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62 列傳第五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者,良有以也。
夫國弊則省其事而息其費,事省則養人,費息則财聚。
若言小費不足害财,則終年不息矣,以小役不足妨人,則終年不止矣”。
書奏,武帝大怒,召主書于前,口受敕責琛曰:“朕有天下四十馀年,公車谠言,日聞聽覽。
每苦倥偬,更增惛惑。
卿珥貂纡組,博問洽聞,不宜同于闒茸,止取名字,言我能上事,恨朝廷不能受。
卿雲‘今北邊稽服,政是生聚教訓之時,而人失安居,牧守之過’。
但大澤之中有龍有蛇,縱不盡善,不能皆惡。
卿可分明顯出其人。
卿雲‘宜導之以節儉’。
又雲‘至道者必以淳素爲先’。
此言大善。
夫子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朕絕房室三十馀年,不與女人同屋而寝亦三十馀年,于居處不過一一床一之地,雕飾之物不入于宮,此亦人所共知。
受生不飲酒,受生不好音聲,所以朝中曲宴未嘗奏樂。
朕三更出理事,随事多少。
事或少,中前得竟,事多,至日昃方得就食。
既常一食,若晝若夜,無有定時,疾苦之日,或亦再食。
昔腰過于十圍,今之瘦削,裁二尺馀。
舊帶猶存,非爲妄說。
爲誰爲之?救物故也。
書雲,‘股肱惟人,良臣惟聖’。
向使朕有股肱,可得中主,今乃不免居九品之下。
‘不令而行’,徒虛言耳。
卿又雲‘百司莫不奏事,詭競求進’。
今不許外人呈事,于義可否?以噎廢餐,此之謂也。
若斷呈事,誰一屍一其任?專委之人,雲何可得?是故古人雲,‘專聽生一奸一,獨任成亂‘。
何者是宜,具以奏聞。
”琛奉敕但謝過而已,不敢有所指斥。
太清二年,爲中軍宣城王長史。
侯景陷城,琛被創未死,賊求得之,輿至阙下,求見仆射王克、領軍朱異,勸開城納賊。
克等讓之,涕泣而止。
賊複輿送莊嚴寺療之。
明年,台城不守,琛逃歸鄉裡。
其年,賊寇會稽,複執琛送出都,以爲金紫光祿大夫。
卒。
琛所撰三禮講疏、五經滞義及諸儀注凡百馀篇。
子翊,位巴山太守。
司馬褧字元表,河内溫人也。
曾祖純之,晉大司農高密敬王。
祖讓之,員外常侍。
父燮,善三禮,仕齊位國子博士。
褧少傳家業,強力專一精一,手不釋卷。
沛國劉瓛爲儒者宗,嘉其學,深相賞好。
與樂安任昉善,昉亦推重之。
梁天監初,诏通儒定五禮,有舉褧修嘉禮,除尚書祠部郎。
時創定禮樂,褧所建議,多見施行。
兼中書通事舍人,每吉兇禮,當時名儒明山賓、賀瑒等疑不能斷者,皆取決焉。
累遷禦史中丞。
十六年,出爲宣毅南康王長史,行府國并石頭戍軍事。
褧雖居外官,有敕預文德、武德二殿長名問訊,不限日。
遷晉安王長史,卒。
王命記室庾肩吾集其文爲十卷。
所撰嘉禮儀注一百一十六卷。
朱異字彥和,吳郡錢唐一人也。
祖昭之,以學解稱于鄉。
叔父謙之字處光,以義烈知名。
年數歲,所生母亡,昭之假葬于田側,爲族人朱幼方燎火所焚。
同産姊密語之,謙之雖小,便哀感如持喪,長不昏娶。
齊永明中,手刃殺幼方,詣獄自系。
縣令申靈勖表上之。
齊武帝嘉其義,慮相報複,乃遣謙之随曹武西行。
将發,幼方子怿于津一陽一門伺殺謙之。
謙之兄巽之,即異父也,又刺殺怿。
有司以聞。
武帝曰:“此皆是義事,不可問。
”悉赦之。
吳興沈顗聞而歎曰:“弟死于孝,兄殉于義,孝友之節,萃此一門。
”巽之字處林,有志節,着辯相論。
幼時,顧歡見而異之,以女妻焉。
仕齊官至吳平令。
異年數歲,外祖顧歡撫之,謂其祖昭之曰:“此兒非常器,當成卿門戶。
”年十馀,好群聚蒱博,頗爲鄉一黨一所患。
及長,乃折節從師。
梁初開五館,異服膺于博士明山賓。
居貧,以傭書自業,寫畢便誦。
遍覽五經,尤明禮、易。
涉獵文史,兼通雜藝,博弈書算,皆其所長。
年二十,出都詣尚書令沈約,面試之,因戲異曰:“卿年少,何乃不廉?”異逡巡未達其旨,約乃曰:“天下唯有文義棋書,卿一時将去,可謂不廉也。
”尋上書言建康宜置獄司,比廷尉。
敕付尚書詳議,從之。
舊制,年二十五方得釋褐,時異适二十一,特敕擢爲揚州議曹從事史。
尋有诏求異能之士,五經博士明山賓表薦異:“年時尚少,德備老成,在獨無散逸之想,處闇有對賓之色。
器宇弘深,神表峰峻。
金山萬丈,緣陟未登;玉海千尋,窺映不測。
加以珪璋新琢,錦組初構,觸響铿锵,遇采便發。
觀其信行,非唯十室所稀,若使負重遙途,必有千裡之用。
”武帝召見,使說孝經、周易義,甚悅之,謂左右曰:“朱異實異。
”後見明山賓曰:“卿所舉殊得人。
”仍召直西省,俄兼太學博士。
其年,帝自講孝經,使異執讀。
遷尚書儀曹郎,入兼中書通事舍人。
後除中書郎,時秋日,始拜,有飛蟬正集異武冠上,時鹹謂蟬珥之兆。
遷太子右衛率。
普通五年,大舉北侵,魏徐州刺史元法僧遣使請舉地内屬,诏有司議其虛實。
異曰:“自王師北讨,克獲相繼,徐州地轉削弱,鹹願歸罪。
法僧懼禍,其降必非僞也。
”帝仍遣異報法僧,并敕衆軍應接,受異節度。
及至,法僧遵承朝旨,如異策焉。
遷散騎常侍。
異容貌魁梧,能舉止,雖出自諸生,甚閑軍國故實。
自周舍卒後,異代掌機密,其軍旅謀谟,方鎮改換,朝儀國典,诏诰敕書,并典掌之。
每四方表疏,當局簿領,谘詳請斷,填委于前,異屬辭落紙,覽事下議,縱橫敏贍,不暫停筆,頃刻之間,諸事便了。
遷右衛将軍。
啓求于儀賢堂奉述武帝老子義,敕許之。
及就講,朝士及道俗聽者千馀人,爲一時之盛。
時城西又開士林館以延學士,異與左丞賀琛遞日述武帝禮記中庸義。
皇太子又召異于玄圃講易。
大同八年,改加侍中。
異博解多藝,圍碁上品,而貪财冒賄,欺罔視聽,以伺候人主意,不肯進賢黜惡。
四方饷饋,曾無推拒,故遠近莫不忿疾。
起宅東陂,窮乎美麗,晚日來下,酣飲其中。
每迫曛黃,慮台門将阖,乃引其鹵簿自宅至城,使捉城門停留管鑰。
既而聲勢所驅,熏灼内外,産與羊侃相埒。
好飲食,極滋味聲色之娛,子鵝炰鰌不辍于口,雖朝谒,從車中必齎饴餌。
而輕傲朝賢,不避貴戚。
人或誨之,異曰:“我寒士也,遭逢以至今日。
諸貴皆恃枯骨見輕,我下之,則爲蔑尤甚。
我是以先之。
” 自徐勉、周舍卒後,外朝則何敬容,内省則異。
敬容質悫無文,以綱維爲己任,異文華敏洽,曲營世譽,二人行異而俱見幸。
異在内省十馀年,未嘗被譴。
司農卿傅岐嘗謂異曰:“今聖上委政于君,安得每事從旨。
頃者外聞殊有異論。
”異曰:“政言我不能谏争耳。
當今天子聖明,吾豈可以其所聞幹
夫國弊則省其事而息其費,事省則養人,費息則财聚。
若言小費不足害财,則終年不息矣,以小役不足妨人,則終年不止矣”。
書奏,武帝大怒,召主書于前,口受敕責琛曰:“朕有天下四十馀年,公車谠言,日聞聽覽。
每苦倥偬,更增惛惑。
卿珥貂纡組,博問洽聞,不宜同于闒茸,止取名字,言我能上事,恨朝廷不能受。
卿雲‘今北邊稽服,政是生聚教訓之時,而人失安居,牧守之過’。
但大澤之中有龍有蛇,縱不盡善,不能皆惡。
卿可分明顯出其人。
卿雲‘宜導之以節儉’。
又雲‘至道者必以淳素爲先’。
此言大善。
夫子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朕絕房室三十馀年,不與女人同屋而寝亦三十馀年,于居處不過一一床一之地,雕飾之物不入于宮,此亦人所共知。
受生不飲酒,受生不好音聲,所以朝中曲宴未嘗奏樂。
朕三更出理事,随事多少。
事或少,中前得竟,事多,至日昃方得就食。
既常一食,若晝若夜,無有定時,疾苦之日,或亦再食。
昔腰過于十圍,今之瘦削,裁二尺馀。
舊帶猶存,非爲妄說。
爲誰爲之?救物故也。
書雲,‘股肱惟人,良臣惟聖’。
向使朕有股肱,可得中主,今乃不免居九品之下。
‘不令而行’,徒虛言耳。
卿又雲‘百司莫不奏事,詭競求進’。
今不許外人呈事,于義可否?以噎廢餐,此之謂也。
若斷呈事,誰一屍一其任?專委之人,雲何可得?是故古人雲,‘專聽生一奸一,獨任成亂‘。
何者是宜,具以奏聞。
”琛奉敕但謝過而已,不敢有所指斥。
太清二年,爲中軍宣城王長史。
侯景陷城,琛被創未死,賊求得之,輿至阙下,求見仆射王克、領軍朱異,勸開城納賊。
克等讓之,涕泣而止。
賊複輿送莊嚴寺療之。
明年,台城不守,琛逃歸鄉裡。
其年,賊寇會稽,複執琛送出都,以爲金紫光祿大夫。
卒。
琛所撰三禮講疏、五經滞義及諸儀注凡百馀篇。
子翊,位巴山太守。
司馬褧字元表,河内溫人也。
曾祖純之,晉大司農高密敬王。
祖讓之,員外常侍。
父燮,善三禮,仕齊位國子博士。
褧少傳家業,強力專一精一,手不釋卷。
沛國劉瓛爲儒者宗,嘉其學,深相賞好。
與樂安任昉善,昉亦推重之。
梁天監初,诏通儒定五禮,有舉褧修嘉禮,除尚書祠部郎。
時創定禮樂,褧所建議,多見施行。
兼中書通事舍人,每吉兇禮,當時名儒明山賓、賀瑒等疑不能斷者,皆取決焉。
累遷禦史中丞。
十六年,出爲宣毅南康王長史,行府國并石頭戍軍事。
褧雖居外官,有敕預文德、武德二殿長名問訊,不限日。
遷晉安王長史,卒。
王命記室庾肩吾集其文爲十卷。
所撰嘉禮儀注一百一十六卷。
朱異字彥和,吳郡錢唐一人也。
祖昭之,以學解稱于鄉。
叔父謙之字處光,以義烈知名。
年數歲,所生母亡,昭之假葬于田側,爲族人朱幼方燎火所焚。
同産姊密語之,謙之雖小,便哀感如持喪,長不昏娶。
齊永明中,手刃殺幼方,詣獄自系。
縣令申靈勖表上之。
齊武帝嘉其義,慮相報複,乃遣謙之随曹武西行。
将發,幼方子怿于津一陽一門伺殺謙之。
謙之兄巽之,即異父也,又刺殺怿。
有司以聞。
武帝曰:“此皆是義事,不可問。
”悉赦之。
吳興沈顗聞而歎曰:“弟死于孝,兄殉于義,孝友之節,萃此一門。
”巽之字處林,有志節,着辯相論。
幼時,顧歡見而異之,以女妻焉。
仕齊官至吳平令。
異年數歲,外祖顧歡撫之,謂其祖昭之曰:“此兒非常器,當成卿門戶。
”年十馀,好群聚蒱博,頗爲鄉一黨一所患。
及長,乃折節從師。
梁初開五館,異服膺于博士明山賓。
居貧,以傭書自業,寫畢便誦。
遍覽五經,尤明禮、易。
涉獵文史,兼通雜藝,博弈書算,皆其所長。
年二十,出都詣尚書令沈約,面試之,因戲異曰:“卿年少,何乃不廉?”異逡巡未達其旨,約乃曰:“天下唯有文義棋書,卿一時将去,可謂不廉也。
”尋上書言建康宜置獄司,比廷尉。
敕付尚書詳議,從之。
舊制,年二十五方得釋褐,時異适二十一,特敕擢爲揚州議曹從事史。
尋有诏求異能之士,五經博士明山賓表薦異:“年時尚少,德備老成,在獨無散逸之想,處闇有對賓之色。
器宇弘深,神表峰峻。
金山萬丈,緣陟未登;玉海千尋,窺映不測。
加以珪璋新琢,錦組初構,觸響铿锵,遇采便發。
觀其信行,非唯十室所稀,若使負重遙途,必有千裡之用。
”武帝召見,使說孝經、周易義,甚悅之,謂左右曰:“朱異實異。
”後見明山賓曰:“卿所舉殊得人。
”仍召直西省,俄兼太學博士。
其年,帝自講孝經,使異執讀。
遷尚書儀曹郎,入兼中書通事舍人。
後除中書郎,時秋日,始拜,有飛蟬正集異武冠上,時鹹謂蟬珥之兆。
遷太子右衛率。
普通五年,大舉北侵,魏徐州刺史元法僧遣使請舉地内屬,诏有司議其虛實。
異曰:“自王師北讨,克獲相繼,徐州地轉削弱,鹹願歸罪。
法僧懼禍,其降必非僞也。
”帝仍遣異報法僧,并敕衆軍應接,受異節度。
及至,法僧遵承朝旨,如異策焉。
遷散騎常侍。
異容貌魁梧,能舉止,雖出自諸生,甚閑軍國故實。
自周舍卒後,異代掌機密,其軍旅謀谟,方鎮改換,朝儀國典,诏诰敕書,并典掌之。
每四方表疏,當局簿領,谘詳請斷,填委于前,異屬辭落紙,覽事下議,縱橫敏贍,不暫停筆,頃刻之間,諸事便了。
遷右衛将軍。
啓求于儀賢堂奉述武帝老子義,敕許之。
及就講,朝士及道俗聽者千馀人,爲一時之盛。
時城西又開士林館以延學士,異與左丞賀琛遞日述武帝禮記
皇太子又召異于玄圃講易。
大同八年,改加侍中。
異博解多藝,圍碁上品,而貪财冒賄,欺罔視聽,以伺候人主意,不肯進賢黜惡。
四方饷饋,曾無推拒,故遠近莫不忿疾。
起宅東陂,窮乎美麗,晚日來下,酣飲其中。
每迫曛黃,慮台門将阖,乃引其鹵簿自宅至城,使捉城門停留管鑰。
既而聲勢所驅,熏灼内外,産與羊侃相埒。
好飲食,極滋味聲色之娛,子鵝炰鰌不辍于口,雖朝谒,從車中必齎饴餌。
而輕傲朝賢,不避貴戚。
人或誨之,異曰:“我寒士也,遭逢以至今日。
諸貴皆恃枯骨見輕,我下之,則爲蔑尤甚。
我是以先之。
” 自徐勉、周舍卒後,外朝則何敬容,内省則異。
敬容質悫無文,以綱維爲己任,異文華敏洽,曲營世譽,二人行異而俱見幸。
異在内省十馀年,未嘗被譴。
司農卿傅岐嘗謂異曰:“今聖上委政于君,安得每事從旨。
頃者外聞殊有異論。
”異曰:“政言我不能谏争耳。
當今天子聖明,吾豈可以其所聞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