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社會和人格
關燈
小
中
大
此,它并沒有産生任何新問題。
隻要這個問題依然存在,這種團體形成便不會成為我們現在感興趣的問題。
起初,在剛進入房間時,我們并不屬于該團體。
然而,過了一會兒,我們便可能屬于該團體了。
究竟是什麼東西産生了這種不僅包括其他人而且還包括我們自己的新團體呢?把同樣的定律應用于這種新團體的形成(這種新團體,據發現,在第一個團體的形成中也起作用)是否有點牽強?我認為不。
盡管相似律不是唯一的因素,但是,我們自己和他人之間的相似性看來确實對這種新組織作出了貢獻。
當有些人穿着晚禮服時會感到明顯的别扭,而另外一些人則沒有這種感覺,盡管任何一方均沒有犯社交錯誤。
相似性和相貌特征 然而,我承認,等同因素并非團體形成中最強的力量。
但是,一俟我們開始去分析等同性和相似性本身時,該因素将直接把我們導向其他一些更重要的因素上去。
為什麼我的&ldquo自我&rdquo與其他人相似?(前者很少用視覺項來提供,而後者則主要用視覺項來提供。
)回答必須是,我的自我在特征方面肯定與其他人相似,這些特征盡管可以由視覺特征來傳遞,但卻無需這樣傳遞。
我們在前面也曾遇到過這些特征(第八章,見邊碼p.359;第九章,見邊碼p.407),當時我們稱它們為相貌特征(physiog-nomiccharaters)。
我們認為,通過這些特征,特别強大的自我-物體力量被喚起了;因此,當我們正在把團體形成(尤其是相似性)與它們聯系起來時,它并不是一個新的步驟。
因為我們視作我們自我特征的某種東西也出現在我們稱之為人類的場的那些部分裡面,并且在較小程度上也出現在動物身上。
我們通過視覺和聽覺感知人們,也就是感知與我們具有同樣自發性,具有目的和猶豫,歡樂和悲哀,勇氣,抱負等等的物體;我們也把我們自己作為人來加以體驗。
如果等同性在團體形成中是一個因素的話,它一定是相貌特征的等同性。
因此,一個老于世故的人很容易與其他老于世故的人聚集在一起,或者,甚至容易與那些玩賦了的人們聚在一起,而且也将在他的場内發展起一個他們和他共同屬于的心理團體;與此相反,如果一個直率和坦誠的人被抛入老于世故的人群中去,那麼他将不易發現他自己成為&ldquo我們&rdquo的一部分。
與此相似,悲哀者傾向于把自己從一個歡樂的團體中排斥出去。
相貌相似性可以導緻團體形成,這已為某些具有不同種系和不同生活習慣的鳥類所證明。
施特雷澤曼「Strese-mann,由卡茨(Katz)摘錄,1926年,p.466]認為他已經找到這種團體形成的原因。
&ldquo進入到令人印象深刻的和吵吵鬧鬧的鳥群中的小鳥是由于受到鳥群的吸引;它們把自己投入鳥群的生活漩渦,而且不易從裡面脫身出來。
&rdquo 相貌特征的起源:我們如何察覺&ldquo另一個人的心理&rdquo 但是,動力特征所起的作用遠遠超過單單決定心理團體的界限;動力特征也對團體結構和團體行為負有主要責任。
因此,我們的下一步工作是回答第九章(見邊碼p.407)提出的問題,即作為行為物體的人們如何擁有相貌特征,或者更通俗地說,我們如何覺察另一個人的心理。
我想把自己限于簡要的陳述,因為苛勒已經在他的《格式塔心理學》(GestaltPSychology)一書的第七章裡十分全面地讨論過這個問題了。
我不準備拒斥兩種被廣泛接受的理論,按照這兩種理論,我們是通過建立在類比基礎上的推論,或者是通過聯想來了解另一個人的情緒的。
這兩種理論都遭到了苛勒和C.D.布羅德(Broad)的駁斥。
布羅德因此下結論說:&ldquo由于剩下來的隻是兩種可供選擇的辦法,因此,或者是(1)存在某些認知情境,它們實際上包含了其他心理或它們的作為客觀成分的某些狀态;或者是(2)某些軀體形式、運動、姿勢及其矯正的視覺外觀對我們來說具有非獲得的(unac-quired)含義&rdquo(p.327)。
了解一下布羅德如何處理這兩種可能性是頗為有趣的。
盡管他給第二種可能性以顯著地位,但是他卻并不傾向于完全拒絕第一種可能性。
不過,第一種可能性甚至比起兩種被拒斥的理論來更加不可能被接受,因為它意味着一種對我來說至少顯得神秘莫測的知覺理論。
它否定行為世界和地理世界之間的差别。
如果他人的心理能夠直接提供給我的話,那麼它将是我行為世界和地理世界中的同一個物體。
另一方面,第二種可能性是承認相貌特征存在的另外一種方法。
每樣東西都有賴于這第二種可能性的詳盡闡述,也就是說,有賴于對下列問題的回答,即作為行為物體的人如何才能擁有具有認知價值,并與作為地理物體的他人的基本方面相一緻的相貌特征。
布羅德的回答是這樣的:&ldquo我們必須假設,人類的先天成分(也許也是其他群居動物的組成成分)是這樣的,當人們看到任何物體實際上與他自己十分相似時,他便本能地認為該物體受到了像他自己心理那樣的心理的激勵&rdquo(p.330)。
當然,這是完全不能令人滿意的。
如果人們認為其他物體受到像他自己心理那樣的心理的激勵,那麼這種說法是不正确的。
苛勒已經強調了這一點:&ldquo&hellip&hellip有時,我把其他人理解為與我十分不同。
例如,道格拉斯·費爾班克斯(DouglasFairbanks)富有特色的男子氣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遺憾的是,我無法使自己做到這一點&rdquo(1929年,p.237)。
但是,除了這種不适當性以外,布羅德的解釋從真正的意義上說不是解釋。
它所做的一切是引起人類天生的結構,即他的本能。
這種解釋是著名的休眠力(visdormitiva)類型的解釋,從而把解釋本身分解為對假裝要解決的問題的重新命名,如果我們認真對待它,我們必須将它用于具體的事例之中。
它如何處理這類問題:為什麼這張臉在我看來顯得悲傷?為什麼這個姿勢在我看來顯得屈從?為什麼這種聲音在我看來顯得興高采烈?難道我們對每一種這樣的體驗都有一種特殊的結構,或者說獨立的本能?每一種特定的場合如何設法求助于這種結構的特定部分,或者說喚起一種特定的本能官能?由于像布羅德理論那樣的理論無法使所有這些問題得到解答,因此它沒為問題提供真正的解答。
那麼,形式、運動、姿勢等等如何具有一種非獲得的含義呢?這個問題并沒有給我們留下特别新的或驚人的印象,因為我們曾遇到過行為物體直接擁有的一些特性(除了感覺特性以外)。
例如,一根線可能是曲線也可能是虛線,一個圖形可能是對稱的也可能是不成形的,旋律中的音調可能是平淡的也可能是刺耳的。
行為物體之所以擁有這些特性,是因為它們把存在歸之于組織。
我們曾在一次特定的讨論中為行為物體的這些特性補充了相貌特征,并且指出,對于相貌特征來說,通常較難指出基本組織的細節。
不過,在任何一個人的行為世界裡也可能産生笨拙的或優美的物體,而毋須使他與别人接觸。
一個優秀的素描者可以畫出優美的線條、笨拙的圖形,以及快樂或憂郁的模樣。
當我們探究世俗的藝術時,這一點更容易發生。
确實,在我們的行為世界中,極少有物體像優美的音樂那樣充滿情感。
另一個例子是木偶,木偶幾乎無需與人類具有幾何的相似性,然而卻仍然能夠載有大量的感情特征。
對于我們的論點來說,最佳的例子也許是按照米老鼠的形象所制作的某些特技電影,因為在這些電影中,客觀上既沒有運動,也沒有感情,而僅僅是奇怪圖片的連續。
不過,這種連續的序列在觀察者的行為世界裡産生了一些運動的物體,它們可以是機靈的,也可以是笨拙的,可以是朝氣蓬勃的,也可以是神情沮喪的,等等。
這個例子的優點在于這樣一個事實,即所有這些特征都隻存在于行為的物體中,而在地理物體中則完全不存在。
這些形态和運動對我們來說具有&ldquo含義&rdquo,它們成為刺激引起的心物組織的最清晰的方面或結果。
但是,為什麼這些&ldquo含義&rdquo是相貌的,為什麼它們傳遞情緒或其他心理的特征?如果這個問題意欲表明為什麼物體具有相貌特征,如悲哀和歡樂等等,那麼這是一個好問題。
可是,如果這個問題強調了&ldquo心理的&rdquo一詞,或者使之與&ldquo軀體的&rdquo或生理的相對立,那麼它便立即産生誤導作用。
這是因為,我們用于主觀經驗上的許多詞(如果不是大多數詞的話)同樣可以很好地用于客觀經驗上。
這個論點取自苛勒,他還引證了借自克拉格斯(Klages)的一些例子:&ldquo痛苦的情感&rdquo,&ldquo溫柔的性情&rdquo,&ldquo甜蜜的愛情&rdquo,等等。
因此,我們要進行解釋的并不是這些特性的心理本質,而是它們的性質。
為什麼是痛苦的而不是甜蜜的,平靜的而不是激動的,陰郁的而不是歡快的!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轉向一組不同的例子,在這些例子中,相貌特征或多或少是真實的。
我看到一個惱怒的人,這個人确實是惱怒的;我在早上遇見一位友人,發現他很沮喪,盡管他設法掩飾這種神情;我被那張臉上的小氣神情所震驚,确實在那醜陋的面具後面存在着一個吝啬的靈魂。
這些例子将引導我們深入一步,因為在這裡地理物體擁有某些特征,它們是由于它的天生本質,而且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在接近刺激(proximalsit-mulation)中運作。
一個惱怒的人或一個沮喪的人的行動在因果上将與他的心理狀态相聯系,另一方面将會為其他一些觀察他的人提供接近刺激。
因此,一種情境的産生帶有兩種關系:讓我們把惱怒的人或沮喪的人稱為A,把對他進行觀察的朋友稱為B。
于是,第一種關系是A所固有的,也就是在A的心情和他的活動之間的關系;而第二種關系則是對B來說作為可能刺激的這些活動和B對A及其心情的知覺之間的關系。
A的心情和情緒對A的活動發生影響,這是明顯的。
活動産生自自我系統内的應力,而情緒則與這些自我應力具有密切的關系,這是我們在第九章裡已經解釋過的。
即便如此,這兩種關系之間的動力關系可能屬于不同的種類。
情緒可能僅僅通過釋放而引發或影響活動;在這種情況下,活動的形式将不受釋放這些活動的情緒的支配。
但是,在我們讨論活動時,我們已經發現這種&ldquo釋放&rdquo概念完全不适合于處理事實;我們到處可以發現活動不僅是釋放出來的,而且也是受存在于整個場内的力的指向或引導的。
因此,我們必須考慮我們目前問題中的這種可能性。
如果一種情緒應力為活動導向,那麼,随之發生的活動将會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該情緒;外顯行為的特征将表現出行為得以發生的場的特征。
沮喪者的緩慢拖沓的行動,惱怒者的急促而又不連續的行動,确實是符合沮喪者的呆滞狀态和惱怒者的混亂狀态的。
外顯一面的沮喪或惱怒與意識一面的沮喪或惱怒一樣多。
因此,正如第二章(見邊碼p.39)所界定的那樣,真正的行為是攜帶情緒的,這種說法是有意義的。
現在,我們轉向第二種關系,也就是A的外顯行為和B對A的知覺之間的關系。
在B的感官中,尤其在B的眼睛和耳朵裡,存在着一種由A的狀态和活動所決定的接近刺激。
這種刺激在B的行為場裡引起了對A的時空組織。
它使A的活動在B的視網膜上繪制地圖(maps),也使A的言語在B的耳朵鼓膜上繪制地圖。
于是,我們的整個情境就變成這樣: EA-MA-RB-? EA是A的情緒或心境,MA是A的外顯活動,RB是由A的這些東西在B的視網膜上産生的意像(以及在B的耳朵裡産生的振動模式),符号-表示&ldquo繪制&rdquo。
EA是由MA來繪制的(mapped),依次,MA是由RB來繪制的,而RB又決定了B對A的知覺。
然而,在這兩種繪制之間是存在差别的:RB從幾何學角度繪制MA,也就是說,按照知覺定律一點一點地繪制,所以RB不是一種動力的繪制,正如我們在本書第三章(見邊碼p.75)讨論視網膜意像的性質時發現的那樣;當時我們把讨論限于空間圖景,但是,很容易看到,同樣的論點也适用于在我們目前的行文中頗為重要的時間圖景。
從時間角度講,RB也是一種刺激的鑲嵌(mosaieofstimulations),因為在RB裡面任何一個時刻發生的事情并不依賴于此刻之前發生的事情,而是依賴于此刻正好觸及視網膜的光線。
另一方面,MA對EA的繪制是動力的。
現在,我們知道RB的結果是B的心物場内的一種動力組織,它與RB的關系我們在第三章曾進行過一般的研究,并在第四章和第五章進行過詳細的研究。
在那裡,我們看到,這種組織對遠距離刺激的繪制常常比對接近刺激的繪制要好一些。
如果這在我們的例子中是正确的話,如果AB(A作為被B知覺的他)或多或少是對MA的真實繪制的話,那麼,我們便可以理解B如何意識到A的情緒,而毋須通過類比來進行聯想或推斷。
當接近刺激的分布像産生一種與遠距離刺激物體的組織相似的一種心物組織那樣擁有這些幾何學特征時,行為物體就會對遠距離刺激物體進行動力繪制。
這樣一來,我把桌上的煙灰缸看作一個分離的物體,因為刺激的分布在煙灰缸的界線上是不連續的,從而在我的行為環境中産生一個具有特定形狀的分離物體。
當我們将這一論點用于MA-RB-AB的關系中時,我們看到在許多例子中,RB作為對MA的幾何學繪制将擁有這些特征,正如将産生一個與MA動力地相似的AB一樣。
因此,A的聲音的提高将産生一種時間刺激模式,在該模式中,每一種聲音都伴随一個更響的聲音,這種刺激模式将引起一種逐漸增強(crescendo)的經驗。
與此相似的是,A的急促行動将導緻B的視網膜上時空的刺激分布,并依次導緻B體驗到一種急促的行動。
于是,在某種程度上,AB必須是對MA的動力繪制,不過,問題仍存在着,即AB将繪制出多少的MA。
例如,A的聲音的逐漸增強或他的整個行為可能是他的逐漸增強的興奮的表示,他的急促行動可能表示他的惱怒。
迄今為止,我們僅僅表明AB擁有逐漸增強的聲音或急促行動的特性。
但是,我們的真正問題是要解釋AB究竟是興奮還是惱怒。
困難似乎在于從逐漸增強過渡到興奮,或者從急促行動過渡到惱怒。
但是,這種困難要比實際的還要明顯。
人們體驗到的逐漸增強的聲音和行動急促完全是動力事件,它們的動力方面不過是由&ldquo逐漸增強&rdquo和&ldquo急促&rdquo這些術語給予了不恰當的描述,而這些術語是可以從幾何學角度進行解釋的。
如果我們試圖去找出一些詞彙,通過這些詞彙來描述這些經驗的動力方面,那麼我們便被驅使着去使用像興奮或惱怒這樣的術語。
正如我們前面曾經提到過的那樣(見邊碼p.657),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用同樣一些形容詞去描述&ldquo心理&rdquo事件和&ldquo生理&rdquo事件的原因。
如果認為&ldquo逐漸增強&rdquo原先僅僅作為一種強度的變化來體驗,隻是後來才被賦予興奮的特征,這似乎是一種錯誤的假設。
這種觀點已經在第八章結束時(見邊碼p.330)被駁斥過,在那裡,我們曾聲稱,行為世界越原始,它便越具有相貌性。
因此,我們可以作這樣的假設,所謂興奮基本上是一種逐漸增強的體驗,所以,逐漸增強的AB是一個興奮的AB。
由此可見,我們的主要問題已經用一般的術語解答了。
為了闡釋細節,我們必須考慮若幹要點。
迄今為止,我們用來描述RB的時空模式的措詞是十分一般的。
存在着許多類型的逐漸增強和
隻要這個問題依然存在,這種團體形成便不會成為我們現在感興趣的問題。
起初,在剛進入房間時,我們并不屬于該團體。
然而,過了一會兒,我們便可能屬于該團體了。
究竟是什麼東西産生了這種不僅包括其他人而且還包括我們自己的新團體呢?把同樣的定律應用于這種新團體的形成(這種新團體,據發現,在第一個團體的形成中也起作用)是否有點牽強?我認為不。
盡管相似律不是唯一的因素,但是,我們自己和他人之間的相似性看來确實對這種新組織作出了貢獻。
當有些人穿着晚禮服時會感到明顯的别扭,而另外一些人則沒有這種感覺,盡管任何一方均沒有犯社交錯誤。
相似性和相貌特征 然而,我承認,等同因素并非團體形成中最強的力量。
但是,一俟我們開始去分析等同性和相似性本身時,該因素将直接把我們導向其他一些更重要的因素上去。
為什麼我的&ldquo自我&rdquo與其他人相似?(前者很少用視覺項來提供,而後者則主要用視覺項來提供。
)回答必須是,我的自我在特征方面肯定與其他人相似,這些特征盡管可以由視覺特征來傳遞,但卻無需這樣傳遞。
我們在前面也曾遇到過這些特征(第八章,見邊碼p.359;第九章,見邊碼p.407),當時我們稱它們為相貌特征(physiog-nomiccharaters)。
我們認為,通過這些特征,特别強大的自我-物體力量被喚起了;因此,當我們正在把團體形成(尤其是相似性)與它們聯系起來時,它并不是一個新的步驟。
因為我們視作我們自我特征的某種東西也出現在我們稱之為人類的場的那些部分裡面,并且在較小程度上也出現在動物身上。
我們通過視覺和聽覺感知人們,也就是感知與我們具有同樣自發性,具有目的和猶豫,歡樂和悲哀,勇氣,抱負等等的物體;我們也把我們自己作為人來加以體驗。
如果等同性在團體形成中是一個因素的話,它一定是相貌特征的等同性。
因此,一個老于世故的人很容易與其他老于世故的人聚集在一起,或者,甚至容易與那些玩賦了的人們聚在一起,而且也将在他的場内發展起一個他們和他共同屬于的心理團體;與此相反,如果一個直率和坦誠的人被抛入老于世故的人群中去,那麼他将不易發現他自己成為&ldquo我們&rdquo的一部分。
與此相似,悲哀者傾向于把自己從一個歡樂的團體中排斥出去。
相貌相似性可以導緻團體形成,這已為某些具有不同種系和不同生活習慣的鳥類所證明。
施特雷澤曼「Strese-mann,由卡茨(Katz)摘錄,1926年,p.466]認為他已經找到這種團體形成的原因。
&ldquo進入到令人印象深刻的和吵吵鬧鬧的鳥群中的小鳥是由于受到鳥群的吸引;它們把自己投入鳥群的生活漩渦,而且不易從裡面脫身出來。
&rdquo 相貌特征的起源:我們如何察覺&ldquo另一個人的心理&rdquo 但是,動力特征所起的作用遠遠超過單單決定心理團體的界限;動力特征也對團體結構和團體行為負有主要責任。
因此,我們的下一步工作是回答第九章(見邊碼p.407)提出的問題,即作為行為物體的人們如何擁有相貌特征,或者更通俗地說,我們如何覺察另一個人的心理。
我想把自己限于簡要的陳述,因為苛勒已經在他的《格式塔心理學》(GestaltPSychology)一書的第七章裡十分全面地讨論過這個問題了。
我不準備拒斥兩種被廣泛接受的理論,按照這兩種理論,我們是通過建立在類比基礎上的推論,或者是通過聯想來了解另一個人的情緒的。
這兩種理論都遭到了苛勒和C.D.布羅德(Broad)的駁斥。
布羅德因此下結論說:&ldquo由于剩下來的隻是兩種可供選擇的辦法,因此,或者是(1)存在某些認知情境,它們實際上包含了其他心理或它們的作為客觀成分的某些狀态;或者是(2)某些軀體形式、運動、姿勢及其矯正的視覺外觀對我們來說具有非獲得的(unac-quired)含義&rdquo(p.327)。
了解一下布羅德如何處理這兩種可能性是頗為有趣的。
盡管他給第二種可能性以顯著地位,但是他卻并不傾向于完全拒絕第一種可能性。
不過,第一種可能性甚至比起兩種被拒斥的理論來更加不可能被接受,因為它意味着一種對我來說至少顯得神秘莫測的知覺理論。
它否定行為世界和地理世界之間的差别。
如果他人的心理能夠直接提供給我的話,那麼它将是我行為世界和地理世界中的同一個物體。
另一方面,第二種可能性是承認相貌特征存在的另外一種方法。
每樣東西都有賴于這第二種可能性的詳盡闡述,也就是說,有賴于對下列問題的回答,即作為行為物體的人如何才能擁有具有認知價值,并與作為地理物體的他人的基本方面相一緻的相貌特征。
布羅德的回答是這樣的:&ldquo我們必須假設,人類的先天成分(也許也是其他群居動物的組成成分)是這樣的,當人們看到任何物體實際上與他自己十分相似時,他便本能地認為該物體受到了像他自己心理那樣的心理的激勵&rdquo(p.330)。
當然,這是完全不能令人滿意的。
如果人們認為其他物體受到像他自己心理那樣的心理的激勵,那麼這種說法是不正确的。
苛勒已經強調了這一點:&ldquo&hellip&hellip有時,我把其他人理解為與我十分不同。
例如,道格拉斯·費爾班克斯(DouglasFairbanks)富有特色的男子氣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遺憾的是,我無法使自己做到這一點&rdquo(1929年,p.237)。
但是,除了這種不适當性以外,布羅德的解釋從真正的意義上說不是解釋。
它所做的一切是引起人類天生的結構,即他的本能。
這種解釋是著名的休眠力(visdormitiva)類型的解釋,從而把解釋本身分解為對假裝要解決的問題的重新命名,如果我們認真對待它,我們必須将它用于具體的事例之中。
它如何處理這類問題:為什麼這張臉在我看來顯得悲傷?為什麼這個姿勢在我看來顯得屈從?為什麼這種聲音在我看來顯得興高采烈?難道我們對每一種這樣的體驗都有一種特殊的結構,或者說獨立的本能?每一種特定的場合如何設法求助于這種結構的特定部分,或者說喚起一種特定的本能官能?由于像布羅德理論那樣的理論無法使所有這些問題得到解答,因此它沒為問題提供真正的解答。
那麼,形式、運動、姿勢等等如何具有一種非獲得的含義呢?這個問題并沒有給我們留下特别新的或驚人的印象,因為我們曾遇到過行為物體直接擁有的一些特性(除了感覺特性以外)。
例如,一根線可能是曲線也可能是虛線,一個圖形可能是對稱的也可能是不成形的,旋律中的音調可能是平淡的也可能是刺耳的。
行為物體之所以擁有這些特性,是因為它們把存在歸之于組織。
我們曾在一次特定的讨論中為行為物體的這些特性補充了相貌特征,并且指出,對于相貌特征來說,通常較難指出基本組織的細節。
不過,在任何一個人的行為世界裡也可能産生笨拙的或優美的物體,而毋須使他與别人接觸。
一個優秀的素描者可以畫出優美的線條、笨拙的圖形,以及快樂或憂郁的模樣。
當我們探究世俗的藝術時,這一點更容易發生。
确實,在我們的行為世界中,極少有物體像優美的音樂那樣充滿情感。
另一個例子是木偶,木偶幾乎無需與人類具有幾何的相似性,然而卻仍然能夠載有大量的感情特征。
對于我們的論點來說,最佳的例子也許是按照米老鼠的形象所制作的某些特技電影,因為在這些電影中,客觀上既沒有運動,也沒有感情,而僅僅是奇怪圖片的連續。
不過,這種連續的序列在觀察者的行為世界裡産生了一些運動的物體,它們可以是機靈的,也可以是笨拙的,可以是朝氣蓬勃的,也可以是神情沮喪的,等等。
這個例子的優點在于這樣一個事實,即所有這些特征都隻存在于行為的物體中,而在地理物體中則完全不存在。
這些形态和運動對我們來說具有&ldquo含義&rdquo,它們成為刺激引起的心物組織的最清晰的方面或結果。
但是,為什麼這些&ldquo含義&rdquo是相貌的,為什麼它們傳遞情緒或其他心理的特征?如果這個問題意欲表明為什麼物體具有相貌特征,如悲哀和歡樂等等,那麼這是一個好問題。
可是,如果這個問題強調了&ldquo心理的&rdquo一詞,或者使之與&ldquo軀體的&rdquo或生理的相對立,那麼它便立即産生誤導作用。
這是因為,我們用于主觀經驗上的許多詞(如果不是大多數詞的話)同樣可以很好地用于客觀經驗上。
這個論點取自苛勒,他還引證了借自克拉格斯(Klages)的一些例子:&ldquo痛苦的情感&rdquo,&ldquo溫柔的性情&rdquo,&ldquo甜蜜的愛情&rdquo,等等。
因此,我們要進行解釋的并不是這些特性的心理本質,而是它們的性質。
為什麼是痛苦的而不是甜蜜的,平靜的而不是激動的,陰郁的而不是歡快的!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轉向一組不同的例子,在這些例子中,相貌特征或多或少是真實的。
我看到一個惱怒的人,這個人确實是惱怒的;我在早上遇見一位友人,發現他很沮喪,盡管他設法掩飾這種神情;我被那張臉上的小氣神情所震驚,确實在那醜陋的面具後面存在着一個吝啬的靈魂。
這些例子将引導我們深入一步,因為在這裡地理物體擁有某些特征,它們是由于它的天生本質,而且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在接近刺激(proximalsit-mulation)中運作。
一個惱怒的人或一個沮喪的人的行動在因果上将與他的心理狀态相聯系,另一方面将會為其他一些觀察他的人提供接近刺激。
因此,一種情境的産生帶有兩種關系:讓我們把惱怒的人或沮喪的人稱為A,把對他進行觀察的朋友稱為B。
于是,第一種關系是A所固有的,也就是在A的心情和他的活動之間的關系;而第二種關系則是對B來說作為可能刺激的這些活動和B對A及其心情的知覺之間的關系。
A的心情和情緒對A的活動發生影響,這是明顯的。
活動産生自自我系統内的應力,而情緒則與這些自我應力具有密切的關系,這是我們在第九章裡已經解釋過的。
即便如此,這兩種關系之間的動力關系可能屬于不同的種類。
情緒可能僅僅通過釋放而引發或影響活動;在這種情況下,活動的形式将不受釋放這些活動的情緒的支配。
但是,在我們讨論活動時,我們已經發現這種&ldquo釋放&rdquo概念完全不适合于處理事實;我們到處可以發現活動不僅是釋放出來的,而且也是受存在于整個場内的力的指向或引導的。
因此,我們必須考慮我們目前問題中的這種可能性。
如果一種情緒應力為活動導向,那麼,随之發生的活動将會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該情緒;外顯行為的特征将表現出行為得以發生的場的特征。
沮喪者的緩慢拖沓的行動,惱怒者的急促而又不連續的行動,确實是符合沮喪者的呆滞狀态和惱怒者的混亂狀态的。
外顯一面的沮喪或惱怒與意識一面的沮喪或惱怒一樣多。
因此,正如第二章(見邊碼p.39)所界定的那樣,真正的行為是攜帶情緒的,這種說法是有意義的。
現在,我們轉向第二種關系,也就是A的外顯行為和B對A的知覺之間的關系。
在B的感官中,尤其在B的眼睛和耳朵裡,存在着一種由A的狀态和活動所決定的接近刺激。
這種刺激在B的行為場裡引起了對A的時空組織。
它使A的活動在B的視網膜上繪制地圖(maps),也使A的言語在B的耳朵鼓膜上繪制地圖。
于是,我們的整個情境就變成這樣: EA-MA-RB-? EA是A的情緒或心境,MA是A的外顯活動,RB是由A的這些東西在B的視網膜上産生的意像(以及在B的耳朵裡産生的振動模式),符号-表示&ldquo繪制&rdquo。
EA是由MA來繪制的(mapped),依次,MA是由RB來繪制的,而RB又決定了B對A的知覺。
然而,在這兩種繪制之間是存在差别的:RB從幾何學角度繪制MA,也就是說,按照知覺定律一點一點地繪制,所以RB不是一種動力的繪制,正如我們在本書第三章(見邊碼p.75)讨論視網膜意像的性質時發現的那樣;當時我們把讨論限于空間圖景,但是,很容易看到,同樣的論點也适用于在我們目前的行文中頗為重要的時間圖景。
從時間角度講,RB也是一種刺激的鑲嵌(mosaieofstimulations),因為在RB裡面任何一個時刻發生的事情并不依賴于此刻之前發生的事情,而是依賴于此刻正好觸及視網膜的光線。
另一方面,MA對EA的繪制是動力的。
現在,我們知道RB的結果是B的心物場内的一種動力組織,它與RB的關系我們在第三章曾進行過一般的研究,并在第四章和第五章進行過詳細的研究。
在那裡,我們看到,這種組織對遠距離刺激的繪制常常比對接近刺激的繪制要好一些。
如果這在我們的例子中是正确的話,如果AB(A作為被B知覺的他)或多或少是對MA的真實繪制的話,那麼,我們便可以理解B如何意識到A的情緒,而毋須通過類比來進行聯想或推斷。
當接近刺激的分布像産生一種與遠距離刺激物體的組織相似的一種心物組織那樣擁有這些幾何學特征時,行為物體就會對遠距離刺激物體進行動力繪制。
這樣一來,我把桌上的煙灰缸看作一個分離的物體,因為刺激的分布在煙灰缸的界線上是不連續的,從而在我的行為環境中産生一個具有特定形狀的分離物體。
當我們将這一論點用于MA-RB-AB的關系中時,我們看到在許多例子中,RB作為對MA的幾何學繪制将擁有這些特征,正如将産生一個與MA動力地相似的AB一樣。
因此,A的聲音的提高将産生一種時間刺激模式,在該模式中,每一種聲音都伴随一個更響的聲音,這種刺激模式将引起一種逐漸增強(crescendo)的經驗。
與此相似的是,A的急促行動将導緻B的視網膜上時空的刺激分布,并依次導緻B體驗到一種急促的行動。
于是,在某種程度上,AB必須是對MA的動力繪制,不過,問題仍存在着,即AB将繪制出多少的MA。
例如,A的聲音的逐漸增強或他的整個行為可能是他的逐漸增強的興奮的表示,他的急促行動可能表示他的惱怒。
迄今為止,我們僅僅表明AB擁有逐漸增強的聲音或急促行動的特性。
但是,我們的真正問題是要解釋AB究竟是興奮還是惱怒。
困難似乎在于從逐漸增強過渡到興奮,或者從急促行動過渡到惱怒。
但是,這種困難要比實際的還要明顯。
人們體驗到的逐漸增強的聲音和行動急促完全是動力事件,它們的動力方面不過是由&ldquo逐漸增強&rdquo和&ldquo急促&rdquo這些術語給予了不恰當的描述,而這些術語是可以從幾何學角度進行解釋的。
如果我們試圖去找出一些詞彙,通過這些詞彙來描述這些經驗的動力方面,那麼我們便被驅使着去使用像興奮或惱怒這樣的術語。
正如我們前面曾經提到過的那樣(見邊碼p.657),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用同樣一些形容詞去描述&ldquo心理&rdquo事件和&ldquo生理&rdquo事件的原因。
如果認為&ldquo逐漸增強&rdquo原先僅僅作為一種強度的變化來體驗,隻是後來才被賦予興奮的特征,這似乎是一種錯誤的假設。
這種觀點已經在第八章結束時(見邊碼p.330)被駁斥過,在那裡,我們曾聲稱,行為世界越原始,它便越具有相貌性。
因此,我們可以作這樣的假設,所謂興奮基本上是一種逐漸增強的體驗,所以,逐漸增強的AB是一個興奮的AB。
由此可見,我們的主要問題已經用一般的術語解答了。
為了闡釋細節,我們必須考慮若幹要點。
迄今為止,我們用來描述RB的時空模式的措詞是十分一般的。
存在着許多類型的逐漸增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