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55 列傳第四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王茂曹景宗席闡文夏侯詳吉士瞻蔡道恭楊公則
鄧元起張惠紹馮道根康絢昌義之
王茂字休連,一字茂先,太原祁人也。
祖深,北中郎司馬。
父天生,宋末爲列将,克司徒袁粲,以勳曆位郡守,封上黃縣男。
茂年數歲,爲大父深所異,常曰:“此吾家千裡駒,成門戶者必此兒也。
”及長,好讀兵書,究其大指。
一性一隐不交遊,身長八尺,潔白美容儀。
齊武帝布衣時嘗見之,歎曰:“王茂先年少堂堂如此,必爲公輔。
” 後爲台郎,累年不調。
亦知齊之将亡,求爲邊職。
久之,爲雍州長史、襄一陽一太守。
梁武便以王佐許之,事無大小皆詢焉。
人或谮茂反,帝弗之信。
谮者驟言之,遣視其甲矟,則蟲網焉,乃誅言者。
或雲茂與帝不睦,帝諸腹心并勸除之。
而茂少有骁名,帝又惜其用,曰:“将舉大事,便害健将,此非上策。
”乃令腹心鄭紹叔往候之。
遇其卧,因問疾。
茂曰:“我病可耳。
”紹叔曰:“都下殺害日甚,使君家門塗炭,今欲起義,長史那猶卧。
”茂因擲枕起,即袴褶随紹叔入見。
武帝大喜,下一床一迎,因結兄弟,被推赤心,遂得盡力。
發雍部,遣茂爲前驅。
郢、魯既平,從武帝東下爲軍鋒。
師次秣陵,東昏遣大将王珍國盛兵朱雀門,衆号二十萬。
及戰,梁武軍引卻,茂下馬單刀直前,外甥韋欣慶勇力絕人,執鐵纏矟翼茂而進,故大破之。
茂勳第一,欣慶力也。
建康城平,以茂爲護軍将軍,遷侍中、領軍将軍。
時東昏妃潘玉兒有國色,武帝将留之,以問茂。
茂曰:“亡齊者此物,留之恐贻外議。
”帝乃出之。
軍主田安啓求爲婦,玉兒泣曰:“昔者見遇時主,今豈下匹非類。
死而後已,義不受辱。
”及見缢,潔美如生。
輿出,尉吏俱行非禮。
乃以馀妃賜茂,亦潘之亞也。
群盜之燒神獸門,茂率所領應赴,爲盜所射。
茂躍馬而進,群盜反走。
茂以不能式遏一奸一盜,自表解職,優诏不許。
加鎮軍将軍,封望蔡縣公。
是歲,江州刺史陳伯之叛,茂出爲江州刺史,南讨之。
伯之奔魏。
時九江新經軍寇,茂務農省役,百姓安之。
四年,魏攻漢中,茂受诏西禦,魏乃班師。
曆位侍中,中衛将軍,太子詹事,車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丹一陽一尹。
時天下無事,武帝方敦文雅,茂心頗怏怏,侍宴醉後,每見言色。
武帝宥而不責。
進位司空。
茂一性一寬厚,居官雖無美譽,亦爲吏人所安。
居處方正,在一室衣冠俨然,雖仆妾莫見其惰容。
姿表瑰麗,須眉如畫,爲衆所瞻望。
徙骠騎将軍、開府同三司之儀、江州刺史。
在州不取奉,獄無滞囚,居處被服,同于儒者。
薨于州。
武帝甚悼惜之,诏贈太尉,諡曰忠烈公。
初,茂以元勳,武帝賜锺磬之樂。
茂在州,夢锺磬在格,無故自堕,心惡之。
及覺,命奏樂,既成列,锺磬在格,果無故編皆絕堕地。
茂謂長史江诠曰:“此樂,天子所以惠勞臣也。
樂既極矣,能無憂乎。
”俄而病卒。
子貞秀嗣,以居憂無禮,爲有司所奏,徙越州,後诏留廣州。
與魏降人杜景欲襲州城,刺史蕭昂斬之。
曹景宗字子震,新野人也。
父欣之,仕宋位徐州刺史。
景宗幼善騎射,好畋獵,常與少年數十人澤中逐獐鹿,每衆騎赴鹿,鹿馬相亂,景宗于衆中射之,人皆懼中馬足,鹿應弦辄斃,以此爲樂。
未弱冠,欣之于新野遣出州,以匹馬将數人,于中路卒逢蠻賊數百圍之。
景宗帶百馀箭,每箭殺蠻,蠻遂散走。
因以膽勇聞。
頗一愛一史書,每讀穰苴、樂毅傳,辄放卷歎息曰:“丈夫當如是!”少與州裡張道門善,道門,車騎将軍敬兒少子也,爲武陵太守。
敬兒誅,道門于郡伏法,親屬故吏莫敢收。
景宗自襄一陽一遣船到武陵,收其一屍一,迎還殡葬。
鄉裡以此義之。
仕齊以軍功累加遊擊将軍。
建武四年,随太尉陳顯達北圍馬圈,以奇兵二千破魏援中山王英四萬人。
及克馬圈,顯達論功,以景宗爲後。
景宗退無怨言。
魏孝文率衆大至,顯達宵奔,景宗導入山道,故顯達父子獲全。
梁武爲雍州刺史,景宗深自結附,數請帝臨其宅。
時天下方亂,帝亦厚加意焉,表爲竟陵太守。
及帝起兵,景宗聚衆并率五服内子弟三百人從軍,遣親人杜思沖勸先迎南康王于襄一陽一即位,武帝不從。
及至竟陵,以景宗爲軍鋒。
道次江甯,東昏将李居士以重兵鎮新亭,景宗被甲馳戰,居士棄甲奔走,景宗皆獲之。
又與王茂、呂僧珍掎角,破王珍國于大航。
景宗軍士皆桀黠無賴,禦道左右莫非富室,抄掠财物,略奪子女,景宗不能禁。
及武帝入頓西城,嚴申号令,然後稍息。
城平,封湘西縣侯,除郢州刺史,加都督。
天監元年,改封竟陵縣侯。
景宗在州,鬻貨聚斂,于城南起宅,長堤以東,夏口以北,開街列門,東西數裡。
而部曲殘橫,人頗厭之。
二年十月,魏攻司州,圍刺史蔡道恭。
城中負闆而汲,景宗望關門不出,但耀軍遊獵而已。
及司州城陷,爲禦史中丞任昉所奏。
帝以功臣不問,征爲右衛将軍。
五年,魏中山王英攻锺離,圍徐州刺史昌義之,武帝诏景宗督衆軍援義之,豫州刺史韋叡亦援焉,而受景宗節度。
诏景宗頓道人洲,待衆軍齊集俱進。
景宗欲專其功,乃違敕而進,遇暴風卒起,頗有沈溺,複還守先頓。
帝聞之曰:“此所以破賊也。
景宗不進,蓋天意乎。
若孤軍獨往,城不時立,必見狼狽。
今得待衆軍同進,始可大捷矣。
”及韋叡至,與景宗進頓邵一陽一洲,立壘與魏城相去百餘步。
魏連戰不能卻,傷殺者十二三,自是魏軍不敢一逼一。
景宗等器甲一精一新,魏人望而奪氣。
魏将楊大眼對橋北岸立城,以通糧運。
每牧人過岸伐刍藳,皆爲大眼所略。
景宗乃募勇敢士千馀人,徑度大眼城南數裡築壘,親自舉築。
大眼來攻,景宗破之,因得壘成。
使别将趙草守之,因謂爲趙草城。
是後恣刍牧馬。
大眼遣抄掠,辄爲趙草所獲。
先是,诏景宗等預裝高艦,使與魏橋等,爲火攻計。
令景宗與叡各攻一橋。
叡攻其南,景宗攻其北。
六年三月,因春水生,淮水暴長六七尺。
叡遣所督将馮道根、李文钊、裴邃、韋寂等乘艦登岸,擊魏洲上軍盡殪。
景宗使衆軍複鼓噪亂登諸城,呼聲震天地,大眼于西岸燒營,英自東岸棄城走,諸壘相次土崩,悉棄其器甲,争投水死,淮水爲之不流。
景宗命軍主馬廣蹑大眼至濊水上四十馀裡,伏一屍一相枕。
義之出逐英至洛口,英以匹馬入梁城,緣淮百馀裡一屍一骸相藉。
虜五萬馀人,收其軍糧器械山積,牛馬驢騾不可稱計。
景宗乃搜所得生口萬餘人,馬千匹,遣獻捷。
先是旱甚,诏祈蔣帝神求雨,十旬不降。
帝怒,命載荻欲焚蔣廟并神影。
爾日開朗,欲起火,當神上忽有雲如傘,倏忽驟雨如寫,台中宮殿皆自振動。
帝懼,馳诏追停,少時還靜。
自此帝畏信遂深。
自踐阼以來,未嘗躬自到廟,于是備法駕将朝臣修谒。
是時,魏軍攻圍锺離,蔣帝神報敕,必許扶助。
既而無雨水長,遂
祖深,北中郎司馬。
父天生,宋末爲列将,克司徒袁粲,以勳曆位郡守,封上黃縣男。
茂年數歲,爲大父深所異,常曰:“此吾家千裡駒,成門戶者必此兒也。
”及長,好讀兵書,究其大指。
一性一隐不交遊,身長八尺,潔白美容儀。
齊武帝布衣時嘗見之,歎曰:“王茂先年少堂堂如此,必爲公輔。
” 後爲台郎,累年不調。
亦知齊之将亡,求爲邊職。
久之,爲雍州長史、襄一陽一太守。
梁武便以王佐許之,事無大小皆詢焉。
人或谮茂反,帝弗之信。
谮者驟言之,遣視其甲矟,則蟲網焉,乃誅言者。
或雲茂與帝不睦,帝諸腹心并勸除之。
而茂少有骁名,帝又惜其用,曰:“将舉大事,便害健将,此非上策。
”乃令腹心鄭紹叔往候之。
遇其卧,因問疾。
茂曰:“我病可耳。
”紹叔曰:“都下殺害日甚,使君家門塗炭,今欲起義,長史那猶卧。
”茂因擲枕起,即袴褶随紹叔入見。
武帝大喜,下一床一迎,因結兄弟,被推赤心,遂得盡力。
發雍部,遣茂爲前驅。
郢、魯既平,從武帝東下爲軍鋒。
師次秣陵,東昏遣大将王珍國盛兵朱雀門,衆号二十萬。
及戰,梁武軍引卻,茂下馬單刀直前,外甥韋欣慶勇力絕人,執鐵纏矟翼茂而進,故大破之。
茂勳第一,欣慶力也。
建康城平,以茂爲護軍将軍,遷侍中、領軍将軍。
時東昏妃潘玉兒有國色,武帝将留之,以問茂。
茂曰:“亡齊者此物,留之恐贻外議。
”帝乃出之。
軍主田安啓求爲婦,玉兒泣曰:“昔者見遇時主,今豈下匹非類。
死而後已,義不受辱。
”及見缢,潔美如生。
輿出,尉吏俱行非禮。
乃以馀妃賜茂,亦潘之亞也。
群盜之燒神獸門,茂率所領應赴,爲盜所射。
茂躍馬而進,群盜反走。
茂以不能式遏一奸一盜,自表解職,優诏不許。
加鎮軍将軍,封望蔡縣公。
是歲,江州刺史陳伯之叛,茂出爲江州刺史,南讨之。
伯之奔魏。
時九江新經軍寇,茂務農省役,百姓安之。
四年,魏攻漢中,茂受诏西禦,魏乃班師。
曆位侍中,中衛将軍,太子詹事,車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丹一陽一尹。
時天下無事,武帝方敦文雅,茂心頗怏怏,侍宴醉後,每見言色。
武帝宥而不責。
進位司空。
茂一性一寬厚,居官雖無美譽,亦爲吏人所安。
居處方正,在一室衣冠俨然,雖仆妾莫見其惰容。
姿表瑰麗,須眉如畫,爲衆所瞻望。
徙骠騎将軍、開府同三司之儀、江州刺史。
在州不取奉,獄無滞囚,居處被服,同于儒者。
薨于州。
武帝甚悼惜之,诏贈太尉,諡曰忠烈公。
初,茂以元勳,武帝賜锺磬之樂。
茂在州,夢锺磬在格,無故自堕,心惡之。
及覺,命奏樂,既成列,锺磬在格,果無故編皆絕堕地。
茂謂長史江诠曰:“此樂,天子所以惠勞臣也。
樂既極矣,能無憂乎。
”俄而病卒。
子貞秀嗣,以居憂無禮,爲有司所奏,徙越州,後诏留廣州。
與魏降人杜景欲襲州城,刺史蕭昂斬之。
曹景宗字子震,新野人也。
父欣之,仕宋位徐州刺史。
景宗幼善騎射,好畋獵,常與少年數十人澤中逐獐鹿,每衆騎赴鹿,鹿馬相亂,景宗于衆中射之,人皆懼中馬足,鹿應弦辄斃,以此爲樂。
未弱冠,欣之于新野遣出州,以匹馬将數人,于中路卒逢蠻賊數百圍之。
景宗帶百馀箭,每箭殺蠻,蠻遂散走。
因以膽勇聞。
頗一愛一史書,每讀穰苴、樂毅傳,辄放卷歎息曰:“丈夫當如是!”少與州裡張道門善,道門,車騎将軍敬兒少子也,爲武陵太守。
敬兒誅,道門于郡伏法,親屬故吏莫敢收。
景宗自襄一陽一遣船到武陵,收其一屍一,迎還殡葬。
鄉裡以此義之。
仕齊以軍功累加遊擊将軍。
建武四年,随太尉陳顯達北圍馬圈,以奇兵二千破魏援中山王英四萬人。
及克馬圈,顯達論功,以景宗爲後。
景宗退無怨言。
魏孝文率衆大至,顯達宵奔,景宗導入山道,故顯達父子獲全。
梁武爲雍州刺史,景宗深自結附,數請帝臨其宅。
時天下方亂,帝亦厚加意焉,表爲竟陵太守。
及帝起兵,景宗聚衆并率五服内子弟三百人從軍,遣親人杜思沖勸先迎南康王于襄一陽一即位,武帝不從。
及至竟陵,以景宗爲軍鋒。
道次江甯,東昏将李居士以重兵鎮新亭,景宗被甲馳戰,居士棄甲奔走,景宗皆獲之。
又與王茂、呂僧珍掎角,破王珍國于大航。
景宗軍士皆桀黠無賴,禦道左右莫非富室,抄掠财物,略奪子女,景宗不能禁。
及武帝入頓西城,嚴申号令,然後稍息。
城平,封湘西縣侯,除郢州刺史,加都督。
天監元年,改封竟陵縣侯。
景宗在州,鬻貨聚斂,于城南起宅,長堤以東,夏口以北,開街列門,東西數裡。
而部曲殘橫,人頗厭之。
二年十月,魏攻司州,圍刺史蔡道恭。
城中負闆而汲,景宗望關門不出,但耀軍遊獵而已。
及司州城陷,爲禦史中丞任昉所奏。
帝以功臣不問,征爲右衛将軍。
五年,魏中山王英攻锺離,圍徐州刺史昌義之,武帝诏景宗督衆軍援義之,豫州刺史韋叡亦援焉,而受景宗節度。
诏景宗頓道人洲,待衆軍齊集俱進。
景宗欲專其功,乃違敕而進,遇暴風卒起,頗有沈溺,複還守先頓。
帝聞之曰:“此所以破賊也。
景宗不進,蓋天意乎。
若孤軍獨往,城不時立,必見狼狽。
今得待衆軍同進,始可大捷矣。
”及韋叡至,與景宗進頓邵一陽一洲,立壘與魏城相去百餘步。
魏連戰不能卻,傷殺者十二三,自是魏軍不敢一逼一。
景宗等器甲一精一新,魏人望而奪氣。
魏将楊大眼對橋北岸立城,以通糧運。
每牧人過岸伐刍藳,皆爲大眼所略。
景宗乃募勇敢士千馀人,徑度大眼城南數裡築壘,親自舉築。
大眼來攻,景宗破之,因得壘成。
使别将趙草守之,因謂爲趙草城。
是後恣刍牧馬。
大眼遣抄掠,辄爲趙草所獲。
先是,诏景宗等預裝高艦,使與魏橋等,爲火攻計。
令景宗與叡各攻一橋。
叡攻其南,景宗攻其北。
六年三月,因春水生,淮水暴長六七尺。
叡遣所督将馮道根、李文钊、裴邃、韋寂等乘艦登岸,擊魏洲上軍盡殪。
景宗使衆軍複鼓噪亂登諸城,呼聲震天地,大眼于西岸燒營,英自東岸棄城走,諸壘相次土崩,悉棄其器甲,争投水死,淮水爲之不流。
景宗命軍主馬廣蹑大眼至濊水上四十馀裡,伏一屍一相枕。
義之出逐英至洛口,英以匹馬入梁城,緣淮百馀裡一屍一骸相藉。
虜五萬馀人,收其軍糧器械山積,牛馬驢騾不可稱計。
景宗乃搜所得生口萬餘人,馬千匹,遣獻捷。
先是旱甚,诏祈蔣帝神求雨,十旬不降。
帝怒,命載荻欲焚蔣廟并神影。
爾日開朗,欲起火,當神上忽有雲如傘,倏忽驟雨如寫,台中宮殿皆自振動。
帝懼,馳诏追停,少時還靜。
自此帝畏信遂深。
自踐阼以來,未嘗躬自到廟,于是備法駕将朝臣修谒。
是時,魏軍攻圍锺離,蔣帝神報敕,必許扶助。
既而無雨水長,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