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54 列傳第四十四

關燈
梁簡文帝諸子元帝諸子 簡文二十子。

    王皇後生哀太子大器、南郡王大連。

    陳淑容生尋一陽一王大心。

    左夫人生南海王大臨、安陸王大春。

    謝夫人生浏一陽一公大雅。

    張夫人生新興王大莊。

    包昭華生西一陽一王大鈞。

    範夫人生武甯王大威。

    褚修華生建平王大球。

    陳夫人生義安王大昕。

    朱夫人生綏建王大摯。

    其臨川王大款、桂一陽一王大成、汝南王大封、樂良王大圜,并不知母氏。

    潘美人生皇子大訓,早亡無封。

    其馀不知不載。

     哀太子大器字仁宗,簡文嫡長子也。

    中大通四年,封宣城郡王。

    太清二年十月,侯景寇建邺,敕太子爲台内大都督。

    三年五月,簡文即位。

    六月丁亥,立爲皇太子。

     大寶二年八月,景廢簡文,将害太子。

    時景一黨一稱景命召之,太子方講老子,将下一床一而刑人掩至。

    太子顔色不變,徐曰:“久知此事,嗟其晚耳。

    ”刑者将以衣帶絞之,太子曰:“此不能見殺。

    ”乃指系帳竿下繩,命取絞之而絕。

    時年二十八。

     太子一性一寬和,兼神用端嶷,在賊中每不屈意。

    左右竊問其故,答曰:“賊若未須見殺,雖複陵傲呵叱,其終不敢言。

    若見害時至,雖一日百拜,無益于死。

    ”問者又曰:“官今憂一逼一而神貌怡然,未喻此意。

    ”答曰:“吾自度死必在賊前,若諸叔外來,平夷羯寇,必前見殺,然後就死。

    若其遂開拓上流,必先見殺,後取盎貴。

    何能以無益之愁,橫憂必死之命。

    ”景之西上,攜太子同行,及敗歸,船往往相失。

    所乘船入枞一陽一浦,舟中腹心并勸因此入北。

    太子曰:“自國家喪敗,志不圖生。

    主上蒙塵,甯忍違離。

    吾今若去,乃是叛父,非謂避賊。

    天下豈有無父之國。

    ”便涕泗鳴咽,命即前進。

    賊以太子有器度,每憚之。

    恐爲後患,故先及禍。

    承聖元年四月,追諡哀太子,祔太廟一陰一室。

     尋一陽一王大心字仁恕,簡文第二子也。

    幼而聰朗,善屬文。

    中大通四年,以皇孫封當一陽一縣公。

    大同元年,爲都督、郢州刺史,時年十三。

    簡文以其幼,戒之曰:“事無大小,悉委行一事。

    ”大心雖不親州務,發言每合于理,衆皆驚服。

    太清元年,爲雲麾将軍、江州刺史。

    貪冒财賄,不能綏接百姓。

    二年,侯景寇都,大心招集士卒,與上流諸軍赴援宮阙。

    三年,台城陷,上甲侯蕭韶南奔宣密诏,加散騎常侍,進号平南将軍。

    大寶元年,封尋一陽一王。

     初,曆一陽一太守莊鐵以城降侯景,既而又奉其母來奔。

    大心以鐵舊将,厚爲其禮,軍旅之事,悉以委之,以爲豫章内史。

    景數遣軍西上寇抄,大心辄令鐵擊破之,禽其将趙加婁,賊不能進。

    時鄱一陽一王範率衆棄合肥,屯于栅口,待援兵總集,欲俱進。

    大心聞之,遣要範西上,以盆城處之,廪饋甚厚,欲與戮力共除禍難。

    會鐵據豫章反,大心令中兵參軍韋約讨之,鐵敗乞降。

    鄱一陽一世子嗣先與鐵善,乃謂範曰:“昔與鐵遊處,其人才略從橫,若降江州,必不全其首領,請援之。

    ”乃遣将侯瑱救鐵,夜破韋約等營。

    大心大懼。

    于是二蕃釁起。

     景将任約略地至盆城,大心遣司馬韋質拒戰敗績,時帳下猶有勇士千餘人,鹹說曰:“既無糧儲,難以守固,若輕騎往建州,以圖後舉,策之上也。

    ”其母陳淑容不從,撫胸恸哭,大心乃止,遂與約和。

    二年,将遇害,遶一床一謂賊廂公王僧貴曰:“我以全州歸命,何忍相苦。

    ”乃見射而殒。

     臨川王大款字仁師,簡文第三子也。

    初封石城縣公,位中書侍郎。

    太清三年,簡文即位,封江夏郡王。

    大寶元年,奔江陵,湘東王承制,改封臨川王。

    魏克江陵,遇害。

     南海王大臨字仁宣,簡文帝第四子也。

    大同二年,封甯國縣公。

    少而敏慧。

    年十一,遭左夫人憂,哭泣毀瘠,以孝聞。

    後入國學,明經射策甲科,拜中書侍郎,遷給事黃門侍郎。

    十一年,長兼侍中,出爲琅邪、彭城二郡太守。

    侯景亂,屯端門,都督城南諸軍事。

    大寶元年,封南海郡王,出爲都督、東揚州刺史,又除吳郡太守。

    時張彪起義于會稽,吳人陸令公、潁川庾孟卿等勸大臨投之。

    大臨曰:“彪若成功,不藉我力;如其撓敗,以我說焉,不可往也。

    ”二年遇害。

     南郡王大連字仁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