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60 列傳第五十
關燈
小
中
大
聽鳥,濁酒一杯,彈琴一曲,求數刻之暫樂,庶居常以待終,不宜複勞家間細務。
汝交關既定,此書又行,凡所資須,付給如别。
自茲以後,吾不複言及田事,汝亦勿複與吾言之。
假使堯水湯旱,豈如之何。
若其滿庾盈箱,爾之幸遇,如斯之事,并無俟令吾知也。
記雲:“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
”今且望汝全吾此志,則無所恨矣。
第二子悱卒,痛悼甚至,不欲久廢王務,乃爲答客以自喻焉。
普通末,武帝自算擇後宮吳聲、西曲女一妓一各一部,并華少,赉勉,因此頗好聲酒。
祿奉之外,月别給錢十萬,信遇之深,故無與匹。
中大通中,又以疾自陳,移授特進、右光祿大夫、侍中、中衛将軍,置佐史,馀如故。
增親信四十人。
兩宮參問,冠蓋結轍。
有敕每欲臨幸,勉以拜伏有虧,頻啓停出,诏許之,遂停輿駕。
及卒,帝聞而流涕。
即日車駕臨殡,贈右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
皇太子亦舉哀朝堂。
有司奏諡“居敬行簡曰簡”,帝益“執心決斷曰肅”,因諡簡肅公。
勉雖骨鲠不及範雲,亦不阿意苟合,後知政事者莫及,梁世之言相者稱範、徐雲。
善屬文,勤着述,雖當機務,下筆不休。
常以起居注煩雜,乃撰爲流别起居注六百六十卷,左丞彈事五卷。
在選曹,撰選品三卷。
齊時撰太廟祝文二卷。
以孔、釋二教殊途同歸,撰會林五十卷。
凡所着前後二集五十卷,又爲人章表集十卷。
大同三年,故佐史尚書左丞劉覽等詣阙陳勉行狀,請刊石紀德,即降诏立碑于墓焉。
悱字敬業,幼聰敏,能屬文,位太子舍人,掌書記。
累遷洗馬,中舍人,猶管書記。
出入宮坊者曆稔。
以足疾出爲湘東王友,俄遷晉安内史。
許懋字昭哲,高一陽一新城人,魏鎮北将軍允九世孫也。
五世祖詢,晉征士。
祖珪,宋給事中,着作郎,桂一陽一太守。
父勇慧,齊太子家令,冗從仆射。
懋少孤,一性一至孝,居父憂執喪過禮。
笃志好學,爲州一黨一所稱。
十四入太學,受一毛一詩,旦領師說,晚而覆講,坐下聽者常數十百人,因撰風雅比興義十五卷,盛行于時。
尤明故事,稱爲儀注學。
起家後軍豫章王行參軍,轉法曹。
舉秀才,遷骠騎大将軍儀同中記室。
文惠太子聞而召之,侍講于崇明殿。
後兼國子博士,與司馬褧同志友善。
仆射江祏甚推重之,号爲經史笥。
梁天監初,吏部尚書範雲舉懋參詳五禮,除征西鄱一陽一王谘議參軍,兼着作郎,待诏文德省。
時有請會稽封禅者,武帝因集儒學士草封禅儀,将行焉,懋建議獨以爲不可。
帝見其議,嘉納之,由是遂停。
十年,轉太子家令。
凡諸禮儀,多所刊正。
以足疾,出爲始平太守,政有能名,加散騎常侍,轉天門太守。
中大通三年,皇太子召與諸儒錄長春義記。
四年,拜中庶子。
是歲卒。
撰述行記四卷,有集十五卷。
子亨。
亨字亨道,少傳家業,孤介有節行。
博通群書,多識前代舊事,甚爲南一陽一劉之遴所重。
梁太清初,爲西中郎記室,兼太常丞。
侯景之亂,避地郢州。
會梁邵陵王自東至,引爲谘議參軍。
王僧辯之襲郢州,素聞其名,召爲儀同從事中郎。
遷太尉從事中郎,與吳興沈炯對掌書記,府政朝務,一以委之。
晉安王承制,授給事黃門侍郎。
陳武帝受禅,爲太中大夫,領大着作,知梁史事。
初僧辯之誅也,所司收僧辯及其子頠一屍一,于方山同坎埋瘗,至是無敢言者,亨以故吏抗表請葬之。
與故義徐陵、張種、孔奂等相率以家财營葬,凡七柩,皆改窆焉。
光大中,宣帝入輔,以亨貞正有古人風,甚相欽重,常以師禮事之。
及到仲舉之謀出宣帝,宣帝問亨,亨勸勿奉诏。
宣帝即位,拜衛尉卿。
卒于官。
亨初撰齊書并志五十卷,遇亂亡失。
後撰梁史,成者五十八卷。
梁太清之後,所制文筆六卷。
子善心,位尚書度支侍郎。
殷鈞字季和,陳郡長平人,晉荊州刺史仲堪五世孫也。
曾祖元素,宋南康相,坐元兇事誅。
元素娶尚書仆射琅邪王僧朗女,生子甯早卒,甯遺腹生子叡,亦當從戮,僧朗啓孝武救之得免。
叡有口辯,司徒褚彥回甚重之,謂曰:“諸殷自荊州以來無出卿。
”叡斂容答曰:“殷族衰悴,誠不如昔,若此旨爲虛,故不足降,此旨爲實,彌不可聞。
”仕齊曆司徒從事中郎。
叡妻琅邪王奂女,奂爲雍州刺史,啓叡爲府長史。
奂誅,叡亦見害。
鈞九歲以孝聞,及長,恬靜簡交遊,好學有思理,善隸書,爲當時楷法。
南鄉範雲、樂安任昉并稱美之。
梁武帝與叡少故舊,以女永興公主妻鈞,拜驸馬都尉。
曆秘書丞,在職啓校定秘閣四部書,更爲目錄。
又受诏料檢西省法書古迹,列爲品目。
累遷侍中,東宮學士。
自宋、齊以來,公主多驕一婬一無行,永興主加以險虐。
鈞形貌短小,爲主所憎,每被召入,先滿壁爲殷叡字,鈞辄流涕以出,主命婢束而反之。
鈞不勝怒而言于帝,帝以犀如意擊主碎于背,然猶恨鈞。
自侍中出爲王府谘議,後爲明威将軍、臨川内史。
鈞體羸多疾,閉合卧理,而百姓化其德,劫盜皆奔出境。
嘗禽劫帥,不加考掠,和言诮責。
劫帥稽颡乞改過,鈞便命遣之,後遂爲善人。
郡舊多山瘧,更暑必動,自鈞在任,郡境無複瘧疾。
母憂去職,居喪過禮,昭明太子憂之,手書誡喻。
服阕,爲散騎常侍,領步兵校尉,侍東宮。
改領中庶子,後爲國子祭酒。
卒,諡貞。
二子構、渥。
鈞宗人芸。
芸字灌蔬,倜傥不拘細行,然不妄交遊,門無雜客。
勵一精一勤學,博洽群書。
幼而廬江何憲見之,深相歎賞。
天監中,位秘書監、司徒左長史。
後直東宮學士省,卒。
論曰:範懋賓之德美,傅茂遠之清令,孔休源之政事,江休映之強直,并加之以學植,飾之以文采,其所以取斑時主,豈徒然哉。
徐勉少而勵志,發憤忘食,修身慎行,運屬興王,依光日月,緻位公輔,提衡端執,時無異議,爲梁氏宗臣,信爲美矣。
許懋業藝,以經笥見推,亨懷道好古,以博覽歸譽,其所以折議封禅,求葬僧辯,正直存焉,豈唯文義而已。
古人雲“仁者有勇”,斯言近之。
殷鈞德業自居,又加之以政績,文質斌斌,亦足稱也。
汝交關既定,此書又行,凡所資須,付給如别。
自茲以後,吾不複言及田事,汝亦勿複與吾言之。
假使堯水湯旱,豈如之何。
若其滿庾盈箱,爾之幸遇,如斯之事,并無俟令吾知也。
記雲:“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
”今且望汝全吾此志,則無所恨矣。
第二子悱卒,痛悼甚至,不欲久廢王務,乃爲答客以自喻焉。
普通末,武帝自算擇後宮吳聲、西曲女一妓一各一部,并華少,赉勉,因此頗好聲酒。
祿奉之外,月别給錢十萬,信遇之深,故無與匹。
中大通中,又以疾自陳,移授特進、右光祿大夫、侍中、中衛将軍,置佐史,馀如故。
增親信四十人。
兩宮參問,冠蓋結轍。
有敕每欲臨幸,勉以拜伏有虧,頻啓停出,诏許之,遂停輿駕。
及卒,帝聞而流涕。
即日車駕臨殡,贈右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
皇太子亦舉哀朝堂。
有司奏諡“居敬行簡曰簡”,帝益“執心決斷曰肅”,因諡簡肅公。
勉雖骨鲠不及範雲,亦不阿意苟合,後知政事者莫及,梁世之言相者稱範、徐雲。
善屬文,勤着述,雖當機務,下筆不休。
常以起居注煩雜,乃撰爲流别起居注六百六十卷,左丞彈事五卷。
在選曹,撰選品三卷。
齊時撰太廟祝文二卷。
以孔、釋二教殊途同歸,撰會林五十卷。
凡所着前後二集五十卷,又爲人章表集十卷。
大同三年,故佐史尚書左丞劉覽等詣阙陳勉行狀,請刊石紀德,即降诏立碑于墓焉。
悱字敬業,幼聰敏,能屬文,位太子舍人,掌書記。
累遷洗馬,中舍人,猶管書記。
出入宮坊者曆稔。
以足疾出爲湘東王友,俄遷晉安内史。
許懋字昭哲,高一陽一新城人,魏鎮北将軍允九世孫也。
五世祖詢,晉征士。
祖珪,宋給事中,着作郎,桂一陽一太守。
父勇慧,齊太子家令,冗從仆射。
懋少孤,一性一至孝,居父憂執喪過禮。
笃志好學,爲州一黨一所稱。
十四入太學,受一毛一詩,旦領師說,晚而覆講,坐下聽者常數十百人,因撰風雅比興義十五卷,盛行于時。
尤明故事,稱爲儀注學。
起家後軍豫章王行參軍,轉法曹。
舉秀才,遷骠騎大将軍儀同中記室。
文惠太子聞而召之,侍講于崇明殿。
後兼國子博士,與司馬褧同志友善。
仆射江祏甚推重之,号爲經史笥。
梁天監初,吏部尚書範雲舉懋參詳五禮,除征西鄱一陽一王谘議參軍,兼着作郎,待诏文德省。
時有請會稽封禅者,武帝因集儒學士草封禅儀,将行焉,懋建議獨以爲不可。
帝見其議,嘉納之,由是遂停。
十年,轉太子家令。
凡諸禮儀,多所刊正。
以足疾,出爲始平太守,政有能名,加散騎常侍,轉天門太守。
中大通三年,皇太子召與諸儒錄長春義記。
四年,拜中庶子。
是歲卒。
撰述行記四卷,有集十五卷。
子亨。
亨字亨道,少傳家業,孤介有節行。
博通群書,多識前代舊事,甚爲南一陽一劉之遴所重。
梁太清初,爲西中郎記室,兼太常丞。
侯景之亂,避地郢州。
會梁邵陵王自東至,引爲谘議參軍。
王僧辯之襲郢州,素聞其名,召爲儀同從事中郎。
遷太尉從事中郎,與吳興沈炯對掌書記,府政朝務,一以委之。
晉安王承制,授給事黃門侍郎。
陳武帝受禅,爲太中大夫,領大着作,知梁史事。
初僧辯之誅也,所司收僧辯及其子頠一屍一,于方山同坎埋瘗,至是無敢言者,亨以故吏抗表請葬之。
與故義徐陵、張種、孔奂等相率以家财營葬,凡七柩,皆改窆焉。
光大中,宣帝入輔,以亨貞正有古人風,甚相欽重,常以師禮事之。
及到仲舉之謀出宣帝,宣帝問亨,亨勸勿奉诏。
宣帝即位,拜衛尉卿。
卒于官。
亨初撰齊書并志五十卷,遇亂亡失。
後撰梁史,成者五十八卷。
梁太清之後,所制文筆六卷。
子善心,位尚書度支侍郎。
殷鈞字季和,陳郡長平人,晉荊州刺史仲堪五世孫也。
曾祖元素,宋南康相,坐元兇事誅。
元素娶尚書仆射琅邪王僧朗女,生子甯早卒,甯遺腹生子叡,亦當從戮,僧朗啓孝武救之得免。
叡有口辯,司徒褚彥回甚重之,謂曰:“諸殷自荊州以來無出卿。
”叡斂容答曰:“殷族衰悴,誠不如昔,若此旨爲虛,故不足降,此旨爲實,彌不可聞。
”仕齊曆司徒從事中郎。
叡妻琅邪王奂女,奂爲雍州刺史,啓叡爲府長史。
奂誅,叡亦見害。
鈞九歲以孝聞,及長,恬靜簡交遊,好學有思理,善隸書,爲當時楷法。
南鄉範雲、樂安任昉并稱美之。
梁武帝與叡少故舊,以女永興公主妻鈞,拜驸馬都尉。
曆秘書丞,在職啓校定秘閣四部書,更爲目錄。
又受诏料檢西省法書古迹,列爲品目。
累遷侍中,東宮學士。
自宋、齊以來,公主多驕一婬一無行,永興主加以險虐。
鈞形貌短小,爲主所憎,每被召入,先滿壁爲殷叡字,鈞辄流涕以出,主命婢束而反之。
鈞不勝怒而言于帝,帝以犀如意擊主碎于背,然猶恨鈞。
自侍中出爲王府谘議,後爲明威将軍、臨川内史。
鈞體羸多疾,閉合卧理,而百姓化其德,劫盜皆奔出境。
嘗禽劫帥,不加考掠,和言诮責。
劫帥稽颡乞改過,鈞便命遣之,後遂爲善人。
郡舊多山瘧,更暑必動,自鈞在任,郡境無複瘧疾。
母憂去職,居喪過禮,昭明太子憂之,手書誡喻。
服阕,爲散騎常侍,領步兵校尉,侍東宮。
改領中庶子,後爲國子祭酒。
卒,諡貞。
二子構、渥。
鈞宗人芸。
芸字灌蔬,倜傥不拘細行,然不妄交遊,門無雜客。
勵一精一勤學,博洽群書。
幼而廬江何憲見之,深相歎賞。
天監中,位秘書監、司徒左長史。
後直東宮學士省,卒。
論曰:範懋賓之德美,傅茂遠之清令,孔休源之政事,江休映之強直,并加之以學植,飾之以文采,其所以取斑時主,豈徒然哉。
徐勉少而勵志,發憤忘食,修身慎行,運屬興王,依光日月,緻位公輔,提衡端執,時無異議,爲梁氏宗臣,信爲美矣。
許懋業藝,以經笥見推,亨懷道好古,以博覽歸譽,其所以折議封禅,求葬僧辯,正直存焉,豈唯文義而已。
古人雲“仁者有勇”,斯言近之。
殷鈞德業自居,又加之以政績,文質斌斌,亦足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