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17 列傳第七
關燈
小
中
大
嘉之。
晦亦不害曠之,遣還。
粹尋卒,曠之嗣。
粹弟道濟,位益州刺史,任長史費謙等聚斂,傷政害人。
初,晉末有司馬飛龍者,自稱晉宗室,走仇池。
元嘉九年,聞道濟綏撫失和,遂自仇池入綿竹爲亂,道濟遣軍讨斬之。
先是道濟以五城人帛氐奴、梁顯爲參軍督護,費謙固執不與;遠方商人至者,謙又抑之。
商旅呼嗟,百姓鹹欲爲亂,氐奴等因聚一黨一爲盜,及趙廣等詐言司馬殿下猶在一陽一泉山中。
蜀土僑舊翕然并反,奉道人程道養,言是飛龍。
道養,枹罕人也。
趙廣改名爲龍興,号爲蜀王、車騎大将軍、益梁二州牧,建号泰始元年,備置百官,以道養弟道助爲骠騎将軍、長沙王,鎮涪城。
廣自号鎮軍将軍,帛氐奴爲征虜将軍,梁顯爲鎮北将軍,奉道養圍成都。
道濟遣中兵參軍裴方明頻破之。
十年正月,賊複大至,攻一逼一成都,道濟卒,方明等共埋一屍一于後齋,使書與道濟相似者爲教。
酬答簽疏,不異常日,雖母妻不知也。
二月,道養升壇郊天,方就柴燎,方明擊,大敗之。
會平西将軍臨川王義慶使巴東太守周籍之帥衆援成都,廣等屯據廣漢,分守郫川。
籍之與方明攻郫,克之。
方明禽僞骠騎将軍司馬龍伸,斬之。
龍伸即道助也。
涪、蜀皆平。
俄而張尋攻破一陰一平,複與道養合,逃于郪山,其馀群賊出爲盜不絕。
文帝遣甯朔将軍蕭汪之讨之。
十四年,馀一黨一乃平,遷趙廣、張尋等于建邺。
十六年,廣、尋複與國山令司馬敬琳謀反,伏誅。
粹族弟損字子骞,衛将軍毅從父弟也。
父鎮之字仲德,以毅貴顯,閑居京口,未嘗應一召。
常謂毅,“汝必破我家”。
毅甚畏憚,每還京口,未嘗敢以羽儀入鎮之門。
以左光祿大夫征,不就,卒于家。
損元嘉中爲吳郡太守,至昌門,便入太伯廟。
時廟室頹毀,垣牆不修,損怆然曰:“清塵尚可髣佛,衡宇一何摧頹!”即令修葺。
卒,贈太常。
損同郡宗人有劉伯龍者,少而貧薄,及長,曆位尚書左丞,少府,武陵太守,貧寠尤甚。
常在家慨然,召左右将營十一之方,忽見一鬼在傍撫掌大笑。
伯龍歎曰:“貧窮固有命,乃複爲鬼所笑也。
”遂止。
孫處字季高,會稽永興人也。
籍注字,故以字行。
少任氣,武帝征孫恩,季高樂從。
及平建邺,封新夷縣五等侯。
盧循之難,武帝謂季高曰:“此賊行破,非卿不能破其窟一穴一。
”即遣季高泛海襲番禺,拔之。
循父嘏、長史孫建之、司馬虞尪夫等輕舟奔始興,即分遣振武将軍沈田子等讨平嶺表諸郡。
循于左裡走還襲廣州,季高破走之。
義熙七年,季高卒,追贈南海太守,封候官縣侯。
九年,武帝表贈交州刺史。
蒯恩字道恩,蘭陵承人也。
武帝征孫恩,縣差恩伐馬刍,常負大束,兼倍馀人。
每舍刍于地,歎曰:“大丈夫彎弓三石,奈何充馬士。
”武帝聞之,即給器仗。
自征祅賊,常爲先登,膽力過人,甚見一愛一信。
于婁縣戰,箭中右目。
平京城,定建邺,以軍功封都鄉侯。
從伐廣固,破盧循,随劉藩追斬徐道覆,與王鎮惡襲江陵,随朱齡石伐蜀,又從伐司馬休之。
自從征讨,凡百餘戰,身被重創。
武帝錄其前後功,封新甯縣男。
武帝北伐,留恩侍衛世子,命朝士與之交。
恩益自謙損,與人語常呼官位,自稱鄙人,撫士卒甚有恩紀。
世子開府,再遷爲司馬。
後入關迎桂一陽一公義真,沒于赫連勃勃。
傳國至孫,無子,國除。
向靖字奉仁,小字彌,河内山一陽一人也。
名與武帝祖諱同,故以小字行。
彌與武帝有舊,從平京城,參建武軍事,進平建邺,以功封山一陽一縣五等侯。
又從征廣固,讨盧循,所在着績,封安南縣男。
武帝西伐司馬休之,征關中,并見任使。
及帝受命,以佐命功,封曲江縣侯,位太子左衛率,加散騎常侍。
卒于官。
彌立身儉約,不營室宇,無園田商貨之業,時人稱之。
子植嗣,多過失,不受母訓,奪爵。
更以植次弟桢紹封,又坐殺人,國除。
桢弟柳字玄季,有學義才能,立身方雅。
太尉袁淑、司空徐湛之、東揚州刺史顔竣皆與友善。
及竣貴,柳猶以素情自許,不推先之。
順一陽一範璩誡柳曰:“名位不同,禮有異數,卿何得作曩時意邪?”柳曰:“我與士遜心期久矣,豈可一旦以勢利處之。
”及柳爲南康郡,涉義宣事敗,系建康獄。
屢密請竣, 求相申救。
孝武嘗與竣言及柳事,竟不助之。
柳遂伏法。
璩字伯玉,平北将軍汪曾孫也,位淮南太守。
劉锺字世之,彭城人也。
少孤,依鄉人中山太守劉回共居,常慷慨于貧賤。
從宋武帝征伐,盡其心力。
及義旗建,帝闆
晦亦不害曠之,遣還。
粹尋卒,曠之嗣。
粹弟道濟,位益州刺史,任長史費謙等聚斂,傷政害人。
初,晉末有司馬飛龍者,自稱晉宗室,走仇池。
元嘉九年,聞道濟綏撫失和,遂自仇池入綿竹爲亂,道濟遣軍讨斬之。
先是道濟以五城人帛氐奴、梁顯爲參軍督護,費謙固執不與;遠方商人至者,謙又抑之。
商旅呼嗟,百姓鹹欲爲亂,氐奴等因聚一黨一爲盜,及趙廣等詐言司馬殿下猶在一陽一泉山中。
蜀土僑舊翕然并反,奉道人程道養,言是飛龍。
道養,枹罕人也。
趙廣改名爲龍興,号爲蜀王、車騎大将軍、益梁二州牧,建号泰始元年,備置百官,以道養弟道助爲骠騎将軍、長沙王,鎮涪城。
廣自号鎮軍将軍,帛氐奴爲征虜将軍,梁顯爲鎮北将軍,奉道養圍成都。
道濟遣中兵參軍裴方明頻破之。
十年正月,賊複大至,攻一逼一成都,道濟卒,方明等共埋一屍一于後齋,使書與道濟相似者爲教。
酬答簽疏,不異常日,雖母妻不知也。
二月,道養升壇郊天,方就柴燎,方明擊,大敗之。
會平西将軍臨川王義慶使巴東太守周籍之帥衆援成都,廣等屯據廣漢,分守郫川。
籍之與方明攻郫,克之。
方明禽僞骠騎将軍司馬龍伸,斬之。
龍伸即道助也。
涪、蜀皆平。
俄而張尋攻破一陰一平,複與道養合,逃于郪山,其馀群賊出爲盜不絕。
文帝遣甯朔将軍蕭汪之讨之。
十四年,馀一黨一乃平,遷趙廣、張尋等于建邺。
十六年,廣、尋複與國山令司馬敬琳謀反,伏誅。
粹族弟損字子骞,衛将軍毅從父弟也。
父鎮之字仲德,以毅貴顯,閑居京口,未嘗應一召。
常謂毅,“汝必破我家”。
毅甚畏憚,每還京口,未嘗敢以羽儀入鎮之門。
以左光祿大夫征,不就,卒于家。
損元嘉中爲吳郡太守,至昌門,便入太伯廟。
時廟室頹毀,垣牆不修,損怆然曰:“清塵尚可髣佛,衡宇一何摧頹!”即令修葺。
卒,贈太常。
損同郡宗人有劉伯龍者,少而貧薄,及長,曆位尚書左丞,少府,武陵太守,貧寠尤甚。
常在家慨然,召左右将營十一之方,忽見一鬼在傍撫掌大笑。
伯龍歎曰:“貧窮固有命,乃複爲鬼所笑也。
”遂止。
孫處字季高,會稽永興人也。
籍注字,故以字行。
少任氣,武帝征孫恩,季高樂從。
及平建邺,封新夷縣五等侯。
盧循之難,武帝謂季高曰:“此賊行破,非卿不能破其窟一穴一。
”即遣季高泛海襲番禺,拔之。
循父嘏、長史孫建之、司馬虞尪夫等輕舟奔始興,即分遣振武将軍沈田子等讨平嶺表諸郡。
循于左裡走還襲廣州,季高破走之。
義熙七年,季高卒,追贈南海太守,封候官縣侯。
九年,武帝表贈交州刺史。
蒯恩字道恩,蘭陵承人也。
武帝征孫恩,縣差恩伐馬刍,常負大束,兼倍馀人。
每舍刍于地,歎曰:“大丈夫彎弓三石,奈何充馬士。
”武帝聞之,即給器仗。
自征祅賊,常爲先登,膽力過人,甚見一愛一信。
于婁縣戰,箭中右目。
平京城,定建邺,以軍功封都鄉侯。
從伐廣固,破盧循,随劉藩追斬徐道覆,與王鎮惡襲江陵,随朱齡石伐蜀,又從伐司馬休之。
自從征讨,凡百餘戰,身被重創。
武帝錄其前後功,封新甯縣男。
武帝北伐,留恩侍衛世子,命朝士與之交。
恩益自謙損,與人語常呼官位,自稱鄙人,撫士卒甚有恩紀。
世子開府,再遷爲司馬。
後入關迎桂一陽一公義真,沒于赫連勃勃。
傳國至孫,無子,國除。
向靖字奉仁,小字彌,河内山一陽一人也。
名與武帝祖諱同,故以小字行。
彌與武帝有舊,從平京城,參建武軍事,進平建邺,以功封山一陽一縣五等侯。
又從征廣固,讨盧循,所在着績,封安南縣男。
武帝西伐司馬休之,征關中,并見任使。
及帝受命,以佐命功,封曲江縣侯,位太子左衛率,加散騎常侍。
卒于官。
彌立身儉約,不營室宇,無園田商貨之業,時人稱之。
子植嗣,多過失,不受母訓,奪爵。
更以植次弟桢紹封,又坐殺人,國除。
桢弟柳字玄季,有學義才能,立身方雅。
太尉袁淑、司空徐湛之、東揚州刺史顔竣皆與友善。
及竣貴,柳猶以素情自許,不推先之。
順一陽一範璩誡柳曰:“名位不同,禮有異數,卿何得作曩時意邪?”柳曰:“我與士遜心期久矣,豈可一旦以勢利處之。
”及柳爲南康郡,涉義宣事敗,系建康獄。
屢密請竣, 求相申救。
孝武嘗與竣言及柳事,竟不助之。
柳遂伏法。
璩字伯玉,平北将軍汪曾孫也,位淮南太守。
劉锺字世之,彭城人也。
少孤,依鄉人中山太守劉回共居,常慷慨于貧賤。
從宋武帝征伐,盡其心力。
及義旗建,帝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