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55 列傳第四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失業,夔乃率軍人于蒼陵立堰,溉田千馀頃,歲收谷百餘萬石,以充儲備,兼贍貧人,境内賴之。
夔兄亶先經此任,至是夔又居焉,兄弟并有恩惠于鄉裡。
百姓歌曰:“我之有州,頻得夏侯。
前兄後弟,布政優優。
”夔在州七年,遠近多附之,有部曲萬人,馬二千匹,并服習一精一強,爲當時之盛。
一性一奢豪,後房伎妾曳羅绮飾金翠者百數。
一愛一好人士,不以貴位自高,文武賓客常滿坐,時亦以此稱之。
卒于州,諡曰桓。
子撰嗣,官至太仆卿。
撰弟譒,少粗險薄行,常停鄉裡,領其父部曲,爲州助防。
刺史貞一陽一侯明引爲府長史。
明被魏囚,複爲侯景長史。
景反,譒前驅濟江,頓兵士林館,破邸第及居人富室,子女财貨盡略有之。
明在州有四妾章、于、王、阮,并有國色。
明被魏囚,其妾并還都第,譒至破第納焉。
魚弘,襄一陽一人。
身長八尺,白澈美姿容。
累從征讨,常爲軍鋒。
曆南谯、盱眙、竟陵太守。
嘗謂人曰:“我爲郡有四盡:水中魚鼈盡,山中獐鹿盡,田中米谷盡,村裡人庶盡。
丈夫生如輕塵栖弱草,白駒之過隙。
人生但歡樂,富貴在何時。
”于是恣意酣賞。
侍妾百馀人,不勝金翠,服翫車馬,皆窮一時之驚絕。
有眠一床一一張,皆是蹙柏,四面周匝,無一有異,通用銀镂金花壽福兩重爲腳。
爲湘東王鎮西司馬,述職西上,道中乏食,緣路采菱,作菱米飯給所部。
弘度之所,後人覓一菱不得。
又于窮洲之上,捕得數百猕猴,膊以爲脯,以供酒食。
比及江陵,資食複振。
逢敕迎瑞像,王令送像下都,弘率部曲數百,悉衣錦袍,赫弈滿道,頗爲人所慕。
塗經夏首,李抗斅其爲人,抗舅元法僧聞之,杖抗三百。
後爲新興、永甯太守,卒官。
吉士瞻字梁容,馮翊蓮勺人也。
少有志氣,不事生業。
時征士吳苞見其姿容,勸以經學,因誦鮑照詩雲:“豎儒守一經,未足識行藏。
”拂衣不顧。
年逾四十,忽忽不得志,乃就江陵蔔者王先生計祿命,王生曰:“君擁旄杖節非一州,後一年當得戎馬大郡。
”及梁武起兵,義一陽一太守王撫之、天門太守王智遜、武陵太守蕭強等并不從命,鎮軍蕭穎胄遣士瞻讨平之。
齊和帝即位,以爲領軍司馬。
士瞻少時嘗于南蠻府中擲博,無褌褰露,爲侪輩所侮。
及平魯休烈軍,得絹三萬疋,乃作百褌,其外并賜軍士,不以入室。
以軍功,除輔國将軍、步兵校尉。
建康平,爲巴東相、建平太守。
初,士瞻爲荊府城局參軍,浚萬人仗庫防池,得一金革鈎,隐起镂甚一精一巧。
篆文曰:“錫爾金鈎,且公且侯。
”士瞻娶夏侯詳兄女,女竊以與詳,詳喜佩之。
及是革命,詳果封侯,而士瞻不錫茅土。
天監二年,入爲直合将軍,曆位秦、梁二州刺史,加都督。
後爲太子右衛率,又出爲西一陽一、武昌二郡太守。
在郡清約,家無私積。
始士瞻夢得一積鹿皮,從而數之,有十一領。
及覺喜曰:“鹿者祿也,吾當居十一祿乎。
”自其仕進所莅已九,及除二郡,心惡之,遇疾不肯療。
普通七年卒于郡,贈左衛将軍,諡曰胡子。
子琨時在戎役,聞問一踴而絕,良久乃蘇。
不顧軍制,辄離所部,遂以孝聞。
诏下旌異。
蔡道恭字懷儉,南一陽一冠軍人也。
父那,宋益州刺史。
道恭少寬厚有大量,仕齊爲西中郎中兵參軍,加輔國将軍。
梁武帝起兵,蕭穎胄以道恭素着威略,專相委任。
齊和帝即位,爲右衛将軍。
出爲司州刺史。
梁天監初,論功封漢壽縣伯,進号平北将軍。
三年,魏圍司州,時城中衆不滿五千人,食裁半歲。
魏軍攻之,晝夜不息,乃作大車載土,四面俱前,欲以填塹。
道恭塹内列艨艟鬥艦以待之。
魏人不得進,又潛作伏道以決塹水,道恭載土屯塞之。
相持百馀日,前後斬獲不可勝計。
魏大造梯沖,攻圍日急。
道恭用四石烏漆大弓射,所中皆洞甲飲羽,一發或貫兩人,敵人望弓皆一靡一。
又于城内作土山,多作大矟,長二丈五尺,施長刃,使壯士執以刺魏人。
魏軍甚憚之,将退。
會道恭疾笃,乃呼兄子僧勰、從弟靈恩及将率謂曰:“吾所苦勢不能久,汝等當以死固節,無令吾沒有遺恨。
”又令取所持節授僧勰曰:“禀命出疆,既不得奉以還朝,方欲攜之同逝。
可與棺柩相随。
”衆皆流涕。
其年五月卒。
魏知道恭死,攻之轉急。
先是,朝廷遣郢州刺史曹景宗赴援,景宗不前。
至八月,城内糧盡,魏克之。
贈鎮西将軍,并尋購喪榇。
八年,魏許還道恭喪,其家以女樂易之。
葬襄一陽一。
傳國至孫固,早卒,國除。
楊公則字君翼,天水西縣人也。
父仲懷,爲宋豫州刺史殷琰将。
琰叛,輔國将軍劉勉讨琰,仲懷力戰,死于橫塘。
公則随父在軍,年未弱冠,冒陣抱一屍一,号哭氣絕良久。
勉命還仲懷首。
公則斂畢,徒步負喪歸鄉裡,由此着名。
後梁州刺史範柏年闆爲宋熙太守、領白馬戍主。
時氐賊李烏奴攻白馬,公則矢盡糧竭,陷于寇,抗聲罵賊,烏奴壯之,耍與同事。
公則僞許而圖之,謀洩,單馬逃歸。
齊高帝下诏褒美。
除晉壽太守,在任清潔自守。
遷扶風太守,母憂去官。
雍州刺史陳顯達起爲甯朔将軍,複領太守。
頃之,荊州刺史巴東王子響構亂,公則進讨。
事平,遷武甯太守,百姓便之。
入爲前軍将軍。
和帝爲荊州刺史,公則爲西中郎中兵參軍。
及蕭穎胄協同梁武,以公則爲輔國将軍,領西中郎谘議參軍,率兵東下。
和帝即位,授湘州刺史。
梁武軍次沔口,公則率湘府之衆會于夏口。
時荊州諸軍悉受公則節度,雖蕭穎達宗室之貴亦隸焉。
郢城平,武帝命衆軍即日俱下,公則受命先驅。
江州既定,連旌東下,直造建邺。
公則号令嚴明,秋豪不犯,所在莫不賴焉。
大軍至新林,公則自越城移屯領軍府壘北樓,與南掖門相對。
嘗登樓望戰,城中遙見麾蓋,縱神鋒一弩一射之,矢貫胡一床一,左右皆失色。
公則曰:“虜幾中吾腳。
”談笑如初。
東昏夜選勇士攻公則栅,軍中驚擾。
公則堅卧不起,徐命擊之,東昏軍乃退。
公則所領多是湘溪人,一性一懦怯,城内輕之,以爲易與,每出蕩,辄先犯公則壘。
公則獎厲軍士,克獲更多。
及城平,城内出者或被剝奪,公則親率麾下,列陳東掖門,衛送公卿士庶,故出者多由公則營焉。
進号左将軍,還鎮南藩。
初,公則東下,湘部諸郡多未賓從,及公則還州,然後諸屯聚并散。
天監元年,進号平南将軍,封甯都縣侯。
湘州寇亂累年,人多流散。
公則輕刑薄斂,頃之戶口充複。
爲政雖無威嚴,然勵己廉慎,爲吏人所悅。
湘俗單門多以賂求州職,公則至皆斷之,所辟皆州郡着姓。
武帝班下諸州以爲法。
三年,征中護軍。
代至,乘二舸便發,送故一無所取。
遷衛尉卿。
時朝廷始議北侵,公則威名素着,至都,诏假節,先屯洛口。
公則受命将發,遘疾,謂親人曰:“昔廉頗、馬援以年老見遺,猶自力請用。
今國家不以吾朽懦,任以前驅,方于古人,見知重矣。
雖臨塗疾苦,豈可僶俛辭
夔兄亶先經此任,至是夔又居焉,兄弟并有恩惠于鄉裡。
百姓歌曰:“我之有州,頻得夏侯。
前兄後弟,布政優優。
”夔在州七年,遠近多附之,有部曲萬人,馬二千匹,并服習一精一強,爲當時之盛。
一性一奢豪,後房伎妾曳羅绮飾金翠者百數。
一愛一好人士,不以貴位自高,文武賓客常滿坐,時亦以此稱之。
卒于州,諡曰桓。
子撰嗣,官至太仆卿。
撰弟譒,少粗險薄行,常停鄉裡,領其父部曲,爲州助防。
刺史貞一陽一侯明引爲府長史。
明被魏囚,複爲侯景長史。
景反,譒前驅濟江,頓兵士林館,破邸第及居人富室,子女财貨盡略有之。
明在州有四妾章、于、王、阮,并有國色。
明被魏囚,其妾并還都第,譒至破第納焉。
魚弘,襄一陽一人。
身長八尺,白澈美姿容。
累從征讨,常爲軍鋒。
曆南谯、盱眙、竟陵太守。
嘗謂人曰:“我爲郡有四盡:水中魚鼈盡,山中獐鹿盡,田中米谷盡,村裡人庶盡。
丈夫生如輕塵栖弱草,白駒之過隙。
人生但歡樂,富貴在何時。
”于是恣意酣賞。
侍妾百馀人,不勝金翠,服翫車馬,皆窮一時之驚絕。
有眠一床一一張,皆是蹙柏,四面周匝,無一有異,通用銀镂金花壽福兩重爲腳。
爲湘東王鎮西司馬,述職西上,道中乏食,緣路采菱,作菱米飯給所部。
弘度之所,後人覓一菱不得。
又于窮洲之上,捕得數百猕猴,膊以爲脯,以供酒食。
比及江陵,資食複振。
逢敕迎瑞像,王令送像下都,弘率部曲數百,悉衣錦袍,赫弈滿道,頗爲人所慕。
塗經夏首,李抗斅其爲人,抗舅元法僧聞之,杖抗三百。
後爲新興、永甯太守,卒官。
吉士瞻字梁容,馮翊蓮勺人也。
少有志氣,不事生業。
時征士吳苞見其姿容,勸以經學,因誦鮑照詩雲:“豎儒守一經,未足識行藏。
”拂衣不顧。
年逾四十,忽忽不得志,乃就江陵蔔者王先生計祿命,王生曰:“君擁旄杖節非一州,後一年當得戎馬大郡。
”及梁武起兵,義一陽一太守王撫之、天門太守王智遜、武陵太守蕭強等并不從命,鎮軍蕭穎胄遣士瞻讨平之。
齊和帝即位,以爲領軍司馬。
士瞻少時嘗于南蠻府中擲博,無褌褰露,爲侪輩所侮。
及平魯休烈軍,得絹三萬疋,乃作百褌,其外并賜軍士,不以入室。
以軍功,除輔國将軍、步兵校尉。
建康平,爲巴東相、建平太守。
初,士瞻爲荊府城局參軍,浚萬人仗庫防池,得一金革鈎,隐起镂甚一精一巧。
篆文曰:“錫爾金鈎,且公且侯。
”士瞻娶夏侯詳兄女,女竊以與詳,詳喜佩之。
及是革命,詳果封侯,而士瞻不錫茅土。
天監二年,入爲直合将軍,曆位秦、梁二州刺史,加都督。
後爲太子右衛率,又出爲西一陽一、武昌二郡太守。
在郡清約,家無私積。
始士瞻夢得一積鹿皮,從而數之,有十一領。
及覺喜曰:“鹿者祿也,吾當居十一祿乎。
”自其仕進所莅已九,及除二郡,心惡之,遇疾不肯療。
普通七年卒于郡,贈左衛将軍,諡曰胡子。
子琨時在戎役,聞問一踴而絕,良久乃蘇。
不顧軍制,辄離所部,遂以孝聞。
诏下旌異。
蔡道恭字懷儉,南一陽一冠軍人也。
父那,宋益州刺史。
道恭少寬厚有大量,仕齊爲西中郎中兵參軍,加輔國将軍。
梁武帝起兵,蕭穎胄以道恭素着威略,專相委任。
齊和帝即位,爲右衛将軍。
出爲司州刺史。
梁天監初,論功封漢壽縣伯,進号平北将軍。
三年,魏圍司州,時城中衆不滿五千人,食裁半歲。
魏軍攻之,晝夜不息,乃作大車載土,四面俱前,欲以填塹。
道恭塹内列艨艟鬥艦以待之。
魏人不得進,又潛作伏道以決塹水,道恭載土屯塞之。
相持百馀日,前後斬獲不可勝計。
魏大造梯沖,攻圍日急。
道恭用四石烏漆大弓射,所中皆洞甲飲羽,一發或貫兩人,敵人望弓皆一靡一。
又于城内作土山,多作大矟,長二丈五尺,施長刃,使壯士執以刺魏人。
魏軍甚憚之,将退。
會道恭疾笃,乃呼兄子僧勰、從弟靈恩及将率謂曰:“吾所苦勢不能久,汝等當以死固節,無令吾沒有遺恨。
”又令取所持節授僧勰曰:“禀命出疆,既不得奉以還朝,方欲攜之同逝。
可與棺柩相随。
”衆皆流涕。
其年五月卒。
魏知道恭死,攻之轉急。
先是,朝廷遣郢州刺史曹景宗赴援,景宗不前。
至八月,城内糧盡,魏克之。
贈鎮西将軍,并尋購喪榇。
八年,魏許還道恭喪,其家以女樂易之。
葬襄一陽一。
傳國至孫固,早卒,國除。
楊公則字君翼,天水西縣人也。
父仲懷,爲宋豫州刺史殷琰将。
琰叛,輔國将軍劉勉讨琰,仲懷力戰,死于橫塘。
公則随父在軍,年未弱冠,冒陣抱一屍一,号哭氣絕良久。
勉命還仲懷首。
公則斂畢,徒步負喪歸鄉裡,由此着名。
後梁州刺史範柏年闆爲宋熙太守、領白馬戍主。
時氐賊李烏奴攻白馬,公則矢盡糧竭,陷于寇,抗聲罵賊,烏奴壯之,耍與同事。
公則僞許而圖之,謀洩,單馬逃歸。
齊高帝下诏褒美。
除晉壽太守,在任清潔自守。
遷扶風太守,母憂去官。
雍州刺史陳顯達起爲甯朔将軍,複領太守。
頃之,荊州刺史巴東王子響構亂,公則進讨。
事平,遷武甯太守,百姓便之。
入爲前軍将軍。
和帝爲荊州刺史,公則爲西中郎中兵參軍。
及蕭穎胄協同梁武,以公則爲輔國将軍,領西中郎谘議參軍,率兵東下。
和帝即位,授湘州刺史。
梁武軍次沔口,公則率湘府之衆會于夏口。
時荊州諸軍悉受公則節度,雖蕭穎達宗室之貴亦隸焉。
郢城平,武帝命衆軍即日俱下,公則受命先驅。
江州既定,連旌東下,直造建邺。
公則号令嚴明,秋豪不犯,所在莫不賴焉。
大軍至新林,公則自越城移屯領軍府壘北樓,與南掖門相對。
嘗登樓望戰,城中遙見麾蓋,縱神鋒一弩一射之,矢貫胡一床一,左右皆失色。
公則曰:“虜幾中吾腳。
”談笑如初。
東昏夜選勇士攻公則栅,軍中驚擾。
公則堅卧不起,徐命擊之,東昏軍乃退。
公則所領多是湘溪人,一性一懦怯,城内輕之,以爲易與,每出蕩,辄先犯公則壘。
公則獎厲軍士,克獲更多。
及城平,城内出者或被剝奪,公則親率麾下,列陳東掖門,衛送公卿士庶,故出者多由公則營焉。
進号左将軍,還鎮南藩。
初,公則東下,湘部諸郡多未賓從,及公則還州,然後諸屯聚并散。
天監元年,進号平南将軍,封甯都縣侯。
湘州寇亂累年,人多流散。
公則輕刑薄斂,頃之戶口充複。
爲政雖無威嚴,然勵己廉慎,爲吏人所悅。
湘俗單門多以賂求州職,公則至皆斷之,所辟皆州郡着姓。
武帝班下諸州以爲法。
三年,征中護軍。
代至,乘二舸便發,送故一無所取。
遷衛尉卿。
時朝廷始議北侵,公則威名素着,至都,诏假節,先屯洛口。
公則受命将發,遘疾,謂親人曰:“昔廉頗、馬援以年老見遺,猶自力請用。
今國家不以吾朽懦,任以前驅,方于古人,見知重矣。
雖臨塗疾苦,豈可僶俛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