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58 列傳第四十八

關燈
一陽一守将長孫承業、河間王元琛出城挑戰,邃臨淮歎曰:“今日不破河間,方爲謝玄所笑。

    ”乃爲四甄以待之。

    令直閣将軍李祖憐僞遁以引承業,承業等悉衆追之,四甄競發,魏衆大敗,斬首萬馀級。

    承業奔走,閉門不敢複出。

     在軍疾笃,命衆軍守備,送喪還合肥。

    尋卒,贈侍中、左衛将軍,進爵爲侯,諡曰烈。

     邃沈深有思略,爲政寬明,能得士心,居身方正,有威重。

    将吏憚之,少敢犯法。

    及卒,淮、肥間莫不流涕,以爲邃不死,當大辟土宇。

    子之禮嗣。

     之禮字子義,美容儀,能言玄理。

    爲西豫州刺史。

    母憂居喪,唯食麥飯。

    邃廟在光宅寺西,堂宇弘敞,松柏郁茂。

    範雲廟在三橋,蓬蒿不翦。

    梁武帝南郊,道經二廟,顧而歎曰:“範爲已死,裴爲更生。

    ”大同初,都下旱蝗,四籬門外桐柏凋盡,唯邃墓犬牙不入,當時異之。

    曆位黃門侍郎。

     武帝設無遮會,舞象驚,排突陛衛,王公皆散,唯之禮與散騎常侍臧盾不動。

    帝壯之,以之禮爲壯勇将軍、北徐州刺史,盾兼中領軍将軍。

     之禮卒于少府卿,諡曰壯。

    子政,承聖中位給事黃門侍郎。

    魏克江陵,随例入長安。

     之高字如山,邃兄中散大夫髦之子也。

    頗讀書,少負意氣,常随叔父邃征讨,所在立功,甚爲邃所器重,戎政鹹以委焉。

    壽一陽一之役,邃卒于軍所,之高隸夏侯夔平壽一陽一,仍除梁郡太守,封都城縣男。

    時魏汝一陰一來附,敕之高應接,仍除潁州刺史。

    父憂還都,起爲光遠将軍,令讨平一陰一陵盜,以爲谯州刺史。

     侯景之亂,之高爲西豫州刺史,率衆入援。

    南豫州刺史鄱一陽一嗣王範命之高總督江右援軍諸軍事,頓張公洲。

    柳仲禮至橫江,之高遣船舸迎緻仲禮,與韋粲等俱會青塘。

    及城陷,之高還合肥,與鄱一陽一王範西上。

    元帝遣召之,以爲侍中、護軍将軍,到江陵。

     時之高第六弟之悌在侯景中。

    或傳之悌斬侯景,元帝使兼中書舍人黃羅漢報之高,之高竟無言,直雲:“賊自一殺賊,非之高所聞。

    ”元帝深嗟其介直。

    承制除特進、金紫光祿大夫。

    卒,諡曰恭。

     子畿,官至太子右衛率。

    魏克江陵,力戰死之。

     之高第五弟之平字如原,少倜傥有志略,以軍功封費縣侯。

    承聖中,累遷散騎常侍、太子詹事。

    陳文帝初,除光祿大夫、慈訓宮衛尉,并不就。

    乃築山穿池,植以卉木,居處其中,有終焉志。

    天康元年卒,諡曰僖子。

    子忌。

     忌字無畏,少聰敏,有識量,頗涉史傳,爲當時所稱。

    侯景之亂,招集勇力,乃随陳武帝征讨。

    及陳武帝誅王僧辯,僧辯弟僧智舉兵據吳郡,陳武帝遣黃他攻之,不能克。

    命忌勒部下一精一兵,自錢唐直趣吳郡,夜至城下,鼓噪薄之。

    僧智疑大軍至,輕舟奔杜龛,忌入據吳郡。

    陳武帝嘉之,表授吳郡太守。

     天嘉五年,累遷衛尉卿,封東興縣侯。

    及華皎稱兵上流,宣帝時爲錄尚書輔政,盡命衆軍出讨,委忌總知中外城防諸軍事。

    宣帝即位,改封樂安縣侯。

    曆位都官尚書。

    及吳明徹督衆北伐,诏忌以本官監明徹軍。

    淮南平,授豫州刺史。

    忌善于綏撫,甚得人和。

    及明徹進軍彭、汴,以忌爲都督,與明徹俱進。

    呂梁軍敗,見囚于周,授上開府。

    隋開皇十四年,卒于長安,年七十三。

    之高第十二弟之橫。

     之橫字如嶽,少好賓遊,重氣俠,不事産業。

    之高以其縱誕,乃爲狹被蔬食以激厲之。

    之橫歎曰:“大丈夫富貴,必作百幅被。

    ”遂與僮屬數百人于芍陂大營田墅,遂緻殷積。

    梁簡文在東宮,聞而要之,以爲河東王常侍。

    遷直合将軍。

     侯景之亂,隸鄱一陽一王範讨景,景濟江,仍與範世子嗣入援台城。

    城陷,退還合肥。

    侯景遣任約一逼一晉熙,範令之橫下援。

    未及至,範薨,之橫乃還。

    時尋一陽一王大心在江州,範副梅思立密要大心襲盆城,之橫斬思立而拒大心。

    大心以州降侯景,之橫與兄之高歸元帝,位廷尉卿、河東内史,随王僧辯拒侯景。

    景退,遷東徐州刺史,封豫甯侯。

    又随僧辯破景,景東奔,僧辯命之橫與杜崱入守台城。

    及陸納據湘州叛,又隸僧辯南讨,斬納将李賢明,平之。

    又破武陵王于峽口。

    還除吳興太守,乃作百幅被以成其志。

     魏克江陵,齊遣上一黨一王高渙挾貞一陽一侯明攻東關。

    晉安王承制,以之橫爲徐州刺史,都督衆軍,出守蕲城。

    之橫營壘未周,而齊軍大至,兵盡矢窮,遂于陣沒。

    贈司空,諡曰忠壯。

    子鳳寶嗣。

     論曰:韋、裴少年勵一操一,俱以學尚自立,晚節驅馳,各着功于戎馬。

    觀叡制勝之道,謂爲魁梧之傑,然而形甚羸瘠,身不跨鞍,闆輿指麾,隐如敵國,其器分有在,隆名豈虛得乎。

    邃自效邊疆,盛績克舉,其志不遂,良可悲夫。

    二門子弟,各着名節,與梁終始,克荷隆憊。

    “将門有将”,斯言豈曰妄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