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尼姑庵與格子門
關燈
小
中
大
社如今依然如故。
在《源氏物語》中亦有所提及。
據說這裡是神社的遺址,當年侍奉伊勢神宮的齋宮(内親王)曾在這裡閑居三年,修身養性,戒齋沐浴。
它以帶有原樹皮的黑木建造的牌坊和小籬牆而聞名。
打野野宮前面跨上了原野道路,景色立即開闊起來,那就是岚山。
千重子在渡月橋前岸邊的松樹林蔭處,乘上了公共汽車。
“回家以後,關于爸爸的情況該怎麼說好呢……也許媽媽早就知道了……” 中京的商家在明治維新[明治維新,指一六八六年的資産階級民主革命。
]前曾遭到“炮轟”、“火燒”的浩劫,毀了不少房子。
太吉郎的店鋪也難以幸免。
因此,這一帶的鋪子盡管保留着紅格子門和二樓小格子窗這樣一些古色古香的京都風格,但實際上還不到百年曆史。
——據說,太吉郎店鋪後面的倉庫,幸免于這場戰火的洗劫…… 太吉郎的店鋪之所以沒趕時髦,幾乎保留原來的樣子而未加改裝,固然是由于主人的性格,另一方面,恐怕也是因為批發生意不那麼興隆的緣故吧。
千重子回來,打開了格子門,一直望到屋子緊裡頭。
和往常一樣,母親阿繁正坐在父親的桌前抽煙。
左手托着腮幫,曲着身子,好像在讀或寫什麼的樣子。
然而,桌面上卻什麼也沒有。
“我回來了。
”千重子說着走到母親身旁。
“啊,你回來了。
辛苦啦。
”母親蘇醒過來似的說,“你爹在幹什麼呢?” “是啊……”千重子沒想好怎麼回答,便說,“我買豆腐去了。
” “是森嘉的嗎?你爹一定很高興吧。
做了燙豆腐?……” 千重子點點頭。
“岚山怎麼樣?”母親問。
“遊客很多……” “沒叫你爹陪你到岚山嗎?” “沒有,因為庵主沒在家……”接着,千重子又回答說:“爸爸好像在練毛筆字呐。
” “是練毛筆字呀。
”母親沒有感到意外的樣子,“練字嘛,可以養養神。
我也有這個經驗。
” 千重子仔細觀察母親那白皙而端莊的臉,卻沒有看出她的内心活動。
“千重子,”母親平靜地說,“千重子,你,将來不一定非要繼承這個店不可……” “如果你想結婚,也可以嘛。
” “……” “你聽清楚了嗎?” “幹嗎要說這種話呢?” “用一句話是說不清楚的。
不過,媽也五十了。
媽是經過考慮才說的。
” “那倒不如不做這個買賣……”千重子那雙美麗的眼睛濕潤了。
“瞧,你扯得太遠了……”母親微微地笑了。
“千重子,你說咱家倒不如不做買賣,是真心話嗎?” 母親的聲音并不高昂,但态度突然嚴肅起來。
剛才千重子還看見母親微笑,難道是看錯了嗎? “是真心話。
”千重子答道。
一股難以名狀的痛楚湧上了心頭。
“我沒生氣。
你不必露出那樣的神色。
你應該明白,年輕人能說會道,老年人懶得說話,究竟誰凄涼啊?” “媽媽,請你原諒我。
” “有什麼可原諒不原諒的……” 這回母親倒是真的笑了。
“媽媽現在說的,同剛才跟你談的,好像風馬牛不相及呀……” “我也恍恍惚惚,不知自己都說了些什麼。
” “一個人——女人也罷,對自己所說的話,最好要堅持到底,不要改變。
” “媽媽!” “在嵯峨,你對爹是不是也這樣說了?” “不,我對爸爸什麼也沒說……” “是嗎?你不妨也對你爹說說看嘛……男人聽了可能會生氣,不過,心裡一定會很高興的。
”母親用手按着額頭,又說,“我坐在你爹的桌前,就想你爹的事。
” “媽媽,您全都知道了吧?” “知道什麼?” 母女兩個人沉默了好一陣子。
最後還是千重子忍耐不住,開口說了:“我到織錦市場去看看有什麼菜,好準備晚飯。
” “好,那你就去吧。
” 千重子站起來向店鋪那邊走去,然後下到土間來。
這個土間是狹長形狀,直通内宅。
在店鋪對面的牆邊上,有一排黑色爐竈,廚房就在那兒。
如今連這些爐竈都不用了。
在爐竈的後面,裝上煤氣爐子,并鋪上了地闆。
倘使像原來那樣,下面是泥灰,通風,這在京都的寒冬臘月,是吃不消的。
但是,爐竈沒有拆掉(大部分人家都保留着),也許是普遍信奉竈神——竈王爺的緣故吧。
各家在爐竈後面都供着鎮火的神符。
而且還排着布袋神[布袋神系七福神之一,貌似彌勒佛。
]。
布袋神共有七尊,每年初午[初午,即每年二月首次的午日,是稻荷神社的廟會。
]人們都到伏見[伏見,京都南部的一個區。
]的稻荷神社請一尊回來供上,以後逐尊買來添上。
如果在這期間家裡死了人,就又從第一尊開始,再逐尊請來。
千重子店鋪裡的竈神,七尊都請齊了。
因為隻有父母和女兒三口人,在最近十八年裡又都沒有死人。
在這排竈神的旁邊,供着一個花瓶。
三天兩頭,母親就給換水,還小心謹慎地揩拭它的座架。
千重子拎着菜籃子出門,看見一個青年男子和她隻差一步擦肩走進格子門。
“大概是銀行的人吧。
”
在《源氏物語》中亦有所提及。
據說這裡是神社的遺址,當年侍奉伊勢神宮的齋宮(内親王)曾在這裡閑居三年,修身養性,戒齋沐浴。
它以帶有原樹皮的黑木建造的牌坊和小籬牆而聞名。
打野野宮前面跨上了原野道路,景色立即開闊起來,那就是岚山。
千重子在渡月橋前岸邊的松樹林蔭處,乘上了公共汽車。
“回家以後,關于爸爸的情況該怎麼說好呢……也許媽媽早就知道了……” 中京的商家在明治維新[明治維新,指一六八六年的資産階級民主革命。
]前曾遭到“炮轟”、“火燒”的浩劫,毀了不少房子。
太吉郎的店鋪也難以幸免。
因此,這一帶的鋪子盡管保留着紅格子門和二樓小格子窗這樣一些古色古香的京都風格,但實際上還不到百年曆史。
——據說,太吉郎店鋪後面的倉庫,幸免于這場戰火的洗劫…… 太吉郎的店鋪之所以沒趕時髦,幾乎保留原來的樣子而未加改裝,固然是由于主人的性格,另一方面,恐怕也是因為批發生意不那麼興隆的緣故吧。
千重子回來,打開了格子門,一直望到屋子緊裡頭。
和往常一樣,母親阿繁正坐在父親的桌前抽煙。
左手托着腮幫,曲着身子,好像在讀或寫什麼的樣子。
然而,桌面上卻什麼也沒有。
“我回來了。
”千重子說着走到母親身旁。
“啊,你回來了。
辛苦啦。
”母親蘇醒過來似的說,“你爹在幹什麼呢?” “是啊……”千重子沒想好怎麼回答,便說,“我買豆腐去了。
” “是森嘉的嗎?你爹一定很高興吧。
做了燙豆腐?……” 千重子點點頭。
“岚山怎麼樣?”母親問。
“遊客很多……” “沒叫你爹陪你到岚山嗎?” “沒有,因為庵主沒在家……”接着,千重子又回答說:“爸爸好像在練毛筆字呐。
” “是練毛筆字呀。
”母親沒有感到意外的樣子,“練字嘛,可以養養神。
我也有這個經驗。
” 千重子仔細觀察母親那白皙而端莊的臉,卻沒有看出她的内心活動。
“千重子,”母親平靜地說,“千重子,你,将來不一定非要繼承這個店不可……” “如果你想結婚,也可以嘛。
” “……” “你聽清楚了嗎?” “幹嗎要說這種話呢?” “用一句話是說不清楚的。
不過,媽也五十了。
媽是經過考慮才說的。
” “那倒不如不做這個買賣……”千重子那雙美麗的眼睛濕潤了。
“瞧,你扯得太遠了……”母親微微地笑了。
“千重子,你說咱家倒不如不做買賣,是真心話嗎?” 母親的聲音并不高昂,但态度突然嚴肅起來。
剛才千重子還看見母親微笑,難道是看錯了嗎? “是真心話。
”千重子答道。
一股難以名狀的痛楚湧上了心頭。
“我沒生氣。
你不必露出那樣的神色。
你應該明白,年輕人能說會道,老年人懶得說話,究竟誰凄涼啊?” “媽媽,請你原諒我。
” “有什麼可原諒不原諒的……” 這回母親倒是真的笑了。
“媽媽現在說的,同剛才跟你談的,好像風馬牛不相及呀……” “我也恍恍惚惚,不知自己都說了些什麼。
” “一個人——女人也罷,對自己所說的話,最好要堅持到底,不要改變。
” “媽媽!” “在嵯峨,你對爹是不是也這樣說了?” “不,我對爸爸什麼也沒說……” “是嗎?你不妨也對你爹說說看嘛……男人聽了可能會生氣,不過,心裡一定會很高興的。
”母親用手按着額頭,又說,“我坐在你爹的桌前,就想你爹的事。
” “媽媽,您全都知道了吧?” “知道什麼?” 母女兩個人沉默了好一陣子。
最後還是千重子忍耐不住,開口說了:“我到織錦市場去看看有什麼菜,好準備晚飯。
” “好,那你就去吧。
” 千重子站起來向店鋪那邊走去,然後下到土間來。
這個土間是狹長形狀,直通内宅。
在店鋪對面的牆邊上,有一排黑色爐竈,廚房就在那兒。
如今連這些爐竈都不用了。
在爐竈的後面,裝上煤氣爐子,并鋪上了地闆。
倘使像原來那樣,下面是泥灰,通風,這在京都的寒冬臘月,是吃不消的。
但是,爐竈沒有拆掉(大部分人家都保留着),也許是普遍信奉竈神——竈王爺的緣故吧。
各家在爐竈後面都供着鎮火的神符。
而且還排着布袋神[布袋神系七福神之一,貌似彌勒佛。
]。
布袋神共有七尊,每年初午[初午,即每年二月首次的午日,是稻荷神社的廟會。
]人們都到伏見[伏見,京都南部的一個區。
]的稻荷神社請一尊回來供上,以後逐尊買來添上。
如果在這期間家裡死了人,就又從第一尊開始,再逐尊請來。
千重子店鋪裡的竈神,七尊都請齊了。
因為隻有父母和女兒三口人,在最近十八年裡又都沒有死人。
在這排竈神的旁邊,供着一個花瓶。
三天兩頭,母親就給換水,還小心謹慎地揩拭它的座架。
千重子拎着菜籃子出門,看見一個青年男子和她隻差一步擦肩走進格子門。
“大概是銀行的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