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67 列傳第五十七

關燈
禮,而毀瘠甚至。

    服阕,襲封重安縣公。

    随都督章昭達率軍往荊州征梁。

    梁人與周軍多造舟艦,置于青泥水中,昭達遣文季共錢道戢盡焚其舟艦。

    既而周兵大出,文季僅以身免。

    以功加通直散騎常侍。

     太建五年,都督吳明徹北讨,至秦郡。

    秦郡前江浦通塗水,齊人并下大柱爲杙,栅水中。

    文季乃前領骁勇,拔開其栅,明徹率大軍自後而至,攻克秦郡。

    又别遣文季攻泾州,屠其城。

    進拔盱眙。

    仍随明徹圍壽一陽一。

    文季臨事謹饬,禦下嚴整,前後所克城壘,率皆迮水爲堰,土木之功,動踰數萬。

    置陣役人,文季必先于諸将,夜則早起,迄暮不休,軍中莫不服其勤幹。

    每戰爲前鋒,齊軍深憚之,謂爲程彪。

    以功除散騎常侍,帶新安内史。

    累遷北徐州刺史,加都督。

     後随明徹北侵,軍敗,爲周所囚,仍授開府儀同三司。

    十一年,自周逃歸,至渦一陽一,爲邊吏執送長安,死于獄。

    是時既與周絕,不之知。

    至德元年,後主知之,贈散騎常侍。

    又诏傷其廢絕,降封重安縣侯,以子響襲封。

     沈恪字子恭,吳興武康人也。

    深沈有幹局。

    梁新渝侯蕭映之爲廣州,兼映府中兵參軍。

    陳武帝與恪同郡,情好甚昵。

    蕭映卒後,武帝南讨李贲,仍遣妻子附恪還鄉。

    尋補東宮直後。

    以嶺南勳,除員外散騎侍郎。

    仍令總集宗從子弟。

     侯景圍台城,起東西二土山以一逼一城,城内亦作土山應之,恪爲東土山主,晝夜拒戰。

    以功封東興侯。

    及城陷,間行歸鄉。

    武帝讨景,遣使報恪,恪于東起兵相應。

    賊平後,授都軍副。

     及武帝謀讨王僧辯,恪預其事。

    武帝使文帝還長城立栅備杜龛,使恪還武康招集兵衆。

    及僧辯誅,龛果遣副将杜泰襲文帝于長城,恪時已出縣,誅龛一黨一與。

    武帝尋遣周文育來援長城,文育至,泰乃走。

    及龛平,文帝襲東揚州刺史張彪,以恪監吳興郡。

     武帝受禅,時恪自吳興入朝,武帝使中書舍人劉師知引恪,令勒兵入,因衛敬帝如别宮。

    恪排闼入見武帝,叩頭謝曰:“恪身經事蕭家來,今日不忍見此事,分受死耳,決不奉命。

    ”武帝嘉其意,不複一逼一,更以蕩主王僧志代之。

     帝踐阼,除吳興太守。

    永定三年,除散騎常侍、會稽太守。

    曆事文帝及廢帝,累遷護軍将軍。

    至宣帝即位,除平越中郎将、都督、廣州刺史。

    恪未至嶺,前刺史歐一陽一纥舉兵拒嶮,不得進。

    朝廷遣司空章昭達讨平纥,乃得入州。

    兵荒之後,所在殘毀,恪綏懷安輯,被以恩惠,嶺表賴之。

    後主即位,爲特進、金紫光祿大夫。

    卒,諡曰光。

    子法興嗣。

     陸子隆字興世,吳郡人也。

    祖敞之,梁嘉興令。

    父悛,封氏令。

     子隆少慷慨,有志功名。

    侯景之亂,于鄉裡聚徒。

    時張彪爲吳郡太守,引爲将帥,仍随彪徙鎮會稽。

    及文帝讨彪,彪将沈泰、吳寶真、申缙等皆降,而子隆力戰敗績。

    文帝義之,複使領其部曲。

     文帝嗣位,子隆領甲仗宿衛。

    封益一陽一縣子,累遷廬陵太守。

    周迪據臨川反,子隆随章昭達讨迪,迪退走,因随昭達讨陳寶應。

    晉安平,子隆寶最,遷武州刺史,改封朝一陽一縣伯。

     華皎據湘州反,以子隆居其心腹,皎深患之,頻遣使招,子隆不從,攻又不克。

    及皎敗于郢州,子隆出兵襲其後,因與大軍相會。

    進爵爲侯。

    尋遷都督、荊州刺史。

    荊州新置,居公安,城池未固,子隆修立城郭,綏集夷夏,甚得人和,号爲稱職。

    吏人詣阙求立碑頌美功績,诏許之。

    卒,諡威。

    子之武嗣。

     之武年十六,領其舊軍。

    後爲弘農太守,乃隸吳明徹,于呂梁軍敗逃歸,爲人所害。

     子隆弟子才,亦有幹略。

    從子隆征讨有功,除始平太守,封始康縣子。

    卒于信州刺史。

     錢道戢字子韬,吳興長城人也。

    父景深,梁漢壽令。

    道戢少以孝行着聞,及長,頗有材幹,陳武帝微時,以從妹妻焉。

    武帝輔政,道戢随文帝平張彪于會稽,以功拜東徐州刺史,封永安縣侯。

     天嘉元年,爲臨海太守。

    侯安都之讨留異,道戢帥軍出松一陽一以斷其後。

    異平,以功拜都督、衡州刺史,領始興内史。

    後與章昭達讨歐一陽一纥,纥平,除左衛将軍。

     太建二年,又随昭達征江陵,以功加散騎常侍。

    後爲都督、郢州刺史。

    與儀同黃法奭攻下曆一陽一,因以道戢鎮之。

    卒官,諡曰肅。

    子邈嗣。

     駱文牙字旗門,吳興臨安人也。

    父裕,梁鄱一陽一嗣王中兵參軍事。

    文牙年十二,宗人有善相者,雲:“此郎容貌非常,必将遠緻。

    ”梁太清末,陳文帝避地臨安,文牙母陳,睹帝儀表,知非常人,賓待甚厚。

    及帝爲吳興太守,引文牙爲将帥。

    從平杜龛、張彪,勇冠衆軍。

     文帝即位,封臨安縣侯,位越州刺史。

    初,文牙母卒,時兵荒,至是始葬,诏贈臨安國太夫人,諡曰恭。

     太建八年,文牙累遷散騎常侍,入直殿省。

    十年,授豐州刺史。

    至德二年卒,贈廣州刺史。

    子義嗣。

     孫瑒字德琏,吳郡吳人也。

    父修道,梁中散大夫,以雅素知名。

    瑒少倜傥,好謀略,博涉經史,尤便書翰。

    仕梁爲邵陵王中兵參軍事。

    太清之難,授假節、宣猛将軍、軍主。

    王僧辯之讨侯景也,王琳爲前軍,琳與瑒親娅,乃表薦爲宜都太守。

    後以軍功封富一陽一侯。

    敬帝立,累遷巴州刺史。

     及陳武帝受禅,王琳立梁永嘉王蕭莊于郢州,征瑒爲少府卿,仍徙都督、郢州刺史,總留府之任。

    周遣大将軍史甯乘虛攻之,瑒兵不滿千人,乘城拒守,周兵不能克。

    及聞大軍敗王琳,乘勝而進,周兵乃解,瑒于是盡有中流之地。

    既而遣使奉表歸陳。

     天嘉元年,授湘州刺史,封定襄縣侯。

    瑒懷不自安,乃固請入朝,征爲侍中、領軍将軍。

    未拜,文帝謂曰:“昔朱買臣願爲本郡,卿豈有意乎?”改授吳郡太守,給鼓吹一部。

    秩滿,征拜散騎常侍、中護軍。

    及留異反,據東一陽一,诏瑒督舟師進讨。

    異平,遷鎮右将軍。

    頃之,出爲建安太守。

     太建四年,爲都督、荊州刺史,出鎮公安,爲鄰境所憚。

    居職六年,以公事免。

    及吳明徹軍敗呂梁,诏授都督緣江水陸諸軍事。

    尋授都督、郢州刺史。

     十二年,坐疆埸交通抵罪。

    後主嗣位,複爵邑。

    曆位度支尚書,侍中,祠部尚書。

    後主頻幸其宅,賦詩述勳德之美。

    遷五兵尚書,領左軍将軍,侍中如故。

    祯明元年,卒官,諡曰桓。

     瑒事親以孝聞,于諸弟甚笃睦。

    一性一通泰,有财散之親友。

    居家頗失于侈,家庭穿築,極林泉之緻,歌锺舞女,當世罕俦。

    賓客填門,軒蓋不絕。

    及出鎮郢州,乃合十馀船爲大舫,于中立亭池,植荷芰,每良辰美景,賓僚并集,泛長江而置酒,亦一時之勝賞焉。

    常于山齋設講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資奉,爲學者所稱。

    而處己率易,不以名位驕物。

    時興皇寺慧朗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