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五
關燈
小
中
大
。
目如人。
嗉如受五升許器。
三日而死。
時謂憲昌敗亡之兆。
以祿眞爲大阿飡。
辭不受。
從戰有功也。
復屈自郡七年。
憲昌之亂。
州郡多觀望。
屈自郡〈今昌原府〉終不汚於賊。
故復七年。
浿江山木。
一夜暴長。
浿江山谷間。
有顚木生蘖。
一夜高十三尺。
圍四尺。
冬。
遣使朝唐。
癸卯十五年春正月。
雨蟲于西原。
時天災物怪草木之妖。
無歲無之。
不可悉書。
西原京有蟲從天而墮。
有白黑赤三種。
冐雪能行。
見陽而止。
夏四月。
流星犯天市帝座。
分而爲三。
聲如擊皷而滅。
秋七月。
雪。
甲辰十六年。
乙巳十七年春正月。
金梵文據平壤。
北漢山州都督聦明。
擒殺之。
梵文。
憲昌之子也。
憲昌之敗。
奔于高達山〈在今谷山郡東五十五裡〉賊壽神。
至是。
與壽神等百餘人謀反。
立都於平壤。
〈金氏曰。
今楊州也。
太祖文有高麗舊壤平壤名山之句。
〉攻北漢山州。
都督聦明。
擒殺之。
夏五月。
遣學生。
入學于唐。
王遣金昕。
入唐朝貢。
並遣金允夫金立之樸亮之等十二人。
請留宿衛入學。
鴻臚寺給資糧。
先在太學生崔利貞,金叔貞,樸季業等放還。
從之。
昕字泰。
周元曾孫。
幼聦悟。
好學問。
器宇沉深。
王遣使難其人。
昕被薦入唐。
帝授金紫光祿大夫試太常卿而還。
王以不辱命。
特授南原太守。
丙午十八年〈興德王元年〉秋七月。
築長城于浿江。
新羅以浿江爲北邊。
常爲防禦之策。
至是。
又築浿江長城三百裡。
命牛岑太守白永。
徵漢北州一萬人。
役之。
冬十月。
王薨。
太子秀宗卽位。
王薨。
在位十八年。
謚曰憲德。
太子卽位。
是爲興德王。
後改名景徽。
葬王于泉林寺北。
〈在今慶州府東泉林裡。
〉 十二月。
夫人金氏薨。
謚曰定穆王後。
王在東宮時。
聘角幹金忠恭之女貞嬌爲妃。
是爲章和夫人。
及卽位。
踰月而卒。
追封爲定穆王後。
王悲思不已。
群臣請納妃。
王曰。
鳥失其偶。
尙自知悲。
況失良匹。
何忍無情。
遂不從。
亦不親近女侍。
左右使令。
惟?竪而已。
丁未興德王二年春正月。
唐遣使吊祭。
冊嗣王及王大妃樸氏妃樸氏。
帝聞王薨。
遣左諭德源寂。
持節吊祭。
冊立嗣王。
官爵如故。
母樸氏爲大妃。
妻樸氏爲妃。
〈按史。
昭聖憲德二王。
皆太子仁謙之子。
而同母兄弟也。
此雲母樸氏。
蓋以諱稱。
妻樸氏其義亦然。
〉 夏五月。
隕霜。
○秋八月。
永恭免。
戊申三年春正月。
以金祐徵爲侍中。
○夏四月。
以張保臯爲淸海鎭大使。
保臯小字弓福。
〈遺事。
作弓巴。
〉入唐。
仕爲徐州武寧軍小將。
騎而用槍。
無能敵者。
時中國人。
常從海路。
掠我邊民。
保臯還國。
謁王曰。
遍中國以我人爲奴婢。
願得鎭淸海。
使不得掠人西去。
〈淸海鎭。
今康津之莞島。
〉王與卒萬人。
使鎭淸海。
淸海爲海路之要衝。
保臯巡警甚備。
自是。
海上無侵掠者。
流瓢川妖人於遠島。
漢山州瓢川縣。
〈今未詳○按。
古瓢盧河。
在今麻田積城之間。
瓢川或因瓢盧而得名歟。
〉有妖人。
自言有速富之術。
衆頗惑之。
王聞之曰。
執左道以惑衆者刑之。
先王之法也。
流其人於遠島。
冬十二月。
遣使入朝于唐。
遣金大廉入唐。
帝召對于麟德殿。
賜宴有差。
種茶于地理山。
東方初無茶。
善德王時。
始有之。
至是。
入唐使大廉。
持茶種來。
王使植地理山。
自此盛焉。
以金陽爲固城郡太守。
陽字魏昕。
周元之曾孫也。
祖宗基襲封溟州王。
父貞茹始仕於朝。
爲上大等。
陽少英傑。
至是。
爲固城郡太守。
尋拜中原大尹。
〈疑仕臣。
〉俄轉武州都督。
所臨有政譽。
己酉四年春二月。
置唐城鎭。
新羅於沿邊要害。
皆置鎭。
唐恩郡居海邊要路。
故罷郡。
置唐城鎭。
以沙飡極正守之。
庚戌五年夏四月。
王有疾度僧。
○是歲。
渤海王仁秀卒。
謚宣王。
子新德早卒。
孫彜震立。
改元鹹和。
明年詔襲爵。
仁秀頗能討伐海北諸部。
開大境宇。
自祚榮以來。
數遣諸生。
入唐習制度。
至是。
遂爲海東盛國。
並肅愼,濊貊,沃沮,高句麗,扶餘,挹婁,卒賓,鐵利,越喜等故地。
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
其禮樂制度。
大抵倣象中國雲。
〈按。
新唐書渤海傳曰。
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
以肅愼故地爲上京。
曰龍泉府。
領龍湖渤三州。
其南中京。
曰顯德府。
領盧顯鐵湯榮興六州。
濊貊故地爲東京。
曰龍原府。
亦曰柵城府。
領慶塩穆賀四州。
沃沮故地爲南京。
曰南海府。
領沃睛椒三州。
高句麗故地爲西京。
曰鴨淥府。
領神桓豊正四州。
曰長領府。
領瑕河二州。
扶餘故地爲扶餘府。
常屯勁兵。
扞契丹。
領扶仙二州。
鄚頡府領鄚高二州。
挹婁故地爲定理府。
領定瀋二州。
安邊府領安瓊二州。
卒賓故地爲卒賓府。
領華益建三州。
拂涅故地爲東平府。
領伊蒙陀黑比五州。
鐵利故地爲鐵利府。
領廣汾蒲海義歸六州。
越喜故地爲懷遠府。
領建越懷紀富美福邪芝九州。
安遠府領寧郿慕常四州。
又郢銅涑三州爲獨奏州。
涑州以其近涑沫江。
龍泉東南瀕海日本道也。
南海新羅道也。
鴨淥朝貢道也。
長嶺營州道也。
扶餘契丹道也。
俗謂王曰可毒夫。
曰聖主。
曰基下。
其命爲敎。
王之父。
曰老王。
母太妃。
妻貴妃。
長子曰副王。
諸子曰王子。
官有宣詔省。
左相左平章事侍中左常侍諫議居之。
中?省。
右相右平章事內史詔誥舍人居之。
政堂省。
大內相一人。
居左右相上。
左六司政各一。
居左右平章之下。
以比僕射左右允比二丞。
左右司忠仁義部各一卿。
居司政下。
支司爵倉膳部。
部有郞中員外。
右六司智禮信部。
支司戎計水部。
卿準左。
以比六官。
中正?大中正一。
比禦史大夫。
居司政下。
少正一。
又有殿中寺宗屬寺。
有大令。
文籍院有監令。
監皆有少。
太常司賓大農寺有卿。
司藏司膳寺。
寺有令丞。
胄子監有監長。
巷伯局有常侍等官。
其武員。
有左右猛賁熊衛羆衛南左右衛北左右衛。
各大將軍一。
將軍一。
大抵憲象中國制度如此。
以品爲秩。
三秩以上。
服紫牙笏金魚。
五秩以上。
服緋牙笏銀魚。
六秩七秩淺緋衣。
八秩綠衣皆木笏。
俗所貴者。
太白山之兔。
南海之昆布。
柵城之豉。
扶餘之鹿。
鄚頡之豕。
率賓之馬。
顯州之布。
沃州之綿。
龍州之紬。
位城之鐵。
盧城之稻。
湄沱之鯽。
果有九都之李。
樂遊之梨。
餘俗與高麗契丹畧等。
幽州節度府。
相與聘問。
自營平距京師。
蓋八千裡而遠。
〉 辛亥六年春正月。
地震。
○祐徵免。
以允芬爲侍中。
○秋七月。
朝唐進奉使金能儒。
溺海死。
壬子七年。
夏大旱。
王避殿減膳。
赦獄囚。
癸醜八年冬十月。
桃李華。
○疫。
○允芬免。
甲寅九年春正月。
復以祐徵爲侍中。
○冬十月。
王巡國南。
新羅之法。
王巡州郡。
必存問耆老及鰥寡孤獨。
賜糓布有差。
是時。
王幸西兄山城。
閱武觀射。
十月。
巡國南州郡。
存問如例。
禁民僭服。
時俗尙漸侈。
冠服無別。
王下敎曰。
人有上下。
位有尊卑。
名例不同。
衣服亦異。
俗漸澆薄。
民競奢華。
隻尙異物之珍奇。
卻嫌土産之鄙野。
禮敎失於逼僭。
風俗至於陵夷。
敢率舊章。
以申明命。
苟或故犯。
國有常刑。
乙卯十年春二月。
以金均貞爲上大等。
祐徵免。
以金明爲侍中。
侍中祐徵。
以父均貞入相。
乞解職。
以大阿飡金明代之。
明。
元。
聖王之曾孫也。
大阿飡忠恭之子。
追封故相金庾信。
爲興武大王。
崔氏曰。
臣職當忠。
庾信之於新羅。
功亦大矣。
然周公有大勳勞。
而成王賜魯重祭。
猶以爲非。
況追封爲王。
紊君臣之名分乎。
賜孝子孫順宅。
歲給米五十碩。
順。
牟梁人。
有至性。
父歿。
夫妻傭作以養母。
順有小子。
每奪母食。
順難之。
謂妻曰。
兒可得。
母難再求。
乃負兒歸山北郊。
掘地欲埋。
忽得石鍾甚奇。
妻曰。
得異物。
殆兒之福。
不可埋。
順從之。
還懸鍾於梁。
撞之。
聲聞王宮。
淸遠異常。
王聞之。
尋得其由曰。
昔郭巨埋子。
天錫金釜。
今孫順埋兒。
地出石鍾。
前後同符。
賜家一區。
歲給米五十碩。
丙辰十一年〈僖康王元年〉春正月辛醜朔。
日食。
○遣王子義琮。
入朝于唐。
願留宿衛。
聽明年放還。
夏六月。
有星孛于東。
○冬十二月。
王薨。
宗室均貞悌隆爭立。
侍中金明。
殺均貞。
立悌隆。
王薨。
在位十一年。
謚曰興德。
無子。
從弟上大等均貞。
及從弟伊飡憲貞之子悌隆。
爭立。
於是。
侍中金明,阿飡利弘裵萱伯等。
奉悌隆。
均貞之子祐徵。
與姪禮徵〈一雲均貞妹婿〉及金陽。
奉均貞。
同時入宮。
均貞先入積闆宮。
以族兵宿衛。
金明等來圍。
金陽陳兵宮門。
拒之曰。
新君在此。
爾等何敢?逆。
遂射殺十數人。
萱伯射陽中股。
均貞曰。
彼衆我寡。
勢不可遏。
公其佯退。
以爲後圖。
於是。
陽與祐徵等。
突圍而出。
均貞沒於亂兵。
悌隆乃立。
是爲僖康王。
母包道夫人樸氏。
妃文穆夫人金氏。
葛文王忠恭之女。
葬興德王于章和妃陵。
從遺言也。
〈陵在今慶州安康縣北。
〉 丁巳僖康王二年春正月。
追尊憲貞。
爲翼成大王。
母樸氏爲順成太後。
○以金明爲上大等。
利弘爲侍中。
○夏五月。
金祐徵奔淸海鎭。
祐徵懼禍。
與妻子奔黃山津口。
乘舟往依淸海津張保臯。
謀復讎。
禮徵及阿飡良順。
亡投祐徵。
戊午三年春正月。
金明弑王自立。
初。
明雖立僖康。
實懷異志。
至是。
明與利弘等。
興兵作亂。
入王宮。
殺王左右。
王知不免。
乃自縊。
在位三年。
謚曰僖康。
明自立爲王。
追謚考爲宣康大王。
母樸氏貴寶夫人。
爲宣懿大後。
妻金氏爲允容王後。
角幹永恭之女。
葬僖康王于蘇山。
〈今未詳。
〉 明以金貴爲上大等。
憲崇爲侍中。
○二月。
前武州都督金陽。
奉金祐徵。
起兵於淸海鎭。
先是。
金陽逃難。
誓心復讎。
潛藏山野。
以待其便。
聞祐徵投淸海鎭。
募集兵士。
入海見祐徵。
謀擧事。
祐徵謂張保臯曰。
今金明弑其君自立。
利弘殺吾父。
不可共戴天也。
願仗將軍之兵。
以報君父之讎。
保臯從之。
遂分兵五千。
與其友鄭年討之。
初。
保臯與年。
皆善闘。
年復能沒海底行五十裡不噎。
角其勇壯。
保臯差不及也。
年以兄呼保臯。
保臯以齒。
年以藝。
常齟齬不相下。
二人如唐。
屬武寧軍。
幷以勇稱。
後保臯還國顯。
年去職飢寒。
在泗之漣水縣。
一日語戍將馮元規曰。
我欲東歸依張保臯。
元規曰。
若與保臯不相能。
奈何往就死乎。
年曰。
飢寒死。
不如兵死快。
況死故鄕乎。
遂去謁保臯。
與飮盡歡。
飮未卒。
聞變。
保臯以兵付年。
握手泣曰。
非子不能平禍亂。
唐書。
宋祁張保臯傳贊曰。
郭汾陽李臨淮。
俱爲安思順牙將。
不相能。
及汾陽代思順。
臨淮欲亡去。
入請曰。
一死固甘。
乞免妻子。
汾陽趍下。
持手上堂曰。
今國亂主遷。
豈懷私忿時耶。
勉以忠義。
訖平劇盜。
此保臯與汾陽之賢等耳。
嗟乎。
不以怨毒相惎。
而先國家之憂。
晉有祁奚。
唐有汾陽保臯。
孰謂夷無人哉。
三月。
淸海兵襲武州。
降之。
進至南原。
連戰克之。
復還鎭。
金陽以勁卒五千。
襲武州。
州人降。
進次南原。
連戰克之。
祐徵以士卒久勞。
復還鎭休兵。
冬。
彗星見于西方。
○十二月。
明遣大監金敏周。
與淸海兵戰于鐵冶縣。
敗績。
明聞金陽等擧兵。
遣大監金敏周。
擊之。
時彗見西方。
芒角指東。
衆賀陽曰。
此除舊布新。
報怨雪恥之象也。
兵其有功乎。
陽號爲平東將軍。
十二月。
再出兵。
金亮詢以鵡州軍來。
祐徵又遣驍勇閻長,張弁,鄭年,駱金,張建榮,李順行等六將。
爲先鋒。
軍容甚盛。
皷行至武州鐵冶縣。
〈今南平屬縣。
〉敏周以兵逆之。
駱金李順行。
以馬兵三千突陣。
殺傷殆盡。
己未神武王元年〈文聖王元年〉春閏正月。
金陽討明誅之。
陽等晝夜兼行。
至達伐丘。
〈今大丘。
〉明令伊飡昕大,阿飡久璘嶷勛等。
將兵拒之。
陽等一戰大克。
時明在西郊。
左右皆散。
獨立不知所爲。
奔入月遊宅。
兵士追斬之。
群臣以禮葬之。
謚閔哀。
〈按。
金明弑君自立。
討而誅之。
則當明正其罪。
曉諭中外。
追謚稱王。
豈不謬哉。
〉於是。
陽下令曰。
本爲報讎。
今渠魁就戮。
百姓宜各安居。
收復王城。
人民按堵。
陽召萱伯曰。
犬吠非其主爾。
當時以其主射我。
義士也。
我勿校。
爾無恐。
衆聞之曰。
萱伯如此。
吾屬無憂。
無不感悅。
金氏曰。
歐陽子之論曰。
魯桓公弑隱公而自立者。
宣公弑子赤而自立者。
鄭厲公逐世子忽而自立者。
衛公孫剽逐其君衎而自立者。
聖人於春秋。
皆不絶其爲君。
各傳其實。
而使後世信之。
則四君之罪。
不可得而掩耳。
則人之爲惡。
庶乎其息矣。
羅之彥昇弑哀莊而卽位。
金明弑僖康而卽位。
祐徵弑閔哀而卽位。
今皆書其實。
亦春秋之志也。
〈按。
金氏之說大害義。
權氏斥之。
當矣。
〉權氏曰。
禮重復讐。
春秋貴討賊。
故君父之讐。
不共戴天。
纂弑之賊。
人人所得討也。
且少陵長賤妨貴。
亦春秋之所深惡也。
不君州籲而與小白。
由是觀之。
興德王薨無嗣。
均貞以長當立。
金明輔不正。
殺均貞而立悌隆。
祐徵金陽。
謀欲復讎。
未甞一日北面而臣於悌隆也。
及金明又弑悌隆。
而陽等討殺明而立祐徵。
是眞得復讎討賊之義。
當加美詞。
以爲萬世臣子之勸也。
金富軾。
乃謂金明弑僖康而卽位。
祐徵弑閔哀而卽位。
反與弑逆之儔並列。
何哉。
陽徇以復讎。
隻戮渠魁。
使民勿動。
庶幾王者吊伐之師。
又恕萱伯而不校。
與齊桓釋管仲之射鉤。
漢高赦季布之窘辱。
異世同符。
羅代君臣之事。
此最合於義者也。
夏四月。
祐徵入卽位。
追謚祖禰及母樸氏。
禮徵先至。
淸宮禁備禮迎祐徵。
入卽位。
是爲神武王。
追尊祖伊飡禮英。
〈一雲孝眞。
〉爲惠康大王。
考均貞爲成德大王。
母樸氏眞矯夫人。
爲憲穆太後。
立子膺慶。
爲王太子。
○以張保臯。
爲感義軍使。
食實封二千戶。
利弘伏誅。
王立。
利弘懼。
棄妻子遁。
追捕殺之。
五月。
大雪。
○秋七月。
王薨。
大子膺慶卽位。
王寢疾。
夢利弘射王中背。
旣寤。
瘡發背薨。
在位一年。
謚曰神武。
太子立。
是爲文聖王。
母貞繼夫人。
〈一雲定宗太後。
〉 葬神武王於弟兄山西北。
〈今東方洞。
〉○八月朔。
天地晦暗。
○以張保臯。
爲鎭海將軍。
賜章服。
金陽爲侍中。
兼兵部令。
庚申文聖王二年春正月。
以禮徵爲上太等。
義宗爲侍中。
良順爲伊飡。
○自夏四月不雨。
至于六月。
○唐還質子學生。
帝勑鴻臚寺。
放還質子及學生年滿合歸國者共百五人。
還歸。
辛酉三年春。
京都飢疫。
○一吉飡弘弼。
謀叛事覺。
亡入海島。
○秋七月。
唐冊王及妃樸氏。
初。
本國人金雲卿。
入唐爲兗州都督府司馬。
至是。
帝以雲卿爲使。
冊王封爵如故。
妻樸氏爲王妃。
又授金陽檢校衛尉。
雲卿長慶初。
始登唐賓貢科。
題名杜師禮榜。
其還也。
唐人周翰贈詩曰。
禮樂夷風變。
衣冠漢制新。
後有金夷魚金可紀者。
連登唐第。
可紀好神仙之術。
尤有名於中國。
甞奉使東還。
文人章孝標以詩別之曰。
想把文章合夷樂。
蟠桃花下醉人參。
新羅文物之盛。
至是益備焉。
壬戌四年春三月。
納妃。
伊飡魏昕之女。
〈按。
前年大國冊妃樸氏。
今又納妃。
或妃薨歟。
〉 癸亥五年春正月。
義琮免。
金良順爲侍中。
○秋七月。
五虎入神宮園。
甲子六年春二月甲寅朔。
日食。
○良順免。
以金茹爲侍中。
○秋八月。
置穴口鎭。
以阿飡啓弘。
爲鎭頭穴口。
〈今江華。
〉爲西北海要路也。
乙醜七年冬十一月。
雷。
無雪。
○十二月朔。
三日並出。
丙寅八年春。
盜殺鎭海將軍張保臯。
初。
神武王投淸海。
與保臯約。
苟得復讎。
當以卿女配子。
及王卽位。
欲納其女爲次妃。
群臣諫曰。
夫婦人之大倫。
夏以塗山興。
殷以?氏昌。
周以褒姒滅。
晉以驪姬亂。
國之存亡。
於是乎在。
可不愼乎。
今保臯海島人。
其女不可以配王室。
王從之。
至是。
王聞保臯怨其不納女。
將據鎭欲叛。
王將討之。
慮或不克。
武州人閻長。
素以壯勇聞。
來告王曰。
王幸聽臣計。
當不煩一卒。
持空拳。
斬保臯以獻。
王許之。
閻長佯叛。
投淸海。
保臯愛其勇。
無所疑。
引爲上客。
與之飮極歡。
及醉。
奪保臯釰斬之。
召諭其衆。
不敢動。
王喜。
賜長爵阿幹。
崔氏曰。
唐書稱保臯。
以祈奚汾陽並稱。
其磊落奇節。
必有大異於人者。
其鎭淸海。
神武逃亂。
依以興復。
皆其捍衛之力。
隆功偉烈。
如是之盛。
而坐叛逆之名。
不得其死。
何耶。
王旣不納其女。
怨蓋有由。
然叛狀已著。
聲罪緻討。
可也。
若曖昧難明。
以功掩過。
可也。
今有名無狀。
安知非忌功嗜利之徒。
交搆其君臣乎。
王何不察。
遽聽細人之說。
使之行盜賊之謀。
得售其奸乎。
〈按。
張保臯之忠勇勳業。
可謂柱石之臣。
而讒言一興。
竟至屠殺。
此時金陽當國。
無一言相救。
豈非地醜迹逼。
嫌不敢言耶。
誠可恨也。
〉 丁卯九年春二月。
重修臨海二殿。
○夏五月。
伊飡良順,波珍飡興宗等。
叛伏誅。
○秋八月。
立子爲王太子。
〈無名。
史失也。
〉○金茹卒。
以魏昕爲侍中。
戊辰十年。
夏旱。
○魏昕免。
以金啓明爲侍中。
僖康王之子也。
冬十月。
天有聲如雷。
己巳十一年春正月。
上大等金禮徵卒。
以義正爲上大等。
○秋八月。
前伊飡金昕卒。
初。
昕敗績於達伐丘。
自以敗軍不能死綏。
不復仕宦。
入小白山。
芻衣蔬食。
與浮屠遊。
至是。
卒於山齋。
年四十七。
無子。
妻後爲尼。
九月。
伊飡金式大昕。
叛伏誅。
庚午十二年。
京都雨土大風。
辛未十三年春二月。
罷淸海鎭。
徙其人於碧骨郡。
〈今金堤。
〉○入唐使元弘。
以佛經佛牙還。
王郊迎。
會昌以後。
朝獻曠絶。
至是。
遣阿飡元弘入朝。
及還。
賫佛經佛牙來。
王出郊迎之。
初。
王好佛。
甞問僧無染以禪敎。
對曰。
百僚阿衡。
各能其職。
帝王拱默廟堂之上。
萬姓以安。
王悅。
〈補。
〉 壬申十四年春二月。
調府火。
○秋七月。
重修鳴鶴樓。
○冬十一月。
王太子卒。
癸酉十五年夏六月。
大水。
○秋八月。
西南州郡蝗。
甲戌十六年。
乙亥十七年冬十二月。
珍閣省災。
丙子十八年。
丁醜十九年〈憲安王元年〉秋八月。
侍中兼兵部令金陽卒。
年五十。
王哀慟。
贈舒發翰。
贈賻斂葬。
一依金庾信舊例。
陪葬太宗陵。
追封溟原郡王。
崔氏曰。
新羅人物。
英?豪傑莫如金庾信。
明白正大莫如金陽。
九月。
王薨。
叔父誼靖卽位。
王不豫。
降詔傳位于叔父舒弗邯誼靖。
越七日薨。
在位十九年。
謚曰文聖。
誼靖受顧命卽位。
是爲憲安王。
神武王之異母弟。
母金氏照明夫人。
宣康王之女也。
葬文聖王于孔雀趾。
○以金安爲上大等。
戊寅憲安王二年春三月。
渤海王彜震卒。
弟處晃立。
〈是後史傳不詳。
〉○自夏五月不雨。
至于秋七月。
己卯三年春。
賑饑。
○夏四月。
令修隄防勸農。
庚辰四年秋九月。
以族孫膺廉。
尙王長女。
膺廉。
僖康王之孫也。
阿飡啓明之子。
時年十五。
從國仙遊學。
九月。
王會群臣於臨海殿。
膺廉預焉。
王欲觀其志。
問曰。
汝爲國仙。
遊學有日。
得無見善人乎。
對曰。
臣甞見三人者。
一勳閥子弟。
其與人也。
不自先而處於下。
一家富於財而被服不侈。
一有勢榮而驕氣不形。
臣竊以此爲善人。
王默然。
與王後耳語曰。
朕閱人多矣。
無如膺廉者。
欲以女妻之。
更置酒從容曰。
吾有二女。
惟郞所擇。
膺廉辭不獲。
起拜謝。
歸告父母。
父母曰。
聞王二女容色。
兄不如弟。
若不得已。
其娶弟乎。
郞徒興輪寺僧範敎曰。
娶兄有三益。
弟有三損。
膺廉乃奏。
臣不敢自決。
惟王命。
王以長女妻之。
是爲寧花夫人。
辛巳五年〈景文王元年〉春正月。
王薨。
遺命立其女壻膺廉。
膺廉卽位。
王寢疾彌留。
謂左右曰。
寡人不幸。
無男有女。
我國故事。
雖有善德眞德二女主。
然近於牝鷄之晨。
不可法也。
甥膺廉。
年雖幼少。
有老成之德。
卿等立而事之。
薨。
在位五年。
謚曰憲安。
膺廉立。
是爲景文王。
〈崔緻遠集。
王名凝。
〉母樸氏光和夫人。
葬憲安王于孔雀趾。
○三月。
王禦武平門。
大赦。
壬午景文王二年春二月。
以金正爲上大等。
魏珍爲侍中。
○秋七月。
遣使入朝于唐。
○八月。
朝唐使富良等。
溺于海。
癸未三年春二月。
王視學。
令博士以下。
講論經義。
賜物有差。
冬十月。
桃李華。
○無雪。
○納寧花夫人弟。
爲次妃。
異日。
王問範敎曰。
前所謂三益者何。
對曰。
王喜其如意一。
因此繼位二。
卒娶季女三。
王大笑。
爵範敎大德。
賜金百三十兩。
甲申四年夏四月。
日本遣使來聘。
乙酉五年夏四月。
唐遣使吊祭。
冊王賜?節。
初。
憲王之立。
唐之吊冊使不至。
至是。
王薨已五年。
帝遣太子右諭德胡歸厚等。
吊祭先王。
賻帛千疋。
冊王如故。
賜王及妃太子大宰相次宰相錦綵金銀器物甚多。
前所未有也。
丙戌六年春正月。
王封考爲懿恭大王。
母樸氏爲光懿太後。
夫人金氏爲文懿王妃。
○立子晸。
爲王太子。
○上元日。
王幸黃龍寺觀燈。
賜百僚宴。
○冬十月。
伊飡允興。
謀叛伏誅。
允興與其弟叔興季興。
謀逆事覺。
走岱山郡。
〈未詳。
今泰仁縣。
卽新羅泰山郡。
或稱岱山歟。
〉追討誅之。
夷一族。
○初。
晉人以七絃琴送高句麗。
麗人不知其法。
購國人能皷者。
時第二相王山嶽。
改造製百餘曲以奏之。
有玄鶴來舞。
遂名玄鶴琴。
亦稱玄琴。
景德王時。
沙飡恭永子玉寶高。
入地理山〈今智異山〉雲上院。
學琴五十年。
自製新調三十曲。
傳之續命得。
得傳之貴金先生。
先生亦入地理山不出。
王恐琴道斷絶。
以伊飡允興。
爲南原公事。
允興到官。
簡聦明少年二人。
曰安長淸長。
使傳其學。
先生不盡其術。
允興與婦偕進曰。
吾王遣我。
欲傳先生之技。
于今三年矣。
先生秘之。
吾無以復命。
遂執盞膝行。
緻禮盡誠。
於是。
遂傳飄風等三曲。
安長傳其子克宗。
克宗製七曲。
其後業琴者非一二。
所製音曲有二。
一平調。
二羽調。
共百八十七曲。
其餘聲遺曲。
流傳可記者無幾。
餘散逸無傳。
丁亥七年夏五月。
疫。
○秋八月。
大水。
○冬飢。
發使撫問。
戊子八年春正月。
伊飡金銳金鉉等。
謀叛伏誅。
○夏六月。
震黃龍寺塔。
○秋八月。
重修朝元殿。
己醜九年秋七月。
遣使入貢于唐。
遣王子蘇判金胤等。
入唐謝恩。
兼進奉馬二匹,麩金一百兩,銀二百兩,牛黃十五兩,人蔘一百斤,大小花魚牙錦朝霞錦白?布紵衫段頭髮等物。
又遣學生李同等三人。
隨胤往請習業。
賜買書銀三百兩。
同後在唐登第。
庚寅十年夏四月。
京都地震。
○五月。
文懿王妃金氏薨。
○冬。
無雪。
疫。
辛卯十一年春正月。
改造黃龍寺塔。
凡三年而成。
九層。
高二十二丈。
宏麗比舊有加。
二月。
重修月上樓。
壬辰十二年夏四月。
京都地震。
○秋八月。
蝗飢疫。
癸巳十三年春。
飢疫。
遣使賑救。
甲午十四年春正月。
金正卒。
以魏珍爲上大等。
藺興爲侍中。
○夏四月。
唐遣使宣詔。
○五月。
伊飡近宗。
擧兵犯闕。
兵敗伏誅。
王之世。
比年飢蝗。
而修造之役不休。
亂逆相繼。
至是。
近宗又謀逆犯闕。
出禁軍擊破之。
近宗走出。
獲之車裂。
秋九月。
重修月正堂。
乙未十五年〈憲康王元年〉春二月。
京都及國東地震。
○有星字于東方。
二十日乃滅。
夏五月。
龍見宮井。
○秋七月。
王薨。
太子晸卽位。
王薨。
在位十五年。
謚曰景文。
太子立。
是爲憲康王。
母金氏文懿王後。
妃懿明夫人。
王性聦敏。
愛看書。
目所一覽。
皆誦於口。
葬景文王。
〈葬地史闕。
〉○以魏弘爲上大等。
乂謙爲侍中。
丙申憲康王二年春二月。
幸黃龍寺。
設百高座。
○秋七月。
遣使入朝于唐。
丁酉三年。
戊戌四年夏四月。
唐遣使冊王。
封爵如舊。
秋七月。
遣使朝唐。
聞賊起。
乃止。
○八月。
日本遣使來聘。
己亥五年春二月。
王視學。
命博士以下講論。
三月。
王巡國東州郡。
王出遊鶴城。
〈今蔚山府。
〉還至海浦。
忽雲霧晦暝迷路。
禱于海神開霽。
因名開雲浦。
〈在今蔚山府南二十五裡。
〉有人名處容。
奇形詭服。
歌舞王前。
從王入京。
賜爵級于。
每月夜歌舞於市。
竟不知所在。
樂府傳其舞。
又名霜髯舞。
又有四人。
詣駕前歌。
衣巾詭異。
形容可駭。
不知所從來。
其歌曰。
智理多逃都破都破。
其意若曰。
以智理國者多逃。
而都邑將破也。
時人不知。
反以爲瑞。
耽樂滋甚。
故國終亡。
夏六月。
一吉飡信弘。
謀反伏誅。
○冬十一月。
王獵穴城原。
〈今未詳。
〉 庚子六年春二月。
乂謙免。
以敏恭爲侍中。
○秋九月。
王遊月上樓。
時都邑全盛。
京中坊一千三百六十。
裡五十五。
戶十七萬八千九百三十六。
都人以富潤之家。
謂之金入宅。
京中凡三十五宅。
又以四時遊賞之地。
爲四節遊宅。
春東野宅。
夏谷良宅。
秋仇知宅。
冬加伊宅。
屋廬比櫛。
歌吹沸騰。
九月重陽。
王與左右。
登月上樓。
四望。
王顧謂侍中敏恭曰。
比聞民間。
覆屋以瓦。
不以茅茨。
炊飯以炭。
不以薪樵。
有諸。
對曰然。
自上臨禦以來。
陰陽和風雨順。
歲登民足。
邊境寧謐。
市井歡樂。
此皆聖德所緻。
王欣然曰。
實賴卿等輔佐之力。
朕何德焉。
辛醜七年春三月。
宴群臣於臨海殿。
王酒酣皷琴。
左右各進歌詞。
盡歡而罷。
崔氏曰。
古之明君。
雖吾治已足。
而未甞有滿假之心。
古之大臣。
雖君德已聖。
而未甞忘規諫之忠。
新羅中更變故。
及神武反正。
至于憲康。
時號平康。
然本根已蠧。
枝葉雖茂。
烏可保哉。
此正君臣恐懼修省之時也。
奈何上下玩愒。
以市井歡樂相誇。
琴瑟詞賦相樂。
更相稱譽。
晏然自肆。
有苟且自足之心。
無警戒相成之志乎。
新羅衰亡之兆。
於玆決矣。
壬寅八年夏四月。
日本遣使來聘。
進黃金三百兩明珠十顆。
朝唐使金直諒。
謁帝于蜀。
直諒奉使至唐。
時黃巢
目如人。
嗉如受五升許器。
三日而死。
時謂憲昌敗亡之兆。
以祿眞爲大阿飡。
辭不受。
從戰有功也。
復屈自郡七年。
憲昌之亂。
州郡多觀望。
屈自郡〈今昌原府〉終不汚於賊。
故復七年。
浿江山木。
一夜暴長。
浿江山谷間。
有顚木生蘖。
一夜高十三尺。
圍四尺。
冬。
遣使朝唐。
癸卯十五年春正月。
雨蟲于西原。
時天災物怪草木之妖。
無歲無之。
不可悉書。
西原京有蟲從天而墮。
有白黑赤三種。
冐雪能行。
見陽而止。
夏四月。
流星犯天市帝座。
分而爲三。
聲如擊皷而滅。
秋七月。
雪。
甲辰十六年。
乙巳十七年春正月。
金梵文據平壤。
北漢山州都督聦明。
擒殺之。
梵文。
憲昌之子也。
憲昌之敗。
奔于高達山〈在今谷山郡東五十五裡〉賊壽神。
至是。
與壽神等百餘人謀反。
立都於平壤。
〈金氏曰。
今楊州也。
太祖文有高麗舊壤平壤名山之句。
〉攻北漢山州。
都督聦明。
擒殺之。
夏五月。
遣學生。
入學于唐。
王遣金昕。
入唐朝貢。
並遣金允夫金立之樸亮之等十二人。
請留宿衛入學。
鴻臚寺給資糧。
先在太學生崔利貞,金叔貞,樸季業等放還。
從之。
昕字泰。
周元曾孫。
幼聦悟。
好學問。
器宇沉深。
王遣使難其人。
昕被薦入唐。
帝授金紫光祿大夫試太常卿而還。
王以不辱命。
特授南原太守。
丙午十八年〈興德王元年〉秋七月。
築長城于浿江。
新羅以浿江爲北邊。
常爲防禦之策。
至是。
又築浿江長城三百裡。
命牛岑太守白永。
徵漢北州一萬人。
役之。
冬十月。
王薨。
太子秀宗卽位。
王薨。
在位十八年。
謚曰憲德。
太子卽位。
是爲興德王。
後改名景徽。
葬王于泉林寺北。
〈在今慶州府東泉林裡。
〉 十二月。
夫人金氏薨。
謚曰定穆王後。
王在東宮時。
聘角幹金忠恭之女貞嬌爲妃。
是爲章和夫人。
及卽位。
踰月而卒。
追封爲定穆王後。
王悲思不已。
群臣請納妃。
王曰。
鳥失其偶。
尙自知悲。
況失良匹。
何忍無情。
遂不從。
亦不親近女侍。
左右使令。
惟?竪而已。
丁未興德王二年春正月。
唐遣使吊祭。
冊嗣王及王大妃樸氏妃樸氏。
帝聞王薨。
遣左諭德源寂。
持節吊祭。
冊立嗣王。
官爵如故。
母樸氏爲大妃。
妻樸氏爲妃。
〈按史。
昭聖憲德二王。
皆太子仁謙之子。
而同母兄弟也。
此雲母樸氏。
蓋以諱稱。
妻樸氏其義亦然。
〉 夏五月。
隕霜。
○秋八月。
永恭免。
戊申三年春正月。
以金祐徵爲侍中。
○夏四月。
以張保臯爲淸海鎭大使。
保臯小字弓福。
〈遺事。
作弓巴。
〉入唐。
仕爲徐州武寧軍小將。
騎而用槍。
無能敵者。
時中國人。
常從海路。
掠我邊民。
保臯還國。
謁王曰。
遍中國以我人爲奴婢。
願得鎭淸海。
使不得掠人西去。
〈淸海鎭。
今康津之莞島。
〉王與卒萬人。
使鎭淸海。
淸海爲海路之要衝。
保臯巡警甚備。
自是。
海上無侵掠者。
流瓢川妖人於遠島。
漢山州瓢川縣。
〈今未詳○按。
古瓢盧河。
在今麻田積城之間。
瓢川或因瓢盧而得名歟。
〉有妖人。
自言有速富之術。
衆頗惑之。
王聞之曰。
執左道以惑衆者刑之。
先王之法也。
流其人於遠島。
冬十二月。
遣使入朝于唐。
遣金大廉入唐。
帝召對于麟德殿。
賜宴有差。
種茶于地理山。
東方初無茶。
善德王時。
始有之。
至是。
入唐使大廉。
持茶種來。
王使植地理山。
自此盛焉。
以金陽爲固城郡太守。
陽字魏昕。
周元之曾孫也。
祖宗基襲封溟州王。
父貞茹始仕於朝。
爲上大等。
陽少英傑。
至是。
爲固城郡太守。
尋拜中原大尹。
〈疑仕臣。
〉俄轉武州都督。
所臨有政譽。
己酉四年春二月。
置唐城鎭。
新羅於沿邊要害。
皆置鎭。
唐恩郡居海邊要路。
故罷郡。
置唐城鎭。
以沙飡極正守之。
庚戌五年夏四月。
王有疾度僧。
○是歲。
渤海王仁秀卒。
謚宣王。
子新德早卒。
孫彜震立。
改元鹹和。
明年詔襲爵。
仁秀頗能討伐海北諸部。
開大境宇。
自祚榮以來。
數遣諸生。
入唐習制度。
至是。
遂爲海東盛國。
並肅愼,濊貊,沃沮,高句麗,扶餘,挹婁,卒賓,鐵利,越喜等故地。
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
其禮樂制度。
大抵倣象中國雲。
〈按。
新唐書渤海傳曰。
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
以肅愼故地爲上京。
曰龍泉府。
領龍湖渤三州。
其南中京。
曰顯德府。
領盧顯鐵湯榮興六州。
濊貊故地爲東京。
曰龍原府。
亦曰柵城府。
領慶塩穆賀四州。
沃沮故地爲南京。
曰南海府。
領沃睛椒三州。
高句麗故地爲西京。
曰鴨淥府。
領神桓豊正四州。
曰長領府。
領瑕河二州。
扶餘故地爲扶餘府。
常屯勁兵。
扞契丹。
領扶仙二州。
鄚頡府領鄚高二州。
挹婁故地爲定理府。
領定瀋二州。
安邊府領安瓊二州。
卒賓故地爲卒賓府。
領華益建三州。
拂涅故地爲東平府。
領伊蒙陀黑比五州。
鐵利故地爲鐵利府。
領廣汾蒲海義歸六州。
越喜故地爲懷遠府。
領建越懷紀富美福邪芝九州。
安遠府領寧郿慕常四州。
又郢銅涑三州爲獨奏州。
涑州以其近涑沫江。
龍泉東南瀕海日本道也。
南海新羅道也。
鴨淥朝貢道也。
長嶺營州道也。
扶餘契丹道也。
俗謂王曰可毒夫。
曰聖主。
曰基下。
其命爲敎。
王之父。
曰老王。
母太妃。
妻貴妃。
長子曰副王。
諸子曰王子。
官有宣詔省。
左相左平章事侍中左常侍諫議居之。
中?省。
右相右平章事內史詔誥舍人居之。
政堂省。
大內相一人。
居左右相上。
左六司政各一。
居左右平章之下。
以比僕射左右允比二丞。
左右司忠仁義部各一卿。
居司政下。
支司爵倉膳部。
部有郞中員外。
右六司智禮信部。
支司戎計水部。
卿準左。
以比六官。
中正?大中正一。
比禦史大夫。
居司政下。
少正一。
又有殿中寺宗屬寺。
有大令。
文籍院有監令。
監皆有少。
太常司賓大農寺有卿。
司藏司膳寺。
寺有令丞。
胄子監有監長。
巷伯局有常侍等官。
其武員。
有左右猛賁熊衛羆衛南左右衛北左右衛。
各大將軍一。
將軍一。
大抵憲象中國制度如此。
以品爲秩。
三秩以上。
服紫牙笏金魚。
五秩以上。
服緋牙笏銀魚。
六秩七秩淺緋衣。
八秩綠衣皆木笏。
俗所貴者。
太白山之兔。
南海之昆布。
柵城之豉。
扶餘之鹿。
鄚頡之豕。
率賓之馬。
顯州之布。
沃州之綿。
龍州之紬。
位城之鐵。
盧城之稻。
湄沱之鯽。
果有九都之李。
樂遊之梨。
餘俗與高麗契丹畧等。
幽州節度府。
相與聘問。
自營平距京師。
蓋八千裡而遠。
〉 辛亥六年春正月。
地震。
○祐徵免。
以允芬爲侍中。
○秋七月。
朝唐進奉使金能儒。
溺海死。
壬子七年。
夏大旱。
王避殿減膳。
赦獄囚。
癸醜八年冬十月。
桃李華。
○疫。
○允芬免。
甲寅九年春正月。
復以祐徵爲侍中。
○冬十月。
王巡國南。
新羅之法。
王巡州郡。
必存問耆老及鰥寡孤獨。
賜糓布有差。
是時。
王幸西兄山城。
閱武觀射。
十月。
巡國南州郡。
存問如例。
禁民僭服。
時俗尙漸侈。
冠服無別。
王下敎曰。
人有上下。
位有尊卑。
名例不同。
衣服亦異。
俗漸澆薄。
民競奢華。
隻尙異物之珍奇。
卻嫌土産之鄙野。
禮敎失於逼僭。
風俗至於陵夷。
敢率舊章。
以申明命。
苟或故犯。
國有常刑。
乙卯十年春二月。
以金均貞爲上大等。
祐徵免。
以金明爲侍中。
侍中祐徵。
以父均貞入相。
乞解職。
以大阿飡金明代之。
明。
元。
聖王之曾孫也。
大阿飡忠恭之子。
追封故相金庾信。
爲興武大王。
崔氏曰。
臣職當忠。
庾信之於新羅。
功亦大矣。
然周公有大勳勞。
而成王賜魯重祭。
猶以爲非。
況追封爲王。
紊君臣之名分乎。
賜孝子孫順宅。
歲給米五十碩。
順。
牟梁人。
有至性。
父歿。
夫妻傭作以養母。
順有小子。
每奪母食。
順難之。
謂妻曰。
兒可得。
母難再求。
乃負兒歸山北郊。
掘地欲埋。
忽得石鍾甚奇。
妻曰。
得異物。
殆兒之福。
不可埋。
順從之。
還懸鍾於梁。
撞之。
聲聞王宮。
淸遠異常。
王聞之。
尋得其由曰。
昔郭巨埋子。
天錫金釜。
今孫順埋兒。
地出石鍾。
前後同符。
賜家一區。
歲給米五十碩。
丙辰十一年〈僖康王元年〉春正月辛醜朔。
日食。
○遣王子義琮。
入朝于唐。
願留宿衛。
聽明年放還。
夏六月。
有星孛于東。
○冬十二月。
王薨。
宗室均貞悌隆爭立。
侍中金明。
殺均貞。
立悌隆。
王薨。
在位十一年。
謚曰興德。
無子。
從弟上大等均貞。
及從弟伊飡憲貞之子悌隆。
爭立。
於是。
侍中金明,阿飡利弘裵萱伯等。
奉悌隆。
均貞之子祐徵。
與姪禮徵〈一雲均貞妹婿〉及金陽。
奉均貞。
同時入宮。
均貞先入積闆宮。
以族兵宿衛。
金明等來圍。
金陽陳兵宮門。
拒之曰。
新君在此。
爾等何敢?逆。
遂射殺十數人。
萱伯射陽中股。
均貞曰。
彼衆我寡。
勢不可遏。
公其佯退。
以爲後圖。
於是。
陽與祐徵等。
突圍而出。
均貞沒於亂兵。
悌隆乃立。
是爲僖康王。
母包道夫人樸氏。
妃文穆夫人金氏。
葛文王忠恭之女。
葬興德王于章和妃陵。
從遺言也。
〈陵在今慶州安康縣北。
〉 丁巳僖康王二年春正月。
追尊憲貞。
爲翼成大王。
母樸氏爲順成太後。
○以金明爲上大等。
利弘爲侍中。
○夏五月。
金祐徵奔淸海鎭。
祐徵懼禍。
與妻子奔黃山津口。
乘舟往依淸海津張保臯。
謀復讎。
禮徵及阿飡良順。
亡投祐徵。
戊午三年春正月。
金明弑王自立。
初。
明雖立僖康。
實懷異志。
至是。
明與利弘等。
興兵作亂。
入王宮。
殺王左右。
王知不免。
乃自縊。
在位三年。
謚曰僖康。
明自立爲王。
追謚考爲宣康大王。
母樸氏貴寶夫人。
爲宣懿大後。
妻金氏爲允容王後。
角幹永恭之女。
葬僖康王于蘇山。
〈今未詳。
〉 明以金貴爲上大等。
憲崇爲侍中。
○二月。
前武州都督金陽。
奉金祐徵。
起兵於淸海鎭。
先是。
金陽逃難。
誓心復讎。
潛藏山野。
以待其便。
聞祐徵投淸海鎭。
募集兵士。
入海見祐徵。
謀擧事。
祐徵謂張保臯曰。
今金明弑其君自立。
利弘殺吾父。
不可共戴天也。
願仗將軍之兵。
以報君父之讎。
保臯從之。
遂分兵五千。
與其友鄭年討之。
初。
保臯與年。
皆善闘。
年復能沒海底行五十裡不噎。
角其勇壯。
保臯差不及也。
年以兄呼保臯。
保臯以齒。
年以藝。
常齟齬不相下。
二人如唐。
屬武寧軍。
幷以勇稱。
後保臯還國顯。
年去職飢寒。
在泗之漣水縣。
一日語戍將馮元規曰。
我欲東歸依張保臯。
元規曰。
若與保臯不相能。
奈何往就死乎。
年曰。
飢寒死。
不如兵死快。
況死故鄕乎。
遂去謁保臯。
與飮盡歡。
飮未卒。
聞變。
保臯以兵付年。
握手泣曰。
非子不能平禍亂。
唐書。
宋祁張保臯傳贊曰。
郭汾陽李臨淮。
俱爲安思順牙將。
不相能。
及汾陽代思順。
臨淮欲亡去。
入請曰。
一死固甘。
乞免妻子。
汾陽趍下。
持手上堂曰。
今國亂主遷。
豈懷私忿時耶。
勉以忠義。
訖平劇盜。
此保臯與汾陽之賢等耳。
嗟乎。
不以怨毒相惎。
而先國家之憂。
晉有祁奚。
唐有汾陽保臯。
孰謂夷無人哉。
三月。
淸海兵襲武州。
降之。
進至南原。
連戰克之。
復還鎭。
金陽以勁卒五千。
襲武州。
州人降。
進次南原。
連戰克之。
祐徵以士卒久勞。
復還鎭休兵。
冬。
彗星見于西方。
○十二月。
明遣大監金敏周。
與淸海兵戰于鐵冶縣。
敗績。
明聞金陽等擧兵。
遣大監金敏周。
擊之。
時彗見西方。
芒角指東。
衆賀陽曰。
此除舊布新。
報怨雪恥之象也。
兵其有功乎。
陽號爲平東將軍。
十二月。
再出兵。
金亮詢以鵡州軍來。
祐徵又遣驍勇閻長,張弁,鄭年,駱金,張建榮,李順行等六將。
爲先鋒。
軍容甚盛。
皷行至武州鐵冶縣。
〈今南平屬縣。
〉敏周以兵逆之。
駱金李順行。
以馬兵三千突陣。
殺傷殆盡。
己未神武王元年〈文聖王元年〉春閏正月。
金陽討明誅之。
陽等晝夜兼行。
至達伐丘。
〈今大丘。
〉明令伊飡昕大,阿飡久璘嶷勛等。
將兵拒之。
陽等一戰大克。
時明在西郊。
左右皆散。
獨立不知所爲。
奔入月遊宅。
兵士追斬之。
群臣以禮葬之。
謚閔哀。
〈按。
金明弑君自立。
討而誅之。
則當明正其罪。
曉諭中外。
追謚稱王。
豈不謬哉。
〉於是。
陽下令曰。
本爲報讎。
今渠魁就戮。
百姓宜各安居。
收復王城。
人民按堵。
陽召萱伯曰。
犬吠非其主爾。
當時以其主射我。
義士也。
我勿校。
爾無恐。
衆聞之曰。
萱伯如此。
吾屬無憂。
無不感悅。
金氏曰。
歐陽子之論曰。
魯桓公弑隱公而自立者。
宣公弑子赤而自立者。
鄭厲公逐世子忽而自立者。
衛公孫剽逐其君衎而自立者。
聖人於春秋。
皆不絶其爲君。
各傳其實。
而使後世信之。
則四君之罪。
不可得而掩耳。
則人之爲惡。
庶乎其息矣。
羅之彥昇弑哀莊而卽位。
金明弑僖康而卽位。
祐徵弑閔哀而卽位。
今皆書其實。
亦春秋之志也。
〈按。
金氏之說大害義。
權氏斥之。
當矣。
〉權氏曰。
禮重復讐。
春秋貴討賊。
故君父之讐。
不共戴天。
纂弑之賊。
人人所得討也。
且少陵長賤妨貴。
亦春秋之所深惡也。
不君州籲而與小白。
由是觀之。
興德王薨無嗣。
均貞以長當立。
金明輔不正。
殺均貞而立悌隆。
祐徵金陽。
謀欲復讎。
未甞一日北面而臣於悌隆也。
及金明又弑悌隆。
而陽等討殺明而立祐徵。
是眞得復讎討賊之義。
當加美詞。
以爲萬世臣子之勸也。
金富軾。
乃謂金明弑僖康而卽位。
祐徵弑閔哀而卽位。
反與弑逆之儔並列。
何哉。
陽徇以復讎。
隻戮渠魁。
使民勿動。
庶幾王者吊伐之師。
又恕萱伯而不校。
與齊桓釋管仲之射鉤。
漢高赦季布之窘辱。
異世同符。
羅代君臣之事。
此最合於義者也。
夏四月。
祐徵入卽位。
追謚祖禰及母樸氏。
禮徵先至。
淸宮禁備禮迎祐徵。
入卽位。
是爲神武王。
追尊祖伊飡禮英。
〈一雲孝眞。
〉爲惠康大王。
考均貞爲成德大王。
母樸氏眞矯夫人。
爲憲穆太後。
立子膺慶。
爲王太子。
○以張保臯。
爲感義軍使。
食實封二千戶。
利弘伏誅。
王立。
利弘懼。
棄妻子遁。
追捕殺之。
五月。
大雪。
○秋七月。
王薨。
大子膺慶卽位。
王寢疾。
夢利弘射王中背。
旣寤。
瘡發背薨。
在位一年。
謚曰神武。
太子立。
是爲文聖王。
母貞繼夫人。
〈一雲定宗太後。
〉 葬神武王於弟兄山西北。
〈今東方洞。
〉○八月朔。
天地晦暗。
○以張保臯。
爲鎭海將軍。
賜章服。
金陽爲侍中。
兼兵部令。
庚申文聖王二年春正月。
以禮徵爲上太等。
義宗爲侍中。
良順爲伊飡。
○自夏四月不雨。
至于六月。
○唐還質子學生。
帝勑鴻臚寺。
放還質子及學生年滿合歸國者共百五人。
還歸。
辛酉三年春。
京都飢疫。
○一吉飡弘弼。
謀叛事覺。
亡入海島。
○秋七月。
唐冊王及妃樸氏。
初。
本國人金雲卿。
入唐爲兗州都督府司馬。
至是。
帝以雲卿爲使。
冊王封爵如故。
妻樸氏爲王妃。
又授金陽檢校衛尉。
雲卿長慶初。
始登唐賓貢科。
題名杜師禮榜。
其還也。
唐人周翰贈詩曰。
禮樂夷風變。
衣冠漢制新。
後有金夷魚金可紀者。
連登唐第。
可紀好神仙之術。
尤有名於中國。
甞奉使東還。
文人章孝標以詩別之曰。
想把文章合夷樂。
蟠桃花下醉人參。
新羅文物之盛。
至是益備焉。
壬戌四年春三月。
納妃。
伊飡魏昕之女。
〈按。
前年大國冊妃樸氏。
今又納妃。
或妃薨歟。
〉 癸亥五年春正月。
義琮免。
金良順爲侍中。
○秋七月。
五虎入神宮園。
甲子六年春二月甲寅朔。
日食。
○良順免。
以金茹爲侍中。
○秋八月。
置穴口鎭。
以阿飡啓弘。
爲鎭頭穴口。
〈今江華。
〉爲西北海要路也。
乙醜七年冬十一月。
雷。
無雪。
○十二月朔。
三日並出。
丙寅八年春。
盜殺鎭海將軍張保臯。
初。
神武王投淸海。
與保臯約。
苟得復讎。
當以卿女配子。
及王卽位。
欲納其女爲次妃。
群臣諫曰。
夫婦人之大倫。
夏以塗山興。
殷以?氏昌。
周以褒姒滅。
晉以驪姬亂。
國之存亡。
於是乎在。
可不愼乎。
今保臯海島人。
其女不可以配王室。
王從之。
至是。
王聞保臯怨其不納女。
將據鎭欲叛。
王將討之。
慮或不克。
武州人閻長。
素以壯勇聞。
來告王曰。
王幸聽臣計。
當不煩一卒。
持空拳。
斬保臯以獻。
王許之。
閻長佯叛。
投淸海。
保臯愛其勇。
無所疑。
引爲上客。
與之飮極歡。
及醉。
奪保臯釰斬之。
召諭其衆。
不敢動。
王喜。
賜長爵阿幹。
崔氏曰。
唐書稱保臯。
以祈奚汾陽並稱。
其磊落奇節。
必有大異於人者。
其鎭淸海。
神武逃亂。
依以興復。
皆其捍衛之力。
隆功偉烈。
如是之盛。
而坐叛逆之名。
不得其死。
何耶。
王旣不納其女。
怨蓋有由。
然叛狀已著。
聲罪緻討。
可也。
若曖昧難明。
以功掩過。
可也。
今有名無狀。
安知非忌功嗜利之徒。
交搆其君臣乎。
王何不察。
遽聽細人之說。
使之行盜賊之謀。
得售其奸乎。
〈按。
張保臯之忠勇勳業。
可謂柱石之臣。
而讒言一興。
竟至屠殺。
此時金陽當國。
無一言相救。
豈非地醜迹逼。
嫌不敢言耶。
誠可恨也。
〉 丁卯九年春二月。
重修臨海二殿。
○夏五月。
伊飡良順,波珍飡興宗等。
叛伏誅。
○秋八月。
立子爲王太子。
〈無名。
史失也。
〉○金茹卒。
以魏昕爲侍中。
戊辰十年。
夏旱。
○魏昕免。
以金啓明爲侍中。
僖康王之子也。
冬十月。
天有聲如雷。
己巳十一年春正月。
上大等金禮徵卒。
以義正爲上大等。
○秋八月。
前伊飡金昕卒。
初。
昕敗績於達伐丘。
自以敗軍不能死綏。
不復仕宦。
入小白山。
芻衣蔬食。
與浮屠遊。
至是。
卒於山齋。
年四十七。
無子。
妻後爲尼。
九月。
伊飡金式大昕。
叛伏誅。
庚午十二年。
京都雨土大風。
辛未十三年春二月。
罷淸海鎭。
徙其人於碧骨郡。
〈今金堤。
〉○入唐使元弘。
以佛經佛牙還。
王郊迎。
會昌以後。
朝獻曠絶。
至是。
遣阿飡元弘入朝。
及還。
賫佛經佛牙來。
王出郊迎之。
初。
王好佛。
甞問僧無染以禪敎。
對曰。
百僚阿衡。
各能其職。
帝王拱默廟堂之上。
萬姓以安。
王悅。
〈補。
〉 壬申十四年春二月。
調府火。
○秋七月。
重修鳴鶴樓。
○冬十一月。
王太子卒。
癸酉十五年夏六月。
大水。
○秋八月。
西南州郡蝗。
甲戌十六年。
乙亥十七年冬十二月。
珍閣省災。
丙子十八年。
丁醜十九年〈憲安王元年〉秋八月。
侍中兼兵部令金陽卒。
年五十。
王哀慟。
贈舒發翰。
贈賻斂葬。
一依金庾信舊例。
陪葬太宗陵。
追封溟原郡王。
崔氏曰。
新羅人物。
英?豪傑莫如金庾信。
明白正大莫如金陽。
九月。
王薨。
叔父誼靖卽位。
王不豫。
降詔傳位于叔父舒弗邯誼靖。
越七日薨。
在位十九年。
謚曰文聖。
誼靖受顧命卽位。
是爲憲安王。
神武王之異母弟。
母金氏照明夫人。
宣康王之女也。
葬文聖王于孔雀趾。
○以金安爲上大等。
戊寅憲安王二年春三月。
渤海王彜震卒。
弟處晃立。
〈是後史傳不詳。
〉○自夏五月不雨。
至于秋七月。
己卯三年春。
賑饑。
○夏四月。
令修隄防勸農。
庚辰四年秋九月。
以族孫膺廉。
尙王長女。
膺廉。
僖康王之孫也。
阿飡啓明之子。
時年十五。
從國仙遊學。
九月。
王會群臣於臨海殿。
膺廉預焉。
王欲觀其志。
問曰。
汝爲國仙。
遊學有日。
得無見善人乎。
對曰。
臣甞見三人者。
一勳閥子弟。
其與人也。
不自先而處於下。
一家富於財而被服不侈。
一有勢榮而驕氣不形。
臣竊以此爲善人。
王默然。
與王後耳語曰。
朕閱人多矣。
無如膺廉者。
欲以女妻之。
更置酒從容曰。
吾有二女。
惟郞所擇。
膺廉辭不獲。
起拜謝。
歸告父母。
父母曰。
聞王二女容色。
兄不如弟。
若不得已。
其娶弟乎。
郞徒興輪寺僧範敎曰。
娶兄有三益。
弟有三損。
膺廉乃奏。
臣不敢自決。
惟王命。
王以長女妻之。
是爲寧花夫人。
辛巳五年〈景文王元年〉春正月。
王薨。
遺命立其女壻膺廉。
膺廉卽位。
王寢疾彌留。
謂左右曰。
寡人不幸。
無男有女。
我國故事。
雖有善德眞德二女主。
然近於牝鷄之晨。
不可法也。
甥膺廉。
年雖幼少。
有老成之德。
卿等立而事之。
薨。
在位五年。
謚曰憲安。
膺廉立。
是爲景文王。
〈崔緻遠集。
王名凝。
〉母樸氏光和夫人。
葬憲安王于孔雀趾。
○三月。
王禦武平門。
大赦。
壬午景文王二年春二月。
以金正爲上大等。
魏珍爲侍中。
○秋七月。
遣使入朝于唐。
○八月。
朝唐使富良等。
溺于海。
癸未三年春二月。
王視學。
令博士以下。
講論經義。
賜物有差。
冬十月。
桃李華。
○無雪。
○納寧花夫人弟。
爲次妃。
異日。
王問範敎曰。
前所謂三益者何。
對曰。
王喜其如意一。
因此繼位二。
卒娶季女三。
王大笑。
爵範敎大德。
賜金百三十兩。
甲申四年夏四月。
日本遣使來聘。
乙酉五年夏四月。
唐遣使吊祭。
冊王賜?節。
初。
憲王之立。
唐之吊冊使不至。
至是。
王薨已五年。
帝遣太子右諭德胡歸厚等。
吊祭先王。
賻帛千疋。
冊王如故。
賜王及妃太子大宰相次宰相錦綵金銀器物甚多。
前所未有也。
丙戌六年春正月。
王封考爲懿恭大王。
母樸氏爲光懿太後。
夫人金氏爲文懿王妃。
○立子晸。
爲王太子。
○上元日。
王幸黃龍寺觀燈。
賜百僚宴。
○冬十月。
伊飡允興。
謀叛伏誅。
允興與其弟叔興季興。
謀逆事覺。
走岱山郡。
〈未詳。
今泰仁縣。
卽新羅泰山郡。
或稱岱山歟。
〉追討誅之。
夷一族。
○初。
晉人以七絃琴送高句麗。
麗人不知其法。
購國人能皷者。
時第二相王山嶽。
改造製百餘曲以奏之。
有玄鶴來舞。
遂名玄鶴琴。
亦稱玄琴。
景德王時。
沙飡恭永子玉寶高。
入地理山〈今智異山〉雲上院。
學琴五十年。
自製新調三十曲。
傳之續命得。
得傳之貴金先生。
先生亦入地理山不出。
王恐琴道斷絶。
以伊飡允興。
爲南原公事。
允興到官。
簡聦明少年二人。
曰安長淸長。
使傳其學。
先生不盡其術。
允興與婦偕進曰。
吾王遣我。
欲傳先生之技。
于今三年矣。
先生秘之。
吾無以復命。
遂執盞膝行。
緻禮盡誠。
於是。
遂傳飄風等三曲。
安長傳其子克宗。
克宗製七曲。
其後業琴者非一二。
所製音曲有二。
一平調。
二羽調。
共百八十七曲。
其餘聲遺曲。
流傳可記者無幾。
餘散逸無傳。
丁亥七年夏五月。
疫。
○秋八月。
大水。
○冬飢。
發使撫問。
戊子八年春正月。
伊飡金銳金鉉等。
謀叛伏誅。
○夏六月。
震黃龍寺塔。
○秋八月。
重修朝元殿。
己醜九年秋七月。
遣使入貢于唐。
遣王子蘇判金胤等。
入唐謝恩。
兼進奉馬二匹,麩金一百兩,銀二百兩,牛黃十五兩,人蔘一百斤,大小花魚牙錦朝霞錦白?布紵衫段頭髮等物。
又遣學生李同等三人。
隨胤往請習業。
賜買書銀三百兩。
同後在唐登第。
庚寅十年夏四月。
京都地震。
○五月。
文懿王妃金氏薨。
○冬。
無雪。
疫。
辛卯十一年春正月。
改造黃龍寺塔。
凡三年而成。
九層。
高二十二丈。
宏麗比舊有加。
二月。
重修月上樓。
壬辰十二年夏四月。
京都地震。
○秋八月。
蝗飢疫。
癸巳十三年春。
飢疫。
遣使賑救。
甲午十四年春正月。
金正卒。
以魏珍爲上大等。
藺興爲侍中。
○夏四月。
唐遣使宣詔。
○五月。
伊飡近宗。
擧兵犯闕。
兵敗伏誅。
王之世。
比年飢蝗。
而修造之役不休。
亂逆相繼。
至是。
近宗又謀逆犯闕。
出禁軍擊破之。
近宗走出。
獲之車裂。
秋九月。
重修月正堂。
乙未十五年〈憲康王元年〉春二月。
京都及國東地震。
○有星字于東方。
二十日乃滅。
夏五月。
龍見宮井。
○秋七月。
王薨。
太子晸卽位。
王薨。
在位十五年。
謚曰景文。
太子立。
是爲憲康王。
母金氏文懿王後。
妃懿明夫人。
王性聦敏。
愛看書。
目所一覽。
皆誦於口。
葬景文王。
〈葬地史闕。
〉○以魏弘爲上大等。
乂謙爲侍中。
丙申憲康王二年春二月。
幸黃龍寺。
設百高座。
○秋七月。
遣使入朝于唐。
丁酉三年。
戊戌四年夏四月。
唐遣使冊王。
封爵如舊。
秋七月。
遣使朝唐。
聞賊起。
乃止。
○八月。
日本遣使來聘。
己亥五年春二月。
王視學。
命博士以下講論。
三月。
王巡國東州郡。
王出遊鶴城。
〈今蔚山府。
〉還至海浦。
忽雲霧晦暝迷路。
禱于海神開霽。
因名開雲浦。
〈在今蔚山府南二十五裡。
〉有人名處容。
奇形詭服。
歌舞王前。
從王入京。
賜爵級于。
每月夜歌舞於市。
竟不知所在。
樂府傳其舞。
又名霜髯舞。
又有四人。
詣駕前歌。
衣巾詭異。
形容可駭。
不知所從來。
其歌曰。
智理多逃都破都破。
其意若曰。
以智理國者多逃。
而都邑將破也。
時人不知。
反以爲瑞。
耽樂滋甚。
故國終亡。
夏六月。
一吉飡信弘。
謀反伏誅。
○冬十一月。
王獵穴城原。
〈今未詳。
〉 庚子六年春二月。
乂謙免。
以敏恭爲侍中。
○秋九月。
王遊月上樓。
時都邑全盛。
京中坊一千三百六十。
裡五十五。
戶十七萬八千九百三十六。
都人以富潤之家。
謂之金入宅。
京中凡三十五宅。
又以四時遊賞之地。
爲四節遊宅。
春東野宅。
夏谷良宅。
秋仇知宅。
冬加伊宅。
屋廬比櫛。
歌吹沸騰。
九月重陽。
王與左右。
登月上樓。
四望。
王顧謂侍中敏恭曰。
比聞民間。
覆屋以瓦。
不以茅茨。
炊飯以炭。
不以薪樵。
有諸。
對曰然。
自上臨禦以來。
陰陽和風雨順。
歲登民足。
邊境寧謐。
市井歡樂。
此皆聖德所緻。
王欣然曰。
實賴卿等輔佐之力。
朕何德焉。
辛醜七年春三月。
宴群臣於臨海殿。
王酒酣皷琴。
左右各進歌詞。
盡歡而罷。
崔氏曰。
古之明君。
雖吾治已足。
而未甞有滿假之心。
古之大臣。
雖君德已聖。
而未甞忘規諫之忠。
新羅中更變故。
及神武反正。
至于憲康。
時號平康。
然本根已蠧。
枝葉雖茂。
烏可保哉。
此正君臣恐懼修省之時也。
奈何上下玩愒。
以市井歡樂相誇。
琴瑟詞賦相樂。
更相稱譽。
晏然自肆。
有苟且自足之心。
無警戒相成之志乎。
新羅衰亡之兆。
於玆決矣。
壬寅八年夏四月。
日本遣使來聘。
進黃金三百兩明珠十顆。
朝唐使金直諒。
謁帝于蜀。
直諒奉使至唐。
時黃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