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68 列傳第五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與戴僧朔奔江陵。
元定等無複船渡,步趣巴陵,巴陵城已爲陳軍所據,乃降,送于建邺。
皎遂終于江陵,其一黨一并誅,唯任蠻奴、章昭裕、曹宣、劉廣業獲免。
劉師知,沛國相人也。
家本素族。
祖奚之,齊淮南太守,以善政聞。
父景彥,梁司農卿。
師知本名師智,以與敬帝諱同,改焉。
好學,有當務才,博涉書傳,工文筆,善儀體,台閣故事,多所詳悉。
紹泰初,陳武帝入輔,以師知爲中書舍人,掌诏诰。
時兵亂後,朝儀多阙,武帝爲丞相及加九錫并受禅,其儀注多師知所定。
梁敬帝在内殿,師知常侍左右。
及将加害,師知詐帝令出,帝覺,遶一床一走曰:“師知賣我,陳霸先反。
我本不須作天子,何意見殺。
”師知執帝衣,行一事者加刃焉。
既而報陳武帝曰:“事已了。
”武帝曰:“卿乃忠于我,後莫複爾。
”師知不對。
武帝受命,仍兼舍人。
一性一疏簡,與物多忤,雖位宦不遷,而任遇甚重,其所獻替,皆有弘益。
及武帝崩,六日成服,時朝臣共議大行皇帝靈座俠禦人衣服吉兇之制,博士沈文阿議宜服吉,師知議雲:“既稱成服,本備喪禮。
案梁昭明太子薨,成服,俠侍之官,悉着衰斬,唯着铠不異,此即可拟。
愚謂六日成服,俠靈座須服衰絰。
”中書舍人蔡景曆、江德藻、謝岐等同師知議。
時以二議不同,乃啓取左丞徐陵決斷。
陵雲:“案山陵鹵簿吉部伍中,公卿以下導引者,爰及武贲、鼓吹、執蓋、奉車,并是吉服,豈容俠禦獨爲衰絰?若言公卿胥吏并服衰絰,此與梓宮部伍有何差别?若言文物并吉,司事者兇,豈容衽絰而奉華蓋,衰衣而升玉路邪?同博士議。
”謝岐議曰:“靈筵祔宗廟,梓宮祔山陵,實如左丞議。
但山陵鹵簿,備有吉兇,從靈輿者儀服無變,從梓宮者皆服苴衰,爰至士禮,悉同此制。
此自是山陵之儀,非關成服。
今謂梓宮靈扆,共在西階,稱爲成服,亦無鹵簿,直是爰自胥吏,上至王公,四海之内,必備衰絰。
案梁昭明太子薨,略是成例,豈容凡百士庶,悉皆服重,而侍中至于武衛,最是近官,反鳴玉纡青,與平吉不異?左丞既推以山陵事,愚意或謂與成服有殊。
”陵重答雲:“老病屬纩,不能多說。
古人争議,多成怨府,傅玄見尤于晉代,王商取陷于漢朝。
謹自三緘,敬同高命。
若萬一不死,猶得展言,庶與群賢,更申揚榷。
”文阿猶執所見,衆議不能決,乃具錄二議奏聞,上從師知議。
遷鴻胪卿,舍人如故。
天嘉元年,坐事免。
尋起爲中書舍人,複掌诏诰。
天康元年,文帝不豫,師知與尚書仆射一到仲舉等入侍醫藥。
帝崩,豫顧命。
宣帝入輔,師知與仲舉等遣舍人殷不佞矯诏令宣帝還東府,事覺,于北獄賜死。
初,文帝敕師知撰起居注,自永定二年秋至天嘉元年爲十卷。
謝岐,會稽山一陰一人也。
父達,梁太學博士。
岐少機警,好學,仕梁爲山一陰一令。
侯景亂,流寓東一陽一。
景平,依于張彪。
彪在吳郡及會稽,庶事委之。
彪每征讨,恒留岐監郡知後事。
彪敗,陳武帝引參機密,爲兼尚書右丞。
時軍旅屢興,糧儲多阙,岐所在幹理,深被知遇。
永定元年,爲給事黃門侍郎、中書舍人,兼右丞如故。
天嘉二年卒,贈通直散騎常侍。
弟峤,笃學,爲通儒。
一毛一喜字伯武,荥一陽一陽一武人也。
祖稱,梁散騎侍郎。
父栖忠,中權司馬。
喜少好學,善草隸。
陳武帝素知之。
及鎮京口,命喜與宣帝往江陵,仍敕宣帝谘禀之。
及梁元帝即位,以宣帝爲領直,喜爲尚書功論侍郎。
及魏平江陵,喜與宣帝俱遷長安。
文帝即位,喜自周還,進和好之策,陳朝乃遣周弘正等通聘。
及宣帝反國,又遣喜入周,以家屬爲請。
周冢宰宇文護執喜手曰:“能結二國之好者,卿也。
”仍迎柳皇後及後主還。
天嘉三年至都,宣帝時爲骠騎将軍,仍以喜爲府谘議參軍,領中記室,府朝文翰,皆喜詞也。
文帝嘗謂宣帝曰:“我諸子皆以‘伯’爲名,汝諸子宜用‘叔’爲稱。
”宣帝以訪喜,喜即條自古名賢杜叔英、虞叔卿等二十馀人以啓之,文帝稱善。
文帝崩,廢帝沖昧,宣帝錄尚書輔政,仆射一到仲舉等矯太後令,遣宣帝還東府,當時疑懼,無敢厝言。
喜即馳入,謂宣帝曰:“今日之言,必非太後之意,宗社至重,願加三思。
”竟如其策。
右衛将軍韓子高始與仲舉通謀,其事未發,喜謂宣帝曰:“宜簡人馬配與子高,并賜鐵炭,使修器甲。
”宣帝曰:“子高即欲收執,何更如是?”喜曰:“山陵始畢,邊寇尚多,而子高受委前朝,
元定等無複船渡,步趣巴陵,巴陵城已爲陳軍所據,乃降,送于建邺。
皎遂終于江陵,其一黨一并誅,唯任蠻奴、章昭裕、曹宣、劉廣業獲免。
劉師知,沛國相人也。
家本素族。
祖奚之,齊淮南太守,以善政聞。
父景彥,梁司農卿。
師知本名師智,以與敬帝諱同,改焉。
好學,有當務才,博涉書傳,工文筆,善儀體,台閣故事,多所詳悉。
紹泰初,陳武帝入輔,以師知爲中書舍人,掌诏诰。
時兵亂後,朝儀多阙,武帝爲丞相及加九錫并受禅,其儀注多師知所定。
梁敬帝在内殿,師知常侍左右。
及将加害,師知詐帝令出,帝覺,遶一床一走曰:“師知賣我,陳霸先反。
我本不須作天子,何意見殺。
”師知執帝衣,行一事者加刃焉。
既而報陳武帝曰:“事已了。
”武帝曰:“卿乃忠于我,後莫複爾。
”師知不對。
武帝受命,仍兼舍人。
一性一疏簡,與物多忤,雖位宦不遷,而任遇甚重,其所獻替,皆有弘益。
及武帝崩,六日成服,時朝臣共議大行皇帝靈座俠禦人衣服吉兇之制,博士沈文阿議宜服吉,師知議雲:“既稱成服,本備喪禮。
案梁昭明太子薨,成服,俠侍之官,悉着衰斬,唯着铠不異,此即可拟。
愚謂六日成服,俠靈座須服衰絰。
”中書舍人蔡景曆、江德藻、謝岐等同師知議。
時以二議不同,乃啓取左丞徐陵決斷。
陵雲:“案山陵鹵簿吉部伍中,公卿以下導引者,爰及武贲、鼓吹、執蓋、奉車,并是吉服,豈容俠禦獨爲衰絰?若言公卿胥吏并服衰絰,此與梓宮部伍有何差别?若言文物并吉,司事者兇,豈容衽絰而奉華蓋,衰衣而升玉路邪?同博士議。
”謝岐議曰:“靈筵祔宗廟,梓宮祔山陵,實如左丞議。
但山陵鹵簿,備有吉兇,從靈輿者儀服無變,從梓宮者皆服苴衰,爰至士禮,悉同此制。
此自是山陵之儀,非關成服。
今謂梓宮靈扆,共在西階,稱爲成服,亦無鹵簿,直是爰自胥吏,上至王公,四海之内,必備衰絰。
案梁昭明太子薨,略是成例,豈容凡百士庶,悉皆服重,而侍中至于武衛,最是近官,反鳴玉纡青,與平吉不異?左丞既推以山陵事,愚意或謂與成服有殊。
”陵重答雲:“老病屬纩,不能多說。
古人争議,多成怨府,傅玄見尤于晉代,王商取陷于漢朝。
謹自三緘,敬同高命。
若萬一不死,猶得展言,庶與群賢,更申揚榷。
”文阿猶執所見,衆議不能決,乃具錄二議奏聞,上從師知議。
遷鴻胪卿,舍人如故。
天嘉元年,坐事免。
尋起爲中書舍人,複掌诏诰。
天康元年,文帝不豫,師知與尚書仆射一到仲舉等入侍醫藥。
帝崩,豫顧命。
宣帝入輔,師知與仲舉等遣舍人殷不佞矯诏令宣帝還東府,事覺,于北獄賜死。
初,文帝敕師知撰起居注,自永定二年秋至天嘉元年爲十卷。
謝岐,會稽山一陰一人也。
父達,梁太學博士。
岐少機警,好學,仕梁爲山一陰一令。
侯景亂,流寓東一陽一。
景平,依于張彪。
彪在吳郡及會稽,庶事委之。
彪每征讨,恒留岐監郡知後事。
彪敗,陳武帝引參機密,爲兼尚書右丞。
時軍旅屢興,糧儲多阙,岐所在幹理,深被知遇。
永定元年,爲給事黃門侍郎、中書舍人,兼右丞如故。
天嘉二年卒,贈通直散騎常侍。
弟峤,笃學,爲通儒。
一毛一喜字伯武,荥一陽一陽一武人也。
祖稱,梁散騎侍郎。
父栖忠,中權司馬。
喜少好學,善草隸。
陳武帝素知之。
及鎮京口,命喜與宣帝往江陵,仍敕宣帝谘禀之。
及梁元帝即位,以宣帝爲領直,喜爲尚書功論侍郎。
及魏平江陵,喜與宣帝俱遷長安。
文帝即位,喜自周還,進和好之策,陳朝乃遣周弘正等通聘。
及宣帝反國,又遣喜入周,以家屬爲請。
周冢宰宇文護執喜手曰:“能結二國之好者,卿也。
”仍迎柳皇後及後主還。
天嘉三年至都,宣帝時爲骠騎将軍,仍以喜爲府谘議參軍,領中記室,府朝文翰,皆喜詞也。
文帝嘗謂宣帝曰:“我諸子皆以‘伯’爲名,汝諸子宜用‘叔’爲稱。
”宣帝以訪喜,喜即條自古名賢杜叔英、虞叔卿等二十馀人以啓之,文帝稱善。
文帝崩,廢帝沖昧,宣帝錄尚書輔政,仆射一到仲舉等矯太後令,遣宣帝還東府,當時疑懼,無敢厝言。
喜即馳入,謂宣帝曰:“今日之言,必非太後之意,宗社至重,願加三思。
”竟如其策。
右衛将軍韓子高始與仲舉通謀,其事未發,喜謂宣帝曰:“宜簡人馬配與子高,并賜鐵炭,使修器甲。
”宣帝曰:“子高即欲收執,何更如是?”喜曰:“山陵始畢,邊寇尚多,而子高受委前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