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記憶 — 痕迹理論的基礎:理論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于音調;但是,兩個例子之間的差别仍舊存在着,我們現在正在調查這種差别,也就是說,在一個空間單位和一個時間單位之間的差别。
那麼,這種差别在組織過程中究竟是如何出現的呢?在這過程中,空間的同質和時間的同質之間的差别在何處變得明顯起來了呢? 一種連續音調的時間單位問題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記住一個事實(一個我們迄今為止并未關注的事實),也即一切組織都是時間中的一個過程。
當我們關注具有穩定形式的空間組織的結果時,我們可能忽略了這個事實,因為穩定的組織是不受時間支配的,原因在于它們不随時間而變化。
然而,所有這些穩定的空間組織都因力的相互作用而聚合在一起,這些力從單位裡的每一個點傳播到其他的點是需要花時間的,盡管所花時間可能很短。
引入這一事實,将有助于我們澄清空間組織和時間組織之間的差别。
空間單位内的任何兩個點在涉及時間方面均是相等的;從a點出發的力到達b點所花的時間與從b點出發的力到達a點所花的時間是相等的。
而且,由于力同時始于a和b,因此b和a也同時受到它們的影響。
因此,整個過程便缺乏方向了。
對子的時間單位問題 人們會立即明白,将同樣的描述用于音調上面是完全不可能的。
很顯然,并不存在彼此相互作用的不同的點,也沒有力量會通過空間而傳播,以便成為這個單位組織的主要原因。
在我們嘗試解釋這個過程之前,我們将轉向我們的第二個例子:在一個黑色背景上有兩根相鄰的白線,以及十分緊密地相繼呈現的兩下輕叩,線和輕叩可以作為對子而被察覺。
關于這兩條線,毋須補充什麼。
它們通過它們的相等性所産生的力而緊挨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對子(見邊碼p.166),這些力所起的作用恰與我們第一個例子中讨論過的力相似。
因此,讓我們轉向兩下輕叩。
如果我們聽到它們是成對地出現的,那麼它們也一定是由力而結合在一起的。
但是,這個例子不同于空間例子,理由有兩個:一方面,這兩下輕叩是出現在同一地方的,另一方面,當第二聲輕叩出現時,第一聲輕叩已經停止。
很清楚,在存在的某物和不存在的某物之間是不可能存在任何力量的。
若要産生一對輕叩的單位需要力量,單是這樣一個結論,就迫使我們作出這樣的假設,盡管第一聲輕叩已經停止存在,但是一定還保留着某種東西,它充當着力量所施加于其上的點。
換句話說,一對輕叩是組織産物的結論直接導緻這樣的假設,即第一聲輕叩遺留下了痕迹。
過程和痕迹在大腦中的不同定位 我們的結論把我們引向深入。
我們必須假設,第二聲輕叩的過程在大腦中發生的地點不同于痕迹發生的地點,盡管這種差異是極小的。
如果情形不是如此,那麼,兩聲輕叩的情況将不同于兩條線的情況。
如果第二聲輕叩的過程發生在與第一聲輕叩留下痕迹的地點相同的地點,那麼,我們便不可能理解對子的形成了。
确實,第二聲輕叩可能通過發生在一個充滿着痕迹的地方而與第一聲輕叩有所不同,因為第一聲輕叩是發生在一個無痕迹的區域裡的;這一假設符合斯托特的理論。
但是,所謂結對并不是一個輕叩加上另一個帶有新特性的輕叩。
此外,如果我們繼續我們的一系列輕叩,那麼,第三下輕叩也可以像第一下輕叩那樣容易地被聽到,等等。
而且,被聽到的系列的時間方面将不同于實際系列的時間方面,一個對于中兩個成員之間的時間間隔仿佛比一個對子的第二個成員與下一個對子的第一個成員之間的時間間隔要小一些。
如果在圖97中上面的點子代表客觀的輕叩時間順序,那麼,下面的點子就将代表在由兩聲輕叩組成的對子中主觀節律發生時所聽到的序列。
這類事實以下述假設為基礎似乎是不可理解的,這種假設是,痕迹的地點與過程的地點是一樣的,因為,如果真是一樣的話,則第一個興奮的痕迹将會被第二個興奮完全改變,以緻于喪失了它的同一性。
我們對斯托特痕迹理論的異議導緻了同樣的結論(見邊碼p.446),尤其是那兩個相互交織的上升和下降的音階。
這一基本的結論(即過程的地點不同于痕迹的地點),最近已為勞恩斯泰因(Lauenstein)所強調,他的考慮與我們的考慮稍稍不同,與大多數當前的學習理論有所不同,他從這些考慮中引伸出同樣的結論。
&ldquo尚未直接提到的這些理論都以這樣的假設為基礎,即當有機體在相繼的場合從事習得的活動時,同樣的大腦細胞一定參與其中&hellip&hellip&rdquo(漢弗萊,p.210)。
由化學澱積之間的動力交流所産生的組織 兩聲輕叩所構成的一個對子,按照我們的論點,有賴于一個興奮區和先前興奮的痕迹之間的動力交流。
這就使得尋找使這種動力交流成為可能的兩個區域的特征變得十分必要。
勞恩斯泰因發展了苛勒的心物組織論,提出了一個用以解決這個問題,并導緻深遠影響的結論的假設。
這種相互作用可能是由于兩個區域之間接觸時所發生的電勢(electricalpotential)的跳躍,或者是由于兩者中的一個與它們間的場之間發生的電勢的跳躍,如果它們不是毗鄰的話。
假如刺激在兩個毗鄰區域中是不同的,則按照這一假設,兩個相應的心物區域中的化學過程将導緻參與反應的分子和離子的不同濃差(concentrations),由于正負離子的速度不同,也一定會産生勢能(potential)的差異。
如果這兩個區域為不同刺激的區域所分隔,那麼,由三個區域構成的整個場将成為單一的動力場,它的特性也有賴于三個區域裡的相對濃差。
勞恩斯泰因讨論了一個同質背景上具有不同明度的兩個灰色點(見圖97a)的例子。
在這個例子中,假如兩個方塊具有功能關系,那麼,直接依靠兩個方塊之間差異的場内一定會産生某種東西,從而能傳遞它們差異之經驗。
他引證了若幹例子,以表明哪種事件必須在這個中介的場内被假設。
我将複制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盡管大腦裡的具體過程肯定是完全不同的:&ldquo往兩個有着大的水平十字形底部的容器注水,使它們達到不同的水平面,兩個容器由一根狹窄的管道連接着。
在連接管道的每個十字形部分中,流動速度(或壓力梯度)可以用來測量兩個容器中的水平差異&rdquo(p.145)。
人們看到,該理論也包含了上圖的例子,其中兩個分離的小方塊是相等的;在流體動力學的例子中,速度為零的情況将與這種情況相一緻。
這些假設也可用到我們的兩聲輕叩中去,它們與兩個分離的小方塊相一緻,而不是與毗鄰區域的例子相一緻。
在第二次輕叩時,大腦區域内産生了某種濃差。
第一次輕叩的痕迹,也就是說,從第一個興奮中産生的澱積物,正如我們所推論的那樣,存在于一個稍有不同的區域;另一方面,它也有它自己的濃差,多少有點像第一個過程産生的濃差一樣,而且其中存在着具有其濃差的間隔痕迹。
鑒此,兩個相繼輕叩的例子已還原為兩次同時出現的小方塊的例子:兩個輕叩是行為單位,因為在第二次輕叩産生的澱積物和第一次輕叩遺留下來的痕迹(由間隔遺留下來的痕迹)之間存在着一個場過程。
迄今為止,我們的假設解釋了兩次輕叩的對子特征:在第二次輕叩時,我們不僅假設了與它相一緻的興奮,而且還假設了一個場興奮,它将這個興奮與先前發生的那個興奮的痕迹聯結起來。
應當牢記的是,我們把經驗與興奮關聯起來,但不是把它與痕迹關聯起來。
因此,第一次輕叩隻有通過場興奮才&ldquo處于意識之中&rdquo,這種場興奮指向它的痕迹,而非作為一種意象(image),也就是說一種分離的經驗。
我們的理論包含了關于這個場過程之原因的一種暗示。
由于我們在興奮區和痕迹區的濃差中(或相等中)推知出這種暗示,因此它僅僅與興奮過程本身間接地聯系着,也就是說,隻有通過該過程賴以發生的濃差。
這裡,該理論顯然是不完整的。
當第二個興奮過去以後,它的痕迹還保留着,從而在兩個區域之間也存在着濃差的區别。
因此,如果場事件單單依靠這一區别的話,那麼,它便應當無限地進行下去;我們也将不再聽到任何叩擊聲,而仍能意識到對子的特征。
我們在前面曾堅決主張這種經驗是可能的,但是,它們肯定不會一直發生,如果我們的理論完整,它們本該如此。
在我們繼續論述我們理論的這個方面之前,我們必須糾正另外一個錯誤,也即我們呈現中固有的一個錯誤。
我們已經把第二個興奮視作一種基本上獨立的事件,它随之與第一個興奮過程的痕迹發生聯系。
這是一種并不合理的簡化方式,之所以引入這種方式是為了使讀者更易于跟上這一困難的論點。
實際上,第二次輕叩的興奮将在由第一次輕叩的痕迹所決定的場内引起。
這一點在我們後面的讨論中将證明具有很大的重要性。
時間組織中興奮的作用 為了進一步發展我們的理論,我們現在将區别四種不同的例子:(1)兩個灰色小方塊的經驗,如圖97a那樣;(2)兩次相繼輕叩的經驗;(2)前者的痕迹;(4)後者的痕迹。
由于我們在此之前尚未讨論過(2),因此,現在有充分理由把它視作一個空間單位的痕迹代表。
空間單位被解釋為,依其内部發生的過程之性質,而與那些結合在一起的區域相一緻并與其餘部分相分離。
由于痕迹直接有賴于這些過程,因此,它們将&ldquo繪制&rdquo(map)這些過程,而且作為&ldquo地圖&rdquo(maps),它們将從圍繞過程的痕迹中被分離出來,并在它們自身内部結合起來。
換言之,正如我們不得不推論一個場過程在第二次輕叩結束以後将在兩次輕叩的痕迹之間得到繼續那樣,我們也必須假設場過程将在空間單位的痕迹内發生。
如果它們不發生,那麼這些痕迹單位将不再成為單位。
在第三章裡,我們了解到單位形成包括形狀。
由此,原始過程的分布形狀也必須以痕迹的動力形狀加以保持。
這樣,空間單位的痕迹是應力(stress)下的系統,正如我們後面将會見到的那樣,由此說法可以得出進一步的結論。
現在,當我們把例(2)和例(4)進行比較時,我們發現它們在許多方面是基本上相似的。
在這兩個例子中,痕迹都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一個統一系統,它與兩個小方塊和輕叩以及它們之間的間隔相一緻,這種間隔,就痕迹而言,在兩個例子中都是一種空間間隔。
确實,這種空間間隔在第一個例子中是由于以下事實,即在與經驗相一緻的原始過程中,具有三個組成部分的整個事件是在空間上得到擴展的,而在第二個例子中,空間間隔把它的存在歸之于時間序列,興奮發生于與痕迹的地點不同的地點上。
但是,實驗證據(我們将在以後讨論)表明,這種起源的差異至少對發生在統一的痕迹系統中的若幹結果沒有影響。
因此,我們将把這兩個例子結合起來處理。
倘若痕迹隻是沒有新興奮的痕迹,則在我們的行為場裡就沒有東西與之相一緻。
但是,對于由經驗相伴的未來過程來說,它是一個條件。
這裡所謂的經驗,指的是認知、辨别和回憶。
另一方面,我們還被導向這樣的結論,這些統一的痕迹系統處在應力狀态之下。
讓我們把這些系統中與第一個成員相對應的部分用a來表示,把與第二個成員相對應的部分用b來表示,把與間隔相對應的部分用i來表示。
于是,如果a、b和i都是不同的濃差區域,那麼,它們之間便将有一種勢能的跳躍模式,它有可能在aib系統中産生相等過程,或者産生其他東西。
另一方面,經驗中沒有什麼東西提示存在着這些過程。
很顯然,我們的論點已經導向一種矛盾。
然而,這種矛盾無法通過從我們的假設中取消關于痕迹系統中動力狀态的假設而消除。
正如我們不久将會看到的那樣,若幹實驗事實像我們的推斷一樣,使得這種假設成為必要:這些痕迹系統随着時間而變化,這可以用它們的後效(after-effects)來證明。
結果,我們必須解釋,為什麼這些過程在我們的行為場中未被呈現,換言之,為什麼它們沒有由意識伴随。
我們把前兩個例子納入我們的讨論,以便為這一解釋獲得一條線索。
在例(1)中,我們體驗了一個對子,它的兩個成員是同時呈現的,而在例(2)中,當對于被體驗時,其中的一個成員已經過去了。
這種經驗的差别是與過程的動力差别相一緻的:在例(1)中,有兩個興奮(或者,更确切地說是三個興奮,因為我們必須把兩個小方塊之間的間隔也包括在内)和與此聯結的動力場。
在例(2)中,隻有一個興奮,而與這個興奮相聯結的場過程帶有兩個在此之前發生的興奮痕迹。
根據我們面臨的兩個例子,我們必須推論,一個場内的一種或多種興奮決定了場的時間特征或空間特征。
如果b區通過i區的中介而與a區聯系的話,如果b區單獨成為一個實際興奮的所在地的話,那麼,這種聯系除了說明aib的組織之外,還為b提供了&ldquo比a更晚出現&rdquo的特征,或者&ldquo第二興奮&rdquo的特征。
時間方向和興奮 于是,我們可以說,過程的&ldquo方向&rdquo(direction)有賴于這樣的事實,即它是否含有一個或多個興奮,但是,方向這個術語也必須謹慎對待,因為有些過程的方向是不受興奮所支配的。
可見,如果a區比b區具有更高濃差的話,則過程便将從a指向b,而當b成為更大濃差的區域時,便一定具有相反的方向,即從b指向a,不論a是一個興奮還是一個痕迹。
确實,我們可以在第一個例子中看到a比b的顔色更談或更深(按照小方塊的排列),我們也可以在第二個例子中聽到b比a更強或更弱(按照兩聲輕叩的相對強度)。
在我們的假設中,有賴于興奮的方向是時間方向本身。
我們的假設包含了例子之間的差異,也就是例(1)的小方塊和例(2)的輕叩之間的差異,即使把場事件歸因于a和b之間濃差的區别,情形也一樣;如果在例(2)中,a隻是一種痕迹,那麼它的濃差便是它的存在,因為它被遺留下來,因為對它來說沒有發生任何新東西,然而,b處的濃差則是在整個過程持續的那段時間裡由興奮創造出來并加以維持的。
另一方面,在例(1)中,a和b的濃差在動力上是相等的,兩者都是由興奮創造和維持的。
在a和b處發生的差異&mdash&mdash在例(2)中,一方面是靜态條件,另一方面則是動态過程,而在例(1)中,則是兩個動态過程&mdash&mdash肯定能夠說明那些直接解釋過程的時間方向的其他差異。
為了能夠一方面解釋例(1)和例(2)之間的差異,另一方面解釋例(2)和例(4)之間的差異,我們必須作出這樣的假設,在缺乏任何興奮的情況下,兩種痕迹之間發生的過程具有不同的強度,也就是說,具有不同的速率(rate),或者,當其中一個區域處于興奮狀态時,與此同時發生的過程屬于不同的種類。
這将意味着這樣一種假設,即一個過程必須具有某種強度,按一定速度發生,以便在行為場中被描述,或者,換言之,由意識伴随着,不過,這是一個似乎不可能的假設。
然而,如果無此可能,則速率方面的差異可能是由于種類方面的差異;例如,人們可能認為,純粹擴散的過程&mdash&mdash在其他過程中間&mdash&mdash将會在&ldquo已死的&rdquo痕迹之間發生,這些過程将會十分緩慢,以緻于不能視作是經驗的對應物。
在那種情況下,成為經驗載體的一種生理過程的特性将不一定是它的速度,而是它的種類。
空間和時間記憶的相似性 在我們結束本讨論之前,我們必須從例(2)和例(4)的相似性中再作一次推論,也就是說,根據兩種同時産生的灰色小方塊所遺留下來的痕迹,以及兩個相繼産生的叩擊中所遺留下來的痕迹來進行推論。
如果我們以此為基礎的假設和論點正确的話,那麼,我們的時間序列記憶(memoryoftemporalsequences)與空間模式的記憶(memoryofspatialpatterns)相似,因為在痕迹中時間已經變得空間化。
這一推論看來已為事實所證實。
在回憶我自己往事的過程中(這些往事是有序列地先後發生的,如在海濱度過一天的各個事件那樣),我回憶的這些事件在不同地點展開,盡管我知道這些事件在時間上是一件接着一件發生的,但這種知識與空間模式(在我的回憶中擁有的事件)相比屬于不同的經驗。
這些事件在我的回憶過程中以明确的空間圖式展開,然而,它們卻缺乏成為時間序列的直接特征,正如我們已經十分充分地讨論過的那樣,這些時間序列區分了兩聲叩擊。
看來,關于它們之間的時間關系,更多的是一種動力關系,這種動力關系把時間關系與自我(Ego)聯系起來,而不是在它們自身内部把時間關系結合起來。
這種說法,就其發展而言,使我們的推論增加了分量,但是,它并未排除這樣一種可能,即具有真正的時間序列的記憶可能發生。
一種連續音調的時間統一問題得到解釋 現在,讓我們回到第一個例子上面來。
為了便于第二個例子的讨論,我們曾放棄了第一個例子。
我所謂的第二個例子是指在一個确定的時間裡聽到恒定的音調。
是什麼東西給了它統一性呢?假如我們關于對子形成的解釋正确的話,那麼,有關我們問題的答案可能隻有一個了:正如兩下叩擊之間的統一性是由于與兩下叩擊相一緻(以及與它們之間的間隔相一緻)的兩個區域的化學澱積之間發生的過程一樣,一個音調的統一性也由于&ldquo澱積&rdquo,這些澱積是由不同地點的連續振動産生的。
組織再次是空間的,并且像其他的組織一樣,從下列事實中獲得它的時間特征,也即整個澱積單位除了它的&ldquo頂端&rdquo(tip)外是由已死的痕迹組成的,而所謂的頂端,則是指剛由一個興奮構成的地方。
這些興奮連續發生,因此,澱積列(columnofdeposits)也連續增加。
通常,興奮在任何時間不會一緻,例如,一種聲音将被另一種聲音伴随着。
對于這些正在變化着的刺激,如果我們的假設正确的話,一定會有部分澱積列與它們相一緻,而該澱積列是與一緻的興奮周期相一緻的,按照我們在讨論空間組織中發現的等同定律(見邊碼p.166),澱積列是由這種一緻性而結合起來的。
另一方面,興奮的變化,伴随着澱積的改變,會使這些澱積列以與空間組織相類比的方式彼此分離。
如果馬赫環(Machrings)的等值能在時間場内被發現的話,那麼,這将是對該假設的令人鼓舞的證實。
在聲學中;人們會在音高和強度中尋求這樣一個等值。
人們會去産生一個滑奏(glissando),既可以是頻率的滑奏,也可以是強度的滑奏,并在這一滑奏的速率中引入一個突然的變化。
我們的圖48(見邊碼p.170)将提供這些例子的例證,如果現在用橫座标表示時間而不是距離,縱座标表示頻率或強度,則就能證實這一論點。
因此,如果與馬赫環相似的現象發生,我們将把圖形b和C作為在p時刻具有非連續性的上升滑奏的刺激來聽,這種非連續性在圖形b中具有突然上升或下降的特征(在音高或強度中),在圖c中,這種非連續性具有突然下降和上升的特征。
然而,該實驗并非終極性的。
盡管它為我們的假設提供了很重要的證據(如果實驗結果是積極的話),但是,即使産生消極的結果也不會使我們的假設變得無效,因為澱積列中的空間組織毋須在一切方面都與同時發生的空間場内的空間組織相等。
我們的假設導向另一種推論。
如果刺激時間十分短促,那麼,由于系統的慣性,在興奮建立起新的澱積時将沒有時間讓&ldquo死亡的&rdquo澱積繼續保存下來。
發生的一切将是一個興奮帶着它自身的濃差,緊跟其後的是另一個興奮。
這種情況與空間中&ldquo點&rdquo的情況十分相似;這種短促的聲音,例如
那麼,這種差别在組織過程中究竟是如何出現的呢?在這過程中,空間的同質和時間的同質之間的差别在何處變得明顯起來了呢? 一種連續音調的時間單位問題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記住一個事實(一個我們迄今為止并未關注的事實),也即一切組織都是時間中的一個過程。
當我們關注具有穩定形式的空間組織的結果時,我們可能忽略了這個事實,因為穩定的組織是不受時間支配的,原因在于它們不随時間而變化。
然而,所有這些穩定的空間組織都因力的相互作用而聚合在一起,這些力從單位裡的每一個點傳播到其他的點是需要花時間的,盡管所花時間可能很短。
引入這一事實,将有助于我們澄清空間組織和時間組織之間的差别。
空間單位内的任何兩個點在涉及時間方面均是相等的;從a點出發的力到達b點所花的時間與從b點出發的力到達a點所花的時間是相等的。
而且,由于力同時始于a和b,因此b和a也同時受到它們的影響。
因此,整個過程便缺乏方向了。
對子的時間單位問題 人們會立即明白,将同樣的描述用于音調上面是完全不可能的。
很顯然,并不存在彼此相互作用的不同的點,也沒有力量會通過空間而傳播,以便成為這個單位組織的主要原因。
在我們嘗試解釋這個過程之前,我們将轉向我們的第二個例子:在一個黑色背景上有兩根相鄰的白線,以及十分緊密地相繼呈現的兩下輕叩,線和輕叩可以作為對子而被察覺。
關于這兩條線,毋須補充什麼。
它們通過它們的相等性所産生的力而緊挨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對子(見邊碼p.166),這些力所起的作用恰與我們第一個例子中讨論過的力相似。
因此,讓我們轉向兩下輕叩。
如果我們聽到它們是成對地出現的,那麼它們也一定是由力而結合在一起的。
但是,這個例子不同于空間例子,理由有兩個:一方面,這兩下輕叩是出現在同一地方的,另一方面,當第二聲輕叩出現時,第一聲輕叩已經停止。
很清楚,在存在的某物和不存在的某物之間是不可能存在任何力量的。
若要産生一對輕叩的單位需要力量,單是這樣一個結論,就迫使我們作出這樣的假設,盡管第一聲輕叩已經停止存在,但是一定還保留着某種東西,它充當着力量所施加于其上的點。
換句話說,一對輕叩是組織産物的結論直接導緻這樣的假設,即第一聲輕叩遺留下了痕迹。
過程和痕迹在大腦中的不同定位 我們的結論把我們引向深入。
我們必須假設,第二聲輕叩的過程在大腦中發生的地點不同于痕迹發生的地點,盡管這種差異是極小的。
如果情形不是如此,那麼,兩聲輕叩的情況将不同于兩條線的情況。
如果第二聲輕叩的過程發生在與第一聲輕叩留下痕迹的地點相同的地點,那麼,我們便不可能理解對子的形成了。
确實,第二聲輕叩可能通過發生在一個充滿着痕迹的地方而與第一聲輕叩有所不同,因為第一聲輕叩是發生在一個無痕迹的區域裡的;這一假設符合斯托特的理論。
但是,所謂結對并不是一個輕叩加上另一個帶有新特性的輕叩。
此外,如果我們繼續我們的一系列輕叩,那麼,第三下輕叩也可以像第一下輕叩那樣容易地被聽到,等等。
而且,被聽到的系列的時間方面将不同于實際系列的時間方面,一個對于中兩個成員之間的時間間隔仿佛比一個對子的第二個成員與下一個對子的第一個成員之間的時間間隔要小一些。
如果在圖97中上面的點子代表客觀的輕叩時間順序,那麼,下面的點子就将代表在由兩聲輕叩組成的對子中主觀節律發生時所聽到的序列。
這類事實以下述假設為基礎似乎是不可理解的,這種假設是,痕迹的地點與過程的地點是一樣的,因為,如果真是一樣的話,則第一個興奮的痕迹将會被第二個興奮完全改變,以緻于喪失了它的同一性。
我們對斯托特痕迹理論的異議導緻了同樣的結論(見邊碼p.446),尤其是那兩個相互交織的上升和下降的音階。
這一基本的結論(即過程的地點不同于痕迹的地點),最近已為勞恩斯泰因(Lauenstein)所強調,他的考慮與我們的考慮稍稍不同,與大多數當前的學習理論有所不同,他從這些考慮中引伸出同樣的結論。
&ldquo尚未直接提到的這些理論都以這樣的假設為基礎,即當有機體在相繼的場合從事習得的活動時,同樣的大腦細胞一定參與其中&hellip&hellip&rdquo(漢弗萊,p.210)。
由化學澱積之間的動力交流所産生的組織 兩聲輕叩所構成的一個對子,按照我們的論點,有賴于一個興奮區和先前興奮的痕迹之間的動力交流。
這就使得尋找使這種動力交流成為可能的兩個區域的特征變得十分必要。
勞恩斯泰因發展了苛勒的心物組織論,提出了一個用以解決這個問題,并導緻深遠影響的結論的假設。
這種相互作用可能是由于兩個區域之間接觸時所發生的電勢(electricalpotential)的跳躍,或者是由于兩者中的一個與它們間的場之間發生的電勢的跳躍,如果它們不是毗鄰的話。
假如刺激在兩個毗鄰區域中是不同的,則按照這一假設,兩個相應的心物區域中的化學過程将導緻參與反應的分子和離子的不同濃差(concentrations),由于正負離子的速度不同,也一定會産生勢能(potential)的差異。
如果這兩個區域為不同刺激的區域所分隔,那麼,由三個區域構成的整個場将成為單一的動力場,它的特性也有賴于三個區域裡的相對濃差。
勞恩斯泰因讨論了一個同質背景上具有不同明度的兩個灰色點(見圖97a)的例子。
在這個例子中,假如兩個方塊具有功能關系,那麼,直接依靠兩個方塊之間差異的場内一定會産生某種東西,從而能傳遞它們差異之經驗。
他引證了若幹例子,以表明哪種事件必須在這個中介的場内被假設。
我将複制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盡管大腦裡的具體過程肯定是完全不同的:&ldquo往兩個有着大的水平十字形底部的容器注水,使它們達到不同的水平面,兩個容器由一根狹窄的管道連接着。
在連接管道的每個十字形部分中,流動速度(或壓力梯度)可以用來測量兩個容器中的水平差異&rdquo(p.145)。
人們看到,該理論也包含了上圖的例子,其中兩個分離的小方塊是相等的;在流體動力學的例子中,速度為零的情況将與這種情況相一緻。
這些假設也可用到我們的兩聲輕叩中去,它們與兩個分離的小方塊相一緻,而不是與毗鄰區域的例子相一緻。
在第二次輕叩時,大腦區域内産生了某種濃差。
第一次輕叩的痕迹,也就是說,從第一個興奮中産生的澱積物,正如我們所推論的那樣,存在于一個稍有不同的區域;另一方面,它也有它自己的濃差,多少有點像第一個過程産生的濃差一樣,而且其中存在着具有其濃差的間隔痕迹。
鑒此,兩個相繼輕叩的例子已還原為兩次同時出現的小方塊的例子:兩個輕叩是行為單位,因為在第二次輕叩産生的澱積物和第一次輕叩遺留下來的痕迹(由間隔遺留下來的痕迹)之間存在着一個場過程。
迄今為止,我們的假設解釋了兩次輕叩的對子特征:在第二次輕叩時,我們不僅假設了與它相一緻的興奮,而且還假設了一個場興奮,它将這個興奮與先前發生的那個興奮的痕迹聯結起來。
應當牢記的是,我們把經驗與興奮關聯起來,但不是把它與痕迹關聯起來。
因此,第一次輕叩隻有通過場興奮才&ldquo處于意識之中&rdquo,這種場興奮指向它的痕迹,而非作為一種意象(image),也就是說一種分離的經驗。
我們的理論包含了關于這個場過程之原因的一種暗示。
由于我們在興奮區和痕迹區的濃差中(或相等中)推知出這種暗示,因此它僅僅與興奮過程本身間接地聯系着,也就是說,隻有通過該過程賴以發生的濃差。
這裡,該理論顯然是不完整的。
當第二個興奮過去以後,它的痕迹還保留着,從而在兩個區域之間也存在着濃差的區别。
因此,如果場事件單單依靠這一區别的話,那麼,它便應當無限地進行下去;我們也将不再聽到任何叩擊聲,而仍能意識到對子的特征。
我們在前面曾堅決主張這種經驗是可能的,但是,它們肯定不會一直發生,如果我們的理論完整,它們本該如此。
在我們繼續論述我們理論的這個方面之前,我們必須糾正另外一個錯誤,也即我們呈現中固有的一個錯誤。
我們已經把第二個興奮視作一種基本上獨立的事件,它随之與第一個興奮過程的痕迹發生聯系。
這是一種并不合理的簡化方式,之所以引入這種方式是為了使讀者更易于跟上這一困難的論點。
實際上,第二次輕叩的興奮将在由第一次輕叩的痕迹所決定的場内引起。
這一點在我們後面的讨論中将證明具有很大的重要性。
時間組織中興奮的作用 為了進一步發展我們的理論,我們現在将區别四種不同的例子:(1)兩個灰色小方塊的經驗,如圖97a那樣;(2)兩次相繼輕叩的經驗;(2)前者的痕迹;(4)後者的痕迹。
由于我們在此之前尚未讨論過(2),因此,現在有充分理由把它視作一個空間單位的痕迹代表。
空間單位被解釋為,依其内部發生的過程之性質,而與那些結合在一起的區域相一緻并與其餘部分相分離。
由于痕迹直接有賴于這些過程,因此,它們将&ldquo繪制&rdquo(map)這些過程,而且作為&ldquo地圖&rdquo(maps),它們将從圍繞過程的痕迹中被分離出來,并在它們自身内部結合起來。
換言之,正如我們不得不推論一個場過程在第二次輕叩結束以後将在兩次輕叩的痕迹之間得到繼續那樣,我們也必須假設場過程将在空間單位的痕迹内發生。
如果它們不發生,那麼這些痕迹單位将不再成為單位。
在第三章裡,我們了解到單位形成包括形狀。
由此,原始過程的分布形狀也必須以痕迹的動力形狀加以保持。
這樣,空間單位的痕迹是應力(stress)下的系統,正如我們後面将會見到的那樣,由此說法可以得出進一步的結論。
現在,當我們把例(2)和例(4)進行比較時,我們發現它們在許多方面是基本上相似的。
在這兩個例子中,痕迹都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一個統一系統,它與兩個小方塊和輕叩以及它們之間的間隔相一緻,這種間隔,就痕迹而言,在兩個例子中都是一種空間間隔。
确實,這種空間間隔在第一個例子中是由于以下事實,即在與經驗相一緻的原始過程中,具有三個組成部分的整個事件是在空間上得到擴展的,而在第二個例子中,空間間隔把它的存在歸之于時間序列,興奮發生于與痕迹的地點不同的地點上。
但是,實驗證據(我們将在以後讨論)表明,這種起源的差異至少對發生在統一的痕迹系統中的若幹結果沒有影響。
因此,我們将把這兩個例子結合起來處理。
倘若痕迹隻是沒有新興奮的痕迹,則在我們的行為場裡就沒有東西與之相一緻。
但是,對于由經驗相伴的未來過程來說,它是一個條件。
這裡所謂的經驗,指的是認知、辨别和回憶。
另一方面,我們還被導向這樣的結論,這些統一的痕迹系統處在應力狀态之下。
讓我們把這些系統中與第一個成員相對應的部分用a來表示,把與第二個成員相對應的部分用b來表示,把與間隔相對應的部分用i來表示。
于是,如果a、b和i都是不同的濃差區域,那麼,它們之間便将有一種勢能的跳躍模式,它有可能在aib系統中産生相等過程,或者産生其他東西。
另一方面,經驗中沒有什麼東西提示存在着這些過程。
很顯然,我們的論點已經導向一種矛盾。
然而,這種矛盾無法通過從我們的假設中取消關于痕迹系統中動力狀态的假設而消除。
正如我們不久将會看到的那樣,若幹實驗事實像我們的推斷一樣,使得這種假設成為必要:這些痕迹系統随着時間而變化,這可以用它們的後效(after-effects)來證明。
結果,我們必須解釋,為什麼這些過程在我們的行為場中未被呈現,換言之,為什麼它們沒有由意識伴随。
我們把前兩個例子納入我們的讨論,以便為這一解釋獲得一條線索。
在例(1)中,我們體驗了一個對子,它的兩個成員是同時呈現的,而在例(2)中,當對于被體驗時,其中的一個成員已經過去了。
這種經驗的差别是與過程的動力差别相一緻的:在例(1)中,有兩個興奮(或者,更确切地說是三個興奮,因為我們必須把兩個小方塊之間的間隔也包括在内)和與此聯結的動力場。
在例(2)中,隻有一個興奮,而與這個興奮相聯結的場過程帶有兩個在此之前發生的興奮痕迹。
根據我們面臨的兩個例子,我們必須推論,一個場内的一種或多種興奮決定了場的時間特征或空間特征。
如果b區通過i區的中介而與a區聯系的話,如果b區單獨成為一個實際興奮的所在地的話,那麼,這種聯系除了說明aib的組織之外,還為b提供了&ldquo比a更晚出現&rdquo的特征,或者&ldquo第二興奮&rdquo的特征。
時間方向和興奮 于是,我們可以說,過程的&ldquo方向&rdquo(direction)有賴于這樣的事實,即它是否含有一個或多個興奮,但是,方向這個術語也必須謹慎對待,因為有些過程的方向是不受興奮所支配的。
可見,如果a區比b區具有更高濃差的話,則過程便将從a指向b,而當b成為更大濃差的區域時,便一定具有相反的方向,即從b指向a,不論a是一個興奮還是一個痕迹。
确實,我們可以在第一個例子中看到a比b的顔色更談或更深(按照小方塊的排列),我們也可以在第二個例子中聽到b比a更強或更弱(按照兩聲輕叩的相對強度)。
在我們的假設中,有賴于興奮的方向是時間方向本身。
我們的假設包含了例子之間的差異,也就是例(1)的小方塊和例(2)的輕叩之間的差異,即使把場事件歸因于a和b之間濃差的區别,情形也一樣;如果在例(2)中,a隻是一種痕迹,那麼它的濃差便是它的存在,因為它被遺留下來,因為對它來說沒有發生任何新東西,然而,b處的濃差則是在整個過程持續的那段時間裡由興奮創造出來并加以維持的。
另一方面,在例(1)中,a和b的濃差在動力上是相等的,兩者都是由興奮創造和維持的。
在a和b處發生的差異&mdash&mdash在例(2)中,一方面是靜态條件,另一方面則是動态過程,而在例(1)中,則是兩個動态過程&mdash&mdash肯定能夠說明那些直接解釋過程的時間方向的其他差異。
為了能夠一方面解釋例(1)和例(2)之間的差異,另一方面解釋例(2)和例(4)之間的差異,我們必須作出這樣的假設,在缺乏任何興奮的情況下,兩種痕迹之間發生的過程具有不同的強度,也就是說,具有不同的速率(rate),或者,當其中一個區域處于興奮狀态時,與此同時發生的過程屬于不同的種類。
這将意味着這樣一種假設,即一個過程必須具有某種強度,按一定速度發生,以便在行為場中被描述,或者,換言之,由意識伴随着,不過,這是一個似乎不可能的假設。
然而,如果無此可能,則速率方面的差異可能是由于種類方面的差異;例如,人們可能認為,純粹擴散的過程&mdash&mdash在其他過程中間&mdash&mdash将會在&ldquo已死的&rdquo痕迹之間發生,這些過程将會十分緩慢,以緻于不能視作是經驗的對應物。
在那種情況下,成為經驗載體的一種生理過程的特性将不一定是它的速度,而是它的種類。
空間和時間記憶的相似性 在我們結束本讨論之前,我們必須從例(2)和例(4)的相似性中再作一次推論,也就是說,根據兩種同時産生的灰色小方塊所遺留下來的痕迹,以及兩個相繼産生的叩擊中所遺留下來的痕迹來進行推論。
如果我們以此為基礎的假設和論點正确的話,那麼,我們的時間序列記憶(memoryoftemporalsequences)與空間模式的記憶(memoryofspatialpatterns)相似,因為在痕迹中時間已經變得空間化。
這一推論看來已為事實所證實。
在回憶我自己往事的過程中(這些往事是有序列地先後發生的,如在海濱度過一天的各個事件那樣),我回憶的這些事件在不同地點展開,盡管我知道這些事件在時間上是一件接着一件發生的,但這種知識與空間模式(在我的回憶中擁有的事件)相比屬于不同的經驗。
這些事件在我的回憶過程中以明确的空間圖式展開,然而,它們卻缺乏成為時間序列的直接特征,正如我們已經十分充分地讨論過的那樣,這些時間序列區分了兩聲叩擊。
看來,關于它們之間的時間關系,更多的是一種動力關系,這種動力關系把時間關系與自我(Ego)聯系起來,而不是在它們自身内部把時間關系結合起來。
這種說法,就其發展而言,使我們的推論增加了分量,但是,它并未排除這樣一種可能,即具有真正的時間序列的記憶可能發生。
一種連續音調的時間統一問題得到解釋 現在,讓我們回到第一個例子上面來。
為了便于第二個例子的讨論,我們曾放棄了第一個例子。
我所謂的第二個例子是指在一個确定的時間裡聽到恒定的音調。
是什麼東西給了它統一性呢?假如我們關于對子形成的解釋正确的話,那麼,有關我們問題的答案可能隻有一個了:正如兩下叩擊之間的統一性是由于與兩下叩擊相一緻(以及與它們之間的間隔相一緻)的兩個區域的化學澱積之間發生的過程一樣,一個音調的統一性也由于&ldquo澱積&rdquo,這些澱積是由不同地點的連續振動産生的。
組織再次是空間的,并且像其他的組織一樣,從下列事實中獲得它的時間特征,也即整個澱積單位除了它的&ldquo頂端&rdquo(tip)外是由已死的痕迹組成的,而所謂的頂端,則是指剛由一個興奮構成的地方。
這些興奮連續發生,因此,澱積列(columnofdeposits)也連續增加。
通常,興奮在任何時間不會一緻,例如,一種聲音将被另一種聲音伴随着。
對于這些正在變化着的刺激,如果我們的假設正确的話,一定會有部分澱積列與它們相一緻,而該澱積列是與一緻的興奮周期相一緻的,按照我們在讨論空間組織中發現的等同定律(見邊碼p.166),澱積列是由這種一緻性而結合起來的。
另一方面,興奮的變化,伴随着澱積的改變,會使這些澱積列以與空間組織相類比的方式彼此分離。
如果馬赫環(Machrings)的等值能在時間場内被發現的話,那麼,這将是對該假設的令人鼓舞的證實。
在聲學中;人們會在音高和強度中尋求這樣一個等值。
人們會去産生一個滑奏(glissando),既可以是頻率的滑奏,也可以是強度的滑奏,并在這一滑奏的速率中引入一個突然的變化。
我們的圖48(見邊碼p.170)将提供這些例子的例證,如果現在用橫座标表示時間而不是距離,縱座标表示頻率或強度,則就能證實這一論點。
因此,如果與馬赫環相似的現象發生,我們将把圖形b和C作為在p時刻具有非連續性的上升滑奏的刺激來聽,這種非連續性在圖形b中具有突然上升或下降的特征(在音高或強度中),在圖c中,這種非連續性具有突然下降和上升的特征。
然而,該實驗并非終極性的。
盡管它為我們的假設提供了很重要的證據(如果實驗結果是積極的話),但是,即使産生消極的結果也不會使我們的假設變得無效,因為澱積列中的空間組織毋須在一切方面都與同時發生的空間場内的空間組織相等。
我們的假設導向另一種推論。
如果刺激時間十分短促,那麼,由于系統的慣性,在興奮建立起新的澱積時将沒有時間讓&ldquo死亡的&rdquo澱積繼續保存下來。
發生的一切将是一個興奮帶着它自身的濃差,緊跟其後的是另一個興奮。
這種情況與空間中&ldquo點&rdquo的情況十分相似;這種短促的聲音,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