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懲淫僧巧斷忤逆案 忘形迹罰出押櫃錢

關燈
uo你是通濟當店主麼?&rdquo老人答道:&ldquo商民周德鄰,在老父台治下開設這通濟典當店,已有三十七年了。

    &rdquo金琰道:&ldquo本縣特地請你來,因有事要和你商量,你暫且坐在這公案旁邊,本縣好和你談話。

    &rdquo 公案旁邊,照例是沒有第二個座位的,金琰叫跟随的端了一張靠椅來,讓周德鄰就坐。

    周德鄰打躬推辭道:&ldquo商民怎敢和老父台對坐。

    &rdquo金琰笑道:&ldquo你不用客氣,且坐下來,本縣自有道理。

    &rdquo周德鄰這才斜欠着屁股坐了。

    跟随的呈上兩件袈裟,金琰将袈裟反複看了一遍,問周德鄰道:&ldquo法緣和尚說這種袈裟,新制的時候,每件得花二十來兩銀子,你是開當店有眼力的人,你看是不是真要花這麼多銀子一件?&rdquo 周德鄰道:&ldquo法緣師傅的話不差,确是要花二十多兩銀子一件。

    &rdquo金琰又對法緣說道:&ldquo你這樣的和尚真難得,為幫鄰居的忙,肯拿出這麼值錢的袈裟,給人家去典押,實在是少有的了。

    &rdquo法緣道:&ldquo出家人以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我佛祖當日親手割下身上的肉,給餓鷹吃,袈裟身外之物,算得什麼!&rdquo金琰道:&ldquo你真不愧釋家的好弟子,能體佛祖舍身救人之旨,這麼本縣還有一件事,要你大發慈悲,想必你是情願的。

    張天爵忤逆不孝的東西,本縣按律處死他是不用說了,隻是本縣平生最痛恨的就是不孝,覺得不孝的逆子,死有餘辜,在未将他處死以前,還應打他幾闆屁股,也使在這裡觀本縣審案的人,一則看看榜樣;二則心裡痛快痛快。

    你說應該打不應該打?&rdquo 法緣不敢說不應該打,并且也猜不透金琰問這話的用意,随口答道:&ldquo大老爺說該打是應該打的。

    &rdquo金琰接着問道:&ldquo該打是該打,不過你看他這小小的年紀,受得住打呢,還是受不住打呢?&rdquo法緣一時不好回答,金琰也不待他回答,說道:&ldquo本縣料他也受不住,佛祖當日割肉喂鷹,你今日就仰體佛祖這一點慈悲之意,脫出屁股來,代他受了這一頓打,也成全你釋家舍身救人的功德,想必你是沒有不情願的。

    &rdquo說畢,舉起驚堂木一拍,随手抓了一大把簽往公案下一擲,喝道:&ldquo拉下去打!&rdquo 法緣隻吓得面如土色,搗蒜也似的叩頭哀求道:&ldquo貧僧并無過犯,求大老爺看在我佛祖面上,饒了貧僧。

    &rdquo兩旁掌刑的見簽已掣下,如餓鷹撲兔一般地搶過來,哪容法緣分說,幾下就揪翻了,将褲腰褪了下來,舉起毛竹闆聽候催刑的命令。

     金琰從容笑道:&ldquo你有什麼過犯,本縣因為知道你是一個好和尚,肯替人救苦救難,才教你代張天爵受刑,這正是本縣看佛祖的面子,成全你這一件功德。

    打!&rdquo這&ldquo打&rdquo字出口,下面一、二、三、四&hellip&hellip六、七&hellip&hellip九、十地吆打起來了。

     在場觀審的人,看金琰是這般打法緣,無一個不暗暗稱快,大家喜形于色,唯有張劉氏在旁看了,心中好生難受。

    便是掌刑的,也憤恨法緣刁唆張劉氏送懲忤逆,代為不平,有意重打。

    不到一百闆,已打得皮開肉綻,金琰高聲說道:&ldquo這是法緣和尚,代替這逆子受刑,打法緣和尚就和打忤逆子一樣。

    &rdquo說着又掣了一把簽掼下,連聲喝重打,直打到法緣叫喊不成聲了,血肉狼藉滿地才住。

    金琰吩咐好生攙扶起來,這一頓闆子,打得許多看的人,都眉花眼笑。

     金琰于無意中仿佛聽得看的人當中,有一人低聲說道:&ldquo王大少爺,你看了不開心麼?這也可算是替你出了氣了。

    &rdquo金琰一聽,記起那樁在街上扭打的笑話來了,故作不經意地循聲看去,果見一個年約四十多歲的男子,身上穿得甚是齊整,神氣之間,比較一般的人都似乎得意些,站的地位,離公案很近,并聽得他又低聲說道:&ldquo這秃驢的前面太快活了,後面應該吃這麼一點兒苦才是。

    &rdquo金琰也不理會,是掌刑的仍将法緣引到公案前邊跪下,即帶笑說道:&ldquo你說張漢誠在日與你頗有交誼,你這回代替他兒子受刑,他在九泉之下,也應含笑點頭,說你這和尚真能不負死友。

    于今張天爵的棺本錢,已經有了,但是他裝殓的衣服還沒有,本縣知道布施為佛門第一功德,這兩件袈裟,你既借給張劉氏當了,本縣勸你索性布施給張天爵,又成全你一件功德,料你斷無不情願之理。

    &rdquo 法緣到了這一步,心裡已明白金琰,是知道他與張劉氏通奸的事,不便明說出來。

    一則因沒有确實證據,又無人告發,不好坐實其事;二則因張漢誠在日是個負文名的秀才,這種玷辱家門的醜事,一經證實,更使張漢誠蒙羞地下,所以借口代替張天爵打他。

    就是法緣自己也情願吃這種暗虧,不願審問出通奸的罪名來,以後無面目在石泉縣見人。

    聽金琰說要布施這兩件袈裟,逆料說不情願也是枉然,隻得叩頭說聽憑大老爺吩咐,貧僧無不謹遵。

     金琰即掉轉臉問周德鄰道:&ldquo這兩件袈裟,典押雖隻得十二串錢,然賣出去究竟能值得多少?請你照實估個價值。

    &rdquo周德鄰道:&ldquo兩件好值五十串錢。

    &rdquo金琰點頭問道:&ldquo你們當店裡帶徒弟,是怎生一個規矩,照例須繳納多少錢的押櫃?&rdquo周德鄰道:&ldquo敝行帶徒弟也是三年出師,須繳押錢六十串。

    &rdquo金琰道:&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