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60 列傳第五十
關燈
小
中
大
範岫傅昭孔休源江革徐勉許懋殷鈞
岫幼而好學,早孤,事母以孝聞。
外祖顔延之早相題目,以爲中外之寶。
蔡興宗臨荊州,引爲主簿。
及蔡将卒,以岫貧乏,遺旨賜錢二十萬,固辭拒之。
仕齊爲太子家令。
文惠太子之在東宮,沈約之徒以文才見引,岫亦預焉。
岫文雖不逮約,而名行爲時輩所與。
博涉多通,尤悉魏、晉以來吉兇故事。
約常稱曰:“範公好事該博,胡廣無以加。
”南鄉範雲謂人曰:“諸君進止威儀,當問範長頭。
”以岫多識前代舊事也。
遷國子博士。
岫長七尺八寸,姿容奇偉。
永明中,魏使至,诏妙選朝士有辭辯者,接使于界首,故以岫兼淮一陰一長史迎焉。
入爲尚書左丞。
丁母憂,居喪過禮。
朝廷頻起,并不拜。
朝廷亮其哀款,得終喪制。
出爲安成内史,創立鈞折行倉,公私弘益。
征黃門侍郎,兼禦史中丞,吏将送一無所納。
永元末,爲輔國将軍、冠軍晉安王長史,行南徐州事。
梁武帝平建邺,承制征爲尚書吏部郎,參大選。
天監五年,爲散騎常侍、光祿大夫,侍皇太子,給扶。
累遷祠部尚書,金紫光祿大夫。
卒官。
岫恭敬俨恪,進止以禮,自親喪後,蔬食布衣以終身。
每所居官,恒以廉潔着稱。
爲長城令時,有梓材巾箱,至數十年,經貴遂不改易。
在晉陵唯作牙管筆一雙,猶以爲費。
所着文集、禮論、雜儀、字訓行于世。
二子褒、偉。
傅昭字茂遠,北地靈州人,晉司隸校尉鹹七世孫也。
祖和之,父淡,善三禮,知名宋世。
淡事宋竟陵王誕,誕反坐誅。
昭六歲而孤,哀毀如成一人,爲外祖所養。
十歲,于朱雀航賣曆日,雍州刺史袁顗見而奇之。
顗嘗來昭所,昭讀書自若,神色不改。
顗歎曰:“此兒神情不凡,必成佳器。
”司徒建安王休仁聞而悅之,固欲緻昭。
昭以宋氏多故,遂不往。
或有稱昭于廷尉虞願,乃遣車迎昭。
時願宗人通之在坐,并當時名流。
通之贻昭詩曰:“英妙擅山東,才子傾洛一陽一,清塵誰能嗣,及爾遘遺芳。
”太原王延秀薦昭于丹一陽一尹袁粲,深見禮,辟爲郡主簿,使諸子從昭受學。
會明帝崩,粲造哀策文,乃引昭定其所制,昭有其半焉。
粲每經昭戶,辄歎曰:“經其戶寂若無人,披其帷其人斯在,豈非名賢。
”尋爲總明學士、奉朝請。
齊永明中,累遷尚書儀曹郎。
先是禦史中丞劉休薦昭于齊武帝,永明初,以昭爲南郡王侍讀。
王嗣帝位,故時臣隸争求權一寵一,唯昭及南一陽一宗夬保身而已,守正無所參入,竟不罹禍。
明帝踐阼,引昭爲中書通事舍人。
時居此職者,皆權傾天下,昭獨廉靜無所幹豫,器服率陋,身安粗糲。
常插燭闆一床一,明帝聞之,賜漆合燭盤,敕曰:“卿有古人之風,故賜卿古人之物。
”累遷尚書左丞。
梁武帝素重昭,梁台建,以爲給事黃門侍郎,領着作,兼禦史中丞。
天監三年,兼五兵尚書,參選事。
四年即真。
曆位左戶尚書,安成内史。
郡自宋來,兵亂相接,府舍稱兇。
每昏旦間,人鬼相觸,在任者鮮以吉終。
及昭至,有人夜見甲兵出,曰:“傅公善人,不可侵犯。
”乃騰虛而去。
有頃風雨總至,飄郡聽事入隍中,自是郡遂無患,鹹以昭貞正所緻。
郡溪無魚,或有暑月薦昭魚者,昭既不納,又不欲拒,遂餧于門側。
郡多猛獸爲害,常設檻阱,昭曰:“人不害猛獸,猛獸亦不害人。
”乃命去檻阱,猛獸竟不爲害。
曆秘書監,太常卿,遷臨海太守。
郡有蜜岩,前後太守皆自封固,專收其利。
昭以周文之囿,與百姓共之,大可喻小,乃教勿封。
縣令嘗饷栗,置絹于薄下,昭笑而還之。
普通五年,爲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
昭所莅官,常以清靜爲政,不尚嚴肅。
居朝廷,無所請谒,不畜私門生,不交私利。
終日端居,以書記爲樂,雖老不衰。
博極古今,尤善人物,魏、晉以來,官宦簿閥,姻通内外,舉而論之,無所遺失,世稱爲學府。
一性一尤笃慎,子婦嘗得家饷牛肉以進昭,昭召其子曰:“食之則犯法,告之則不可。
取而埋之。
”其居身行己,不負闇室,類皆如此。
後進宗其學,重其道,人人自以爲不逮。
卒,諡曰貞。
長子諝,位尚書郎,湘東王外兵參軍。
諝子準有文才,梁宣帝時,位度支尚書。
昭弟映字徽遠,三歲而孤。
兄弟友睦,修身勵行,非禮不動。
始昭之守臨海,陸倕餞之,賓主俱歡,日暮不反。
映以昭年高,不可連夜極樂,乃自往候接,同乘而歸。
兄弟并已斑白,時人美而服焉。
及昭卒,映喪之如父,年踰七十,哀戚過禮,服制雖除,每言辄恸。
天監中,位烏程令,卒于太中大夫。
子弘。
孔休源字慶緒,會稽山一陰一人,晉尚書沖之八世孫,沖即開府儀同三司愉之世父也。
曾祖遙之,宋尚書水部郎。
父佩,齊通直郎。
休源十一而孤,居喪盡禮,每見父手所寫書,必哀恸流涕不能自勝,見者莫不爲之垂泣。
後就吳興沈麟士受經,略通大義。
州舉秀才,太尉徐孝嗣省其策,深善之,謂同坐曰:“董仲舒、華令思何以尚此,可謂後生之準的也。
觀此足稱王佐之才。
”琅邪王融雅相友善,乃薦之于司徒竟陵王,爲西邸學士。
梁台建,與南一陽一劉之遴同爲太學博士,當時以爲美選。
休源初到都,寓于宗人少府孔登。
曾以祠事入廟,侍中範雲一與相遇,深加褒賞,曰:“不期忽觏清顔,頓祛鄙吝,觀天披霧,驗之今日。
”後雲命駕到少府,登便拂筵整帶,謂當詣己,備水陸之品。
雲駐箸命休源,及至,命取其常膳,止有赤倉米飯,蒸鮑魚。
雲食休源食,不一舉主人之馔。
高談盡日,同載還家。
登深以爲愧。
尚書令沈約當朝貴顯,軒蓋盈門,休源或時後來,必虛襟引接,處之坐右,商略文義。
其爲通人所推如此。
武帝嘗問吏部尚書徐勉求一有學藝解朝儀者,爲尚書儀曹郎,勉曰:“孔休源識見清通,詳練故事,自晉、宋起居注,誦略上口。
”武帝亦素聞之,即日除兼尚書儀曹郎。
時多所改作,每逮訪前事,休源即以所誦記随機斷決,曾無疑滞。
吏部郎任昉常謂之爲“孔獨誦”。
遷建康獄正,平反辯析,時罕冤人。
後有選人爲獄司者,帝
外祖顔延之早相題目,以爲中外之寶。
蔡興宗臨荊州,引爲主簿。
及蔡将卒,以岫貧乏,遺旨賜錢二十萬,固辭拒之。
仕齊爲太子家令。
文惠太子之在東宮,沈約之徒以文才見引,岫亦預焉。
岫文雖不逮約,而名行爲時輩所與。
博涉多通,尤悉魏、晉以來吉兇故事。
約常稱曰:“範公好事該博,胡廣無以加。
”南鄉範雲謂人曰:“諸君進止威儀,當問範長頭。
”以岫多識前代舊事也。
遷國子博士。
岫長七尺八寸,姿容奇偉。
永明中,魏使至,诏妙選朝士有辭辯者,接使于界首,故以岫兼淮一陰一長史迎焉。
入爲
丁母憂,居喪過禮。
朝廷頻起,并不拜。
朝廷亮其哀款,得終喪制。
出爲安成内史,創立鈞折行倉,公私弘益。
征黃門侍郎,兼禦史中丞,吏将送一無所納。
永元末,爲輔國将軍、冠軍晉安王長史,行南徐州事。
梁武帝平建邺,承制征爲尚書吏部郎,參大選。
天監五年,爲散騎常侍、光祿大夫,侍皇太子,給扶。
累遷祠部尚書,金紫光祿大夫。
卒官。
岫恭敬俨恪,進止以禮,自親喪後,蔬食布衣以終身。
每所居官,恒以廉潔着稱。
爲長城令時,有梓材巾箱,至數十年,經貴遂不改易。
在晉陵唯作牙管筆一雙,猶以爲費。
所着文集、禮論、雜儀、字訓行于世。
二子褒、偉。
傅昭字茂遠,北地靈州人,晉司隸校尉鹹七世孫也。
祖和之,父淡,善三禮,知名宋世。
淡事宋竟陵王誕,誕反坐誅。
昭六歲而孤,哀毀如成一人,爲外祖所養。
十歲,于朱雀航賣曆日,雍州刺史袁顗見而奇之。
顗嘗來昭所,昭讀書自若,神色不改。
顗歎曰:“此兒神情不凡,必成佳器。
”司徒建安王休仁聞而悅之,固欲緻昭。
昭以宋氏多故,遂不往。
或有稱昭于廷尉虞願,乃遣車迎昭。
時願宗人通之在坐,并當時名流。
通之贻昭詩曰:“英妙擅山東,才子傾洛一陽一,清塵誰能嗣,及爾遘遺芳。
”太原王延秀薦昭于丹一陽一尹袁粲,深見禮,辟爲郡主簿,使諸子從昭受學。
會明帝崩,粲造哀策文,乃引昭定其所制,昭有其半焉。
粲每經昭戶,辄歎曰:“經其戶寂若無人,披其帷其人斯在,豈非名賢。
”尋爲總明學士、奉朝請。
齊永明中,累遷尚書儀曹郎。
先是禦史中丞劉休薦昭于齊武帝,永明初,以昭爲南郡王侍讀。
王嗣帝位,故時臣隸争求權一寵一,唯昭及南一陽一宗夬保身而已,守正無所參入,竟不罹禍。
明帝踐阼,引昭爲中書通事舍人。
時居此職者,皆權傾天下,昭獨廉靜無所幹豫,器服率陋,身安粗糲。
常插燭闆一床一,明帝聞之,賜漆合燭盤,敕曰:“卿有古人之風,故賜卿古人之物。
”累遷尚書左丞。
梁武帝素重昭,梁台建,以爲給事黃門侍郎,領着作,兼禦史中丞。
天監三年,兼五兵尚書,參選事。
四年即真。
曆位左戶尚書,安成内史。
郡自宋來,兵亂相接,府舍稱兇。
每昏旦間,人鬼相觸,在任者鮮以吉終。
及昭至,有人夜見甲兵出,曰:“傅公善人,不可侵犯。
”乃騰虛而去。
有頃風雨總至,飄郡聽事入隍中,自是郡遂無患,鹹以昭貞正所緻。
郡溪無魚,或有暑月薦昭魚者,昭既不納,又不欲拒,遂餧于門側。
郡多猛獸爲害,常設檻阱,昭曰:“人不害猛獸,猛獸亦不害人。
”乃命去檻阱,猛獸竟不爲害。
曆秘書監,太常卿,遷臨海太守。
郡有蜜岩,前後太守皆自封固,專收其利。
昭以周文之囿,與百姓共之,大可喻小,乃教勿封。
縣令嘗饷栗,置絹于薄下,昭笑而還之。
普通五年,爲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
昭所莅官,常以清靜爲政,不尚嚴肅。
居朝廷,無所請谒,不畜私門生,不交私利。
終日端居,以書記爲樂,雖老不衰。
博極古今,尤善人物,魏、晉以來,官宦簿閥,姻通内外,舉而論之,無所遺失,世稱爲學府。
一性一尤笃慎,子婦嘗得家饷牛肉以進昭,昭召其子曰:“食之則犯法,告之則不可。
取而埋之。
”其居身行己,不負闇室,類皆如此。
後進宗其學,重其道,人人自以爲不逮。
卒,諡曰貞。
長子諝,位尚書郎,湘東王外兵參軍。
諝子準有文才,梁宣帝時,位度支尚書。
昭弟映字徽遠,三歲而孤。
兄弟友睦,修身勵行,非禮不動。
始昭之守臨海,陸倕餞之,賓主俱歡,日暮不反。
映以昭年高,不可連夜極樂,乃自往候接,同乘而歸。
兄弟并已斑白,時人美而服焉。
及昭卒,映喪之如父,年踰七十,哀戚過禮,服制雖除,每言辄恸。
天監中,位烏程令,卒于太中大夫。
子弘。
孔休源字慶緒,會稽山一陰一人,晉尚書沖之八世孫,沖即開府儀同三司愉之世父也。
曾祖遙之,宋尚書水部郎。
父佩,齊通直郎。
休源十一而孤,居喪盡禮,每見父手所寫書,必哀恸流涕不能自勝,見者莫不爲之垂泣。
後就吳興沈麟士受經,略通大義。
州舉秀才,太尉徐孝嗣省其策,深善之,謂同坐曰:“董仲舒、華令思何以尚此,可謂後生之準的也。
觀此足稱王佐之才。
”琅邪王融雅相友善,乃薦之于司徒竟陵王,爲西邸學士。
梁台建,與南一陽一劉之遴同爲太學博士,當時以爲美選。
休源初到都,寓于宗人少府孔登。
曾以祠事入廟,侍中範雲一與相遇,深加褒賞,曰:“不期忽觏清顔,頓祛鄙吝,觀天披霧,驗之今日。
”後雲命駕到少府,登便拂筵整帶,謂當詣己,備水陸之品。
雲駐箸命休源,及至,命取其常膳,止有赤倉米飯,蒸鮑魚。
雲食休源食,不一舉主人之馔。
高談盡日,同載還家。
登深以爲愧。
尚書令沈約當朝貴顯,軒蓋盈門,休源或時後來,必虛襟引接,處之坐右,商略文義。
其爲通人所推如此。
武帝嘗問吏部尚書徐勉求一有學藝解朝儀者,爲尚書儀曹郎,勉曰:“孔休源識見清通,詳練故事,自晉、宋起居注,誦略上口。
”武帝亦素聞之,即日除兼尚書儀曹郎。
時多所改作,每逮訪前事,休源即以所誦記随機斷決,曾無疑滞。
吏部郎任昉常謂之爲“孔獨誦”。
遷建康獄正,平反辯析,時罕冤人。
後有選人爲獄司者,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