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使聘元河南王廓擴帖木兒。
時。
廓擴帖木兒爲天下元帥。
主征討。
故王遣密直提學田祿生軍簿佐郞金齊顔聘之。
至燕京。
元惡其私交。
不許往。
齊顔謂祿生曰。
公大臣。
不可留。
予且留。
必達使命。
遂稱疾留燕。
單騎間走河南。
竟緻國書。
因上書言。
我王聦明仁武。
坐殲紅賊百萬之師。
以安帝室。
爲天下倡。
今大王忠義聞天下。
欲東西協力。
削平僭亂。
廓擴帖木兒大喜。
奏授兵部郞中。
齊顔。
方慶之玄孫也。
夏四月。
大雨雹。
○右正言李存吾左司議大夫鄭樞。
上?請黜辛旽。
王焚其?。
貶存吾爲長沙監務。
樞爲東萊縣令。
辛旽當國。
淩僭不法。
無敢言者。
存吾將論之。
袖?藁。
赴省示同列曰。
妖物誤國。
不可不去。
諸郞畏縮不應。
獨樞從之。
遂上?曰。
臣等伏値三月十八日殿內設文殊會。
領都僉議辛旽。
不坐宰臣之列。
敢與殿下並坐。
間不數尺。
國人驚駭。
罔不洶洶。
夫禮所以辨上下定民志。
苟無禮焉。
何以爲君臣。
何以爲父子。
何以爲國家乎。
竊見旽過蒙上恩。
專國政而有無君之心。
當初領都僉議判監察命下之日。
法當朝服進謝。
而半月不出。
及進闕庭。
膝不少屈。
常騎馬出入紅門。
與殿下並據胡床。
在其家。
宰相拜庭下。
皆坐待之。
雖崔沅金仁俊林衍之所爲。
亦未嘗如此者也。
昔爲沙門。
當置之度外。
不必責其無禮。
今爲宰相。
名位定矣。
而敢失禮毀常若此。
原求其由。
必托以師傅之名。
然兪升旦高王之師。
鄭可臣德陵之傅。
臣等未聞彼二人者敢若此也。
李資謙仁王之外祖。
仁王謙讓。
欲以祖孫之禮相見。
畏公論而不敢。
蓋君臣之分素定故也。
是禮也。
自有君臣以來。
亘萬古而不易。
非旽與殿下之所得私也。
旽是何人。
敢自尊若此乎。
旽旣作福作威。
又與殿下抗禮。
是國有二君也。
陵僭之至。
驕慢成習。
則有位者皆不安其分。
小民踰越其常。
可不畏哉。
宋司馬光曰。
紀綱不立。
奸?生心。
然則禮不可不嚴。
習不可不愼。
殿下必敬此人而民無災禍。
則髡其頭。
緇其服。
削其官。
置之寺院而敬之。
必用此人而國家平康。
則裁抑其權。
嚴上下之禮以使之。
民志定矣。
國難紓矣。
且殿下以旽爲賢。
自旽用事以來。
陰陽失時。
冬月而雷。
黃霧四塞。
彌旬日黑。
子夜赤祲。
天狗墜地。
木氷太甚。
淸明之後。
雨雹寒風。
乾文屢變。
山禽野獸。
白日飛走於城中。
旽之論道燮理功臣之號。
果合於天地祖宗之義乎。
臣等職在諫院。
惜殿下相非其人。
將取笑於四方。
見譏於萬世。
故不得嘿嘿。
庶免不言之責。
?上。
王大怒。
覽未半。
遽命焚之。
召樞等面責。
時。
旽與王對床。
存吾目旽叱之曰。
老僧何得無禮如此。
旽惶駭不覺下床。
王愈怒。
下樞等廵軍獄。
命李春富金蘭李穡金達祥等鞫之。
乃謂左右曰。
予畏存吾怒目也。
春富等問樞曰。
誘汝上?者誰歟。
對曰。
吾父子相繼爲諫大夫。
俱受國恩。
今見上委政非人。
將危社稷。
人人憤恨。
故在言職。
不得嘿嘿耳。
豈待人誘之然後言乎。
且旽擅威福。
道路以目。
孰使之者歟。
但言林樸金湊等知之。
於是。
樸等皆坐逮考訊。
又問存吾。
爾尙乳臭童子。
何能自知。
必有老孤陰嗾者。
其無隱。
對曰。
國家不以童子無知。
置之言官。
敢不言以負國家耶。
時存吾年二十五。
旽欲因此盡去異己有名望者。
或謂樞等曰。
若引前政堂元松壽前侍中慶千興。
則可免死。
答曰。
身爲諫官。
第論國賊耳。
安有爲人所指乎。
且死生有命。
豈可誣人以求免耶。
左獻納樸普祿。
見樞等于獄。
出曰。
我輩不人不人。
旽黨必欲殺之。
穡謂春富曰。
二人狂妄。
固可罪。
然我太祖以來。
未嘗殺一諫官。
今因令公〈旽也〉殺諫官。
恐惡聲遠播。
春富等然之。
得免死。
於是。
貶樞爲東萊縣令。
存吾爲長沙〈今爲茂長古基在縣北二十裡〉監務。
時人謂存吾眞正言也。
自是。
旽之桀驁尤甚。
宰相臺諫。
皆附旽而言路塞矣。
崔氏曰。
旽畜無君之心。
公卿大夫無敢一言。
存吾抗?極論。
犯人主雷霆之威而不少挫。
觸老奸豺乕之怒而不畏死。
忠肝義膽。
直與日月氷霜爭光。
高麗五百年。
諫官一人而已。
及死之日。
有旽亡吾亡之語。
則亦可見乃心王室死生不渝之節矣。
竄評理睦仁吉判密直司事任君輔等。
辛旽旣以計畫逐舊臣。
仁吉雖潛邸舊僚。
以武人不識字。
不爲忌。
至是。
旽兇詐益露。
恐仁吉白王。
會。
仁吉以事忤王。
王怒。
旽乘間譖之。
君輔言仁吉舊人。
不可以小失去。
旽並譖之。
二人同日被竄。
廢知榮州〈今榮川〉事鄭習仁。
爲庶人。
初。
習仁視事。
吏以故事。
請詣消災圖焚香。
習仁曰。
人臣不蹈非義。
災何由生。
若其無妄。
順受而已。
命吏撤去。
州有佛塔名無信。
習仁曰。
異哉。
惡木不息。
盜泉不飮。
惡其名也。
烏有嵬然其形爲一邑所瞻視。
而以無信表之者乎。
乃命州吏。
刻日夷之。
旽聞而怒。
令繫鷄林府獄。
移繫典獄。
必欲殺之。
廷臣多爲王白者。
乃得免。
廢爲庶人。
令就州。
復搆其塔。
五月。
前領都僉議益山府院君李公遂卒。
公遂精明謹愼。
一毫不妄取與。
臨事剛毅。
不爲形勢所窘。
風流閒雅。
蕭然有山野之趣。
置別墅於德水縣。
稱南村先生。
幅巾藜杖。
逍遙自適。
早喪母。
長於姊夫全公義。
旣顯。
事公義如父。
姊如母。
公遂遘疾。
親屬謂其妻金氏曰。
盍禱于佛。
金曰。
公平生未嘗佞佛。
安敢背其道以欺耶。
謚文忠。
倭冦深嶽縣。
〈廢縣今在交河郡南十裡。
〉○置田民推整都監。
以辛旽爲判事。
王令曰。
比來紀綱大壞。
貪墨成風。
宗廟學校倉庫軍須田及國人世業田民。
豪強奪占。
州縣驛吏官奴百姓之逃役者。
皆隱漏。
大置農莊。
病民瘠國。
今設都監推整。
令出權豪多以所奪田民還本主。
中外欣然。
旽間一日至都監。
李仁任李春富以下聽決焉。
旽外假公義。
實欲市恩於人。
凡賤隷訴良者。
一皆良之。
於是。
奴婢之背主者蜂起曰。
聖人出矣。
旽欲收羣小之心。
以濟奸慝類此。
婦人訟者若有姿色。
旽外示哀矜。
誘緻其家淫焉。
訟必得伸。
由是。
女謁盛行。
士人切齒。
大起公主影殿。
大起公主影殿于王輪寺東南。
伐德陵木殆盡。
以營齋室。
守陵者不敢禁。
令百官。
以秩出役夫輦木石。
數百人挽一木。
尙不能進。
呼邪聲動天地。
晝夜不絶。
牛馬死者相繼于道。
中郞將羅興儒。
督丁夫運石。
手執旗竿。
登石麾呼。
王悅。
累遷官。
命監造木幡龍。
爲殿門餙。
遂以技巧稱。
後以盜用材木。
憲司劾免。
史臣尹紹宗曰。
王性至孝。
奉先追遠至矣。
辛旽用事。
諸賢退斥。
小人諂諛。
至伐祖陵松栢。
而王不知。
可勝歎哉。
百官會于辛旽家。
是日。
地大震。
辛旽專恣日甚。
百官待之如王。
出入擁衛前後。
至於遞直其第。
而府祭正陵。
旽不拜。
坐對公主神座侑食。
王謁諸陵。
百官皆隨王拜。
旽獨立不拜。
王嘗禦假樓。
觀擊毬。
旽騎馬至都堂幕前。
諸相皆起。
旽立馬而與諸相語。
至樓下下馬。
與王坐樓上。
無復君臣之禮。
服餙如王。
見者不能辨。
柳濯進饌。
旽坐受飮酒。
以餘授侍中尹桓。
桓飮之無愧色。
至是日。
百官會旽家。
車馬塡街。
而宮門寂然。
識者寒心。
是日。
地大震。
倭屠喬桐。
乙巳。
倭冦喬桐屠之。
留屯不去。
京城大震。
王命贊成事安遇慶評理池龍壽判開城李珣等三十三兵馬使。
出屯東西江昇天府。
以備之。
時。
倭冦無處不發。
沿海郡邑。
爲之蕩然。
國家倉廩虗竭。
軍政不修。
兵甲皆盡。
諸軍望賊不敢進。
判典農寺事偰長壽上書曰。
臣嘗守晉陽。
頗知民瘼。
倭冦防戍。
最爲緊急。
竊計賊船出沒。
無有定時。
而沿海防戍。
有名無益。
蓋鎭戍兵卒。
悉皆烏合之衆。
素無敎鍊之嚴。
器械甲冑。
未爲堅利。
又無營壘以爲保障。
故一有冦至。
望風奔潰。
雖使頗牧爲將。
亦不能號令之也。
其防戍之處。
遠者相去五六十裡。
近者二三十裡。
賊可由此入冦。
而濱海村落之民。
或踈或密。
四散而居。
彼賊多則千百成羣。
小則什伍爲隊。
妖謀詭計。
言所難窮。
淸明之晝。
則尙可覘其來蹤。
驗其多少。
以爲警備。
昏晦之夜。
則候望難遠。
故往往出我不意。
肆其陸梁。
多則虗張聲勢。
指西向東。
俟我兵勢互分。
潛爲襲搗。
或棄防戍而直趍居民。
或捨其居民而先襲防戍。
少則預遣間諜。
伺其富實之家。
潛爲剽劫。
比官兵得知而追逐。
賊已飽載而遙遁。
於是。
加發男丁。
則民已殘。
盜已去。
及其放遣。
則民才去而盜復來。
故民無得息之時。
兵無可用之勢。
至若淸野之策。
其弊尤甚。
大抵濱海之地。
頗多膏腴。
而小民各懷其土。
本欲利之。
反以爲害之。
且深遠之處。
田亦有限。
而土着之民。
恃以爲生。
若使養客戶。
則彼亦凋弊。
由是。
被遷之民。
???而流移。
深陸之民。
受殃而失業。
此臣所以痛心切齒於平昔者也。
且入保之令。
始則限以一息程。
今賊之所至。
往往過六七十裡。
以是較之。
雖百裡。
亦無益也。
臣愚以爲。
沿海百裡之間。
刷已徙及見在之民。
方三十裡或五十裡膏腴可耕之地。
擇形勢平夷有薪水處。
計戶數衆寡。
築城堡。
以二三百家爲率。
設官守以居之。
俾接屋連墻。
僅容其衆。
除屋舍外。
止留穀場。
其園圃俱於城外給之。
凡城塹高深。
上置樓櫓。
門置鉤橋。
其餘守具。
隨宜布置。
城塹之間。
多掘品字小坑。
樹鹿角以遏往來。
嚴更皷。
謹烽煙。
及耕耘之時。
則遠者不過二十餘裡。
晨出暮入。
往來無難。
禾熟則隨刈隨輸。
毋使稽緩。
設有賊至。
則少壯登城。
老弱供給。
分方面以堅拒守之志。
通烽燧以招隣救之兵。
隣城有急。
擇精騎以赴之。
其知而不相赴救者。
罪及所統之官。
夫賊之往來。
恃潮水爲期。
非欲攻城略地。
以謀久長。
特以冦抄爲心而已。
旣無所得。
勢必還退。
於是。
乘釁以襲之。
多方以誤之。
使其勇無所施。
衆無所用。
掠則靡獲。
攻則不能。
進有腹背受敵之憂。
退有首尾衝決之患。
以我之逸。
待彼之勞。
則不戰而屈人兵。
盜可制而民可息矣。
若循習故弊。
徒設防守之虛文。
則所謂揖讓救焚。
從容拯溺。
無益於事。
取侮於人也。
至若西江京師之唇齒。
陽川貢賦之會同。
亦不可不慮也。
臣之所言。
於事似難。
以臣愚料之。
始難而後當易也。
書下都堂議。
竟不行。
六月。
前政堂文學元松壽卒。
松壽風儀淸秀。
進退有度。
王知其非常人。
擢爲左副代言。
委以機密。
日見親信。
參銓注。
愼重名器。
不少私。
雖王命。
不苟從。
王敬重。
見松壽至。
必起待之。
典機務八載。
常懷憂懼。
涕泣乞代。
王曰。
卿進如卿者。
乃擧李岡以代。
轉政堂未幾。
忤辛旽罷。
旽益用事。
憂憤成疾卒。
年四十三。
松壽有宰相器度。
及卒。
國人惜之。
謚文定。
〈號梅谿○松壽甞有詩雲。
少日心期未老閒。
宦遊容易損紅顔。
君恩報了方敀去。
吾眼無由見碧山。
蓋欲退向未能故也。
〉 秋七月辛巳朔。
日食旣。
○八月。
太白經天。
○王侍宴於太後殿。
時。
德寧公主享太後於文睿府。
王侍宴。
辛旽從王入見。
太後不賜坐。
旽趨出。
王白太後曰。
僉議國之柱石。
何不賜坐。
太後正色曰。
未亡人安敢與外僧共坐耶。
王嘿然。
旽由是深啣之。
時。
公卿舊臣。
皆爲所逐。
旽所憚者獨太後。
故讒間百計。
於是。
王之孝遂衰。
殺前贊成事李龜壽評理金貴密直樸椿。
辛旽必欲殺三人。
皆髡其頭。
置之山寺。
尋遣人沉于江。
於是。
朝臣側目。
視旽如狼虎。
〈按。
殺之者辛旽。
而不書旽者。
罪王也。
崔賊之專殺。
政由崔賊。
王不與焉。
故書以崔賊。
辛旽之專殺。
王任辛旽。
使其恣橫。
故不書旽。
他倣此。
〉 瀋王遣使來。
卽篤朶不花也。
王聞其辭位而嘉之。
至是使來。
王厚遇之。
王更名顓。
○九月。
流星晝隕。
辛巳。
有物墜于西北。
大如簟。
自天而下。
隕于塩白之境。
白氣射天。
良久乃滅。
王幸洛山寺。
〈在長湍府西三十裡五冦山東北湧岩山之下。
〉 寺辛旽願刹也。
左右言今歲大稔。
王跪佛前曰。
自不穀莅國。
水旱爲災。
今歲稔。
實由僉議燮理。
王敬旽。
常稱僉議而不名。
倭入陽川縣。
掠漕船。
○冬十月。
地震。
○王納宗室女爲妃。
稱韓氏。
又納安氏。
王氏德豊君義之女。
是爲益妃。
安氏常侍克仁之女。
是爲定妃。
辛旽嘗入謁。
二妃在東。
旽在西。
旽謂王曰。
二妃。
年少而愚。
王曰。
不愚。
旽又戱王曰。
聖軆不已勞乎。
王曰。
勞矣哉。
其褻慢無禮類此。
十一月。
大霧。
凡三日不開。
遣使日本。
時。
倭冦連歲不已。
遣檢校中郞將金逸。
如日本。
請禁海賊。
日本征夷大將軍。
卽令禁約。
自是。
稍得寧息。
廓擴帖木兒遣使報聘。
遣其中書檢校郭永錫。
偕金齊顔來。
王享之酒半。
永錫請侍臣聯句。
左右皆武人。
相顧失顔色。
王甚慙。
永錫謁文廟。
見學舍荒頹。
謂館伴李穡曰。
聞貴國右文。
何至是耶。
穡曰。
國學火于辛醜。
王方務息民。
至於宮禁。
尙未營葺。
此乃開城府學也。
王聞而甚慙。
永錫還。
王餽物皆不受。
時。
林樸爲館伴。
永錫請觀地圖禮樂官制。
樸曰。
我國山水靈異。
今上有皇後太子。
豈非鐘秀氣耶。
永錫拊膝高吟曰。
遂令天下父母心。
不重生男重生女。
左右慚赧。
十二月。
無氷。
是歲。
民有兄弟偕行。
弟得黃金二錠。
以一其與兄。
至陽川江。
同舟而濟。
弟忽投金於水。
兄怪問曰。
吾平日愛兄甚篤。
今而分金。
忽萌忌心者。
不祥物也。
不若投諸江而忘之也。
兄曰。
汝言誠是。
亦投金於水。
時同舟者皆愚民。
無問其姓名。
丁未十六年春正月。
元遣使賜三王謚。
永陵曰忠惠。
明陵曰忠穆。
聡陵曰忠定。
並賜功臣號。
元封德寧公主。
爲貞順淑儀公主。
○彗星垂地。
時夜明赤黑祲之變。
一時並興。
不可殫記。
元拜辛旽。
爲集賢殿太學士。
旽受宣於家。
置之座傍曰。
安用此物爲也。
但他所與。
不可棄也。
其驕傲如此。
二月。
以宦者申小鳳。
守正陵。
〈按此後世守陵官始。
〉○元使高大悲。
來自濟州。
時。
元主欲避亂濟州。
仍輸禦府金帛。
乃詔以濟州復屬本國。
時。
牧胡數殺牧使萬戶以叛。
遣全羅都廵問使金庾。
募得百艘討之。
敗績。
牧胡訴元。
請置萬戶府。
王奏庾非討濟州。
因捕倭。
追至州境。
牧胡妄生疑惑。
與之戰耳。
請令本國。
自遣牧使萬戶。
擇牧胡所養馬以獻如故。
從之。
三月。
王謁顯陵。
遂如正陵。
王詣顯陵毅陵善陵。
〈按。
善陵吏無所傳。
疑是忠肅諸妃陵。
〉行別祭。
奏樂三獻。
每獻三拜。
百官皆拜。
至正陵亦如之。
膳羞豊潔。
倍於三陵。
倭掠江華府。
○王幸演福寺。
大設文殊會。
王惑旽言。
冀生子。
大設文殊會於演福寺。
佛殿結綵帛爲須彌山。
環山燃大燭。
燭大如柱。
高丈餘。
備列珍羞絲花彩鳳。
炫燿人目。
選僧三百。
繞山作法。
梵唄震天。
執事八千人。
王手擎香爐。
逐僧行香。
略無倦容。
一會費鉅萬。
是日。
暴風黃塵遮天。
會凡七日。
暴風三日。
大霜三日。
有氣如煙出佛殿三日。
旽白王曰。
佛放。
夏四月。
命辛旽。
相宅于平壤。
大雨雹。
旽又以道詵松都氣衰之說。
勸王遷都。
遂相宅于平壤。
時。
大雨雹。
平壤尤甚。
田頭饁器皆碎。
時人謂緻災由於旽。
遣典校令林樸。
宣撫濟州。
樸至濟州開諭。
星主王子等及軍民。
皆俯伏聽命。
先是。
宣撫者皆貪暴。
牧胡因誘民以叛。
樸行至羅州。
取水盛甕而去。
雖茶湯不入口。
民大悅。
相謂曰。
聖人來矣。
王官皆如林宣撫。
我輩何至叛乎。
然州人或有譏其載水者。
五月。
王詣太後殿。
上壽。
○雨血于泥峴。
○重營國學。
成均祭酒林樸上言。
請改造成均舘。
重營國學。
令中外儒臣。
隨品出布。
以助費。
增置生員。
常養一百。
始分五經四書齋。
科擧一依中朝搜檢通考之法。
王納之。
令辛旽與李穡。
會舊址。
旽免冠叩頭。
誓先聖曰。
盡心重營。
謂左右曰。
文宣王天下萬世之師也。
可斳少費。
?前?乎。
六月。
澄波渡〈在今漣川縣西十五裡〉水赤三日。
○秋七月。
以李岡爲密直副使。
岡初爲吏部郞中。
當遷。
岡奏曰。
臣執筆注臣名。
臣實不敢。
王益重之。
及元松壽退。
擧岡以自代。
時方邊報絡繹。
上下維持。
岡之功居多。
然惟務承迎。
識者譏之。
明年卒。
年三十六。
王悼甚。
特謚文敬。
地震。
○前都僉議政丞鷄林府院君李齊賢卒。
齊賢天資厚重。
輔以學問。
其發於議論。
措諸事業。
燁然可觀。
人有片善。
惟恐不聞。
平生未嘗疾言遽色。
及穢語。
晩年閒居。
對客置酒。
商礭古今。
亹亹不倦。
崔瀣嘗歎曰。
士別三日刮目相對。
吾於益齋見之矣。
務遵古法。
不喜更張曰。
吾志豈不如古。
但吾才不及今人耳。
自號益齋。
人無貴賤。
皆稱益齋。
其見重於世如此。
然不樂性理之學。
作事未甚合理。
爲識者所短。
辛旽欲中傷。
以其老不得加害之。
卒年八十一。
謚文忠。
所著亂藁十卷行於世。
〈按。
齊賢往西蕃。
將謁王。
過則天陵。
題詩曰。
歐公信名伩。
筆削未免失。
那將周餘分。
續我唐日月。
序曰。
歐公列武後唐紀中。
革唐稱李可乎。
房陵與昭公之乾侯奚異。
又曰。
汲冢書與六經不合。
舜禹文王皆被大惡之名。
此尤可駭也。
愚意如曹瞞者。
自知惡稔。
誣大聖。
欲分其謗。
穴地瘞書。
兾萬一之發掘。
以欺後世耳。
按此公自得之見。
故附此也。
〉 八月。
以僧千禧爲國師。
禪顯爲王師。
二僧皆辛旽所善也。
王九拜。
顯立受。
百官朝服就班。
旽獨戎服立殿上。
每王一拜。
旽輒嘖嘖稱歎私語曰。
主上禮容。
天下稀有。
其陰媚取寵如此。
史官尹紹宗在傍。
旽顧謂曰。
毋忘書國史。
吾將取觀之。
時。
元使乞徹至。
問曰。
聞爾國有權王。
何在。
時。
中國謂旽爲權王雲。
冬十月。
王微行辛旽家。
置酒落成。
王宮岡西南有隙地。
旽請搆小房。
便進退。
王許之。
旽督役。
不日而成。
又於此園。
作別室深幽。
明窓靜幾。
焚香獨坐。
蕭然若無所欲者。
惟許奇顯妻及二婢出入。
凡陷罪訴寃及求官者。
必遣妻妾。
先賂顯妻內謁。
顯妻曰。
別室甚狹。
不可着表衣及率從者。
輒令以短衫。
賫貨賂獨入。
旽獨與相對。
蹤跡隱秘。
醜聲流聞。
納哈出遣使獻馬。
○杖流前侍中慶千興知僉議吳仁澤三司右使安遇慶等于南裔。
千興仁澤。
與陸仁吉金元命趙希古李珣韓輝趙璘尹承順等密議曰。
辛旽邪佞陰狡。
黨與日盛。
道詵有非僧非俗亂政亡國之語。
必是此人。
宜白王早除之。
判書辛貴。
聞之告旽。
旽使其黨以備。
入告王曰。
旽山水間一衲也。
上勒令至此。
不敢違命。
思欲去姦惡用賢良。
使三韓百姓粗得平安。
然後將一衣一鉢。
還向山林。
今國人將殺旽。
願上哀矜。
王驚問之。
旽具以貴語對。
乃繫仁澤等鞫之。
杖流南裔。
沒爲官奴。
籍其家。
元命初附旽。
旣而圖之。
旽竟遣其黨。
杖殺之。
十一月。
地震。
○十二月癸卯朔。
日食。
〈天陰不見。
〉○以林樸爲箚子房知印。
先是。
成石璘爲知印。
不阿附辛旽。
旽譖于王。
以林樸代之。
樸好詭異。
倜儻敢言。
又喜立名。
常自言但知奉公。
未嘗幹謁。
然
時。
廓擴帖木兒爲天下元帥。
主征討。
故王遣密直提學田祿生軍簿佐郞金齊顔聘之。
至燕京。
元惡其私交。
不許往。
齊顔謂祿生曰。
公大臣。
不可留。
予且留。
必達使命。
遂稱疾留燕。
單騎間走河南。
竟緻國書。
因上書言。
我王聦明仁武。
坐殲紅賊百萬之師。
以安帝室。
爲天下倡。
今大王忠義聞天下。
欲東西協力。
削平僭亂。
廓擴帖木兒大喜。
奏授兵部郞中。
齊顔。
方慶之玄孫也。
夏四月。
大雨雹。
○右正言李存吾左司議大夫鄭樞。
上?請黜辛旽。
王焚其?。
貶存吾爲長沙監務。
樞爲東萊縣令。
辛旽當國。
淩僭不法。
無敢言者。
存吾將論之。
袖?藁。
赴省示同列曰。
妖物誤國。
不可不去。
諸郞畏縮不應。
獨樞從之。
遂上?曰。
臣等伏値三月十八日殿內設文殊會。
領都僉議辛旽。
不坐宰臣之列。
敢與殿下並坐。
間不數尺。
國人驚駭。
罔不洶洶。
夫禮所以辨上下定民志。
苟無禮焉。
何以爲君臣。
何以爲父子。
何以爲國家乎。
竊見旽過蒙上恩。
專國政而有無君之心。
當初領都僉議判監察命下之日。
法當朝服進謝。
而半月不出。
及進闕庭。
膝不少屈。
常騎馬出入紅門。
與殿下並據胡床。
在其家。
宰相拜庭下。
皆坐待之。
雖崔沅金仁俊林衍之所爲。
亦未嘗如此者也。
昔爲沙門。
當置之度外。
不必責其無禮。
今爲宰相。
名位定矣。
而敢失禮毀常若此。
原求其由。
必托以師傅之名。
然兪升旦高王之師。
鄭可臣德陵之傅。
臣等未聞彼二人者敢若此也。
李資謙仁王之外祖。
仁王謙讓。
欲以祖孫之禮相見。
畏公論而不敢。
蓋君臣之分素定故也。
是禮也。
自有君臣以來。
亘萬古而不易。
非旽與殿下之所得私也。
旽是何人。
敢自尊若此乎。
旽旣作福作威。
又與殿下抗禮。
是國有二君也。
陵僭之至。
驕慢成習。
則有位者皆不安其分。
小民踰越其常。
可不畏哉。
宋司馬光曰。
紀綱不立。
奸?生心。
然則禮不可不嚴。
習不可不愼。
殿下必敬此人而民無災禍。
則髡其頭。
緇其服。
削其官。
置之寺院而敬之。
必用此人而國家平康。
則裁抑其權。
嚴上下之禮以使之。
民志定矣。
國難紓矣。
且殿下以旽爲賢。
自旽用事以來。
陰陽失時。
冬月而雷。
黃霧四塞。
彌旬日黑。
子夜赤祲。
天狗墜地。
木氷太甚。
淸明之後。
雨雹寒風。
乾文屢變。
山禽野獸。
白日飛走於城中。
旽之論道燮理功臣之號。
果合於天地祖宗之義乎。
臣等職在諫院。
惜殿下相非其人。
將取笑於四方。
見譏於萬世。
故不得嘿嘿。
庶免不言之責。
?上。
王大怒。
覽未半。
遽命焚之。
召樞等面責。
時。
旽與王對床。
存吾目旽叱之曰。
老僧何得無禮如此。
旽惶駭不覺下床。
王愈怒。
下樞等廵軍獄。
命李春富金蘭李穡金達祥等鞫之。
乃謂左右曰。
予畏存吾怒目也。
春富等問樞曰。
誘汝上?者誰歟。
對曰。
吾父子相繼爲諫大夫。
俱受國恩。
今見上委政非人。
將危社稷。
人人憤恨。
故在言職。
不得嘿嘿耳。
豈待人誘之然後言乎。
且旽擅威福。
道路以目。
孰使之者歟。
但言林樸金湊等知之。
於是。
樸等皆坐逮考訊。
又問存吾。
爾尙乳臭童子。
何能自知。
必有老孤陰嗾者。
其無隱。
對曰。
國家不以童子無知。
置之言官。
敢不言以負國家耶。
時存吾年二十五。
旽欲因此盡去異己有名望者。
或謂樞等曰。
若引前政堂元松壽前侍中慶千興。
則可免死。
答曰。
身爲諫官。
第論國賊耳。
安有爲人所指乎。
且死生有命。
豈可誣人以求免耶。
左獻納樸普祿。
見樞等于獄。
出曰。
我輩不人不人。
旽黨必欲殺之。
穡謂春富曰。
二人狂妄。
固可罪。
然我太祖以來。
未嘗殺一諫官。
今因令公〈旽也〉殺諫官。
恐惡聲遠播。
春富等然之。
得免死。
於是。
貶樞爲東萊縣令。
存吾爲長沙〈今爲茂長古基在縣北二十裡〉監務。
時人謂存吾眞正言也。
自是。
旽之桀驁尤甚。
宰相臺諫。
皆附旽而言路塞矣。
崔氏曰。
旽畜無君之心。
公卿大夫無敢一言。
存吾抗?極論。
犯人主雷霆之威而不少挫。
觸老奸豺乕之怒而不畏死。
忠肝義膽。
直與日月氷霜爭光。
高麗五百年。
諫官一人而已。
及死之日。
有旽亡吾亡之語。
則亦可見乃心王室死生不渝之節矣。
竄評理睦仁吉判密直司事任君輔等。
辛旽旣以計畫逐舊臣。
仁吉雖潛邸舊僚。
以武人不識字。
不爲忌。
至是。
旽兇詐益露。
恐仁吉白王。
會。
仁吉以事忤王。
王怒。
旽乘間譖之。
君輔言仁吉舊人。
不可以小失去。
旽並譖之。
二人同日被竄。
廢知榮州〈今榮川〉事鄭習仁。
爲庶人。
初。
習仁視事。
吏以故事。
請詣消災圖焚香。
習仁曰。
人臣不蹈非義。
災何由生。
若其無妄。
順受而已。
命吏撤去。
州有佛塔名無信。
習仁曰。
異哉。
惡木不息。
盜泉不飮。
惡其名也。
烏有嵬然其形爲一邑所瞻視。
而以無信表之者乎。
乃命州吏。
刻日夷之。
旽聞而怒。
令繫鷄林府獄。
移繫典獄。
必欲殺之。
廷臣多爲王白者。
乃得免。
廢爲庶人。
令就州。
復搆其塔。
五月。
前領都僉議益山府院君李公遂卒。
公遂精明謹愼。
一毫不妄取與。
臨事剛毅。
不爲形勢所窘。
風流閒雅。
蕭然有山野之趣。
置別墅於德水縣。
稱南村先生。
幅巾藜杖。
逍遙自適。
早喪母。
長於姊夫全公義。
旣顯。
事公義如父。
姊如母。
公遂遘疾。
親屬謂其妻金氏曰。
盍禱于佛。
金曰。
公平生未嘗佞佛。
安敢背其道以欺耶。
謚文忠。
倭冦深嶽縣。
〈廢縣今在交河郡南十裡。
〉○置田民推整都監。
以辛旽爲判事。
王令曰。
比來紀綱大壞。
貪墨成風。
宗廟學校倉庫軍須田及國人世業田民。
豪強奪占。
州縣驛吏官奴百姓之逃役者。
皆隱漏。
大置農莊。
病民瘠國。
今設都監推整。
令出權豪多以所奪田民還本主。
中外欣然。
旽間一日至都監。
李仁任李春富以下聽決焉。
旽外假公義。
實欲市恩於人。
凡賤隷訴良者。
一皆良之。
於是。
奴婢之背主者蜂起曰。
聖人出矣。
旽欲收羣小之心。
以濟奸慝類此。
婦人訟者若有姿色。
旽外示哀矜。
誘緻其家淫焉。
訟必得伸。
由是。
女謁盛行。
士人切齒。
大起公主影殿。
大起公主影殿于王輪寺東南。
伐德陵木殆盡。
以營齋室。
守陵者不敢禁。
令百官。
以秩出役夫輦木石。
數百人挽一木。
尙不能進。
呼邪聲動天地。
晝夜不絶。
牛馬死者相繼于道。
中郞將羅興儒。
督丁夫運石。
手執旗竿。
登石麾呼。
王悅。
累遷官。
命監造木幡龍。
爲殿門餙。
遂以技巧稱。
後以盜用材木。
憲司劾免。
史臣尹紹宗曰。
王性至孝。
奉先追遠至矣。
辛旽用事。
諸賢退斥。
小人諂諛。
至伐祖陵松栢。
而王不知。
可勝歎哉。
百官會于辛旽家。
是日。
地大震。
辛旽專恣日甚。
百官待之如王。
出入擁衛前後。
至於遞直其第。
而府祭正陵。
旽不拜。
坐對公主神座侑食。
王謁諸陵。
百官皆隨王拜。
旽獨立不拜。
王嘗禦假樓。
觀擊毬。
旽騎馬至都堂幕前。
諸相皆起。
旽立馬而與諸相語。
至樓下下馬。
與王坐樓上。
無復君臣之禮。
服餙如王。
見者不能辨。
柳濯進饌。
旽坐受飮酒。
以餘授侍中尹桓。
桓飮之無愧色。
至是日。
百官會旽家。
車馬塡街。
而宮門寂然。
識者寒心。
是日。
地大震。
倭屠喬桐。
乙巳。
倭冦喬桐屠之。
留屯不去。
京城大震。
王命贊成事安遇慶評理池龍壽判開城李珣等三十三兵馬使。
出屯東西江昇天府。
以備之。
時。
倭冦無處不發。
沿海郡邑。
爲之蕩然。
國家倉廩虗竭。
軍政不修。
兵甲皆盡。
諸軍望賊不敢進。
判典農寺事偰長壽上書曰。
臣嘗守晉陽。
頗知民瘼。
倭冦防戍。
最爲緊急。
竊計賊船出沒。
無有定時。
而沿海防戍。
有名無益。
蓋鎭戍兵卒。
悉皆烏合之衆。
素無敎鍊之嚴。
器械甲冑。
未爲堅利。
又無營壘以爲保障。
故一有冦至。
望風奔潰。
雖使頗牧爲將。
亦不能號令之也。
其防戍之處。
遠者相去五六十裡。
近者二三十裡。
賊可由此入冦。
而濱海村落之民。
或踈或密。
四散而居。
彼賊多則千百成羣。
小則什伍爲隊。
妖謀詭計。
言所難窮。
淸明之晝。
則尙可覘其來蹤。
驗其多少。
以爲警備。
昏晦之夜。
則候望難遠。
故往往出我不意。
肆其陸梁。
多則虗張聲勢。
指西向東。
俟我兵勢互分。
潛爲襲搗。
或棄防戍而直趍居民。
或捨其居民而先襲防戍。
少則預遣間諜。
伺其富實之家。
潛爲剽劫。
比官兵得知而追逐。
賊已飽載而遙遁。
於是。
加發男丁。
則民已殘。
盜已去。
及其放遣。
則民才去而盜復來。
故民無得息之時。
兵無可用之勢。
至若淸野之策。
其弊尤甚。
大抵濱海之地。
頗多膏腴。
而小民各懷其土。
本欲利之。
反以爲害之。
且深遠之處。
田亦有限。
而土着之民。
恃以爲生。
若使養客戶。
則彼亦凋弊。
由是。
被遷之民。
???而流移。
深陸之民。
受殃而失業。
此臣所以痛心切齒於平昔者也。
且入保之令。
始則限以一息程。
今賊之所至。
往往過六七十裡。
以是較之。
雖百裡。
亦無益也。
臣愚以爲。
沿海百裡之間。
刷已徙及見在之民。
方三十裡或五十裡膏腴可耕之地。
擇形勢平夷有薪水處。
計戶數衆寡。
築城堡。
以二三百家爲率。
設官守以居之。
俾接屋連墻。
僅容其衆。
除屋舍外。
止留穀場。
其園圃俱於城外給之。
凡城塹高深。
上置樓櫓。
門置鉤橋。
其餘守具。
隨宜布置。
城塹之間。
多掘品字小坑。
樹鹿角以遏往來。
嚴更皷。
謹烽煙。
及耕耘之時。
則遠者不過二十餘裡。
晨出暮入。
往來無難。
禾熟則隨刈隨輸。
毋使稽緩。
設有賊至。
則少壯登城。
老弱供給。
分方面以堅拒守之志。
通烽燧以招隣救之兵。
隣城有急。
擇精騎以赴之。
其知而不相赴救者。
罪及所統之官。
夫賊之往來。
恃潮水爲期。
非欲攻城略地。
以謀久長。
特以冦抄爲心而已。
旣無所得。
勢必還退。
於是。
乘釁以襲之。
多方以誤之。
使其勇無所施。
衆無所用。
掠則靡獲。
攻則不能。
進有腹背受敵之憂。
退有首尾衝決之患。
以我之逸。
待彼之勞。
則不戰而屈人兵。
盜可制而民可息矣。
若循習故弊。
徒設防守之虛文。
則所謂揖讓救焚。
從容拯溺。
無益於事。
取侮於人也。
至若西江京師之唇齒。
陽川貢賦之會同。
亦不可不慮也。
臣之所言。
於事似難。
以臣愚料之。
始難而後當易也。
書下都堂議。
竟不行。
六月。
前政堂文學元松壽卒。
松壽風儀淸秀。
進退有度。
王知其非常人。
擢爲左副代言。
委以機密。
日見親信。
參銓注。
愼重名器。
不少私。
雖王命。
不苟從。
王敬重。
見松壽至。
必起待之。
典機務八載。
常懷憂懼。
涕泣乞代。
王曰。
卿進如卿者。
乃擧李岡以代。
轉政堂未幾。
忤辛旽罷。
旽益用事。
憂憤成疾卒。
年四十三。
松壽有宰相器度。
及卒。
國人惜之。
謚文定。
〈號梅谿○松壽甞有詩雲。
少日心期未老閒。
宦遊容易損紅顔。
君恩報了方敀去。
吾眼無由見碧山。
蓋欲退向未能故也。
〉 秋七月辛巳朔。
日食旣。
○八月。
太白經天。
○王侍宴於太後殿。
時。
德寧公主享太後於文睿府。
王侍宴。
辛旽從王入見。
太後不賜坐。
旽趨出。
王白太後曰。
僉議國之柱石。
何不賜坐。
太後正色曰。
未亡人安敢與外僧共坐耶。
王嘿然。
旽由是深啣之。
時。
公卿舊臣。
皆爲所逐。
旽所憚者獨太後。
故讒間百計。
於是。
王之孝遂衰。
殺前贊成事李龜壽評理金貴密直樸椿。
辛旽必欲殺三人。
皆髡其頭。
置之山寺。
尋遣人沉于江。
於是。
朝臣側目。
視旽如狼虎。
〈按。
殺之者辛旽。
而不書旽者。
罪王也。
崔賊之專殺。
政由崔賊。
王不與焉。
故書以崔賊。
辛旽之專殺。
王任辛旽。
使其恣橫。
故不書旽。
他倣此。
〉 瀋王遣使來。
卽篤朶不花也。
王聞其辭位而嘉之。
至是使來。
王厚遇之。
王更名顓。
○九月。
流星晝隕。
辛巳。
有物墜于西北。
大如簟。
自天而下。
隕于塩白之境。
白氣射天。
良久乃滅。
王幸洛山寺。
〈在長湍府西三十裡五冦山東北湧岩山之下。
〉 寺辛旽願刹也。
左右言今歲大稔。
王跪佛前曰。
自不穀莅國。
水旱爲災。
今歲稔。
實由僉議燮理。
王敬旽。
常稱僉議而不名。
倭入陽川縣。
掠漕船。
○冬十月。
地震。
○王納宗室女爲妃。
稱韓氏。
又納安氏。
王氏德豊君義之女。
是爲益妃。
安氏常侍克仁之女。
是爲定妃。
辛旽嘗入謁。
二妃在東。
旽在西。
旽謂王曰。
二妃。
年少而愚。
王曰。
不愚。
旽又戱王曰。
聖軆不已勞乎。
王曰。
勞矣哉。
其褻慢無禮類此。
十一月。
大霧。
凡三日不開。
遣使日本。
時。
倭冦連歲不已。
遣檢校中郞將金逸。
如日本。
請禁海賊。
日本征夷大將軍。
卽令禁約。
自是。
稍得寧息。
廓擴帖木兒遣使報聘。
遣其中書檢校郭永錫。
偕金齊顔來。
王享之酒半。
永錫請侍臣聯句。
左右皆武人。
相顧失顔色。
王甚慙。
永錫謁文廟。
見學舍荒頹。
謂館伴李穡曰。
聞貴國右文。
何至是耶。
穡曰。
國學火于辛醜。
王方務息民。
至於宮禁。
尙未營葺。
此乃開城府學也。
王聞而甚慙。
永錫還。
王餽物皆不受。
時。
林樸爲館伴。
永錫請觀地圖禮樂官制。
樸曰。
我國山水靈異。
今上有皇後太子。
豈非鐘秀氣耶。
永錫拊膝高吟曰。
遂令天下父母心。
不重生男重生女。
左右慚赧。
十二月。
無氷。
是歲。
民有兄弟偕行。
弟得黃金二錠。
以一其與兄。
至陽川江。
同舟而濟。
弟忽投金於水。
兄怪問曰。
吾平日愛兄甚篤。
今而分金。
忽萌忌心者。
不祥物也。
不若投諸江而忘之也。
兄曰。
汝言誠是。
亦投金於水。
時同舟者皆愚民。
無問其姓名。
丁未十六年春正月。
元遣使賜三王謚。
永陵曰忠惠。
明陵曰忠穆。
聡陵曰忠定。
並賜功臣號。
元封德寧公主。
爲貞順淑儀公主。
○彗星垂地。
時夜明赤黑祲之變。
一時並興。
不可殫記。
元拜辛旽。
爲集賢殿太學士。
旽受宣於家。
置之座傍曰。
安用此物爲也。
但他所與。
不可棄也。
其驕傲如此。
二月。
以宦者申小鳳。
守正陵。
〈按此後世守陵官始。
〉○元使高大悲。
來自濟州。
時。
元主欲避亂濟州。
仍輸禦府金帛。
乃詔以濟州復屬本國。
時。
牧胡數殺牧使萬戶以叛。
遣全羅都廵問使金庾。
募得百艘討之。
敗績。
牧胡訴元。
請置萬戶府。
王奏庾非討濟州。
因捕倭。
追至州境。
牧胡妄生疑惑。
與之戰耳。
請令本國。
自遣牧使萬戶。
擇牧胡所養馬以獻如故。
從之。
三月。
王謁顯陵。
遂如正陵。
王詣顯陵毅陵善陵。
〈按。
善陵吏無所傳。
疑是忠肅諸妃陵。
〉行別祭。
奏樂三獻。
每獻三拜。
百官皆拜。
至正陵亦如之。
膳羞豊潔。
倍於三陵。
倭掠江華府。
○王幸演福寺。
大設文殊會。
王惑旽言。
冀生子。
大設文殊會於演福寺。
佛殿結綵帛爲須彌山。
環山燃大燭。
燭大如柱。
高丈餘。
備列珍羞絲花彩鳳。
炫燿人目。
選僧三百。
繞山作法。
梵唄震天。
執事八千人。
王手擎香爐。
逐僧行香。
略無倦容。
一會費鉅萬。
是日。
暴風黃塵遮天。
會凡七日。
暴風三日。
大霜三日。
有氣如煙出佛殿三日。
旽白王曰。
佛放。
夏四月。
命辛旽。
相宅于平壤。
大雨雹。
旽又以道詵松都氣衰之說。
勸王遷都。
遂相宅于平壤。
時。
大雨雹。
平壤尤甚。
田頭饁器皆碎。
時人謂緻災由於旽。
遣典校令林樸。
宣撫濟州。
樸至濟州開諭。
星主王子等及軍民。
皆俯伏聽命。
先是。
宣撫者皆貪暴。
牧胡因誘民以叛。
樸行至羅州。
取水盛甕而去。
雖茶湯不入口。
民大悅。
相謂曰。
聖人來矣。
王官皆如林宣撫。
我輩何至叛乎。
然州人或有譏其載水者。
五月。
王詣太後殿。
上壽。
○雨血于泥峴。
○重營國學。
成均祭酒林樸上言。
請改造成均舘。
重營國學。
令中外儒臣。
隨品出布。
以助費。
增置生員。
常養一百。
始分五經四書齋。
科擧一依中朝搜檢通考之法。
王納之。
令辛旽與李穡。
會舊址。
旽免冠叩頭。
誓先聖曰。
盡心重營。
謂左右曰。
文宣王天下萬世之師也。
可斳少費。
?前?乎。
六月。
澄波渡〈在今漣川縣西十五裡〉水赤三日。
○秋七月。
以李岡爲密直副使。
岡初爲吏部郞中。
當遷。
岡奏曰。
臣執筆注臣名。
臣實不敢。
王益重之。
及元松壽退。
擧岡以自代。
時方邊報絡繹。
上下維持。
岡之功居多。
然惟務承迎。
識者譏之。
明年卒。
年三十六。
王悼甚。
特謚文敬。
地震。
○前都僉議政丞鷄林府院君李齊賢卒。
齊賢天資厚重。
輔以學問。
其發於議論。
措諸事業。
燁然可觀。
人有片善。
惟恐不聞。
平生未嘗疾言遽色。
及穢語。
晩年閒居。
對客置酒。
商礭古今。
亹亹不倦。
崔瀣嘗歎曰。
士別三日刮目相對。
吾於益齋見之矣。
務遵古法。
不喜更張曰。
吾志豈不如古。
但吾才不及今人耳。
自號益齋。
人無貴賤。
皆稱益齋。
其見重於世如此。
然不樂性理之學。
作事未甚合理。
爲識者所短。
辛旽欲中傷。
以其老不得加害之。
卒年八十一。
謚文忠。
所著亂藁十卷行於世。
〈按。
齊賢往西蕃。
將謁王。
過則天陵。
題詩曰。
歐公信名伩。
筆削未免失。
那將周餘分。
續我唐日月。
序曰。
歐公列武後唐紀中。
革唐稱李可乎。
房陵與昭公之乾侯奚異。
又曰。
汲冢書與六經不合。
舜禹文王皆被大惡之名。
此尤可駭也。
愚意如曹瞞者。
自知惡稔。
誣大聖。
欲分其謗。
穴地瘞書。
兾萬一之發掘。
以欺後世耳。
按此公自得之見。
故附此也。
〉 八月。
以僧千禧爲國師。
禪顯爲王師。
二僧皆辛旽所善也。
王九拜。
顯立受。
百官朝服就班。
旽獨戎服立殿上。
每王一拜。
旽輒嘖嘖稱歎私語曰。
主上禮容。
天下稀有。
其陰媚取寵如此。
史官尹紹宗在傍。
旽顧謂曰。
毋忘書國史。
吾將取觀之。
時。
元使乞徹至。
問曰。
聞爾國有權王。
何在。
時。
中國謂旽爲權王雲。
冬十月。
王微行辛旽家。
置酒落成。
王宮岡西南有隙地。
旽請搆小房。
便進退。
王許之。
旽督役。
不日而成。
又於此園。
作別室深幽。
明窓靜幾。
焚香獨坐。
蕭然若無所欲者。
惟許奇顯妻及二婢出入。
凡陷罪訴寃及求官者。
必遣妻妾。
先賂顯妻內謁。
顯妻曰。
別室甚狹。
不可着表衣及率從者。
輒令以短衫。
賫貨賂獨入。
旽獨與相對。
蹤跡隱秘。
醜聲流聞。
納哈出遣使獻馬。
○杖流前侍中慶千興知僉議吳仁澤三司右使安遇慶等于南裔。
千興仁澤。
與陸仁吉金元命趙希古李珣韓輝趙璘尹承順等密議曰。
辛旽邪佞陰狡。
黨與日盛。
道詵有非僧非俗亂政亡國之語。
必是此人。
宜白王早除之。
判書辛貴。
聞之告旽。
旽使其黨以備。
入告王曰。
旽山水間一衲也。
上勒令至此。
不敢違命。
思欲去姦惡用賢良。
使三韓百姓粗得平安。
然後將一衣一鉢。
還向山林。
今國人將殺旽。
願上哀矜。
王驚問之。
旽具以貴語對。
乃繫仁澤等鞫之。
杖流南裔。
沒爲官奴。
籍其家。
元命初附旽。
旣而圖之。
旽竟遣其黨。
杖殺之。
十一月。
地震。
○十二月癸卯朔。
日食。
〈天陰不見。
〉○以林樸爲箚子房知印。
先是。
成石璘爲知印。
不阿附辛旽。
旽譖于王。
以林樸代之。
樸好詭異。
倜儻敢言。
又喜立名。
常自言但知奉公。
未嘗幹謁。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