乃修城隍器械,又遣兵援建安。
賊平,授南安内史。
祯明元年,征爲光祿大夫,領左骁騎将軍,道卒。
有集十卷。
子處沖嗣。
沈君理字仲倫,吳興人也。
祖僧畟,梁左戶尚書。
父巡,元帝時位少府卿。
魏平荊州,梁宣帝署金紫光祿大夫。
君理美風儀,博涉有識鑒。
陳武帝鎮南徐州,巡遣君理緻谒,深見器重,命尚會稽長公主。
及帝受禅,拜驸馬都尉,封永安亭侯,爲吳郡太守。
時兵革未甯,百姓荒弊,君理總集士卒,修飾器械,深以幹理見稱。
文帝嗣位,累遷左戶尚書。
天嘉六年,爲東一陽一太守。
天康元年,以父憂去職,自請往荊州迎柩。
朝議以在位重臣,難令出境,乃遣長兄君嚴往焉。
及還,将葬,诏贈巡侍中、領軍将軍,諡曰敬子。
太建中,曆位太子詹事,吏部尚書。
宣帝以君理女爲皇太子妃,賜爵望蔡縣侯,位侍中、尚書右仆射。
卒,贈翊左将軍、開府儀同三司,諡曰貞憲。
君理弟君高、君公。
君高字季高,少知名,一性一剛直,有吏能。
位衛尉卿,平越中郎将、都督、廣州刺史,甚得人和。
卒,諡祁子。
君公自梁元帝敗後,常在江陵。
祯明中,與蕭瓛、蕭岩叛隋歸陳,後主擢爲太子詹事。
君公博學有才辯,善談論,後主深器之。
陳亡入隋,文帝以其叛亡,命斬于建康。
君理第五叔邁,亦方正有幹局,位通直散騎常侍,侍東宮。
陸山才字孔章,吳郡吳人也。
祖翁寶,梁尚書水部郎。
父泛,中散大夫。
山才倜傥,好尚文史,範一陽一張缵、缵弟绾并欽重之。
紹泰中,都督周文育出鎮南豫州,不知書疏,以山才爲長史,政事悉以委之。
文育南讨,克蕭勃,禽歐一陽一頠,計畫多出山才。
後文育重鎮豫章金口,山才複爲鎮南長史、豫章太守。
文育爲熊昙朗所害,昙朗囚山才等,送于王琳。
未至,而侯安都敗琳将常衆一愛一,由是山才獲反。
累遷度支尚書,坐侍宴與蔡景曆言語過差,爲有司所奏,免官。
尋授散騎常侍,遷西一陽一、武昌二郡太守。
卒,諡曰簡子。
論曰:趙知禮、蔡景曆屬陳武經綸之日,居文房書記之任,此乃宋、齊之初傅亮、王儉之職。
若乃校其才用,理不同年,而卒能膺務濟時,蓋其遇也。
希祥勞臣之子,才名自緻,迹涉便佞,貞介所羞。
元饒始終任遇,無虧公道,名位自卒,其殆優乎。
子高權重爲戮,亦其宜也。
華皎經綸雲始,既蹈元功,殷憂之辰,自同勁草,雖緻奔敗,未足爲非。
師知送往多阙,見忌新主,謀人之義,可無慎哉;然晚遇誅夷,非其過也。
一毛一喜逢時遇主,好謀而成,見廢昏朝,不緻公輔,惜矣。
沈、陸所以見重,固亦雅望之所緻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