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01 宋本紀上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複之科。
乙亥,封皇子桂一陽一公義真爲廬陵王,彭城公義隆爲宜都王,義康爲彭城王。
丁醜,使使巡行四方,旌賢舉善,問人疾苦,獄訟虧濫、政刑乖愆、傷化擾俗、未允人聽者,皆具以聞。
戊寅,诏增百官奉。
己卯,改晉泰始曆爲永初曆,社以子,臘以辰。
秋七月丁亥,原放劫賊馀口沒在台府者,諸流徙之家,并聽還本。
又以市稅繁苦,優量減降。
從征關、洛,殒身不反者,贍賜其家。
己醜,陳留王曹虔嗣薨。
辛卯,複置五校三将官,增殿中将軍員二十人,餘在員外。
戊戌,征西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楊盛進号車騎大将軍。
甲辰,鎮西将軍李歆進号征西大将軍,平西将軍乞伏熾盤進号安西大将軍,征東将軍高句麗王高琏進号征東大将軍,鎮東将軍百濟王扶馀映進号鎮東大将軍。
置東宮冗從仆射、旅贲中郎将官。
戊申,遷神主于太廟,車駕親奉。
壬子,诏改權制,率從寬簡。
八月辛酉,诏舊郡縣以北爲名者悉除之,寓立于南者,聽以南爲号。
戊辰,诏曰:“彭城桑梓,敦本斯隆,宜同豐、沛。
其沛郡、下邳各複租布三十年。
”辛未,追諡妃臧氏爲敬皇後,陵曰永甯。
癸酉,立王太子義符爲皇太子。
乙亥,赦見罪人。
閏月壬午,置晉帝諸陵守衛,其名賢先哲,詳加灑掃。
丁酉,林邑國遣使朝貢。
九月壬子,置東宮殿中将軍十人,員外二十人。
壬申,置都官尚書。
是歲,魏明元皇帝泰常五年。
西涼亡。
二年春正月辛酉,祀南郊,大赦。
丙寅,斷金銀塗。
以揚州刺史廬陵王義真爲司徒,以尚書仆射徐羨之爲尚書令、揚州刺史。
己卯,禁喪事用銅釘。
罷會稽郡府。
二月己醜,策試州郡秀、孝于延賢堂。
倭國遣使朝貢。
三月乙醜,初限荊州府置将不得過二千人,吏不得過一萬人。
州置将不得過五百人,吏不得過五千人。
兵士不在此限。
夏四月己卯,初禁一婬一祀,除諸房廟。
其先賢以勳德立祠者,不在此例。
戊申,聽訟于華林園。
五月己酉,置東宮屯騎、步兵、翊軍三校尉官。
秋七月己巳,地震。
九月己醜,零陵王殂,宋志也。
車駕率百僚臨于朝堂三日,如魏明帝服山一陽一公故事。
使兼太尉持節護喪事,葬以晉禮。
冬十月己亥,以涼州胡帥大沮渠蒙遜爲鎮軍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涼州刺史。
十一月辛亥,葬晉恭皇帝于沖平陵,車駕率百官瞻送。
三年春正月甲辰朔,诏刑罰無輕重悉原之。
癸醜,以尚書令揚州刺史徐羨之爲司空、錄尚書事,刺史如故。
進江州刺史王弘衛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以太子詹事傅亮爲尚書仆射。
二月丙戌,有星孛于虛、危。
三月,上不豫,太尉長沙王道憐、司空徐羨之、尚書仆射傅亮、領軍将軍謝晦、護軍将軍檀道濟并入侍醫藥。
群臣請祈禱神隻,上不許,惟使侍中謝方明以疾告廟而已。
丁未,以廬陵王義真爲侍中、車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南豫州刺史。
己未,上疾瘳,大赦。
夏四月乙亥,封仇池公楊盛爲武都郡王。
五月,上疾甚,召太子,戒之曰:“檀道濟雖有幹略,而無遠志,非如兄韶有難禦之氣。
徐羨之、傅亮當無異圖。
謝晦屢從征伐,頗識機變,若有異,必此人也。
小卻,可以會稽、江州處之。
”又爲手诏:“朝廷不須複有别府,宰相帶揚州,可置甲士千人。
若大臣中任要,宜有爪牙,以備不祥人者,可以台見留隊給之。
有征讨,悉配以台見軍隊,行還複舊。
後世若有幼主,朝事一委任宰相,母後不煩臨朝。
仗既不許入台殿門,要重人可詳給班劍。
”癸亥,上崩于西殿,時年六十。
七月己酉,葬丹一陽一建康縣蔣山初甯陵。
群臣上諡曰武皇帝,廟号高祖。
上清簡寡欲,嚴整有法度,未嘗視珠玉輿馬之飾,後一庭無纨绮絲竹之音。
初,朝廷未備音樂,長史殷仲文以爲言,帝曰:“日不暇給,且所不解。
”仲文曰:“屢聽自然解之。
”帝曰:“政以解則好之,故不習耳。
”甯州嘗獻虎魄枕,光色甚麗,價盈百金。
時将北伐,以虎魄療金創,上大悅,命碎分賜諸将。
平關中,得姚興從女,有盛一寵一,以之廢事,謝晦谏,即時遣出。
财帛皆在外府,内無私藏。
宋台建,有司奏東西堂施局腳一床一,金塗釘,上不許。
使用直腳一床一,釘用鐵。
廣州嘗獻入筒細布,一端八丈,帝惡其一精一麗勞人,即付有司彈太守,以布還之,并制嶺南禁作此布。
帝素有熱病,并患金創,末年尤劇,坐卧常須冷物,後有人獻石一床一,寝之,極以爲佳,乃歎曰:“木一床一且費,而況石邪。
”即令毀之。
制諸主出适,遣送不過二十萬,無錦繡金玉。
内外奉禁,莫不節儉。
一性一尤簡易,嘗着連齒木屐,好出神武門内左右逍遙,從者不過十馀人。
時徐羨之住西州,嘗思羨之,便步出西掖門,羽儀絡驿追随,已出西明門矣。
諸子旦問起居,入合脫公服,止着裙帽,如家人之禮焉。
微時躬耕于丹徒,及受命,耨耜之具頗有存者,皆命藏之,以留于後。
及文帝幸舊宮,見而問焉,左右以實對,文帝色慚。
有近侍進曰:“大舜躬耕曆山,伯禹親事土木,陛下不睹列聖之遺物,何以知稼穑之艱難,何以知先帝之至德乎。
”及孝武大明中,壞上所居一陰一室,于其處起玉燭殿,與群臣觀之,一床一頭有土障,壁上挂葛燈籠、麻繩拂,侍中袁顗盛稱上儉素之德,孝武不答,獨曰:“田舍公得此,已爲過矣。
”故能光有天下,克成大業,盛矣哉。
少帝諱義符,小字車兵,武帝長子也。
母曰張夫人,晉義熙二年,生帝于京口。
時武帝年踰不惑,尚未有男,及帝生,甚悅。
年十歲,拜豫章公世子。
帝膂力絕人,善騎射,解音律。
宋台建,拜宋世子。
元熙元年,進爲宋太子。
武帝受禅,立爲皇太子。
永初三年五月癸亥,武帝崩,是日太子即皇帝位,大赦,制一服三年,尊皇太後曰太皇太後。
六月壬申,以尚書仆射傅亮爲中書監、尚書令,司空徐羨之、領軍将軍謝晦及亮輔政。
戊子,太尉長沙王道憐薨。
秋九月丁未,有司奏武皇帝配南郊,武敬皇後配北郊。
冬十一月戊午,有星孛于營室。
十二月庚戌,魏軍克滑台。
景平元年春正月己亥朔,大赦,改元,文武賜位二等。
辛醜,祀南郊。
魏軍攻金墉城。
癸卯,河南郡失守。
乙卯,有星孛于東壁。
二月丁醜,太皇太後崩。
鎮軍大将軍大且渠蒙遜、河南鮮卑吐谷渾阿豺并遣使朝貢。
庚辰,進蒙遜骠騎大将軍,封河西王。
以阿豺爲安西将軍、沙州刺史,封澆河公。
三月壬寅,孝懿皇後祔葬于興甯陵。
是月,高麗國遣使朝貢。
夏閏四月己未,魏軍克虎牢。
秋七月癸酉,尊所生張夫人爲皇太後。
丁醜,赦五歲刑以下。
冬十月己未,有星孛于氐。
是歲,魏明元皇帝崩。
二年春二月癸巳朔,日有蝕之。
廢南豫州刺史廬陵王義真爲庶人,徙新安郡。
乙巳,大風,天有雲五色,占者以爲有兵。
執政使使者誅皇弟義真于新安。
高麗國遣使朝貢。
時帝居處所爲多乖失。
夏五月乙酉,皇太後令暴帝過惡,廢爲營一陽一王。
一依漢昌邑、晉海西故事。
奉迎鎮西将軍宜都王義隆入纂皇統。
始徐羨之、傅亮将廢帝,諷王弘、檀道濟求赴國訃,弘等來朝,使中書舍人邢安泰、潘盛爲内應。
是旦,道濟、謝晦領兵居前,羨之等随後,因東掖門開,入自雲龍門,盛等先戒宿衛,莫有禦者。
時帝于華林園爲列肆,親自酤賣,又開渎聚土,以象破岡埭,與左右引船唱呼,以爲歡樂。
夕遊天泉池,即龍舟而寝。
其朝未興,兵士進,殺二侍者于帝側,傷帝指,扶出東合,就收玺绂。
群臣拜辭送于東宮,遂幽于吳郡。
是日,赦死罪以下。
太後令奉還玺绂,檀道濟入守朝堂。
六月癸醜,徐羨之等使中書舍人邢安泰弑帝于金昌亭。
帝有勇力,不即受制,突走出昌門,追以門關踣之緻殒,時年十九。
論曰:晉自社稷南遷,王綱弛紊,朝權國命,遞回台輔,君道雖存,主威久謝。
桓溫雄才蓋世,勳高一時,移鼎之業已成,天人之望将改。
自斯以後,帝道彌昏,道子開其禍端,元顯成其釁末。
桓玄乘時藉運,加以先資,革命受終,人無異望。
宋武地非齊、晉,衆無一旅,曾不浃旬,夷兇翦暴,誅内清外,功格上下。
若夫樂推所歸,讴歌所集,校之魏、晉,可謂收其實矣。
然武皇将涉知命,弱嗣方育,顧有慈顔,前無嚴訓。
少帝體易染之質,禀可下之姿,外物莫犯其心,所欲必從其志,嶮縱非學而能,危亡不期而集,其至颠沛,非不幸也。
悲哉!
乙亥,封皇子桂一陽一公義真爲廬陵王,彭城公義隆爲宜都王,義康爲彭城王。
丁醜,使使巡行四方,旌賢舉善,問人疾苦,獄訟虧濫、政刑乖愆、傷化擾俗、未允人聽者,皆具以聞。
戊寅,诏增百官奉。
己卯,改晉泰始曆爲永初曆,社以子,臘以辰。
秋七月丁亥,原放劫賊馀口沒在台府者,諸流徙之家,并聽還本。
又以市稅繁苦,優量減降。
從征關、洛,殒身不反者,贍賜其家。
己醜,陳留王曹虔嗣薨。
辛卯,複置五校三将官,增殿中将軍員二十人,餘在員外。
戊戌,征西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楊盛進号車騎大将軍。
甲辰,鎮西将軍李歆進号征西大将軍,平西将軍乞伏熾盤進号安西大将軍,征東将軍高句麗王高琏進号征東大将軍,鎮東将軍百濟王扶馀映進号鎮東大将軍。
置東宮冗從仆射、旅贲中郎将官。
戊申,遷神主于太廟,車駕親奉。
壬子,诏改權制,率從寬簡。
八月辛酉,诏舊郡縣以北爲名者悉除之,寓立于南者,聽以南爲号。
戊辰,诏曰:“彭城桑梓,敦本斯隆,宜同豐、沛。
其沛郡、下邳各複租布三十年。
”辛未,追諡妃臧氏爲敬皇後,陵曰永甯。
癸酉,立王太子義符爲皇太子。
乙亥,赦見罪人。
閏月壬午,置晉帝諸陵守衛,其名賢先哲,詳加灑掃。
丁酉,林邑國遣使朝貢。
九月壬子,置東宮殿中将軍十人,員外二十人。
壬申,置都官尚書。
是歲,魏明元皇帝泰常五年。
西涼亡。
二年春正月辛酉,祀南郊,大赦。
丙寅,斷金銀塗。
以揚州刺史廬陵王義真爲司徒,以尚書仆射徐羨之爲尚書令、揚州刺史。
己卯,禁喪事用銅釘。
罷會稽郡府。
二月己醜,策試州郡秀、孝于延賢堂。
倭國遣使朝貢。
三月乙醜,初限荊州府置将不得過二千人,吏不得過一萬人。
州置将不得過五百人,吏不得過五千人。
兵士不在此限。
夏四月己卯,初禁一婬一祀,除諸房廟。
其先賢以勳德立祠者,不在此例。
戊申,聽訟于華林園。
五月己酉,置東宮屯騎、步兵、翊軍三校尉官。
秋七月己巳,地震。
九月己醜,零陵王殂,宋志也。
車駕率百僚臨于朝堂三日,如魏明帝服山一陽一公故事。
使兼太尉持節護喪事,葬以晉禮。
冬十月己亥,以涼州胡帥大沮渠蒙遜爲鎮軍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涼州刺史。
十一月辛亥,葬晉恭皇帝于沖平陵,車駕率百官瞻送。
三年春正月甲辰朔,诏刑罰無輕重悉原之。
癸醜,以尚書令揚州刺史徐羨之爲司空、錄尚書事,刺史如故。
進江州刺史王弘衛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以太子詹事傅亮爲尚書仆射。
二月丙戌,有星孛于虛、危。
三月,上不豫,太尉長沙王道憐、司空徐羨之、尚書仆射傅亮、領軍将軍謝晦、護軍将軍檀道濟并入侍醫藥。
群臣請祈禱神隻,上不許,惟使侍中謝方明以疾告廟而已。
丁未,以廬陵王義真爲侍中、車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南豫州刺史。
己未,上疾瘳,大赦。
夏四月乙亥,封仇池公楊盛爲武都郡王。
五月,上疾甚,召太子,戒之曰:“檀道濟雖有幹略,而無遠志,非如兄韶有難禦之氣。
徐羨之、傅亮當無異圖。
謝晦屢從征伐,頗識機變,若有異,必此人也。
小卻,可以會稽、江州處之。
”又爲手诏:“朝廷不須複有别府,宰相帶揚州,可置甲士千人。
若大臣中任要,宜有爪牙,以備不祥人者,可以台見留隊給之。
有征讨,悉配以台見軍隊,行還複舊。
後世若有幼主,朝事一委任宰相,母後不煩臨朝。
仗既不許入台殿門,要重人可詳給班劍。
”癸亥,上崩于西殿,時年六十。
七月己酉,葬丹一陽一建康縣蔣山初甯陵。
群臣上諡曰武皇帝,廟号高祖。
上清簡寡欲,嚴整有法度,未嘗視珠玉輿馬之飾,後一庭無纨绮絲竹之音。
初,朝廷未備音樂,長史殷仲文以爲言,帝曰:“日不暇給,且所不解。
”仲文曰:“屢聽自然解之。
”帝曰:“政以解則好之,故不習耳。
”甯州嘗獻虎魄枕,光色甚麗,價盈百金。
時将北伐,以虎魄療金創,上大悅,命碎分賜諸将。
平關中,得姚興從女,有盛一寵一,以之廢事,謝晦谏,即時遣出。
财帛皆在外府,内無私藏。
宋台建,有司奏東西堂施局腳一床一,金塗釘,上不許。
使用直腳一床一,釘用鐵。
廣州嘗獻入筒細布,一端八丈,帝惡其一精一麗勞人,即付有司彈太守,以布還之,并制嶺南禁作此布。
帝素有熱病,并患金創,末年尤劇,坐卧常須冷物,後有人獻石一床一,寝之,極以爲佳,乃歎曰:“木一床一且費,而況石邪。
”即令毀之。
制諸主出适,遣送不過二十萬,無錦繡金玉。
内外奉禁,莫不節儉。
一性一尤簡易,嘗着連齒木屐,好出神武門内左右逍遙,從者不過十馀人。
時徐羨之住西州,嘗思羨之,便步出西掖門,羽儀絡驿追随,已出西明門矣。
諸子旦問起居,入合脫公服,止着裙帽,如家人之禮焉。
微時躬耕于丹徒,及受命,耨耜之具頗有存者,皆命藏之,以留于後。
及文帝幸舊宮,見而問焉,左右以實對,文帝色慚。
有近侍進曰:“大舜躬耕曆山,伯禹親事土木,陛下不睹列聖之遺物,何以知稼穑之艱難,何以知先帝之至德乎。
”及孝武大明中,壞上所居一陰一室,于其處起玉燭殿,與群臣觀之,一床一頭有土障,壁上挂葛燈籠、麻繩拂,侍中袁顗盛稱上儉素之德,孝武不答,獨曰:“田舍公得此,已爲過矣。
”故能光有天下,克成大業,盛矣哉。
少帝諱義符,小字車兵,武帝長子也。
母曰張夫人,晉義熙二年,生帝于京口。
時武帝年踰不惑,尚未有男,及帝生,甚悅。
年十歲,拜豫章公世子。
帝膂力絕人,善騎射,解音律。
宋台建,拜宋世子。
元熙元年,進爲宋太子。
武帝受禅,立爲皇太子。
永初三年五月癸亥,武帝崩,是日太子即皇帝位,大赦,制一服三年,尊皇太後曰太皇太後。
六月壬申,以尚書仆射傅亮爲中書監、尚書令,司空徐羨之、領軍将軍謝晦及亮輔政。
戊子,太尉長沙王道憐薨。
秋九月丁未,有司奏武皇帝配南郊,武敬皇後配北郊。
冬十一月戊午,有星孛于營室。
十二月庚戌,魏軍克滑台。
景平元年春正月己亥朔,大赦,改元,文武賜位二等。
辛醜,祀南郊。
魏軍攻金墉城。
癸卯,河南郡失守。
乙卯,有星孛于東壁。
二月丁醜,太皇太後崩。
鎮軍大将軍大且渠蒙遜、河南鮮卑吐谷渾阿豺并遣使朝貢。
庚辰,進蒙遜骠騎大将軍,封河西王。
以阿豺爲安西将軍、沙州刺史,封澆河公。
三月壬寅,孝懿皇後祔葬于興甯陵。
是月,高麗國遣使朝貢。
夏閏四月己未,魏軍克虎牢。
秋七月癸酉,尊所生張夫人爲皇太後。
丁醜,赦五歲刑以下。
冬十月己未,有星孛于氐。
是歲,魏明元皇帝崩。
二年春二月癸巳朔,日有蝕之。
廢南豫州刺史廬陵王義真爲庶人,徙新安郡。
乙巳,大風,天有雲五色,占者以爲有兵。
執政使使者誅皇弟義真于新安。
高麗國遣使朝貢。
時帝居處所爲多乖失。
夏五月乙酉,皇太後令暴帝過惡,廢爲營一陽一王。
一依漢昌邑、晉海西故事。
奉迎鎮西将軍宜都王義隆入纂皇統。
始徐羨之、傅亮将廢帝,諷王弘、檀道濟求赴國訃,弘等來朝,使中書舍人邢安泰、潘盛爲内應。
是旦,道濟、謝晦領兵居前,羨之等随後,因東掖門開,入自雲龍門,盛等先戒宿衛,莫有禦者。
時帝于華林園爲列肆,親自酤賣,又開渎聚土,以象破岡埭,與左右引船唱呼,以爲歡樂。
夕遊天泉池,即龍舟而寝。
其朝未興,兵士進,殺二侍者于帝側,傷帝指,扶出東合,就收玺绂。
群臣拜辭送于東宮,遂幽于吳郡。
是日,赦死罪以下。
太後令奉還玺绂,檀道濟入守朝堂。
六月癸醜,徐羨之等使中書舍人邢安泰弑帝于金昌亭。
帝有勇力,不即受制,突走出昌門,追以門關踣之緻殒,時年十九。
論曰:晉自社稷南遷,王綱弛紊,朝權國命,遞回台輔,君道雖存,主威久謝。
桓溫雄才蓋世,勳高一時,移鼎之業已成,天人之望将改。
自斯以後,帝道彌昏,道子開其禍端,元顯成其釁末。
桓玄乘時藉運,加以先資,革命受終,人無異望。
宋武地非齊、晉,衆無一旅,曾不浃旬,夷兇翦暴,誅内清外,功格上下。
若夫樂推所歸,讴歌所集,校之魏、晉,可謂收其實矣。
然武皇将涉知命,弱嗣方育,顧有慈顔,前無嚴訓。
少帝體易染之質,禀可下之姿,外物莫犯其心,所欲必從其志,嶮縱非學而能,危亡不期而集,其至颠沛,非不幸也。
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