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01 宋本紀上第一

關燈
,雖權事推帝,而心不服也。

    厚自矜許,朝士素望者并多歸之,與尚書仆射謝混、丹一陽一尹郗僧施并深相結。

    及鎮江陵,豫州舊府多割以自随,請僧施爲南蠻校尉。

    帝知毅終爲異端,心密圖之。

    毅至西,稱疾笃,表求從弟兖州刺史藩以爲副貳,帝僞許焉。

    九月,藩入朝,帝命收藩及謝混,并賜死。

    自表讨毅,又假黃钺,率諸軍西征。

    以前鎮軍将軍司馬休之爲平西将軍、荊州刺史,兖州刺史道憐鎮丹徒,豫州刺史諸葛長人監太尉留府事,加太尉司馬丹一陽一尹劉穆之建威将軍,配以實力。

    壬午,發建邺,遣參軍王鎮惡、龍骧将軍蒯恩前襲江陵,克之,毅及一黨一與皆伏誅。

     十一月,帝至江陵,分荊州十郡爲湘州,帝仍進督焉。

    以西一陽一太守朱齡石爲益州刺史,使伐蜀。

    晉帝進帝太傅、揚州牧,加羽葆、鼓吹,班劍二十人。

     九年二月乙醜,帝至自江陵。

    初,諸葛長人貪一婬一驕橫,帝每優容之。

    劉毅既誅,長人謂所親曰:“昔年醢彭越,今年殺韓信,禍其至矣。

    ”将謀作亂。

    帝克期至都,而每淹留不進。

    公卿以下,頻日奉候于新亭,長人亦驟出。

    既而帝輕舟密至,已還東府矣。

    長人到門,引前,卻人閑語,凡平生言所不盡者,皆與及之,長人甚悅。

    帝已密命左右丁旿自幔後出,于坐拉焉,死于一床一側。

    輿一屍一付廷尉,并誅其弟黎人。

    旿骁勇有力,時人語曰,“勿跋扈,付丁旿”。

     先是,山湖川澤皆爲豪強所奪,百姓薪采漁釣,皆責稅直,至是禁斷之。

    時人居未一,帝上表定制,于是依界土斷,惟徐、兖、青三州居晉陵者不在斷例。

    諸流寓郡縣,多所并省。

    以帝領鎮西将軍、豫州刺史。

    帝固讓太傅、揚州牧及班劍,奉還黃钺。

     七月,朱齡石平蜀,斬谯縱,傳首建邺。

     九月,晉帝以帝平齊、定盧循功,封帝次子義真爲桂一陽一縣公;并重申前命,授帝太傅、揚州牧,加羽葆、鼓吹,班劍二十人。

    将吏百僚敦勸,乃受羽葆、鼓吹、班劍,馀固辭。

     十年,息人簡役,築東府城,起府舍。

     帝以荊州刺史司馬休之宗室之重,又得江、漢人心,疑其有異志;而休之子谯王文思在都,招聚輕俠,帝執送休之,令自爲其所。

    休之表廢文思,并與帝書陳謝。

     十一年正月,帝收休之子文寶、兄子文祖,并賜死,率衆西讨。

    複假黃钺,領荊州刺史。

    以中軍将軍道憐監留府事。

    休之上表自陳,并罪狀帝。

    休之府錄事參軍韓延之有幹用才,帝未至江陵,密書招之。

    延之報書曰:“承親率戎馬,遠履西偏,阖境士庶,莫不惶駭。

    辱疏,知以谯王前事,良增歎息。

    司馬平西體國忠貞,款懷待物,以公有匡複之勳,家國蒙賴,推德委誠,每事詢仰。

    谯王往以微事見劾,猶自表遜位;況以大過而當默邪!來示雲,‘處懷期物,自有由來’。

    今伐人之君,啖人以利,真可謂‘處懷期物’者矣。

    劉藩死于阊阖之門,諸葛斃于左右之手,甘言詫方伯,襲之以輕兵,遂使席上一靡一款懷之士,阃外無自信諸侯,以爲得算,良所恥也。

    吾雖鄙劣,嘗聞道于君子,以平西之至德,甯可無授命之臣乎?假天長喪亂,九流渾濁,當與臧洪遊于地下。

    不複多雲。

    ”帝視書歎息,以示将佐曰:“事人當如此。

    ” 三月,軍次江陵。

    初,雍州刺史魯宗之負力好亂,且慮不爲帝容,常爲谶曰:“魚登日,輔帝室。

    ”與休之相結。

    至是,率其子竟陵太守軌會于江陵。

    帝濟江,休之衆潰,與軌等奔襄一陽一,江陵平。

    加領南蠻校尉。

    将拜南蠻,遇四廢日,佐史鄭鮮之等白遷日,不許。

    下書開寬大之恩。

    四月,進軍襄一陽一,休之等奔姚興。

    晉帝複申前令,授太傅、揚州牧,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加前部羽葆、鼓吹,置左右長史、司馬、從事中郎四人,封第三子義隆爲北彭城縣公。

    八月甲子,帝至自江陵,奉還黃钺,固辭太傅、州牧、前部羽葆、鼓吹,其馀受命。

     十二年正月,晉帝诏帝依舊辟士,加領平北将軍、兖州刺史,增督南秦,凡二十二州。

    帝以平北文武寡少,不宜别置,于是罷平北府,以并大府。

    三月,加帝中外大都督。

     初,帝平齊,仍有定關、洛意,遇盧循侵一逼一,故寝。

    及荊、雍平,乃謀外略。

    會姚興死,子泓新立,兄弟相殺,關中擾亂。

    四月乙醜,帝表伐關、洛,乃戒嚴北讨,加領征西将軍、司豫二州刺史。

    以世子爲徐、兖二州刺史。

    帝欲以義聲懷遠,奉琅邪王北伐。

    五月,廬江霍山崩,獲六锺,獻之天子。

    癸巳,加領北雍州刺史,前後部羽葆、鼓吹,增班劍爲四十人。

    八月丁巳,率大衆進發,以世子爲中軍将軍,監太尉留府事,尚書右仆射劉穆之爲左仆射,領監軍、中軍二府軍司,入居東府,總攝内外。

    九月,帝至彭城,加領北徐州刺史。

    十月,衆軍至洛,圍金墉,降之。

    修複晉五陵,置守衛。

     十二月壬申,晉帝加帝位相國、總百揆、揚州牧,封十郡爲宋公,備九錫之禮,加玺绂、遠遊冠、綠綟绶,位在諸侯王上。

    策曰: 朕以寡昧,仰缵洪基,夷羿乘釁,蕩覆王室,越在南鄙,遷于九江。

    宗祀絕飨,人神無位,提挈群兇,寄命江浦,則我祖宗之烈,奄墜于地,七百之祚,翦焉既傾,若涉巨海,罔知攸濟。

    天未絕晉,誕育英輔,振厥弛維,再造區宇,興亡繼絕,俾昏作明,元勳至德,朕實攸賴。

     今将授公典策,其敬聽朕命:乃者,桓玄肆僭,滔天泯夏,拔本塞源,颠蹶六位,庶僚俛眉,四方莫恤。

    公一精一貫朝日,氣陵虹蜺,奮其靈武,大殲群慝,克複皇邑,奉歆神隻。

    此公之大節始于勤王者也。

    授律群後,泝流長骛,薄伐峥嵘,獻捷南郢,大憝折首,群逆畢夷,三光旋采,舊物反正。

    此又公之功也。

    出藩入輔,弘茲保弼,阜财利用,繁殖黎元,編戶歲滋,疆宇日啓,導德明刑,四境有截。

    此又公之功也。

    鮮卑負衆,僭盜三齊,介恃遐阻,仍爲邊害,公搜乘秣馬,敻入遠疆,沖橹四臨,萬雉俱潰,拓土三千,申威龍漠。

    此又公之功也。

    盧循祅兇,伺隙五嶺,侵覆江、豫,矢及王城,國議遷都之規,家獻徙蔔之計,公乘轅南濟,義形于色,運奇摅略,英谟不世,狡寇窮衄,喪旗宵遁,俾我畿甸,拯于将墜。

    此又公之功也。

    追奔逐北,揚旍江濆,偏旅浮海,指日遄至,番禺之功,俘級萬數,左裡之捷,鳥散魚潰,元兇遠竄,傳首萬裡。

    此又公之功也。

    劉毅叛換,負釁西夏,陵上罔主,志肆一奸一暴,公禦軌以刑,消之不日,罪人斯得,荊、衡甯晏。

    此又公之功也。

    谯縱怙亂,寇竊一隅,王化阻閡,三巴淪溺,公指命偏帥,授以良圖,陵波憑湍,緻屆井絡,僭豎伏鑕,梁、岷草偃。

    此又公之功也。

    馬休、魯宗,阻兵内侮,驅率二方,連旗稱亂,公投袂星言,研其上略,江津之師,勢踰風電,回旆沔川,實繁震懾,二叛奔迸,荊、雍來蘇。

    此又公之功也。

    永嘉不競,四夷擅華,五都傾蕩,山陵幽辱,祖宗懷沒世之憤,遺甿有匪風之思,公遠齊阿衡納隍之仁,近同小白滅亡之恥,鞠旅陳師,赫然大号,分命群帥,北徇司、兖,許、鄭風一靡一,鞏、洛載清,百年榛穢,一朝掃滌。

    此又公之功也。

     公有康宇内之勳,重之以明德。

    爰初發迹,則奇谟冠古,電擊強祅,則鋒無前對,聿甯東畿,大造黔首。

    若乃草昧經綸,化融于歲計,扶危靜亂,道固于苞桑。

    蠲削煩苛,較若畫一,淳風美化,盈塞區宇。

    是以絕域獻琛,遐夷納赆,王略所宣,九服率從。

    雖文命之東漸西被,咎繇之邁于種德,何以尚茲。

    朕聞先王之宰世也,庸勳尊賢,建侯胙土,褒以一寵一章,崇其徽物,所以協輔皇室,永隆藩屏。

    故曲阜光啓,遂荒徐宅,營丘表海,四履有聞。

    其在襄王,亦賴匡霸,又命晉文,備物光賜。

    惟公道冠前烈,勳高振古,而殊典未飾,朕甚懵焉!今進授相國,以徐州之彭城沛蘭陵下邳淮一陽一山一陽一廣陵、兖州之高平魯泰山十郡封公爲宋公,錫茲玄土,苴以白茅,爰定爾居,用建冢社。

    昔晉、鄭啓藩,入作卿士,周、召保傅,出總二南,内外之任,公實兼之。

    今命使持節、兼太尉、尚書左仆射晉甯縣五等男湛授相國印绶,宋公玺绂,使持節、兼司空、散騎常侍、尚書一陽一遂鄉侯泰授宋公茅土,金虎符第一至第五左,竹使符第一至第十左。

    相國位無不總,禮絕朝班,居常之名,宜與事革。

    其以相國總百揆,去錄尚書之号;上送所假節、侍中貂蟬、中外都督太傅太尉印绶、豫章公印策;進揚州刺史爲牧,領征西将軍、司豫北徐雍四州刺史如故。

     公紀綱禮度,萬國是式,乘介蹈方,罔有遷志,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