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57 列傳第四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沈約範雲
秦末有沈逞,征丞相不就。
漢初,逞曾孫保封竹邑侯。
保子遵自本國遷居九江之壽春,官至齊王太傅,封敷德侯。
遵生骠騎将軍達,達生尚書令幹,幹生南一陽一太守弘,弘生河内太守勖,勖生禦史中丞奮,奮生将作大匠恪,恪生尚書關内侯謙,謙生濟一陽一太守靖,靖生戎。
戎字威卿,仕爲州從事,說降劇賊尹良,漢光武嘉其功,封爲海昏縣侯,辭不受,因避地徙居會稽烏程縣之馀不鄉,遂家焉。
順帝永建元年,分會稽爲吳郡,複爲吳郡人。
靈帝初平五年,分烏程、餘杭爲永安縣,吳孫皓寶鼎二年,分吳郡爲吳興郡。
晉太康三年,改永安爲武康縣,複爲吳興武康人焉。
雖邦邑屢改,而築室不遷。
戎子酆字聖通,位零陵太守,緻黃龍芝草之瑞。
第二子仲高,安平相,少子景河間相,演之、慶之、昙慶、懷文其後也。
仲高子鸾字建光,少有高名,州舉茂才,公府辟州别駕從事史。
時廣陵太守陸稠,鸾之舅也,以義烈政績顯名漢朝,複以女妻鸾,早卒。
又直字伯平,州舉茂才,亦有清名,卒。
子瑜、儀俱少有至行。
瑜十歲、儀九歲而父亡,居喪毀瘁,過于成一人。
外祖會稽盛孝章,漢末名士也,深加憂傷,每撫一慰之,曰:“汝并黃中英爽,終成奇器,何遽逾制自取殄滅邪。
”三年禮畢,殆至滅一性一,故兄弟并以孝着。
瑜早卒。
儀字仲則,笃學有雅才,以儒素自業。
時海内大亂,兵革并起,經術廢弛,士少全行。
而儀淳深隐默,守道不移,風一操一貞整,不妄交納,唯與族子仲山、叔山及吳郡陸公紀友善。
州郡禮請,二府交辟,公車征,并不屈,以壽終。
子曼字元禅,左中郎、新都都尉、定一陽一侯,才志顯于吳朝。
子矯字仲桓,以節氣立名,仕爲立武校尉、偏将軍。
孫皓時,有将帥之稱。
吳平,爲郁林、長沙二郡太守,不就。
太康末卒。
子陵字景高,晉元帝之爲鎮東将軍,命參軍事。
子延字思長,潁川太守,始居縣東鄉之博陸裡餘烏村。
延子賀字子甯,桓沖南中郎參軍。
賀子警字世明,惇笃有行業,學通左氏春秋,家産累千金。
後将軍謝安命爲參軍,甚相敬重。
警内足于财,爲東南豪士,無進仕意,謝病遍。
安固留不止,乃謂曰:“沈參軍,卿有獨善之志,不亦高乎。
”警曰:“使君以道禦物,前所以懷德而至,既無用佐時,故遂飲啄之願爾。
”還家積載,以素業自娛。
前将軍王恭鎮京口,與警有舊好,複引爲參軍。
手書殷勤,苦相招緻,不得已而應之。
尋複謝去。
子穆夫字彥和,少好學,通左氏春秋。
王恭命爲前将軍主簿,謂警曰:“足下既執不拔之志,高卧東南,故屈賢子共事,非吏職嬰之也。
” 初,錢唐一人杜炅字子恭,通靈有道術,東土豪家及都下貴望并事之爲弟子,執在三之敬。
警累世事道,亦敬事子恭。
子恭死,門徒孫泰、泰弟子恩傳其業,警複事之。
隆安三年,恩于會稽作亂,自稱征東将軍,三吳皆回應。
穆夫在會稽,恩以爲餘姚令。
及恩爲劉牢之所破,穆夫見害。
先是穆夫宗人沈預與穆夫父警不協,至是告警及穆夫弟仲夫、任夫、預夫、佩夫,并遇害。
唯穆夫子深子、雲子、田子、林子、虔子獲全。
田子、林子知名。
田子字敬光,從武帝克京城,進平建邺,參鎮軍事,封營道縣五等侯。
帝北伐廣固,田子領偏師與龍骧将軍孟龍符爲前鋒。
龍符戰沒,田子力戰破之。
及盧循一逼一都,帝遣田子與建威将軍孫季高海道襲破廣州,還除太尉參軍、淮陵内史,賜爵都鄉侯。
義熙八年,從讨劉毅。
十一年,從讨司馬休之,除振武将軍、扶風太守。
十二年,武帝北伐,田子與順一陽一太守傅弘之各領别軍,從武關入,屯據青泥。
姚泓将自禦大軍,慮田子襲其後,欲先平田子,然後傾國東出。
乃率步騎數萬,奄至青泥。
田子本爲疑兵,所領裁數百,欲擊之。
傅弘之曰:“彼衆我寡,難可與敵。
”田子曰:“師貴用奇,不必在衆。
”弘猶固執,田子曰:“衆寡相傾,勢不兩立,若使賊圍既固,人情喪沮,事便去矣。
及其未整,薄之必克,所謂先人有奪人之志也。
”便獨率所領,鼓噪而進。
賊合圍數重,田子乃棄糧毀舍,躬勒士卒,前後奮擊,賊衆一時潰散,所殺萬馀人,得泓僞乘輿服禦。
武帝表言其狀。
長安既平,武帝燕于文昌殿,舉酒賜田子曰:“鹹一陽一之平,卿之功也,即以鹹一陽一相賞。
”即授鹹一陽一、始平二郡太守。
大軍既還,桂一陽一公義真留鎮長安,以田子爲安西中兵參軍、龍骧将軍、始平太守。
時赫連勃勃來寇,田子與安西司馬王鎮惡俱出北地禦之。
初,武帝将還,田子及傅弘之等并以鎮惡家在關中,不可保信,屢言之。
帝曰:“今留卿文武将士、一精一兵萬人,彼若欲爲不善,政足自滅耳。
勿複多言。
”及俱出北地,論者謂鎮惡欲盡殺諸南人,以數十人送義真南還,因據關中反叛。
田子乃于弘之營内請鎮惡計事,使宗人敬仁于坐殺之,率左右數十人自歸義真。
長史王修收殺田子于長安稿倉門外,是歲十四年正月十五日也。
武帝表天子以田子卒發狂易,不深罪也。
林子字敬士,少有大度,年數歲,随王父在京口,王恭見而奇之,曰“此兒王子師之流也。
”嘗與衆人共見遺寶,鹹争趨之,林子直去不顧。
年十三,遇家禍,既門陷祅一黨一,兄弟并應從誅,而沈預家甚強富,志相陷滅,林子兄弟沈伏山澤,無所投厝。
會孫恩屢出會稽,武帝緻讨,林子乃自歸陳情,率老弱歸罪請命,因流涕哽咽,三軍爲之感動。
帝甚奇之,乃載以别船,遂盡室移京口,帝分宅給焉。
林子博覽衆書,留心文義,從克京城,進平都
漢初,逞曾孫保封竹邑侯。
保子遵自本國遷居九江之壽春,官至齊王太傅,封敷德侯。
遵生骠騎将軍達,達生
戎字威卿,仕爲州從事,說降劇賊尹良,漢光武嘉其功,封爲海昏縣侯,辭不受,因避地徙居會稽烏程縣之馀不鄉,遂家焉。
順帝永建元年,分會稽爲吳郡,複爲吳郡人。
靈帝初平五年,分烏程、餘杭爲永安縣,吳孫皓寶鼎二年,分吳郡爲吳興郡。
晉太康三年,改永安爲武康縣,複爲吳興武康人焉。
雖邦邑屢改,而築室不遷。
戎子酆字聖通,位零陵太守,緻黃龍芝草之瑞。
第二子仲高,安平相,少子景河間相,演之、慶之、昙慶、懷文其後也。
仲高子鸾字建光,少有高名,州舉茂才,公府辟州别駕從事史。
時廣陵太守陸稠,鸾之舅也,以義烈政績顯名漢朝,複以女妻鸾,早卒。
又直字伯平,州舉茂才,亦有清名,卒。
子瑜、儀俱少有至行。
瑜十歲、儀九歲而父亡,居喪毀瘁,過于成一人。
外祖會稽盛孝章,漢末名士也,深加憂傷,每撫一慰之,曰:“汝并黃中英爽,終成奇器,何遽逾制自取殄滅邪。
”三年禮畢,殆至滅一性一,故兄弟并以孝着。
瑜早卒。
儀字仲則,笃學有雅才,以儒素自業。
時海内大亂,兵革并起,經術廢弛,士少全行。
而儀淳深隐默,守道不移,風一操一貞整,不妄交納,唯與族子仲山、叔山及吳郡陸公紀友善。
州郡禮請,二府交辟,公車征,并不屈,以壽終。
子曼字元禅,左中郎、新都都尉、定一陽一侯,才志顯于吳朝。
子矯字仲桓,以節氣立名,仕爲立武校尉、偏将軍。
孫皓時,有将帥之稱。
吳平,爲郁林、長沙二郡太守,不就。
太康末卒。
子陵字景高,晉元帝之爲鎮東将軍,命參軍事。
子延字思長,潁川太守,始居縣東鄉之博陸裡餘烏村。
延子賀字子甯,桓沖南中郎參軍。
賀子警字世明,惇笃有行業,學通左氏春秋,家産累千金。
後将軍謝安命爲參軍,甚相敬重。
警内足于财,爲東南豪士,無進仕意,謝病遍。
安固留不止,乃謂曰:“沈參軍,卿有獨善之志,不亦高乎。
”警曰:“使君以道禦物,前所以懷德而至,既無用佐時,故遂飲啄之願爾。
”還家積載,以素業自娛。
前将軍王恭鎮京口,與警有舊好,複引爲參軍。
手書殷勤,苦相招緻,不得已而應之。
尋複謝去。
子穆夫字彥和,少好學,通左氏春秋。
王恭命爲前将軍主簿,謂警曰:“足下既執不拔之志,高卧東南,故屈賢子共事,非吏職嬰之也。
” 初,錢唐一人杜炅字子恭,通靈有道術,東土豪家及都下貴望并事之爲弟子,執在三之敬。
警累世事道,亦敬事子恭。
子恭死,門徒孫泰、泰弟子恩傳其業,警複事之。
隆安三年,恩于會稽作亂,自稱征東将軍,三吳皆回應。
穆夫在會稽,恩以爲餘姚令。
及恩爲劉牢之所破,穆夫見害。
先是穆夫宗人沈預與穆夫父警不協,至是告警及穆夫弟仲夫、任夫、預夫、佩夫,并遇害。
唯穆夫子深子、雲子、田子、林子、虔子獲全。
田子、林子知名。
田子字敬光,從武帝克京城,進平建邺,參鎮軍事,封營道縣五等侯。
帝北伐廣固,田子領偏師與龍骧将軍孟龍符爲前鋒。
龍符戰沒,田子力戰破之。
及盧循一逼一都,帝遣田子與建威将軍孫季高海道襲破廣州,還除太尉參軍、淮陵内史,賜爵都鄉侯。
義熙八年,從讨劉毅。
十一年,從讨司馬休之,除振武将軍、扶風太守。
十二年,武帝北伐,田子與順一陽一太守傅弘之各領别軍,從武關入,屯據青泥。
姚泓将自禦大軍,慮田子襲其後,欲先平田子,然後傾國東出。
乃率步騎數萬,奄至青泥。
田子本爲疑兵,所領裁數百,欲擊之。
傅弘之曰:“彼衆我寡,難可與敵。
”田子曰:“師貴用奇,不必在衆。
”弘猶固執,田子曰:“衆寡相傾,勢不兩立,若使賊圍既固,人情喪沮,事便去矣。
及其未整,薄之必克,所謂先人有奪人之志也。
”便獨率所領,鼓噪而進。
賊合圍數重,田子乃棄糧毀舍,躬勒士卒,前後奮擊,賊衆一時潰散,所殺萬馀人,得泓僞乘輿服禦。
武帝表言其狀。
長安既平,武帝燕于文昌殿,舉酒賜田子曰:“鹹一陽一之平,卿之功也,即以鹹一陽一相賞。
”即授鹹一陽一、始平二郡太守。
大軍既還,桂一陽一公義真留鎮長安,以田子爲安西中兵參軍、龍骧将軍、始平太守。
時赫連勃勃來寇,田子與安西司馬王鎮惡俱出北地禦之。
初,武帝将還,田子及傅弘之等并以鎮惡家在關中,不可保信,屢言之。
帝曰:“今留卿文武将士、一精一兵萬人,彼若欲爲不善,政足自滅耳。
勿複多言。
”及俱出北地,論者謂鎮惡欲盡殺諸南人,以數十人送義真南還,因據關中反叛。
田子乃于弘之營内請鎮惡計事,使宗人敬仁于坐殺之,率左右數十人自歸義真。
長史王修收殺田子于長安稿倉門外,是歲十四年正月十五日也。
武帝表天子以田子卒發狂易,不深罪也。
林子字敬士,少有大度,年數歲,随王父在京口,王恭見而奇之,曰“此兒王子師之流也。
”嘗與衆人共見遺寶,鹹争趨之,林子直去不顧。
年十三,遇家禍,既門陷祅一黨一,兄弟并應從誅,而沈預家甚強富,志相陷滅,林子兄弟沈伏山澤,無所投厝。
會孫恩屢出會稽,武帝緻讨,林子乃自歸陳情,率老弱歸罪請命,因流涕哽咽,三軍爲之感動。
帝甚奇之,乃載以别船,遂盡室移京口,帝分宅給焉。
林子博覽衆書,留心文義,從克京城,進平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