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17 列傳第七
關燈
小
中
大
锺爲郡主簿,曰:“豫是彭城鄉人赴義者,并可依劉主簿。
”于是立義隊,連戰皆捷。
及桓謙屯于東陵,卞範之屯覆舟山西,武帝疑賊有伏兵,顧左右,政見锺,謂曰:“此山下當有伏兵,卿可往探之。
”锺馳進,果有伏兵,一時奔走。
後除南齊國内史,封安丘縣五等侯。
求改葬父祖及親屬十喪,帝厚加資給。
從征廣固,孟龍符于陣陷沒,锺直入取其一屍一而反。
盧循一逼一建邺,锺拒栅,身被重創,賊不得入。
循南走,锺又随劉藩追徐道覆,斬之。
後随朱齡石伐蜀爲前鋒,去成都二百裡,锺于時腳疾,齡石乃詣锺,謀且欲養銳息兵,以伺其隙。
锺曰:“不然,前揚言大衆向内水,谯道福不敢舍涪城,今重軍卒至,出其不意,蜀人已破膽矣。
賊今阻兵守險,是其懼不敢戰,非能持久也。
因其兇懼攻之,其勢必克;若緩兵,彼将知人虛實,當爲蜀子虜耳。
”齡石從之,明日,陷其二城,徑平成都。
以廣固功,封永新縣男。
十二年,武帝北伐,锺居守。
累遷右衛将軍。
元熙元年卒。
傳國至孫,齊受禅,國除。
虞丘進字豫之,東海郯人也。
少時随謝玄讨苻堅有功,封關内侯。
後從宋武帝征孫恩,頻戰有功。
從定建邺,除燕國内史,封龍川縣五等侯。
及盧循一逼一都,孟昶等議奉天子過江,進廷議不可,面折昶等,武帝甚嘉之。
除鄱一陽一太守。
後随劉藩斬徐道覆。
義熙九年,以前後功,封望蔡縣男。
永初二年,累遷太子右衛率。
卒,追論讨司馬休之功,進爵爲子。
傳國至曾孫,齊受禅,國除。
孟懷玉,平昌安丘人也,世居京口。
宋武帝東伐孫恩,以爲建武司馬。
豫義旗,從平京口,定建邺,以功封鄱一陽一縣五等侯。
盧循一逼一都,以戰功爲中軍谘議參軍。
循平,封一陽一豐縣男,位江州刺史、南中郎将。
卒官。
無子,國除。
懷玉弟龍符,骁果有膽氣,早爲武帝所知,以軍功封平昌縣五等子。
從伐廣固,以車騎參軍加龍骧将軍、廣川太守。
乘勝追奔,被圍見害,追贈青州刺史,封臨沅縣男。
胡藩字道序,豫章南昌人也。
少孤,居喪以毀聞。
太守韓伯見之,謂藩叔尚書少廣曰:“卿此侄當以義烈成名。
”州府辟不就,須二弟冠婚畢,乃參郗恢征虜軍事。
時殷仲堪爲荊州刺史,藩外兄羅企生爲仲堪參軍。
藩過江陵省企生,因說仲堪曰:“桓玄意趣不常,節下崇待太過,非将來計也。
”仲堪不悅。
藩退謂企生曰:“倒戈授人,必至大禍,不早去,後悔無及。
”後玄自夏口襲仲堪,藩參玄後軍軍事。
仲堪敗,企生果以附從及禍。
藩轉參太尉大将軍相國軍事。
宋武帝起兵,玄戰敗将出奔,藩扣馬曰:“今羽林射手猶有八百,皆是義故西人,一旦舍此,欲歸可複得乎?”玄直以鞭指天而已。
于是奔散相失,追及玄于蕪湖。
玄見藩喜謂張須無曰:“卿州故爲多士,今複見王修。
”桑落之敗,藩艦被燒,并铠入水,潛行三十許步,方得登岸。
乃還家。
武帝素聞藩直言于殷氏,又爲玄盡節,召參鎮軍軍事。
從征慕容超,超軍屯聚臨朐。
藩言于武帝曰:“賊屯軍城外,留守必寡,今往取其城而斬其旗幟,此韓信所以克趙也。
”帝乃遣檀韶與藩潛往,即克其城。
賊見城陷,一時奔走,還保廣固。
圍之,将拔之夜,忽有鳥大如鵝,蒼黑色,飛入帝帳裡,衆以爲不祥。
藩賀曰:“蒼黑者,胡虜色。
胡虜歸我,大吉之祥。
”明旦攻城,陷之。
從讨盧循于左裡,頻戰有功,封吳平縣五等子。
尋除鄱一陽一太守,從伐劉毅。
初,毅當之荊州,表求東道還建邺辭墓。
去都數十裡,不過拜阙。
帝出倪塘會毅,藩請殺之,乃謂帝曰:“公謂劉衛軍爲公下乎?”帝曰:“卿謂何如?“對曰:“夫豁達大度,功高天下,連百萬之衆,允天人之望,毅固以此服公。
至于涉獵記傳,一詠一談,自許以雄豪,加以誇伐,搢紳白面之士,輻湊而歸,此毅不肯爲公下也。
”帝曰:“吾與毅俱有克複功,其過未彰,不可自相圖。
”至是謂藩曰:“昔從卿倪塘之謀,無今舉也。
” 又從征司馬休之,複爲參軍。
徐逵之敗沒,帝怒,即日于馬頭岸度江。
江津岸壁立數丈,休之臨岸置陣,無由可登。
帝呼藩令上,藩有疑色。
帝怒,命左右錄來,欲斬之。
藩不受命,顧曰:“甯前死耳。
”以刀頭穿岸,劣容腳指徑上,随之者稍多。
及登,殊死戰,敗之。
從伐關中,參太尉軍事,統别軍至河東。
暴風漂辎重艦度北岸,魏軍牽得此艦。
藩氣憤,率左右十二人乘小船徑往。
魏騎五六百,見藩來并笑之。
藩素善射,登岸射之,應弦而倒者
”于是立義隊,連戰皆捷。
及桓謙屯于東陵,卞範之屯覆舟山西,武帝疑賊有伏兵,顧左右,政見锺,謂曰:“此山下當有伏兵,卿可往探之。
”锺馳進,果有伏兵,一時奔走。
後除南齊國内史,封安丘縣五等侯。
求改葬父祖及親屬十喪,帝厚加資給。
從征廣固,孟龍符于陣陷沒,锺直入取其一屍一而反。
盧循一逼一建邺,锺拒栅,身被重創,賊不得入。
循南走,锺又随劉藩追徐道覆,斬之。
後随朱齡石伐蜀爲前鋒,去成都二百裡,锺于時腳疾,齡石乃詣锺,謀且欲養銳息兵,以伺其隙。
锺曰:“不然,前揚言大衆向内水,谯道福不敢舍涪城,今重軍卒至,出其不意,蜀人已破膽矣。
賊今阻兵守險,是其懼不敢戰,非能持久也。
因其兇懼攻之,其勢必克;若緩兵,彼将知人虛實,當爲蜀子虜耳。
”齡石從之,明日,陷其二城,徑平成都。
以廣固功,封永新縣男。
十二年,武帝北伐,锺居守。
累遷右衛将軍。
元熙元年卒。
傳國至孫,齊受禅,國除。
虞丘進字豫之,東海郯人也。
少時随謝玄讨苻堅有功,封關内侯。
後從宋武帝征孫恩,頻戰有功。
從定建邺,除燕國内史,封龍川縣五等侯。
及盧循一逼一都,孟昶等議奉天子過江,進廷議不可,面折昶等,武帝甚嘉之。
除鄱一陽一太守。
後随劉藩斬徐道覆。
義熙九年,以前後功,封望蔡縣男。
永初二年,累遷太子右衛率。
卒,追論讨司馬休之功,進爵爲子。
傳國至曾孫,齊受禅,國除。
孟懷玉,平昌安丘人也,世居京口。
宋武帝東伐孫恩,以爲建武司馬。
豫義旗,從平京口,定建邺,以功封鄱一陽一縣五等侯。
盧循一逼一都,以戰功爲中軍谘議參軍。
循平,封一陽一豐縣男,位江州刺史、南中郎将。
卒官。
無子,國除。
懷玉弟龍符,骁果有膽氣,早爲武帝所知,以軍功封平昌縣五等子。
從伐廣固,以車騎參軍加龍骧将軍、廣川太守。
乘勝追奔,被圍見害,追贈青州刺史,封臨沅縣男。
胡藩字道序,豫章南昌人也。
少孤,居喪以毀聞。
太守韓伯見之,謂藩叔尚書少廣曰:“卿此侄當以義烈成名。
”州府辟不就,須二弟冠婚畢,乃參郗恢征虜軍事。
時殷仲堪爲荊州刺史,藩外兄羅企生爲仲堪參軍。
藩過江陵省企生,因說仲堪曰:“桓玄意趣不常,節下崇待太過,非将來計也。
”仲堪不悅。
藩退謂企生曰:“倒戈授人,必至大禍,不早去,後悔無及。
”後玄自夏口襲仲堪,藩參玄後軍軍事。
仲堪敗,企生果以附從及禍。
藩轉參太尉大将軍相國軍事。
宋武帝起兵,玄戰敗将出奔,藩扣馬曰:“今羽林射手猶有八百,皆是義故西人,一旦舍此,欲歸可複得乎?”玄直以鞭指天而已。
于是奔散相失,追及玄于蕪湖。
玄見藩喜謂張須無曰:“卿州故爲多士,今複見王修。
”桑落之敗,藩艦被燒,并铠入水,潛行三十許步,方得登岸。
乃還家。
武帝素聞藩直言于殷氏,又爲玄盡節,召參鎮軍軍事。
從征慕容超,超軍屯聚臨朐。
藩言于武帝曰:“賊屯軍城外,留守必寡,今往取其城而斬其旗幟,此韓信所以克趙也。
”帝乃遣檀韶與藩潛往,即克其城。
賊見城陷,一時奔走,還保廣固。
圍之,将拔之夜,忽有鳥大如鵝,蒼黑色,飛入帝帳裡,衆以爲不祥。
藩賀曰:“蒼黑者,胡虜色。
胡虜歸我,大吉之祥。
”明旦攻城,陷之。
從讨盧循于左裡,頻戰有功,封吳平縣五等子。
尋除鄱一陽一太守,從伐劉毅。
初,毅當之荊州,表求東道還建邺辭墓。
去都數十裡,不過拜阙。
帝出倪塘會毅,藩請殺之,乃謂帝曰:“公謂劉衛軍爲公下乎?”帝曰:“卿謂何如?“對曰:“夫豁達大度,功高天下,連百萬之衆,允天人之望,毅固以此服公。
至于涉獵記傳,一詠一談,自許以雄豪,加以誇伐,搢紳白面之士,輻湊而歸,此毅不肯爲公下也。
”帝曰:“吾與毅俱有克複功,其過未彰,不可自相圖。
”至是謂藩曰:“昔從卿倪塘之謀,無今舉也。
” 又從征司馬休之,複爲參軍。
徐逵之敗沒,帝怒,即日于馬頭岸度江。
江津岸壁立數丈,休之臨岸置陣,無由可登。
帝呼藩令上,藩有疑色。
帝怒,命左右錄來,欲斬之。
藩不受命,顧曰:“甯前死耳。
”以刀頭穿岸,劣容腳指徑上,随之者稍多。
及登,殊死戰,敗之。
從伐關中,參太尉軍事,統别軍至河東。
暴風漂辎重艦度北岸,魏軍牽得此艦。
藩氣憤,率左右十二人乘小船徑往。
魏騎五六百,見藩來并笑之。
藩素善射,登岸射之,應弦而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