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關燈


    〈萱裔之類。

    〉 一新羅之初。

    王號未定。

    稱居西幹,次次?,尼師今,麻立幹。

    崔緻遠年代曆。

    嫌其夷語。

    變文書之。

    通鑑因之。

    史是紀實之書。

    當從實書之。

    今依本史。

    〈綱從本號。

    目則稱王。

    〉 一羅麗之初。

    馬韓正統猶存。

    二國皆稱君〈百濟。

    爲馬韓所封。

    則亦依周時列國例稱君。

    〉 一女居尊位曰女主。

    〈從舊史。

    〉 一失位曰廢王。

    〈高麗史。

    凡爲權臣所廢者。

    皆稱前王。

    綱目無前帝之文。

    林氏改以廢王。

    今從之。

    ○林氏曰。

    高麗忠宣,忠肅,忠惠。

    皆以大國命。

    得位於父在之日。

    及大國還收印章。

    復父王位則無他位號。

    當爲廢王矣。

    以倫常言之。

    父在而子稱前王。

    大有難安。

    以得位之先後言之。

    父居子先而稱子王爲前王。

    其於名實。

    兩爲未當。

    故改書曰廢王。

    此語。

    深得義理之正。

    〉 一國號。

    或書以當時所定之號。

    〈若新羅之初稱斯盧。

    脫解以後。

    稱鷄林。

    智證以後。

    始定新羅之號。

    〉或從其本號。

    〈駕洛不稱金官。

    百濟不稱南扶餘之類。

    〉 一中國正統皇帝。

    有事於本國。

    首書則曰國號皇帝。

    〈唐太宗之類〉屢書則隻曰帝。

    ○明興以後。

    書曰大明太祖高皇帝。

    特例也。

    〈明爲中華正統而本朝之所尊事。

    無異內服。

    其例亦當如此也。

    〉○中國無統。

    皆稱某主。

    ○隋煬帝。

    唐武後。

    直書其名。

    依新莾例。

    〈楊廣。

    武瞾。

    拂亂綱常。

    罪惡通天。

    人人之所必誅也。

    史氏筆法。

    衮鉞千古則當追正其罪。

    直書其名。

    不當稱帝稱後。

    因其當時臣子之稱。

    〉 ○凡卽位。

    皆依本例正統繼世曰卽位〈新羅文武王以後。

    皆書卽位。

    其書立者。

    不順之辭。

    〉無統曰立。

    正統之世。

    諸國曰嗣。

    〈新羅三姓相傳多異常例。

    故隨事變文。

    以緻其詳而異姓書姓。

    〉 一建國新羅始祖。

    依某人立某爲某王之例朱蒙。

    逃難稱王。

    溫祚受封立國。

    皆隨事書之。

    ○高麗太祖。

    依稱皇帝之例。

    〈諸史皆雲諸將。

    立王建爲王。

    此非綱目之例。

    故今改定。

    〉 一凡建都,起兵,加號,傳國之類。

    並從本例。

     ○凡改元。

    君薨之年。

    新君雖稱元。

    而仍用舊君年。

    注新元於下。

    〈稱元於先王之崩年。

    朱子謂於君臣父子之倫。

    所害尤大。

    三國之君。

    皆於薨年稱元。

    金氏反謂之得禮。

    權氏史略。

    改舊史踰年稱元。

    庶幾得春秋之義。

    然非實事。

    故今從通鑑。

    直書以著其失。

    〉 一一年之內。

    二君稱元。

    則注新元於舊君紀年下。

    〈如新羅神武元年。

    注文聖元年之類。

    〉 ○凡尊立。

    正統。

    皆依例書之。

    立後有不書者。

    史闕也。

     一新羅高麗。

    立同姓至親爲後。

    或諱稱外姓者。

    皆隨事直書。

    以示譏焉。

     一三國之際。

    立妃可見者書之。

    無姓氏則名之。

    〈閼英也。

    〉又無名則因其所稱。

    〈若酒桶村女。

    〉○三國立太子必書。

    其不書者。

    史闕也。

    〈新羅三姓繼序。

    多異常例。

    故謹書以考其變。

    〉○正統。

    雲立子某爲太子無統雲立太子某。

    ○正統在時。

    諸國立子。

    稱立子某爲嗣。

    〈如高勾麗類利之類。

    〉 一高麗聘公主之世。

    因事書之。

    皆從本文。

    〈其薨也。

    舊史隻曰某公主。

    今加王妃二字以別之。

    〉 一三國高麗後太子稱號。

    皆從本文。

    〈如曰後。

    曰妃。

    曰太子。

    曰正胤。

    曰世子之類。

    〉 ○凡崩葬。

    幷從本例。

    正統曰薨。

    〈臣子之辭。

    〉葬必書。

    無統稱薨而書名。

    葬不書。

    其書者變例也。

    ○正統太後王後薨。

    葬書。

    其不書者史闕也。

    ○正統之世。

    諸國王及妃。

    幷書卒。

    〈高勾麗朱蒙及松氏之類〉○女主曰女主某卒。

    〈女居尊位。

    陰疑於陽。

    幹統甚矣。

    不可與正尊同稱。

    故書卒。

    〉 一王後薨卒。

    皆從其君。

    而其書死者。

    變例也。

    若高勾麗之于氏。

    高麗之千秋太後。

    通鑑論詳矣。

    林氏之說。

    〈在麗顯宗二十年。

    〉有不然者。

    後世史氏之筆法。

    豈可從當時臣子之稱乎。

     一躳行簒弑者。

    若傳世垂統則綱目皆從常例。

    然後世史筆。

    不可無貶。

    故正統則某纂位。

    〈若新羅宣德憲德。

    高麗肅宗之類。

    〉無統則某簒立。

    死不書葬。

    〈若新羅訥祗。

    高勾麗次大王。

    百濟古爾之類。

    〉其名謚。

    墨之而陰刻焉。

    〈或言帝王之名旣重。

    雖在異代。

    不可以有貶曰春秋。

    王不稱天則在當世而已施貶辭。

    綱目。

    亦稱帝禪則已不諱矣。

    後世史官。

    旣非其臣子。

    有何諱尊之義乎。

    若如或說。

    人主何畏乎史筆。

    況簒逆大惡萬世人主之所深惡必欲誅之者乎。

    孟子稱紂爲獨夫。

    紂非天子之尊乎。

    〉 ○凡簒弑。

    綱目立例。

    尤爲謹嚴。

    今皆倣之。

    被弑而賊不得則書曰盜弑。

    〈恭愍王。

    〉 一國君。

    爲他國所害者。

    皆隨事異文。

     ○凡廢徙幽囚之類。

    各以其事書。

    〈綱目。

    於本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