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01 宋本紀上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錫公大路、戎路各一,玄牡二驷;公抑末敦本,務農重積,采蘩實殷,稼穑惟阜,是用錫公衮冕之服,赤舄副焉;公閑邪納正,移風改俗,陶鈞品物,如樂之和,是用錫公軒縣之樂、六佾之舞;公宣美王化,導揚休風,華夷企踵,遠人胥萃,是用錫公朱戶以居;公官方任能,網羅幽滞,九臯辭野,髦士盈朝,是用錫公納陛以登;公當軸處中,率下以義,式遏寇雠,滌除苛慝,是用錫公虎贲之士三百人;公明罰恤刑,庶獄詳允,放命幹紀,罔有攸縱,是用錫公鈇钺各一;公龍骧鳳矯,咫尺八紘,括囊四海,折沖無外,是用錫公彤弓一、彤矢百,玈弓十、玈矢千;公溫恭孝思,緻虔禋祀,忠肅之志,儀刑四方,是用錫公秬鬯一卣,圭瓒副焉。
宋國置丞相以下,一遵舊儀。
欽哉,其祗服往命,茂對天休,簡恤庶邦,敬敷顯德,以終我高祖之嘉命!置宋國侍中、黃門侍郎、尚書左丞,即随大使奉迎。
枹罕虜乞伏熾盤遣使谒帝,求效力讨姚泓,拜爲平西将軍、河南公。
十三年正月,帝以舟師進讨,留彭城公義隆鎮彭城。
軍次陳留城,經張良廟,下令以時修飾棟宇緻薦焉。
晉帝追贈帝祖爲太常,父爲特進、左光祿大夫,讓不受。
二月,冠軍将軍檀道濟等軍次潼關。
三月庚辰,帝率大軍入河。
五月,帝至洛一陽一,谒晉五陵。
七月,至陝,龍骧将軍王鎮惡舟師自河浮渭。
八月,扶風太守沈田子大破姚泓軍于藍田,王鎮惡克長安,禽姚泓。
始義熙九年,歲、鎮、熒惑、太白聚東井,至是而關中平。
九月,帝至長安。
長安豐稔,帑藏盈積,帝先收其彜器、渾儀、土圭、記裡鼓、指南車及秦始皇玉玺送之都;其馀珍寶珠玉,悉以班賜将帥。
遷姚宗于江南,送泓斬于建康市。
谒漢長陵,大會文武于未央殿。
十月,晉帝诏進宋公爵爲王,加十郡益宋國,并前爲二十郡。
其相國、揚州牧、領征西将軍、司豫北徐雍四州刺史如故。
帝欲息駕長安,經略趙、魏,十一月,前将軍劉穆之卒,乃歸。
十二月庚子,發自長安,以桂一陽一公義真爲雍州刺史,鎮長安,留腹心将佐以輔之。
十四年正月壬戌,帝至彭城,解嚴息甲。
以輔國将軍劉遵考爲并州刺史,領河東太守,鎮蒲阪。
帝解司州,領徐、冀二州刺史,固讓進爵。
時漢中成固縣漢水崖際有異聲如雷,俄頃岸崩,有銅锺十二,出自潛壤。
鞏縣人宗曜于其田所獲嘉禾,九穗同一莖一,帝以獻,晉帝以歸于我。
帝沖讓,乃止。
六月丁亥,受相國宋公九錫之命,下命赦國内殊死以下。
诏崇豫章太夫人爲宋公太妃,世子爲中軍将軍副貳,相國府百官悉依天朝之制。
又诏宋國所封十郡之外,悉得除用。
先是,安西中兵參軍沈田子殺安西司馬王鎮惡,諸将殺安西長史王修,關中亂。
十月,帝遣右将軍朱齡石代安西将軍桂一陽一公義真爲雍州刺史。
義真還,爲赫連勃勃所追,大敗,僅以身免,諸将帥及齡石并沒。
十二月,晉安帝崩,大司馬琅邪王即帝位。
元熙元年正月,晉帝诏征帝入輔,又申前令,進公爵爲王,以徐州之海陵北東海北谯北梁、豫州之新蔡、兖州之北陳留、司州之陳郡汝南潁川荥一陽一十郡,增宋國。
七月,乃受命。
赦國内五歲刑以下,遷都壽一陽一。
九月,解揚州。
十二月,晉帝命帝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乘金根車,駕六馬,備五時副車,置旄頭雲罕,樂舞八佾,設锺虡宮縣。
進王太妃爲太後,王妃爲王後,世子爲太子,王子、王孫爵命之号,一如舊儀。
二年正月,帝表讓殊禮。
竟陵郡江濱自開,出古銅禮器十餘枚,帝獻之晉帝,讓不受,于是歸諸瑞物,藏于相府。
四月,诏遣敦勸,兼征帝入輔。
六月壬戌,帝至都。
甲寅,晉帝禅位于宋。
有司草诏既成,請書之,天子即便一操一筆,謂左右曰:“桓玄之時,天命已改,重爲劉公所延,将二十載。
今日之事,本所甘心。
”甲子,遣使奉策曰: 咨爾宋王,夫玄古權輿,悠哉邈矣,其詳一靡一得而聞。
爰自書契,降逮三、五,莫不以上聖君四海,止戈定大業。
然則帝王者,宰物之通器,君道者,天下之至公也。
昔在上葉,深鑒茲道,是以天祿既終,唐、虞弗得傳其嗣,符命來格,舜、禹不獲全其謙。
所以經緯三才,澄序彜化,作範振古,垂風萬葉,莫尚于茲。
自是厥後,曆代彌劭。
漢既嗣德于放勳,魏亦方軌于重華,諒以協謀乎人鬼,而以百姓爲心者也。
昔我祖宗欽明,辰居其極,而明晦代序,盈虧有期,翦商兆禍,非惟一世,曾是弗克,矧伊在今,天之所廢,有自來矣。
惟王體上聖之姿,包二儀之德,明齊日月,道合四時。
乃者,社稷傾覆,王拯而存之,中原蕪梗,又濟而複之。
自負固不賓,幹紀放命,肆逆滔天,竊據萬裡,一靡一不潤之以風雨,震之以雷霆。
九伐之道既敷,八法之化自理,豈伊博施于人,濟斯黔庶,固已義洽四海,道盛八荒者矣。
至于上天垂象,四靈效征,圖谶之文既明,人神之望已改,百工歌于朝,庶人頌乎野,億兆抃踴,傾伫惟新。
自非百姓樂推,天命攸集,豈伊在予所得獨專。
是用仰祗皇靈,俯順群議,敬禅神器,授帝位于爾躬。
大祚其窮,天祿永終。
于戲!王其允執其中,敬遵典訓,副率土之嘉願,恢洪業于無窮,時膺休佑,以答三靈之眷望。
又遣使持節、兼太保、散騎常侍、光祿大夫謝澹,兼太尉、尚書劉宣範奉玺書,歸皇帝玺绶,受終之禮,一如唐虞、漢魏故事。
帝奉表陳讓,晉帝已遜于琅邪王第,表不獲通。
于是陳留王虔嗣等二百七十人及宋台群臣并上表勸進,猶不許。
太史令駱達陳天文符應曰:“案晉義熙元年至元熙元年,太白晝見經天凡七,占曰:‘太白經天,人更主,異姓興。
’義熙七年,五虹見于東方,占曰:‘五虹見,天子黜,聖人出。
’九年,鎮星、歲星、太白、熒惑聚于東井。
十三年,鎮星入太微。
占曰:‘鎮星守太微,有立王,有徙王。
’元熙元年冬,黑龍四登于天,易傳曰:‘冬,龍見,天子亡社稷,大人受命。
’冀州道人釋法稱告其弟子曰:‘嵩神言,江東有劉将軍,漢家苗裔,當受天命,吾以璧三十二、鎮金一餅與之,劉氏蔔世之數也。
’漢建武至建安末一百九十六年而禅魏,魏自黃初至鹹熙末四十六年而禅晉,晉自泰始至今百五十六年,三代揖讓,鹹窮于六。
又漢光武社于南一陽一,漢末而其樹死,劉備有蜀,乃應之而興;及晉季年,舊根始萌,至是而盛矣。
”若此者有數十條。
群臣又固請,乃從之。
永初元年夏六月丁卯,皇帝即位于南郊,設壇,柴燎告天曰: 皇帝臣裕敢用玄牡,昭告于皇皇後帝: 晉以蔔世告終,曆數有歸,欽若景運,以命于裕。
夫樹君宰世,天下爲公,德充帝王,樂推攸集。
越俶唐虞,降暨漢魏,一靡一不以上哲格文祖,元勳陟帝位,故能大拯黔首,垂訓無窮。
晉自東遷,四維不振,宰輔焉依,爲日已久。
難棘隆安,禍成元興,遂至帝主遷播,宗祀堙滅。
裕雖地非齊、晉,衆無一旅,仰憤時難,俯悼橫流,投袂一起,則皇祀克複。
及危而能持,颠而能扶,一奸一宄具殲,僭僞亦滅,誠興廢有期,否終有數。
至于大造晉室,撥亂濟時,因藉時來,實一屍一其重。
加以殊俗慕義,重譯來庭,正朔所暨,鹹服聲教。
至乃三靈垂象,山川告祥,人神協祉,歲月滋着。
是以群公卿士,億兆夷人,佥曰:“皇靈降鑒于上,晉朝款誠于下,天命不可以久淹,宸極不可以暫曠。
”遂一逼一群議,恭茲大禮。
猥以寡德,托于兆人之上,雖仰畏天威,略是小節,顧深永懷,祗懼若霣。
敬簡元日,升壇受禅,告類上帝,用酬萬國之情,克隆天保,永祚于有宋。
惟明靈是飨!禮畢,備法駕,幸建康宮,臨太極前殿,大赦,改元。
賜人爵二級。
鳏寡孤獨不能自存者,人谷五斛,逋租宿責勿收。
其犯鄉論清議,贓汙一婬一盜,一皆蕩滌。
長徒之身,特皆原遣。
亡官失爵、禁锢奪勞,一依舊準。
封晉帝爲零陵王,全食一郡,載天子旌旗,乘五時副車,行晉正朔,郊祀天地,禮樂制度,皆用晉典,上書不爲表,答表不稱诏,宮于故秣陵。
追尊皇考爲孝穆皇帝,妣爲穆皇後,尊王太後爲皇太後。
诏曰:“夫微禹之感,歎深後昆,一愛一人懷樹,猶或勿翦。
雖在異代,義無廢絕,降殺之儀,一依前典。
可降始興公爲縣公,廬陵公爲柴桑縣公,始安公爲荔浦縣侯,長沙公爲醴陵縣侯,康樂公即降爲縣侯,奉王導、謝安、溫峤、陶侃、謝玄之祀,其宣力義熙者,一仍本秩。
” 庚午,以司空道憐爲太尉,封長沙王,立南郡公義慶爲臨川王。
又诏論戰亡追贈及酬賞除
宋國置丞相以下,一遵舊儀。
欽哉,其祗服往命,茂對天休,簡恤庶邦,敬敷顯德,以終我高祖之嘉命!置宋國侍中、黃門侍郎、尚書左丞,即随大使奉迎。
枹罕虜乞伏熾盤遣使谒帝,求效力讨姚泓,拜爲平西将軍、河南公。
十三年正月,帝以舟師進讨,留彭城公義隆鎮彭城。
軍次陳留城,經張良廟,下令以時修飾棟宇緻薦焉。
晉帝追贈帝祖爲太常,父爲特進、左光祿大夫,讓不受。
二月,冠軍将軍檀道濟等軍次潼關。
三月庚辰,帝率大軍入河。
五月,帝至洛一陽一,谒晉五陵。
七月,至陝,龍骧将軍王鎮惡舟師自河浮渭。
八月,扶風太守沈田子大破姚泓軍于藍田,王鎮惡克長安,禽姚泓。
始義熙九年,歲、鎮、熒惑、太白聚東井,至是而關中平。
九月,帝至長安。
長安豐稔,帑藏盈積,帝先收其彜器、渾儀、土圭、記裡鼓、指南車及秦始皇玉玺送之都;其馀珍寶珠玉,悉以班賜将帥。
遷姚宗于江南,送泓斬于建康市。
谒漢長陵,大會文武于未央殿。
十月,晉帝诏進宋公爵爲王,加十郡益宋國,并前爲二十郡。
其相國、揚州牧、領征西将軍、司豫北徐雍四州刺史如故。
帝欲息駕長安,經略趙、魏,十一月,前将軍劉穆之卒,乃歸。
十二月庚子,發自長安,以桂一陽一公義真爲雍州刺史,鎮長安,留腹心将佐以輔之。
十四年正月壬戌,帝至彭城,解嚴息甲。
以輔國将軍劉遵考爲并州刺史,領河東太守,鎮蒲阪。
帝解司州,領徐、冀二州刺史,固讓進爵。
時漢中成固縣漢水崖際有異聲如雷,俄頃岸崩,有銅锺十二,出自潛壤。
鞏縣人宗曜于其田所獲嘉禾,九穗同一莖一,帝以獻,晉帝以歸于我。
帝沖讓,乃止。
六月丁亥,受相國宋公九錫之命,下命赦國内殊死以下。
诏崇豫章太夫人爲宋公太妃,世子爲中軍将軍副貳,相國府百官悉依天朝之制。
又诏宋國所封十郡之外,悉得除用。
先是,安西中兵參軍沈田子殺安西司馬王鎮惡,諸将殺安西長史王修,關中亂。
十月,帝遣右将軍朱齡石代安西将軍桂一陽一公義真爲雍州刺史。
義真還,爲赫連勃勃所追,大敗,僅以身免,諸将帥及齡石并沒。
十二月,晉安帝崩,大司馬琅邪王即帝位。
元熙元年正月,晉帝诏征帝入輔,又申前令,進公爵爲王,以徐州之海陵北東海北谯北梁、豫州之新蔡、兖州之北陳留、司州之陳郡汝南潁川荥一陽一十郡,增宋國。
七月,乃受命。
赦國内五歲刑以下,遷都壽一陽一。
九月,解揚州。
十二月,晉帝命帝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乘金根車,駕六馬,備五時副車,置旄頭雲罕,樂舞八佾,設锺虡宮縣。
進王太妃爲太後,王妃爲王後,世子爲太子,王子、王孫爵命之号,一如舊儀。
二年正月,帝表讓殊禮。
竟陵郡江濱自開,出古銅禮器十餘枚,帝獻之晉帝,讓不受,于是歸諸瑞物,藏于相府。
四月,诏遣敦勸,兼征帝入輔。
六月壬戌,帝至都。
甲寅,晉帝禅位于宋。
有司草诏既成,請書之,天子即便一操一筆,謂左右曰:“桓玄之時,天命已改,重爲劉公所延,将二十載。
今日之事,本所甘心。
”甲子,遣使奉策曰: 咨爾宋王,夫玄古權輿,悠哉邈矣,其詳一靡一得而聞。
爰自書契,降逮三、五,莫不以上聖君四海,止戈定大業。
然則帝王者,宰物之通器,君道者,天下之至公也。
昔在上葉,深鑒茲道,是以天祿既終,唐、虞弗得傳其嗣,符命來格,舜、禹不獲全其謙。
所以經緯三才,澄序彜化,作範振古,垂風萬葉,莫尚于茲。
自是厥後,曆代彌劭。
漢既嗣德于放勳,魏亦方軌于重華,諒以協謀乎人鬼,而以百姓爲心者也。
昔我祖宗欽明,辰居其極,而明晦代序,盈虧有期,翦商兆禍,非惟一世,曾是弗克,矧伊在今,天之所廢,有自來矣。
惟王體上聖之姿,包二儀之德,明齊日月,道合四時。
乃者,社稷傾覆,王拯而存之,中原蕪梗,又濟而複之。
自負固不賓,幹紀放命,肆逆滔天,竊據萬裡,一靡一不潤之以風雨,震之以雷霆。
九伐之道既敷,八法之化自理,豈伊博施于人,濟斯黔庶,固已義洽四海,道盛八荒者矣。
至于上天垂象,四靈效征,圖谶之文既明,人神之望已改,百工歌于朝,庶人頌乎野,億兆抃踴,傾伫惟新。
自非百姓樂推,天命攸集,豈伊在予所得獨專。
是用仰祗皇靈,俯順群議,敬禅神器,授帝位于爾躬。
大祚其窮,天祿永終。
于戲!王其允執其中,敬遵典訓,副率土之嘉願,恢洪業于無窮,時膺休佑,以答三靈之眷望。
又遣使持節、兼太保、散騎常侍、光祿大夫謝澹,兼太尉、尚書劉宣範奉玺書,歸皇帝玺绶,受終之禮,一如唐虞、漢魏故事。
帝奉表陳讓,晉帝已遜于琅邪王第,表不獲通。
于是陳留王虔嗣等二百七十人及宋台群臣并上表勸進,猶不許。
太史令駱達陳天文符應曰:“案晉義熙元年至元熙元年,太白晝見經天凡七,占曰:‘太白經天,人更主,異姓興。
’義熙七年,五虹見于東方,占曰:‘五虹見,天子黜,聖人出。
’九年,鎮星、歲星、太白、熒惑聚于東井。
十三年,鎮星入太微。
占曰:‘鎮星守太微,有立王,有徙王。
’元熙元年冬,黑龍四登于天,易傳曰:‘冬,龍見,天子亡社稷,大人受命。
’冀州道人釋法稱告其弟子曰:‘嵩神言,江東有劉将軍,漢家苗裔,當受天命,吾以璧三十二、鎮金一餅與之,劉氏蔔世之數也。
’漢建武至建安末一百九十六年而禅魏,魏自黃初至鹹熙末四十六年而禅晉,晉自泰始至今百五十六年,三代揖讓,鹹窮于六。
又漢光武社于南一陽一,漢末而其樹死,劉備有蜀,乃應之而興;及晉季年,舊根始萌,至是而盛矣。
”若此者有數十條。
群臣又固請,乃從之。
永初元年夏六月丁卯,皇帝即位于南郊,設壇,柴燎告天曰: 皇帝臣裕敢用玄牡,昭告于皇皇後帝: 晉以蔔世告終,曆數有歸,欽若景運,以命于裕。
夫樹君宰世,天下爲公,德充帝王,樂推攸集。
越俶唐虞,降暨漢魏,一靡一不以上哲格文祖,元勳陟帝位,故能大拯黔首,垂訓無窮。
晉自東遷,四維不振,宰輔焉依,爲日已久。
難棘隆安,禍成元興,遂至帝主遷播,宗祀堙滅。
裕雖地非齊、晉,衆無一旅,仰憤時難,俯悼橫流,投袂一起,則皇祀克複。
及危而能持,颠而能扶,一奸一宄具殲,僭僞亦滅,誠興廢有期,否終有數。
至于大造晉室,撥亂濟時,因藉時來,實一屍一其重。
加以殊俗慕義,重譯來庭,正朔所暨,鹹服聲教。
至乃三靈垂象,山川告祥,人神協祉,歲月滋着。
是以群公卿士,億兆夷人,佥曰:“皇靈降鑒于上,晉朝款誠于下,天命不可以久淹,宸極不可以暫曠。
”遂一逼一群議,恭茲大禮。
猥以寡德,托于兆人之上,雖仰畏天威,略是小節,顧深永懷,祗懼若霣。
敬簡元日,升壇受禅,告類上帝,用酬萬國之情,克隆天保,永祚于有宋。
惟明靈是飨!禮畢,備法駕,幸建康宮,臨太極前殿,大赦,改元。
賜人爵二級。
鳏寡孤獨不能自存者,人谷五斛,逋租宿責勿收。
其犯鄉論清議,贓汙一婬一盜,一皆蕩滌。
長徒之身,特皆原遣。
亡官失爵、禁锢奪勞,一依舊準。
封晉帝爲零陵王,全食一郡,載天子旌旗,乘五時副車,行晉正朔,郊祀天地,禮樂制度,皆用晉典,上書不爲表,答表不稱诏,宮于故秣陵。
追尊皇考爲孝穆皇帝,妣爲穆皇後,尊王太後爲皇太後。
诏曰:“夫微禹之感,歎深後昆,一愛一人懷樹,猶或勿翦。
雖在異代,義無廢絕,降殺之儀,一依前典。
可降始興公爲縣公,廬陵公爲柴桑縣公,始安公爲荔浦縣侯,長沙公爲醴陵縣侯,康樂公即降爲縣侯,奉王導、謝安、溫峤、陶侃、謝玄之祀,其宣力義熙者,一仍本秩。
” 庚午,以司空道憐爲太尉,封長沙王,立南郡公義慶爲臨川王。
又诏論戰亡追贈及酬賞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