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57 列傳第四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複爲司徒左長史,進号征虜将軍、南清河太守。
初,梁武在西邸,與約遊舊。
建康城平,引爲骠騎司馬。
時帝勳業既就,天人允屬。
約嘗扣其端,帝默然而不應。
佗日又進曰:“今與古異,不可以淳風期萬物。
士大夫攀龍附鳳者,皆望有尺寸之功,以保其福祿。
今童兒牧豎悉知齊祚之終,且天文人事表革運之征,永元以來,尤爲彰着。
谶雲,‘行中水,作天子’。
此又曆然在記。
天心不可違,人情不可失。
”帝曰:“吾方思之。
”約曰:“公初起兵樊、沔,此時應思。
今日王業已就,何所複思。
昔武王伐纣,始入人便曰吾君。
武王不違人意,亦無所思。
公自至京邑,已移氣序,比于周武,遲速不同。
若不早定大業,稽天人之望,脫一人立異,便損威德。
且人非金石,時事難保,豈可以建安之封,遺之子孫。
若天子還都,公卿在位,則君臣分定,無複異圖。
君明于上,臣忠于下,豈複有人方更同公作賊。
”帝然之。
約出,召範雲告之,雲對略同約旨。
帝曰:“智者乃爾暗同,卿明早将休文更來。
”雲出語約,約曰:“卿必待我。
”雲許諾。
而約先期入,帝令草其事。
約乃出懷中诏書并諸選置,帝初無所改。
俄而雲自外來,至殿門不得入,徘徊壽光合外,但雲“咄咄”。
約出,雲問曰:“何以見處?”約舉手向左,雲笑曰:“不乖所望。
”有頃,帝召雲謂曰:“生平與沈休文群居,不覺有異人處,今日才智縱橫,可謂明識。
”雲曰:“公今知約,不異約今知公。
”帝曰:“我起兵于今三年矣,功臣諸将實有其勞,然成帝業者乃卿二人也。
” 梁台建,爲散騎常侍、吏部尚書,兼右仆射。
及受禅,爲尚書仆射,封建昌縣侯。
又拜約母謝爲建昌國太夫人。
奉策之日,吏部尚書範雲等二十馀人鹹來緻拜,朝野以爲榮。
俄遷左仆射。
天監二年,遭母憂,輿駕親出臨吊,以約年衰,不宜緻毀,遣中書舍人斷客節哭。
起爲鎮軍将軍、丹一陽一尹,置佐史。
服阕,遷侍中、右光祿大夫,領太子詹事,奏尚書八條事。
遷尚書令,累表陳讓,改授左仆射,領中書令。
尋遷尚書令,領太子少傅。
九年,轉左光祿大夫。
初,約久處端揆,有志台司,論者鹹謂爲宜。
而帝終不用,乃求外出,又不見許。
與徐勉素善,遂以書陳情于勉,言己老病,“百日數旬,革帶常應移孔;以手握臂,率計月小半分”。
欲謝事,求歸老之秩。
勉爲言于帝,請三司之儀,弗許,但加鼓吹而已。
約一性一不飲酒,少嗜欲,雖時遇隆重,而居處儉素。
立宅東田,矚望郊阜,常爲郊居賦以序其事。
尋加特進,遷中軍将軍、丹一陽一尹,侍中、特進如故。
十二年卒官,年七十三,諡曰隐。
約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聰明過人,好墳籍,聚書至二萬卷,都下無比。
少孤貧,約幹宗一黨一得米數百斛,爲宗人所侮,覆米而去。
及貴不以爲憾,用爲郡部傳。
嘗侍宴,有一妓一婢師是齊文惠宮人,帝問識座中客不?曰:“唯識沈家令。
”約伏地流涕,帝亦悲焉,爲之罷酒。
約曆仕三代,該悉舊章,博物洽聞,當世取則。
謝玄晖善爲詩,任彥升工于筆,約兼而有之,然不能過也。
自負高才,昧于榮利,乘時射勢,頗累清談。
及居端揆,稍弘止足,每進一官,辄殷勤請退,而終不能去,論者方之山濤。
用事十馀年,未常有所薦達,政之得失,唯唯而已。
初,武帝有憾于張稷,及卒,因與約言之。
約曰:“左仆射一出作邊州刺史,已往之事,何足複論。
”帝以爲約昏家相爲,怒約曰:“卿言如此,是忠臣邪!”乃辇歸内殿。
約懼,不覺帝起,猶坐如初。
及還,未至一床一,憑空頓于戶下,因病。
夢齊和帝劍斷其舌,召巫視之,巫言如夢。
乃呼道士奏赤章于天,稱禅代之事,不由己出。
先此,約嘗侍宴,會豫州獻栗,徑寸半。
帝奇之,問栗事多少,與約各疏所憶,少帝三事。
約出謂人曰:“此公護前,不讓即羞死。
”帝以其言不遜,欲抵其罪,徐勉固谏乃止。
及疾,上遣主書黃穆之專知省視,穆之夕還,增損不即啓聞,懼罪,竊以赤章事因上省醫徐奘以聞,又積前失。
帝大怒,中使譴責者數焉,約懼遂卒。
有司諡曰“文”,帝曰“懷情不盡曰隐”,故改爲隐。
約少時常以晉氏一代竟無全書,年二十許,便有撰述之意。
宋泰始初,征西将軍蔡興宗爲啓,明帝有敕許焉。
自此踰二十年,所撰之書方就,凡一百馀卷。
條流雖舉,而采綴未周。
永明初遇盜,失第五帙。
又齊建元四年被敕撰國史,永明二年又兼着作郎,撰次起居注。
五年春又被敕撰宋書,六年二月畢功,表上之。
其所撰國史爲齊紀二十卷。
天監中,又撰梁武紀十四卷,又撰迩言十卷,諡例十卷,文章志三十卷,文集一百卷,皆行于世。
又撰四聲譜,以爲“在昔詞人累千載而不悟,而獨得胸衿,窮其妙旨”。
自謂入神之作。
武帝雅不好焉,嘗問周舍曰:“何謂四聲?”舍曰:“‘天子聖哲’是也。
”然帝竟不甚遵用約也。
子旋,字士規,襲爵,位司徒右長史,太子仆。
以母憂去官,因蔬食辟谷,服除,猶絕粳粱。
終于南康内史,諡曰恭。
集注迩言,行于世。
旋弟趨字孝鯉,亦知名,位黃門郎。
旋卒,子寔嗣。
寔弟衆。
衆字仲師,好學,頗有文詞。
仕梁爲太子舍人。
時梁武帝制千文詩,衆爲之注解。
與陳郡謝景同時召見于文德殿,帝令衆爲竹賦。
賦成奏之,手敕答曰:“卿文體翩翩,可謂無忝爾祖。
” 累遷太子中舍人,兼散騎常侍,聘魏,還爲骠騎廬陵王谘議參軍。
侯景之亂,表求還吳興召募故義部曲以讨賊,梁武許之。
及景圍台城,衆率宗族及義附
初,梁武在西邸,與約遊舊。
建康城平,引爲骠騎司馬。
時帝勳業既就,天人允屬。
約嘗扣其端,帝默然而不應。
佗日又進曰:“今與古異,不可以淳風期萬物。
士大夫攀龍附鳳者,皆望有尺寸之功,以保其福祿。
今童兒牧豎悉知齊祚之終,且天文人事表革運之征,永元以來,尤爲彰着。
谶雲,‘行中水,作天子’。
此又曆然在記。
天心不可違,人情不可失。
”帝曰:“吾方思之。
”約曰:“公初起兵樊、沔,此時應思。
今日王業已就,何所複思。
昔武王伐纣,始入人便曰吾君。
武王不違人意,亦無所思。
公自至京邑,已移氣序,比于周武,遲速不同。
若不早定大業,稽天人之望,脫一人立異,便損威德。
且人非金石,時事難保,豈可以建安之封,遺之子孫。
若天子還都,公卿在位,則君臣分定,無複異圖。
君明于上,臣忠于下,豈複有人方更同公作賊。
”帝然之。
約出,召範雲告之,雲對略同約旨。
帝曰:“智者乃爾暗同,卿明早将休文更來。
”雲出語約,約曰:“卿必待我。
”雲許諾。
而約先期入,帝令草其事。
約乃出懷中诏書并諸選置,帝初無所改。
俄而雲自外來,至殿門不得入,徘徊壽光合外,但雲“咄咄”。
約出,雲問曰:“何以見處?”約舉手向左,雲笑曰:“不乖所望。
”有頃,帝召雲謂曰:“生平與沈休文群居,不覺有異人處,今日才智縱橫,可謂明識。
”雲曰:“公今知約,不異約今知公。
”帝曰:“我起兵于今三年矣,功臣諸将實有其勞,然成帝業者乃卿二人也。
” 梁台建,爲散騎常侍、吏部尚書,兼右仆射。
及受禅,爲尚書仆射,封建昌縣侯。
又拜約母謝爲建昌國太夫人。
奉策之日,吏部尚書範雲等二十馀人鹹來緻拜,朝野以爲榮。
俄遷左仆射。
天監二年,遭母憂,輿駕親出臨吊,以約年衰,不宜緻毀,遣中書舍人斷客節哭。
起爲鎮軍将軍、丹一陽一尹,置佐史。
服阕,遷侍中、右光祿大夫,領太子詹事,奏尚書八條事。
遷尚書令,累表陳讓,改授左仆射,領中書令。
尋遷尚書令,領太子少傅。
九年,轉左光祿大夫。
初,約久處端揆,有志台司,論者鹹謂爲宜。
而帝終不用,乃求外出,又不見許。
與徐勉素善,遂以書陳情于勉,言己老病,“百日數旬,革帶常應移孔;以手握臂,率計月小半分”。
欲謝事,求歸老之秩。
勉爲言于帝,請三司之儀,弗許,但加鼓吹而已。
約一性一不飲酒,少嗜欲,雖時遇隆重,而居處儉素。
立宅東田,矚望郊阜,常爲郊居賦以序其事。
尋加特進,遷中軍将軍、丹一陽一尹,侍中、特進如故。
十二年卒官,年七十三,諡曰隐。
約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聰明過人,好墳籍,聚書至二萬卷,都下無比。
少孤貧,約幹宗一黨一得米數百斛,爲宗人所侮,覆米而去。
及貴不以爲憾,用爲郡部傳。
嘗侍宴,有一妓一婢師是齊文惠宮人,帝問識座中客不?曰:“唯識沈家令。
”約伏地流涕,帝亦悲焉,爲之罷酒。
約曆仕三代,該悉舊章,博物洽聞,當世取則。
謝玄晖善爲詩,任彥升工于筆,約兼而有之,然不能過也。
自負高才,昧于榮利,乘時射勢,頗累清談。
及居端揆,稍弘止足,每進一官,辄殷勤請退,而終不能去,論者方之山濤。
用事十馀年,未常有所薦達,政之得失,唯唯而已。
初,武帝有憾于張稷,及卒,因與約言之。
約曰:“左仆射一出作邊州刺史,已往之事,何足複論。
”帝以爲約昏家相爲,怒約曰:“卿言如此,是忠臣邪!”乃辇歸内殿。
約懼,不覺帝起,猶坐如初。
及還,未至一床一,憑空頓于戶下,因病。
夢齊和帝劍斷其舌,召巫視之,巫言如夢。
乃呼道士奏赤章于天,稱禅代之事,不由己出。
先此,約嘗侍宴,會豫州獻栗,徑寸半。
帝奇之,問栗事多少,與約各疏所憶,少帝三事。
約出謂人曰:“此公護前,不讓即羞死。
”帝以其言不遜,欲抵其罪,徐勉固谏乃止。
及疾,上遣主書黃穆之專知省視,穆之夕還,增損不即啓聞,懼罪,竊以赤章事因上省醫徐奘以聞,又積前失。
帝大怒,中使譴責者數焉,約懼遂卒。
有司諡曰“文”,帝曰“懷情不盡曰隐”,故改爲隐。
約少時常以晉氏一代竟無全書,年二十許,便有撰述之意。
宋泰始初,征西将軍蔡興宗爲啓,明帝有敕許焉。
自此踰二十年,所撰之書方就,凡一百馀卷。
條流雖舉,而采綴未周。
永明初遇盜,失第五帙。
又齊建元四年被敕撰國史,永明二年又兼着作郎,撰次起居注。
五年春又被敕撰
其所撰國史爲齊紀二十卷。
天監中,又撰梁武紀十四卷,又撰迩言十卷,諡例十卷,文章志三十卷,文集一百卷,皆行于世。
又撰四聲譜,以爲“在昔詞人累千載而不悟,而獨得胸衿,窮其妙旨”。
自謂入神之作。
武帝雅不好焉,嘗問周舍曰:“何謂四聲?”舍曰:“‘天子聖哲’是也。
”然帝竟不甚遵用約也。
子旋,字士規,襲爵,位司徒右長史,太子仆。
以母憂去官,因蔬食辟谷,服除,猶絕粳粱。
終于南康内史,諡曰恭。
集注迩言,行于世。
旋弟趨字孝鯉,亦知名,位黃門郎。
旋卒,子寔嗣。
寔弟衆。
衆字仲師,好學,頗有文詞。
仕梁爲太子舍人。
時梁武帝制千文詩,衆爲之注解。
與陳郡謝景同時召見于文德殿,帝令衆爲竹賦。
賦成奏之,手敕答曰:“卿文體翩翩,可謂無忝爾祖。
” 累遷太子中舍人,兼散騎常侍,聘魏,還爲骠騎廬陵王谘議參軍。
侯景之亂,表求還吳興召募故義部曲以讨賊,梁武許之。
及景圍台城,衆率宗族及義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