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關燈
小
中
大
稱禪遜處。
皆直書以著實。
今高勾麗太祖王。
高麗獻宗。
今皆據實書之。
〉○廢殺而不書者。
變例也。
〈禑昌。
〉 ○凡祭祀。
若三國之時。
天地宗廟之禮。
可見者書之。
以著禮之得失。
〈正統無統同。
〉○高麗以後。
宗廟之禮。
世或一見。
或因事而書。
一雜祠依例。
而高麗醮祀之類。
煩不可悉書。
特擧其甚者。
一冠婚依例。
而其同姓婚娶。
特詳以示譏。
一自三國至高麗。
尊奉佛敎。
如八關燃燈百高座受菩薩戒講經飯僧創寺建塔之類。
不可勝書。
或書其始。
或擧其甚者。
一擧盛禮宴饗學校。
幷從本例。
○凡行幸。
依例而正統廵幸。
不書還宮者。
史闕也。
一高麗人君。
幸佛寺私第。
煩不可悉書。
非有事則多略之。
一微行遊觀。
田獵奔走。
幷從本例。
○凡恩澤。
依例而曰赦,曰宥。
從本文。
一制詔更革。
戒諭遺詔。
遣使巡行。
號令興作。
幷從本例。
〈其稱制稱詔等處。
皆因本文以示僭。
〉 ○凡朝會之例。
中國正統。
若漢唐宋明則書曰入朝。
曰入貢。
曰入賀于某。
夷狄。
若遼金元則雖尊事而略其辭。
隻曰遣使如某。
〈元承正統而高麗之臣雖別。
然以遼金之例。
處之者。
以別乎中華之正統也。
〉 一大國使之來。
中國正統則備事書之。
〈如使某官某之類。
〉夷狄則略之。
書某國遣使來。
或隻書某使來。
一交隣之辭。
聘獻,報謝,遣使如某之類。
隨事書之。
而多因本。
文使賢則官而姓名之。
事重則亦如之。
餘皆略。
〈隻雲遣使。
〉使或當名而不書者。
史闕也。
○年例節使則書其始而注其例。
〈如賀正賀生辰。
持禮使之類。
緻詳於初曰自此。
遂以爲常不必盡書。
〉詔使之例來者。
亦不必盡書。
因事乃見〈三國之初。
朝聘上國甚罕。
故無事之使亦書之。
〉 一會見,和好,交質,結婚。
隨事立文。
一報哀中國則曰遣使報哀。
〈皇太後以下不書。
〉裔戒則曰遣使來告其主之喪。
一降附之例。
有本國納欵於上國者。
有小國來服於本國者。
皆隨事書之而多因本文。
一以地與人。
隨事立文。
〈高麗歸九城之類。
〉上國。
以地與本國亦同。
〈如元歸東寧府之類。
〉 一東方與中國。
禍福休戚。
每每相關。
而歷代承事則其廢興大事當書。
○隣國興滅當書。
〈如公孫淵,慕容燕,渤海,遼,金,東眞之類。
〉○山戎〈靺鞨契丹女眞之類。
〉島夷〈日本琉球之類。
〉交和侵冦之事。
皆書。
〈女眞壤界相接。
爲患已久。
日本隔海相通。
其來亦遠。
舊史隻雲某時某國入冦而已。
土俗風氣。
年代事實。
略不之見。
今隨事立文而詳之。
○三國時與倭和戰。
不見本史者。
從倭史補入。
〉 ○凡封拜。
正統封王皆書。
今倣之。
王子受封書之。
重維城也。
○朝臣勳封。
或書或否。
〈有以勳賢而書者。
有以著權而書者。
有以濫封而書者。
〉 一正統命官宰相。
皆書而後代命官煩數。
不能悉書。
若其人事業。
不甚著者略之。
餘官非有故不書。
而至於君子小人進退用舍之際。
依例特詳之。
一嬖臣封拜。
依宦者例。
加嬖臣字。
一權臣遷官。
皆書自字。
亦綱目之例也。
一選擧皆書。
而後代變更紛數。
不足爲法者略之。
一中國冊命皆書。
〈所冊官封註中見之。
〉其有殊禮亦書。
○冊後妃,冊太子幷書。
命號有異則書封號。
〈如高麗太祖王妃河東郡夫人之類。
〉 一本國。
賜殊禮於其臣子者。
依例書之。
〈婦人賜爵。
隨事而書。
宮妾不在此例。
〉 一徵聘,錄子孫,賜爵,賜姓。
幷從本例。
而從祀聖廟。
追褒勳賢。
皆書。
○凡征伐。
依本例。
而別無義例者。
或從本文。
〈外侮曰入。
而攻人破其城邑之易者。
亦曰入。
○勝敵而誘襲屠坑。
皆惡辭。
喪師而虜獲擒執。
皆賤辭。
見敵而城守者。
皆嘉辭。
棄軍而遁走者。
皆罪辭。
○大衆曰帥師。
○潰而稱地者。
病其潰也。
捷而稱地者。
快其捷也。
討賊。
不以成敗而皆予之。
滅國。
不以強弱而皆惡之。
〉 一中國之與本國。
有大小之分。
華夷之別。
若大國來侵則固當應之。
若本國先侵則皆曰犯。
〈林氏書犯之例。
得矣。
〉 ○凡廢黜。
罷免,囚繫,流竄,誅殺,寬宥。
幷從本例。
一謝病,請老,緻仕,宰相賢臣。
依例書。
其有事則雖小人書。
○凡人事。
諸例皆從本例而卒死例。
宰相雖悉書。
末世宰相甚繁。
不可悉書。
故其事蹟可見者書卒。
其餘多略之。
○其被殺而書卒者。
變例也。
〈若鄭夢周之類。
〉 一新羅俗無姓。
故〈唐書雲新羅人無姓〉宰相及他臣人。
隻稱其名而姓氏不見。
今不可考。
其可考者書
皆直書以著實。
今高勾麗太祖王。
高麗獻宗。
今皆據實書之。
〉○廢殺而不書者。
變例也。
〈禑昌。
〉 ○凡祭祀。
若三國之時。
天地宗廟之禮。
可見者書之。
以著禮之得失。
〈正統無統同。
〉○高麗以後。
宗廟之禮。
世或一見。
或因事而書。
一雜祠依例。
而高麗醮祀之類。
煩不可悉書。
特擧其甚者。
一冠婚依例。
而其同姓婚娶。
特詳以示譏。
一自三國至高麗。
尊奉佛敎。
如八關燃燈百高座受菩薩戒講經飯僧創寺建塔之類。
不可勝書。
或書其始。
或擧其甚者。
一擧盛禮宴饗學校。
幷從本例。
○凡行幸。
依例而正統廵幸。
不書還宮者。
史闕也。
一高麗人君。
幸佛寺私第。
煩不可悉書。
非有事則多略之。
一微行遊觀。
田獵奔走。
幷從本例。
○凡恩澤。
依例而曰赦,曰宥。
從本文。
一制詔更革。
戒諭遺詔。
遣使巡行。
號令興作。
幷從本例。
〈其稱制稱詔等處。
皆因本文以示僭。
〉 ○凡朝會之例。
中國正統。
若漢唐宋明則書曰入朝。
曰入貢。
曰入賀于某。
夷狄。
若遼金元則雖尊事而略其辭。
隻曰遣使如某。
〈元承正統而高麗之臣雖別。
然以遼金之例。
處之者。
以別乎中華之正統也。
〉 一大國使之來。
中國正統則備事書之。
〈如使某官某之類。
〉夷狄則略之。
書某國遣使來。
或隻書某使來。
一交隣之辭。
聘獻,報謝,遣使如某之類。
隨事書之。
而多因本。
文使賢則官而姓名之。
事重則亦如之。
餘皆略。
〈隻雲遣使。
〉使或當名而不書者。
史闕也。
○年例節使則書其始而注其例。
〈如賀正賀生辰。
持禮使之類。
緻詳於初曰自此。
遂以爲常不必盡書。
〉詔使之例來者。
亦不必盡書。
因事乃見〈三國之初。
朝聘上國甚罕。
故無事之使亦書之。
〉 一會見,和好,交質,結婚。
隨事立文。
一報哀中國則曰遣使報哀。
〈皇太後以下不書。
〉裔戒則曰遣使來告其主之喪。
一降附之例。
有本國納欵於上國者。
有小國來服於本國者。
皆隨事書之而多因本文。
一以地與人。
隨事立文。
〈高麗歸九城之類。
〉上國。
以地與本國亦同。
〈如元歸東寧府之類。
〉 一東方與中國。
禍福休戚。
每每相關。
而歷代承事則其廢興大事當書。
○隣國興滅當書。
〈如公孫淵,慕容燕,渤海,遼,金,東眞之類。
〉○山戎〈靺鞨契丹女眞之類。
〉島夷〈日本琉球之類。
〉交和侵冦之事。
皆書。
〈女眞壤界相接。
爲患已久。
日本隔海相通。
其來亦遠。
舊史隻雲某時某國入冦而已。
土俗風氣。
年代事實。
略不之見。
今隨事立文而詳之。
○三國時與倭和戰。
不見本史者。
從倭史補入。
〉 ○凡封拜。
正統封王皆書。
今倣之。
王子受封書之。
重維城也。
○朝臣勳封。
或書或否。
〈有以勳賢而書者。
有以著權而書者。
有以濫封而書者。
〉 一正統命官宰相。
皆書而後代命官煩數。
不能悉書。
若其人事業。
不甚著者略之。
餘官非有故不書。
而至於君子小人進退用舍之際。
依例特詳之。
一嬖臣封拜。
依宦者例。
加嬖臣字。
一權臣遷官。
皆書自字。
亦綱目之例也。
一選擧皆書。
而後代變更紛數。
不足爲法者略之。
一中國冊命皆書。
〈所冊官封註中見之。
〉其有殊禮亦書。
○冊後妃,冊太子幷書。
命號有異則書封號。
〈如高麗太祖王妃河東郡夫人之類。
〉 一本國。
賜殊禮於其臣子者。
依例書之。
〈婦人賜爵。
隨事而書。
宮妾不在此例。
〉 一徵聘,錄子孫,賜爵,賜姓。
幷從本例。
而從祀聖廟。
追褒勳賢。
皆書。
○凡征伐。
依本例。
而別無義例者。
或從本文。
〈外侮曰入。
而攻人破其城邑之易者。
亦曰入。
○勝敵而誘襲屠坑。
皆惡辭。
喪師而虜獲擒執。
皆賤辭。
見敵而城守者。
皆嘉辭。
棄軍而遁走者。
皆罪辭。
○大衆曰帥師。
○潰而稱地者。
病其潰也。
捷而稱地者。
快其捷也。
討賊。
不以成敗而皆予之。
滅國。
不以強弱而皆惡之。
〉 一中國之與本國。
有大小之分。
華夷之別。
若大國來侵則固當應之。
若本國先侵則皆曰犯。
〈林氏書犯之例。
得矣。
〉 ○凡廢黜。
罷免,囚繫,流竄,誅殺,寬宥。
幷從本例。
一謝病,請老,緻仕,宰相賢臣。
依例書。
其有事則雖小人書。
○凡人事。
諸例皆從本例而卒死例。
宰相雖悉書。
末世宰相甚繁。
不可悉書。
故其事蹟可見者書卒。
其餘多略之。
○其被殺而書卒者。
變例也。
〈若鄭夢周之類。
〉 一新羅俗無姓。
故〈唐書雲新羅人無姓〉宰相及他臣人。
隻稱其名而姓氏不見。
今不可考。
其可考者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