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27 列傳第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請,以爲黃門侍郎,曆左衛将軍。
文帝即位,委遇彌厚。
俄遷侍中,左衛如故。
時與王華、王昙首、劉湛四人并爲侍中,以風力局幹,冠冕一時,同升之美,近代莫及。
元嘉三年,車駕征謝晦,司徒王弘入居中書下省,景仁長直,共掌留任。
晦平,代到彥之爲中領軍,侍中如故。
文帝所生章太後早亡,上奉太後所生蘇氏甚謹。
六年,蘇氏卒,車駕親往臨哭,诏欲遵二漢推恩之典。
景仁議以爲“漢氏推恩加爵,于時承秦之弊,儒術蔑如,懼非盛明所宜軌蹈。
晉監二代,朝政之所因,君舉必書,哲王之所慎。
體至公者懸爵賞于無私,奉天統者每屈情以申制,所以作孚萬國,贻則後昆”。
上從之。
丁母憂,葬竟,起爲領軍将軍,固辭。
上使綱紀代拜,遣中書舍人周赳輿載詣府。
服阕,遷尚書仆射。
太子詹事劉湛代爲領軍,湛與景仁素善,皆被遇于武帝,俱以宰相許之。
湛常居外任。
會王弘、王華、王昙首相系亡,景仁引湛還朝,共參朝政。
湛既入,以景仁位遇本不踰己,一旦居前,意甚憤憤。
知文帝信仗景仁,不可移奪,乃深結司徒彭城王義康,欲倚宰相之重以傾之。
十二年,景仁遷中書令、護軍将軍,仆射如故,尋複加領吏部。
湛愈怒,義康納湛言,毀景仁于文帝,帝遇之益隆。
景仁密陳相王權重,非社稷計,上以爲然。
景仁對親舊歎曰:“引之令入,便噬人。
”乃稱疾請解,不見許,使停家養病。
湛議欲遣人若劫盜者于外殺之,以爲文帝雖知,當不能傷至親之一愛一。
上微聞之,徙景仁于西掖門外晉鄱一陽一主第,以爲護軍府。
密迩宮禁,故其計不行。
景仁卧疾者五年,雖不見上,而密函去來,日中以十數,朝政大小必以問焉。
影迹周密,莫有窺其際者。
及将收湛之日,景仁便拂拭衣冠。
寝疾既久,左右皆不悟其意。
其夜,上出華林園延賢堂召之,景仁猶稱腳疾,小一床一輿以就坐,誅讨處分,一皆委之。
代義康爲揚州刺史,仆射、吏部如故。
遣使者授印绶,主簿代拜畢,便覺疾甚,情理乖錯。
一性一本寬厚,而忽更苛暴,問左右曰:“今年男婚多,女嫁多?”是冬大雪,景仁乘輿出廳事觀望,忽驚曰:“當閣何得有大樹?”既而曰:“我誤耳。
”疾笃,文帝謂不利在州,使還住仆射下省。
爲州凡月馀日卒,或雲見劉湛爲祟。
追贈侍中、司空,諡曰文成公。
大明五年,孝武行經景仁墓,诏遣緻祭。
子道矜,幼而不慧,位太中大夫。
道矜子恒,明帝時,位侍中、度支尚書。
屬父疾積久,爲有司所奏。
诏曰:“道矜生便有病,更無橫疾;恒因愚習惰,久妨清序,可除散騎常侍。
”淳字粹遠,景仁從祖弟也。
祖允,晉太常。
父穆,以和謹緻稱,自五兵尚書爲宋武帝相國左長史。
元嘉中,位特進、右光祿大夫,領始興王師。
卒官,諡曰元子。
淳少好學,有美名,曆中書黃門侍郎。
黃門清切,直下應留下省,以父老特聽還家。
高簡寡言,早有清尚,一愛一好文義,未嘗違舍。
在秘書閣撰四部書大目,凡四十卷,行于世。
元嘉十一年卒,朝廷痛惜之。
子孚有父風。
嘗與侍中何勖共食,孚羹盡,勖雲:“益殷蓴羹。
”勖司空無忌子也,孚徐辍箸曰:“何無忌諱。
”孚位吏部郎,爲順帝撫軍長史。
子臻字後同,幼有名行,袁粲、褚彥回并賞異之。
每造二公之席,辄清言畢景。
王儉爲丹一陽一尹,引爲郡丞。
袁昂先拜秘書丞,求臻爲到省表。
臻答曰:“何不見倩拜,而見倩作表。
”遂不爲作。
曆位太子洗馬。
淳弟沖字希遠,位禦史中丞,有司直之稱。
再遷度支尚書。
元兇妃即淳女,而沖在東宮爲劭所知遇。
劭弑立,以爲司隸校尉。
沖有學義文辭,劭使爲尚書符,罪狀孝武,亦爲劭盡力。
建邺平,賜死。
沖弟淡字夷遠,亦曆黃門吏部郎,太子中庶子。
大明中,又以文章見知。
論曰:季恭命偶興王,恩深惟舊,及位緻崇一寵一,而每存謙挹。
觀夫持滿之戒,足以追蹤古人。
琇之貞素之風,不踐無義之地。
易曰:“王臣蹇蹇,其動也直。
”休文行己之度,可謂近之。
琳之二議,深達變通之道。
觊持身之節,亦曰一時之良,而聽言則悖,晚緻覆沒,痛矣哉!景仁遠大之情,着于初筮,元嘉之盛,卒緻宗臣,言聽計從,于斯爲重,美矣乎。
文帝即位,委遇彌厚。
俄遷侍中,左衛如故。
時與王華、王昙首、劉湛四人并爲侍中,以風力局幹,冠冕一時,同升之美,近代莫及。
元嘉三年,車駕征謝晦,司徒王弘入居中書下省,景仁長直,共掌留任。
晦平,代到彥之爲中領軍,侍中如故。
文帝所生章太後早亡,上奉太後所生蘇氏甚謹。
六年,蘇氏卒,車駕親往臨哭,诏欲遵二漢推恩之典。
景仁議以爲“漢氏推恩加爵,于時承秦之弊,儒術蔑如,懼非盛明所宜軌蹈。
晉監二代,朝政之所因,君舉必書,哲王之所慎。
體至公者懸爵賞于無私,奉天統者每屈情以申制,所以作孚萬國,贻則後昆”。
上從之。
丁母憂,葬竟,起爲領軍将軍,固辭。
上使綱紀代拜,遣中書舍人周赳輿載詣府。
服阕,遷尚書仆射。
太子詹事劉湛代爲領軍,湛與景仁素善,皆被遇于武帝,俱以宰相許之。
湛常居外任。
會王弘、王華、王昙首相系亡,景仁引湛還朝,共參朝政。
湛既入,以景仁位遇本不踰己,一旦居前,意甚憤憤。
知文帝信仗景仁,不可移奪,乃深結司徒彭城王義康,欲倚宰相之重以傾之。
十二年,景仁遷中書令、護軍将軍,仆射如故,尋複加領吏部。
湛愈怒,義康納湛言,毀景仁于文帝,帝遇之益隆。
景仁密陳相王權重,非社稷計,上以爲然。
景仁對親舊歎曰:“引之令入,便噬人。
”乃稱疾請解,不見許,使停家養病。
湛議欲遣人若劫盜者于外殺之,以爲文帝雖知,當不能傷至親之一愛一。
上微聞之,徙景仁于西掖門外晉鄱一陽一主第,以爲護軍府。
密迩宮禁,故其計不行。
景仁卧疾者五年,雖不見上,而密函去來,日中以十數,朝政大小必以問焉。
影迹周密,莫有窺其際者。
及将收湛之日,景仁便拂拭衣冠。
寝疾既久,左右皆不悟其意。
其夜,上出華林園延賢堂召之,景仁猶稱腳疾,小一床一輿以就坐,誅讨處分,一皆委之。
代義康爲揚州刺史,仆射、吏部如故。
遣使者授印绶,主簿代拜畢,便覺疾甚,情理乖錯。
一性一本寬厚,而忽更苛暴,問左右曰:“今年男婚多,女嫁多?”是冬大雪,景仁乘輿出廳事觀望,忽驚曰:“當閣何得有大樹?”既而曰:“我誤耳。
”疾笃,文帝謂不利在州,使還住仆射下省。
爲州凡月馀日卒,或雲見劉湛爲祟。
追贈侍中、司空,諡曰文成公。
大明五年,孝武行經景仁墓,诏遣緻祭。
子道矜,幼而不慧,位太中大夫。
道矜子恒,明帝時,位侍中、度支尚書。
屬父疾積久,爲有司所奏。
诏曰:“道矜生便有病,更無橫疾;恒因愚習惰,久妨清序,可除散騎常侍。
”淳字粹遠,景仁從祖弟也。
祖允,晉太常。
父穆,以和謹緻稱,自五兵尚書爲宋武帝相國左長史。
元嘉中,位特進、右光祿大夫,領始興王師。
卒官,諡曰元子。
淳少好學,有美名,曆中書黃門侍郎。
黃門清切,直下應留下省,以父老特聽還家。
高簡寡言,早有清尚,一愛一好文義,未嘗違舍。
在秘書閣撰四部書大目,凡四十卷,行于世。
元嘉十一年卒,朝廷痛惜之。
子孚有父風。
嘗與侍中何勖共食,孚羹盡,勖雲:“益殷蓴羹。
”勖司空無忌子也,孚徐辍箸曰:“何無忌諱。
”孚位吏部郎,爲順帝撫軍長史。
子臻字後同,幼有名行,袁粲、褚彥回并賞異之。
每造二公之席,辄清言畢景。
王儉爲丹一陽一尹,引爲郡丞。
袁昂先拜秘書丞,求臻爲到省表。
臻答曰:“何不見倩拜,而見倩作表。
”遂不爲作。
曆位太子洗馬。
淳弟沖字希遠,位禦史中丞,有司直之稱。
再遷度支尚書。
元兇妃即淳女,而沖在東宮爲劭所知遇。
劭弑立,以爲司隸校尉。
沖有學義文辭,劭使爲尚書符,罪狀孝武,亦爲劭盡力。
建邺平,賜死。
沖弟淡字夷遠,亦曆黃門吏部郎,太子中庶子。
大明中,又以文章見知。
論曰:季恭命偶興王,恩深惟舊,及位緻崇一寵一,而每存謙挹。
觀夫持滿之戒,足以追蹤古人。
琇之貞素之風,不踐無義之地。
易曰:“王臣蹇蹇,其動也直。
”休文行己之度,可謂近之。
琳之二議,深達變通之道。
觊持身之節,亦曰一時之良,而聽言則悖,晚緻覆沒,痛矣哉!景仁遠大之情,着于初筮,元嘉之盛,卒緻宗臣,言聽計從,于斯爲重,美矣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