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07 梁本紀中第七
關燈
小
中
大
以下奉贖,仍于同泰寺解講,設法會,大赦,改元。
是夜,同泰寺災。
六月辛巳,竟天有聲,如風水相薄。
秋七月甲子,诏自今有犯罪者,非大逆,父母祖父母勿坐。
丙寅,诏曰:“朝四暮三,衆狙皆喜,名實未虧,而喜怒爲用。
頃聞外間多用九佰錢,佰減則物貴,佰足則物賤,非物有貴賤,是心有颠倒。
至于遠方,日更滋甚。
自今可通用足佰錢。
”八月丁醜,東揚州刺史武昌王謷薨。
甲午,渴盤陀國遣使獻方物。
冬十月癸酉,汝一陰一王劉哲薨。
太清元年春正月己亥朔,日有蝕之。
壬寅,荊州刺史廬陵王續薨。
辛酉,祀南郊,大赦。
甲子,祀明堂。
是月,東魏相勃海王高歡薨。
二月己卯,白虹貫日。
庚辰,東魏司徒侯景求以河南十三州内屬。
壬午,以景爲大将軍,封河南王,大行台,承制如鄧禹故事。
丁亥,耕藉田。
三月庚子,幸同泰寺,設無遮大會。
上釋禦服,服法衣,行清淨大舍,名曰“羯磨”。
以五明殿爲房,設素木一床一、葛帳、土瓦器,乘小輿,私人執役。
乘輿法服,一皆屏除。
甲辰,遣司州刺史羊鴉仁率土州刺史桓和、仁州刺史湛海珍等應接侯景。
兵未至,而東魏遣兵攻景,景又割地求救于西魏,方解圍。
乙巳,帝升光嚴殿講堂,坐師子座,講金字三慧經,舍身。
夏四月庚午,群臣以錢一億萬奉贖皇帝菩薩,僧衆默許。
戊寅,百辟詣鳳莊門奉表,三請三答,頓首,并如中大通元年故事。
丁亥,服衮冕。
禦辇還宮。
幸太極殿,如即位禮,大赦,改元。
是月,神馬出,皇太子獻寶馬頌。
六月戊辰,以前雍州刺史鄱一陽一王範爲征北将軍,總督漢北征讨諸軍事。
秋七月庚申,羊鴉仁入縣瓠城。
八月乙醜,諸軍北征,以南豫州刺史蕭明爲大都督。
赦緣邊初附諸州。
戊子,以大将軍侯景錄行台尚書事。
九月癸卯,王遊苑成,輿駕幸苑。
冬十一月,東魏将慕容紹宗大敗蕭明于寒山,明被俘執。
紹宗進圍潼州。
十二月戊辰,命太子舍人元貞還北爲東魏主。
二年春正月癸巳朔,兩月相承如鈎,見于西方。
戊戌,诏在位各舉所知。
己亥,東魏克渦一陽一。
辛醜,以尚書仆射謝舉爲尚書令,以守吏部尚書王克爲尚書仆射。
甲辰,東魏克殷、豫二州。
三月甲辰,撫東将軍高麗王高延卒,以其子成爲甯東将軍、高麗王、樂一浪一公。
己未,屈獠洞斬李贲,傳首建邺。
夏四月丙子,诏在朝及州郡各舉士。
五月辛醜,以新除中書令邵陵王綸爲安前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辛亥,曲赦交、一愛一、德三州。
六月,天裂于西北,長十丈,闊二丈,光出如電,其聲若雷。
秋七月,使兼散騎常侍謝班聘于東魏結和。
八月戊戌,侯景舉兵反。
甲辰,使開府儀同三司邵陵王綸都督衆軍讨景,曲赦南豫州。
九月戊辰,地震,江左尤甚,壞屋殺人。
地生白一毛一,長二尺。
益州市有飛蜂萬群,螫人死。
冬十月,侯景襲谯州,進攻陷曆一陽一。
戊申,以臨賀王正德爲平北将軍,都督諸軍屯丹一陽一郡。
己酉,景自橫江濟采石。
辛亥,至建邺,臨賀王正德率衆附賊。
十一月戊午朔,設壇,刑白馬,祀蚩尤于太極殿前。
己未,景立蕭正德爲天子于南阙前。
辛酉,賊攻陷東府城。
庚辰,邵陵王綸帥武州刺史蕭弄璋、前谯州刺史趙伯超等入援。
乙酉,進軍湖頭,與賊戰,敗績。
丙戌,安北将軍鄱一陽一王範遣世子嗣、雄信将軍裴之高等率衆入援,次張公洲。
十二月戊申,天西北裂,有光如火。
尚書令謝舉卒。
丙辰,司州刺史柳仲禮、前衡州刺史韋粲、高州刺史李遷仕、前司州刺史羊鴉仁等率軍入援。
三年春正月丁巳,大都督柳仲禮率衆軍分據南岸,賊濟軍于青塘,襲殺韋粲。
庚申,白虹貫日三重。
邵陵王綸、臨城公大連等率兵集南岸。
戊辰,有流星長三十丈,堕武庫。
李遷仕及天門太守樊文皎進軍青溪東,爲賊所破,文皎死之。
壬午,熒惑守心。
二月,侯景遣使求和,皇太子固請,帝乃許之。
盟于西華門下。
景既運東城米歸于石頭,亦不解圍,啓求遣諸軍退。
丁未,皇太子又命南兖州刺史南康王會理、前青冀二州刺史湘潭侯退率江北之衆,頓于蘭亭苑。
甲子,以開府儀同三司、丹一陽一尹邵陵王綸爲司空,以合州刺史鄱一陽一王範爲征北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以司州刺史柳仲禮爲侍中、尚書仆射。
時景一奸一計既成,乃表陳帝失,複舉兵向阙。
三月,城内以景違盟,設壇告天地神祗。
戊午,前司州刺史羊鴉仁等進軍東府北,與賊戰,大敗。
時四方征鎮入援者三十餘萬,莫有鬥志,自相抄奪而已。
丁卯,賊攻陷宮城,縱兵大掠。
己巳,賊矯诏遣石城公大款解外援軍。
庚午,侯景自爲都督中外諸軍事、大丞相、錄尚書事。
辛未,援軍各退散。
丙子,熒惑守心。
夏四月己醜,都下地震。
丙申,又震。
己酉,帝以所求不供,憂憤寝疾。
是月,青冀二州刺史明少遐、東徐州刺史湛海珍、北青州刺史王奉伯各舉州附東魏。
五月丙辰,帝崩于淨居殿,時年八十六。
辛巳,遷梓宮于太極前殿。
十一月乙卯,葬于修陵,追尊爲武皇帝,廟号高祖。
帝一性一淳孝,六歲,獻皇太後崩,水漿不入口三日,哭泣有過成一人。
及丁文帝憂,時爲齊
是夜,同泰寺災。
六月辛巳,竟天有聲,如風水相薄。
秋七月甲子,诏自今有犯罪者,非大逆,父母祖父母勿坐。
丙寅,诏曰:“朝四暮三,衆狙皆喜,名實未虧,而喜怒爲用。
頃聞外間多用九佰錢,佰減則物貴,佰足則物賤,非物有貴賤,是心有颠倒。
至于遠方,日更滋甚。
自今可通用足佰錢。
”八月丁醜,東揚州刺史武昌王謷薨。
甲午,渴盤陀國遣使獻方物。
冬十月癸酉,汝一陰一王劉哲薨。
太清元年春正月己亥朔,日有蝕之。
壬寅,荊州刺史廬陵王續薨。
辛酉,祀南郊,大赦。
甲子,祀明堂。
是月,東魏相勃海王高歡薨。
二月己卯,白虹貫日。
庚辰,東魏司徒侯景求以河南十三州内屬。
壬午,以景爲大将軍,封河南王,大行台,承制如鄧禹故事。
丁亥,耕藉田。
三月庚子,幸同泰寺,設無遮大會。
上釋禦服,服法衣,行清淨大舍,名曰“羯磨”。
以五明殿爲房,設素木一床一、葛帳、土瓦器,乘小輿,私人執役。
乘輿法服,一皆屏除。
甲辰,遣司州刺史羊鴉仁率土州刺史桓和、仁州刺史湛海珍等應接侯景。
兵未至,而東魏遣兵攻景,景又割地求救于西魏,方解圍。
乙巳,帝升光嚴殿講堂,坐師子座,講金字三慧經,舍身。
夏四月庚午,群臣以錢一億萬奉贖皇帝菩薩,僧衆默許。
戊寅,百辟詣鳳莊門奉表,三請三答,頓首,并如中大通元年故事。
丁亥,服衮冕。
禦辇還宮。
幸太極殿,如即位禮,大赦,改元。
是月,神馬出,皇太子獻寶馬頌。
六月戊辰,以前雍州刺史鄱一陽一王範爲征北将軍,總督漢北征讨諸軍事。
秋七月庚申,羊鴉仁入縣瓠城。
八月乙醜,諸軍北征,以南豫州刺史蕭明爲大都督。
赦緣邊初附諸州。
戊子,以大将軍侯景錄行台尚書事。
九月癸卯,王遊苑成,輿駕幸苑。
冬十一月,東魏将慕容紹宗大敗蕭明于寒山,明被俘執。
紹宗進圍潼州。
十二月戊辰,命太子舍人元貞還北爲東魏主。
二年春正月癸巳朔,兩月相承如鈎,見于西方。
戊戌,诏在位各舉所知。
己亥,東魏克渦一陽一。
辛醜,以尚書仆射謝舉爲尚書令,以守吏部尚書王克爲尚書仆射。
甲辰,東魏克殷、豫二州。
三月甲辰,撫東将軍高麗王高延卒,以其子成爲甯東将軍、高麗王、樂一浪一公。
己未,屈獠洞斬李贲,傳首建邺。
夏四月丙子,诏在朝及州郡各舉士。
五月辛醜,以新除中書令邵陵王綸爲安前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辛亥,曲赦交、一愛一、德三州。
六月,天裂于西北,長十丈,闊二丈,光出如電,其聲若雷。
秋七月,使兼散騎常侍謝班聘于東魏結和。
八月戊戌,侯景舉兵反。
甲辰,使開府儀同三司邵陵王綸都督衆軍讨景,曲赦南豫州。
九月戊辰,地震,江左尤甚,壞屋殺人。
地生白一毛一,長二尺。
益州市有飛蜂萬群,螫人死。
冬十月,侯景襲谯州,進攻陷曆一陽一。
戊申,以臨賀王正德爲平北将軍,都督諸軍屯丹一陽一郡。
己酉,景自橫江濟采石。
辛亥,至建邺,臨賀王正德率衆附賊。
十一月戊午朔,設壇,刑白馬,祀蚩尤于太極殿前。
己未,景立蕭正德爲天子于南阙前。
辛酉,賊攻陷東府城。
庚辰,邵陵王綸帥武州刺史蕭弄璋、前谯州刺史趙伯超等入援。
乙酉,進軍湖頭,與賊戰,敗績。
丙戌,安北将軍鄱一陽一王範遣世子嗣、雄信将軍裴之高等率衆入援,次張公洲。
十二月戊申,天西北裂,有光如火。
尚書令謝舉卒。
丙辰,司州刺史柳仲禮、前衡州刺史韋粲、高州刺史李遷仕、前司州刺史羊鴉仁等率軍入援。
三年春正月丁巳,大都督柳仲禮率衆軍分據南岸,賊濟軍于青塘,襲殺韋粲。
庚申,白虹貫日三重。
邵陵王綸、臨城公大連等率兵集南岸。
戊辰,有流星長三十丈,堕武庫。
李遷仕及天門太守樊文皎進軍青溪東,爲賊所破,文皎死之。
壬午,熒惑守心。
二月,侯景遣使求和,皇太子固請,帝乃許之。
盟于西華門下。
景既運東城米歸于石頭,亦不解圍,啓求遣諸軍退。
丁未,皇太子又命南兖州刺史南康王會理、前青冀二州刺史湘潭侯退率江北之衆,頓于蘭亭苑。
甲子,以開府儀同三司、丹一陽一尹邵陵王綸爲司空,以合州刺史鄱一陽一王範爲征北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以司州刺史柳仲禮爲侍中、尚書仆射。
時景一奸一計既成,乃表陳帝失,複舉兵向阙。
三月,城内以景違盟,設壇告天地神祗。
戊午,前司州刺史羊鴉仁等進軍東府北,與賊戰,大敗。
時四方征鎮入援者三十餘萬,莫有鬥志,自相抄奪而已。
丁卯,賊攻陷宮城,縱兵大掠。
己巳,賊矯诏遣石城公大款解外援軍。
庚午,侯景自爲都督中外諸軍事、大丞相、錄尚書事。
辛未,援軍各退散。
丙子,熒惑守心。
夏四月己醜,都下地震。
丙申,又震。
己酉,帝以所求不供,憂憤寝疾。
是月,青冀二州刺史明少遐、東徐州刺史湛海珍、北青州刺史王奉伯各舉州附東魏。
五月丙辰,帝崩于淨居殿,時年八十六。
辛巳,遷梓宮于太極前殿。
十一月乙卯,葬于修陵,追尊爲武皇帝,廟号高祖。
帝一性一淳孝,六歲,獻皇太後崩,水漿不入口三日,哭泣有過成一人。
及丁文帝憂,時爲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