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66 列傳第五十六

關燈
史。

    周迪據臨川反,诏昭達便道征之。

    迪敗走,征爲護軍将軍,改封邵武縣侯。

     四年,陳寶應納周迪,共寇臨川,又以昭達爲都督讨迪。

    迪走,昭達乃踰嶺讨陳寶應。

    與戰不利,因據上流爲筏,施拍其上,壞其水栅。

    又出兵攻其步軍。

    方大合戰,會文帝遣馀孝頃出自海道,适至,因并力乘之,遂定閩中,盡禽留異、寶應。

    以功授鎮軍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初,文帝嘗夢昭達升台铉,及旦,以夢告之。

    至是,侍宴酒酣,顧昭達曰:“卿憶夢不?何以償夢?”昭達對曰:“當效犬馬之用,以盡臣節,自馀無以奉償。

    ”尋出爲都督、江州刺史。

     廢帝即位,改封邵陵郡公。

    華皎之反,其移文并假以昭達爲辭,又頻遣使招之,昭達盡執其使送都。

    秩滿,征爲中撫大将軍。

    宣帝即位,進号車騎大将軍,以還朝遲留,爲有司所劾,降号車騎将軍。

    歐一陽一纥據嶺南反,诏昭達都督衆軍征之。

    纥聞昭達奄至,乃出頓洭口,聚沙石,盛以竹籠,置于水栅之外,用遏舟艦。

    昭達居其上流,裝艦造拍,以臨賊栅。

    又令人銜刀潛行水中,以斫竹籠,籠篾皆解。

    因縱大艦突之,大敗纥,禽之送都。

    廣州平,進位司空。

     太建二年,征江陵。

    時梁明帝與周軍大蓄舟艦于青泥中,昭達分遣偏将錢道戢、程文季乘輕舟焚之。

    周又于峽口南岸築壘,名安蜀城,于江上橫引大索,編葦爲橋,以度軍糧。

    昭達乃命軍士爲長戟,施樓船上,仰割其索。

    索斷糧絕,因縱兵攻其城,降之。

    三年,于軍中病薨,贈大将軍。

     昭達一性一嚴刻,每奉命出征,必晝夜倍道;然其所克,必推功将帥。

    廚膳飲食,并同群下,将士亦以此附之。

    每飲會,必盛設女伎雜樂,備羌、胡之一聲,音律姿容,并一時之妙,雖臨敵弗之廢也。

    四年,配享文帝廟庭。

     子大寶,襲邵陵郡公,位豐州刺史。

    在州貪縱,百姓怨酷,後主乙太仆卿李暈代之,乃襲殺暈而反。

    尋被禽,枭首朱雀航,夷三族。

     吳明徹字通照,秦郡人也。

    父樹,梁右軍将軍。

    明徹幼孤,一性一至孝。

    年十四,感墳茔未修,家貧無以取傍,乃勤力耕種。

    時天下亢旱,苗稼焦枯,明徹哀憤,每之田中号哭,仰天自訴。

    居數日,有自田還者,雲苗已更生,明徹疑其紿己,及往如言,秋而大獲,足充葬用。

    時有伊氏者,善占墓,謂其兄曰:“君葬日,必有乘白馬逐鹿者經墳,此是最小孝子大貴之征。

    ”至時果有應。

    明徹即樹之小子也。

     及侯景寇都,明徹有粟麥三千馀斛,而鄰裡饑餧,乃白諸兄曰:“今人不圖久,奈何不與鄉裡共此。

    ”于是計口平分,同其豐儉,群盜聞而避焉,賴以存者甚衆。

     陳武帝鎮京口,深相要結,明徹乃詣武帝,帝爲之降階,執手即席。

    明徹亦微涉書史經傳,就汝南周弘正學天文、孤虛、遁甲,略通其術,頗以英雄自許,武帝亦深奇之。

    及受禅,授安南将軍,與侯安都、周文育将兵讨王琳。

    及衆軍敗沒,明徹自拔還都。

     文帝即位,以本官加右衛将軍。

    及周迪反,诏以明徹爲江州刺史,領豫章太守,總衆軍以讨迪。

    明徹雅一性一剛直,統内不甚和,文帝聞之,遣安成王顼代明徹,令以本号還朝。

    天嘉五年,遷吳興太守。

    及引辭之郡,帝謂曰:“吳興雖郡,帝鄉之重,故以相授。

    ” 廢帝即位,授領軍将軍,尋遷丹一陽一尹,仍诏以甲仗四十人出入殿省。

    到仲舉之矯令出宣帝也,一毛一喜知其詐,宣帝懼,遣喜與明徹籌焉。

    明徹曰:“嗣君諒闇,萬機多阙,殿下親實周、召,德冠伊、霍,願留中深計,慎勿緻疑。

    ”及湘州刺史華皎一陰一有異志,诏授明徹都督、湘州刺史,仍與征南大将軍淳于量等讨皎。

    皎平,授開府儀同三司,進爵爲公。

     太建五年,朝議北征,公卿互有異同,明徹決策請行。

    诏加侍中、都督征讨諸軍事,總衆軍十餘萬發都,緣江城鎮,相續降款。

    軍至秦郡,齊大将軍尉破胡将兵爲援,破走之,秦郡降。

    宣帝以秦郡明徹舊邑,诏具太牢,令拜祠上冢,文武羽儀甚盛,鄉裡榮之。

    進克仁州。

    授征北大将軍,進封南平郡公。

    進一逼一壽一陽一,齊遣王琳拒守,明徹乘夜攻之,中宵而潰。

    齊兵退據相國城及金城。

    明徹令軍中益修攻具,又遏肥水灌城,城中苦濕,多腹疾,手足皆腫,死者十六七。

    會齊遣大将皮景和率兵數十萬來援,去壽春三十裡,頓軍不進。

    諸将鹹曰:“計将安出?”明徹曰:“兵貴在速,而彼結營不進,自挫其鋒,吾知其不敢戰明矣。

    ”于是躬擐甲胄,四面疾攻,城中震恐,一鼓而禽王琳等送建邺。

    景和懼而遁走。

    诏以爲車騎大将軍、豫州刺史,增封并前三千五百戶。

    遣谒者蕭淳就壽一陽一授策,明徹于城南設壇,士卒二十萬,陳旗鼓戈甲,登壇拜受,成禮而退。

     六年,自壽一陽一入朝,輿駕幸其第,賜锺磬一部。

    七年,進攻彭城,軍至呂梁,又大破齊軍。

    八年,進位司空,給大都督鈇钺、龍麾。

    尋授都督、南兖州刺史。

     及周滅齊,宣帝将事徐、兖。

    九年,诏明徹北侵,令其世子慧覺攝行州事。

    軍至呂梁,周徐州總管梁士彥率衆拒戰,明徹頻破之。

    仍迮清水以灌其城,攻之甚急,環列舟艦于城下。

    周遣上大将軍王軌救之。

    軌輕行自清水入淮口,橫流豎木,以鐵鎖貫車輪,遏斷船路。

    諸将聞之甚恐,議欲破堰拔軍,以舫載馬。

    馬明戌裴子烈曰:“君若決堰下船,船必傾倒,豈可得乎?不如前遣馬出。

    ”适會明徹苦背疾甚笃,知事不濟,遂從之。

    乃遣蕭摩诃帥馬軍數千前還,明徹仍自決其堰,乘水力以退軍。

    及至清口,水力微,舟艦并不得度,衆軍皆潰。

    明徹窮蹙,乃就執。

    周封懷德郡公,位大将軍。

    以憂遘疾,卒于長安,後故吏盜其柩歸。

    至德元年,诏追封邵陵侯,以其息慧覺嗣。

     裴子烈字大士,河東聞喜人。

    梁員外散騎常侍猗之子。

    少孤,有志氣,以骁勇聞。

    位北谯太守,嶽一陽一内史,封海安伯。

    論曰:古人雲“知臣莫若君”,書曰“知人則哲”,觀夫陳武論将,而周、侯遇禍,有以知斯言之非妄矣。

    若不然者,亦何以驅駕雄傑,而創基撥亂者乎。

    故瑱、頠并自奔囚,翻同有亂,奭、量望風景附,自等誠臣,良有以也。

    昭達勤王之略,遠符耿弇,行己之方,頗同吳漢,既眇而貴,亦黥而王,吉兇之算,豈人事也。

    明徹屬運否之期,當辟土之任,才非韓、白,識暗孫、吳,知進而不知止,知得而不知喪,犯斯不韪,師亡國蹙,宜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