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53 列傳第四十三 梁武帝諸子

關燈
立金華宮爲異。

    帝既廢嫡立庶,海内噂誻,故各封諸子大郡以慰其心。

    嶽一陽一王察流涕受拜,累日不食。

     初,丁斌嫔薨,太子遣人求得善墓地,将斬草,有賣地者因Yan人俞三副求巿,若得三百萬,許以百萬與之。

    三副密啓武帝,言太子所得地不如今所得地于帝吉,帝末年多忌,便命巿之。

    葬畢,有道士善圖墓,雲“地不利長子,若厭伏或可申延。

    ”乃爲蠟鵝及諸物埋墓側長子位。

    有宮監鮑邈之、魏雅者,二人初并爲太子所一愛一,邈之晚見疏于雅,密啓武帝雲:“雅爲太子厭禱。

    ”帝密遣檢掘,果得鵝等物。

    大驚,将窮其事。

    徐勉固谏得止,于是唯誅道士,由是太子迄終以此慚慨,故其嗣不立。

    後邵陵王臨丹一陽一郡,因邈之與鄉人争婢,議以爲誘略之罪牒宮,簡文追感太子冤,揮淚誅之。

    邈之兄子僧隆爲宮直,前未知邈之侄,即日驅出。

     先是人間謠曰:“鹿子開城門,城門鹿子開,當開複未開,使我心徘徊。

    城中諸少年,逐歡歸去來。

    ”鹿子開者,反語爲來子哭,雲帝哭也。

    歡前爲南徐州,太子果薨,遣中書舍人臧厥追歡于崇正殿解發臨哭。

    歡既嫡孫,次應嗣位,而遲疑未決。

    帝既新有天下,恐不可以少主主大業,又以心銜故,意在晉安王,猶豫自四月上旬至五月二十一日方決。

    歡止封豫章王還任。

    往謠言“心徘徊”者,未定也。

    “城中諸少年,逐歡歸去來”,複還徐方之象也。

    歡字孟孫,位雲麾将軍、江州刺史。

    薨,諡安王。

    子棟嗣。

     棟字元吉。

    及簡文見廢,侯景奉以爲主。

    棟方與妃張氏鋤葵,而法駕奄至,棟驚不知所爲,泣而升辇。

    及即位,升武德殿,欻有回風從地湧起,翻飛華蓋,徑出端門,時人知其不終。

    于是年号天正,追尊昭明太子曰昭明皇帝,安王爲安皇帝,金華敬妃蔡氏爲敬皇後,太妃王氏爲皇太後,妃爲皇後。

    未幾,行禅讓禮,棟封淮一陰一王,及二弟橋、樛,并鎖于密室。

    景敗走,兄弟相扶出,逢杜崱于道,崱去其鎖。

    弟曰:“今日免橫死矣。

    ”棟曰:“倚伏難知,吾猶有懼。

    ”初,王僧辯之爲都督,将發,谘元帝曰:“平賊之後,嗣君萬福,未審有何儀注?”帝曰:“六門之内,自極兵威。

    ”僧辯曰:“平賊之謀,臣爲己任,成濟之事,請别舉人。

    ”由是帝别敕宣猛将軍朱買臣使行忍酷。

    會簡文已被害,棟等與買臣遇見,呼往船共飲,未竟,并沈于水。

     河東王譽字重孫,普通二年,封枝江縣公。

    中大通三年,改封河東郡王。

    累遷南中郎将、湘州刺史。

    未幾,侯景寇建邺,譽入援,至青草湖,台城沒,有诏班師。

    譽還湘鎮。

     時元帝軍于武城,新除雍州刺史張缵密報元帝曰:“河東起兵,嶽一陽一聚米,将來襲江陵。

    ”元帝甚懼,沈米斷纜而歸。

    因遣谘議周弘直至譽所督其糧衆。

    譽曰:“各自軍府,何忽隸人。

    ”使三反,譽并不從。

    元帝大怒,遣世子方等征之,反爲譽敗死。

    又令信州刺史鮑泉讨譽,并陳示禍福。

    譽謂曰:“欲前即前,無所多說。

    ”泉軍于石椁寺,譽逆擊不利而還。

    泉進軍橘洲,譽攻之又見敗。

    于是遂圍之。

    譽幼而骁勇,馬上用一弩一,兼有膽氣,能撫士卒,甚得衆心。

    元帝又遣領軍王僧辯代鮑泉攻譽。

    譽将潰圍而出,會其麾下将慕容華引僧辯入城,遂被執。

    謂守者曰:“勿殺我,得一見七官,申此讒賊,死無恨。

    ”主者曰:“奉令不許。

    ”遂斬首,送荊鎮。

    元帝返其首以葬焉。

     初,譽之将敗,引鏡照面,不見其頭。

    又見長人蓋屋,兩手據地噉其臍。

    又見白狗大如驢,從城出,不知所在。

    譽甚惡之,俄而城陷。

     豫章王綜字世謙,武帝第二子也。

    天監三年,封豫章郡王。

    累遷北中郎将、南徐州刺史。

    入爲侍中、鎮右将軍。

     初,綜母吳淑媛在齊東昏宮,一寵一在潘、馀之亞。

    及得幸于武帝,七月而生綜,宮中多疑之。

    淑媛一寵一衰怨望。

    及綜年十四五,恒夢一年少肥壯自挈其首對綜,如此非一,綜轉成長,心驚不已。

    頻密問淑媛曰:“夢何所如?”夢既不一,淑媛問夢中形色,頗類東昏。

    因密報之曰:“汝七月日生兒,安得比諸皇子。

    汝今太子次弟,幸保富貴勿洩。

    ”綜相抱哭,每日夜恒泫泣。

    又每靜室閉戶,藉地被發席藳。

    輕财好士,分施不辍,唯留身上故衣,外齋接客,分粗服。

    廚庫恒緻罄乏。

    常于内齋布沙于地,終日跣行,足下生胝,日能行三百裡。

    嘗有人士姓王,以屯踬投告綜。

    于時大乏,唯有眠一床一故皁複帳,即下付之。

    其降意下士,以伺風雲之會,諸侯王妃主及外人并知此懷,唯武帝不疑。

     及長有才學,善屬文。

    武帝禦諸子以禮,朝見不甚數。

    綜恒怨不見知。

    每出蕃,淑媛恒随之至鎮。

    時年十五,尚一裸一袒嬉戲于前,晝夜無别。

    妃袁氏,尚書令昂之女也。

    淑媛恒節其宿止,遇袁妃尤不以道,内外鹹有穢聲。

     綜後在徐州,政刑酷暴,又有勇力,制及奔馬,暴殺駒犢。

    常一陰一服微行,着烏絲布帽。

    夜出無有期度,招引道士,探求數術。

    一性一聰敏多通,每武帝有敕疏至,辄忿恚形于顔色。

    帝一性一嚴,群臣不敢輕言得失,凡綜所行,弗之知也。

    于徐州還,頻裁表陳便宜,求經略邊境。

    帝并優敕答之。

    徐州所有練樹,并令斬殺,以帝小名練故。

    累緻意尚書仆射徐勉,求出鎮襄一陽一。

    勉未敢言,因是怒勉,饷以白一團一扇,圖伐檀之詩,言其賄也。

     在西州,于别室歲時設席,祠齊氏七廟。

    又累微行至曲阿拜齊明帝陵。

    然猶無以自信,聞俗說以生者血瀝死者骨滲,即爲父子。

    綜乃私發齊東昏墓,出其骨,瀝血試之。

    既有征矣,在西州生次男月馀日,潛殺之。

    既瘗,夜遣人發取其骨又試之,其酷忍如此。

    每對東宮及諸王辭色不恭遜。

    嘗改歲後,問訊臨川王巨集,出至中合,登宏羊車次遺糞而出。

    居都下所爲多如此者。

     普通四年,爲都督、南兖州刺史。

    頗勤于事,而不見賓客。

    其辭訟則隔簾理之。

    方幅出行,垂帷于輿,每雲惡人識其面也。

     初,齊故建安王蕭寶寅在魏,綜求得北來道人釋法鸾使入北通問于寶寅,謂爲叔父。

    襄一陽一人梁話母死,法鸾說綜厚賜之,言終可任使。

    綜遺話錢五萬。

    及葬畢,引在左右。

    法鸾在廣陵,往來通魏尤數,每舍淮一陰一苗文一寵一家。

    言文一寵一于綜,綜引爲國常侍。

     六年,魏将元法僧以彭城降,帝使綜都督衆軍,權鎮彭城,并攝徐州府事。

    武帝曉别玄象,知當更有敗軍失将,恐綜爲北所擒,手敕綜令拔軍。

    每使居前,勿在人後。

    綜恐帝覺,與魏安豐王元延明相持,夜潛與梁話苗文一寵一三騎開北門,涉汴河,遂奔蕭城。

    自稱隊主,見延明而拜。

    延明坐之,問其名氏,不答,曰:“殿下問人有見識者。

    ”延明召使視之,曰“豫章王也”。

    延明喜,下地執其手,答其拜,送于洛一陽一。

    及旦,齋内諸合猶閉不開,衆莫知所以,唯見城外魏軍叫曰:“汝豫章王昨夜已來在我軍中。

    ”城中既失王所在,衆軍乃退,不得還者甚衆。

    湘州益一陽一人任煥常有骓馬,乘之退走。

    煥腳爲抄所傷,人馬俱弊,煥于橋下歇,抄複至。

    煥腳痛不複得上馬,于是向馬泣曰:“骓子,我于此死矣。

    ”馬因跪其前腳,煥乃得上馬,遂免難。

    綜長史江革、太府卿祖恒并爲魏軍所禽,武帝聞之驚駭。

     綜至魏,位侍中、司空、高平公、丹一陽一王,梁話、苗文一寵一并爲光祿大夫。

    綜改名贊字德文,追服齊東昏斬衰,魏太後及群臣并吊。

     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