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62 列傳第五十二

關燈
列觀,引春秋義雲“丁醜,夫人姜氏至。

    戊寅,公使大夫宗婦觌用币”。

    戊寅即丁醜之明日,故禮官據此皆雲“宜依舊觀”。

    簡文問摛,摛議曰:“儀禮雲:‘質明贊見婦于舅姑。

    ’雜記又雲:‘婦見舅姑,兄弟姊妹皆立于堂下。

    ’政言婦是外宗,未審澗令,所以舅延外客,姑率内賓,堂下之儀,以備盛禮。

    近代婦于舅姑本有戚屬,不相瞻者。

    夫人乃妃侄女,有異他姻,觌見之儀,謂應可略。

    ”簡文從其議。

    除太子左衛率。

     及侯景攻陷台城,時簡文居永福省。

    賊衆奔入,侍衛走散,莫有存者。

    摛獨侍立不動,徐謂景曰:“侯公當以禮見,何得如此。

    ”兇威遂折,侯景乃拜。

    由是常憚摛。

    簡文嗣位,進授左衛将軍,固辭不拜。

    簡文被閉,摛不獲朝谒,因感氣疾而卒,年七十八。

    贈侍中、太子詹事,諡貞子。

    長子陵,最知名。

     陵字孝穆。

    母臧氏,嘗夢五色雲化爲鳳,集左肩上,已而誕陵。

    年數歲,家人攜以候沙門釋寶志,寶志摩其頂曰:“天上石麒麟也。

    ”光宅寺慧雲法師每嗟陵早就,謂之顔回。

    八歲屬文,十三通莊、老義。

    及長,博涉史籍,從橫有口辯。

    父摛爲晉安王谘議,王又引陵參甯蠻府軍事。

    王立爲皇太子,東宮置學士,陵充其選。

    稍遷尚書度支郎。

     出爲上虞令。

    禦史中丞劉孝儀與陵先有隙,風聞劾陵在縣贓汙,因坐免。

    久之,爲通直散騎侍郎。

    梁簡文在東宮,撰長春殿義記,使陵爲序。

    又令于少傅府述己所制莊子義。

     太清二年,兼通直散騎常侍使魏,魏人授館宴賓。

    是日甚熱,其主客魏收嘲陵曰:“今日之熱,當由徐常侍來。

    ”陵即答曰:“昔王肅至此,爲魏始制禮儀;今我來聘,使卿複知寒暑。

    ”收大慚。

    齊文襄爲相,以收失言,囚之累日。

     及侯景入寇,陵父摛先在圍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哀恤。

    會齊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複通使于齊。

    陵累求複命,終拘留不遣,乃緻書于仆射楊遵彥,不報。

    及魏平江陵,齊送貞一陽一侯明爲梁嗣,乃遣陵随還。

    太尉王僧辯初拒境不納,明往複緻書,皆陵辭也。

    及明入,僧辯得陵大喜,以爲尚書吏部郎,兼掌诏诰。

    其年陳武帝誅僧辯,仍進讨韋載,而任約、徐嗣徽乘虛襲石頭,陵感僧辯舊恩,往赴約。

    約平,武帝釋陵不問,以爲尚書左丞。

     紹泰二年,又使齊。

    還除給事黃門侍郎,秘書監。

    陳受禅,加散騎常侍。

    天嘉四年,爲五兵尚書,領大着作。

    六年,除散騎常侍,禦史中丞。

    時安成王顼爲司空,以帝弟之尊,權傾朝野。

    直兵鮑僧叡假王威風,抑塞辭訟,大臣莫敢言,陵乃奏彈之。

    文帝見陵服章嚴肅,若不可犯,爲斂容正坐。

    陵進讀奏狀,時安成王殿上侍立,仰視文帝,流汗失色,陵遣殿中郎引王下殿。

    自是朝廷肅然。

     遷吏部尚書,領大着作。

    陵以梁末以來,選授多失其所,于是提舉綱維,綜核名實。

    時有冒進求官,馳競不已者,乃爲書宣示之,曰:“永定之時,聖朝草創,幹戈未息,尚無條序。

    府庫空虛,賞賜懸乏,白銀難得,黃劄易營。

    權以官階,代于錢絹,義在撫接,無計多少。

    緻令員外常侍,路上比肩,谘議參軍,市中無數,豈是朝章應其如此。

    今衣冠禮樂,日富年華,何可猶作舊意,非理望也。

    所見諸君多踰本分,猶言大屈,未谕高懷。

    若問梁朝朱領軍異亦爲卿相,此不踰其本分耶?此是天子所拔,非關選序。

    梁武帝雲:‘世間人言有目色,我特不目色範悌。

    ’宋文帝亦雲:‘人豈無運命,每有好官缺,辄憶羊玄保。

    ’此則清階顯職,不由選也。

    既忝衡流,諸賢深明鄙意。

    ”自是衆鹹服焉。

    時論比之一毛一玠。

     及宣帝入輔,謀黜異志者,引陵預其議。

    宣帝即位,封建昌縣侯。

    太建中,爲尚書左仆射,抗表推周弘正、王劢等。

    帝召入内殿,曰:“卿何爲固辭而舉人乎?”陵曰:“弘正舊蕃長史,王劢太平中相府長史,張種帝鄉賢戚,若選賢舊,臣宜居後。

    ”固辭累日,乃奉诏。

     及朝議北侵,宣帝命舉元帥,衆議在淳于量,陵獨曰:“不然。

    吳明徹家在淮左,悉彼風俗,将略人才,當今無過者。

    ”于是争論數日不能決,都官尚書裴忌曰:“臣同徐仆射。

    ”陵應聲曰:“非但明徹良将,忌即良副也。

    ”是日诏明徹爲大都督,令忌監軍事,遂克淮南數十州地。

    宣帝因置酒,舉杯屬陵曰:“賞卿知人。

    ” 七年,領國子祭酒,以公事免侍中、仆射。

    尋加侍中,給扶。

    十三年,爲中書監,領太子詹事。

    以年老累表求緻事,宣帝亦優禮之,诏将作爲造大齋,令陵就第攝事。

    後主即位,遷左光祿大夫、太子少傅。

    至德元年卒,年七十七,诏贈特進。

    初,後主爲文示陵,雲他人所作。

    陵嗤之曰:“都不成辭句。

    ”後主銜之,至是諡曰章僞侯。

     陵器局深遠,容止可觀,一性一又清簡,無所營樹,俸祿與親族共之。

    太建中,食建昌戶,戶送米至水次,親戚有貧匮者,皆召令取焉,數日便盡。

    陵家尋緻乏絕。

    府僚怪問其故,陵雲:“我有車牛衣裳可賣,馀家有可賣不?”其周給如此。

     少而崇信釋教,經論多所釋解。

    後主在東宮,令陵講大品經,義學名僧,自遠雲集,每講筵商較,四坐莫能與抗。

    目有青一精一,時人以爲聰慧之相也。

    自陳創業,文檄軍書及受禅诏策,皆陵所制,爲一代文宗。

    亦不以矜物,未嘗诋诃作者。

    其于後進,接引無倦。

    文、宣之時,國家有大手筆,必命陵草之。

    其文頗變舊體,緝裁巧密,多有新意。

    每一文出,好事者已傳寫成誦,遂傳于周、齊,家有其本。

    後逢喪亂,多散失,存者三十卷。

    陵有四子:儉、份、儀、僔。

     儉一名報,幼而修立,勤學有志一操一。

    汝南周弘直重其爲人,妻之以女。

    梁元帝召爲尚書金部郎中。

    常侍宴賦詩,元帝歎賞之,曰:“徐氏之子,複有文矣。

    ”魏平江陵,還建邺,累遷中書侍郎。

     太建初,廣州刺史歐一陽一纥舉兵反,宣帝令儉持節喻旨。

    纥見儉,盛列仗衛,言辭不恭。

    儉曰:“呂嘉之事,誠當已遠,将軍獨不見周迪、陳寶應乎?”纥默然不答。

    懼儉沮衆,不許入城,置儉于孤園寺。

    纥嘗出見儉,儉謂曰:“将軍業已舉事,儉須還報天子。

    儉之一性一命雖在将軍,将軍成敗不在于儉。

    幸不見留。

    ”纥于是遣儉。

    從間道馳還。

    宣帝乃命章昭達讨纥,以儉監昭達軍。

    纥平,爲兼中書通事舍人。

     後主立,累遷尋一陽一内史,爲政嚴明,盜賊靜息。

    遷散騎常侍,襲封建昌侯。

    入爲禦史中丞。

    儉公平無所阿附,尚書令江總望重一時,爲儉所劾,後主深委任焉。

    祯明二年卒。

     份少有父風。

    九歲爲夢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