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社會科學中的預測和預言(1)
關燈
小
中
大
性喪失信心。
相反,現在我們看到,它使我們對科學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有更為透徹的洞見。
科學所當有的實際作用在于幫助我們理解可能行動的甚至比較遙遠的後果,從而幫助我們更明智地選擇我們的行動。
Ⅹ 清除曆史主義學說,就完全摧毀了自命為科學的馬克思主義。
但是,這并沒有摧毀馬克思主義的比較專門的或政治性的主張&mdash&mdash隻有通過社會革命徹底重建我們的社會制度,才能産生适合人們生活的社會條件。
這裡我不準備讨論馬克思主義的人道主義目标的問題。
我發現,這些主張中大有我可以接受的東西。
我相信,減少苦難與暴力和增加自由的希望鼓舞着馬克思和他的許多追随者;這種希望也鼓舞着我們大多數人。
但是我确信,這些目标不可能靠革命的方法來實現。
相反,我确信,革命方法隻能使事情變得更糟糕&mdash&mdash它們将增加不必要的苦難;它們将導緻越來越嚴重的暴力;它們必定毀掉自由。
當我們認識到一場革命總要毀滅社會的體制和傳統的構架時,這一點就清楚了。
革命因而必定危及它想要實現的那一整套價值。
實際上,一整套價值隻有當存在着一種維護它們的社會傳統時才具有社會意義。
對于一場革命的各個目标來說,也和任何其他價值一樣,同樣如此。
但是,如果你開始使社會革命化,并根除社會的傳統,那麼,你就不可能随意叫它停止下來。
在一場革命中,一切都受到質疑,包括本意良好的革命者的目标也受到質疑:這些目标是從革命所要毀滅的那個社會産生出來的,它們必定也是它的一個組成部分。
有的人說,他們不在乎這些;他們的最大願望是徹底清洗社會這塊畫布&mdash&mdash創造一塊社會的tabularasa[白闆],開始在它上面畫出嶄新的社會制度。
但是,如果他們發現一旦毀滅了傳統,文明也随之消失,那麼,他們不應感到驚奇。
他們将發現,人類又回到了亞當夏娃當初的狀況,或者不用《聖經》的語言,回複到了野蠻狀态。
這些革命進步論者那時所能做的,無非是重新開始緩慢的人類進化過程(這樣花上幾千年或許達到另一個資本主義時期,而這将導緻他們再進行一場橫掃一切的革命,随後再回複到野蠻狀态,如此等等,循環不已)。
換句話說,沒有任何理由可以認為,一個毀滅了全套傳統價值的社會會自動地變成一個較好的社會(除非你相信政治奇迹,(4)或者希望一旦粉碎了萬惡的資本家的陰謀,社會會自然而然地變得美好起來)。
當然,馬克思主義者不會承認這一點。
但是,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就是說認為社會革命将導緻一個更好的世界的觀點,隻有根據馬克思主義的曆史主義假設才能理解。
如果你根據曆史的預言知道社會革命的結果必定怎樣,并且如果你知道這個結果正是我們所希望的,那麼在這時,也僅僅在這時,你才能把帶來無窮苦難的革命看作是達到無限幸福這一目的的手段。
但是,随着曆史主義學說被清除,革命的理論變得完全站不住腳了。
人們普遍認為,革命的任務是使我們擺脫資本主義的陰謀,同時也擺脫對社會改革的阻礙;但即使我們暫時假設存在着這樣的陰謀,這個觀點也是站不住腳的。
因為,一場革命很可能用新的社會主義代替舊的,誰能保證新的會比舊的好呢?革命的理論忽視了社會生活最重要的方面&mdash&mdash我們需要的與其說是好的人,還不如說是好的制度。
甚至最好的人也可能被權力腐蝕;而能使被統治者對統治者加以有效控制的制度卻将逼迫最壞的統治者去做被統治者認為符合他們利益的事。
換句話說,我們渴望得到好的統治者,但曆史的經驗向我們表明,我們不可能找到這樣的人。
正因為這樣,設計使甚至壞的統治者也不會造成太大損害的制度是十分重要的。
隻存在兩種政府制度:規定不流血的政府更疊的,和沒有規定這種更疊的。
但是,如果政府不流血就不能更疊,那麼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政府就根本不會被替換。
我們不必在語詞上争論不休,我們也不必在像&ldquo民主政體&rdquo這個詞的真正的或根本的意義這種假問題上争論不休。
對這兩種類型政府,你高興怎麼叫都可以。
我個人喜歡稱那種不用暴力即可推翻的政府為&ldquo民主政體&rdquo,另一種則叫&ldquo專制政體&rdquo。
但是,如我說過的那樣,這不是語詞上的争論,而是兩類制度間的重大區别。
馬克思主義者被教導不要用制度而要用階級來思考。
然而,階級像民族一樣從未統治過國家。
統治者總是某些人。
無論他們可能曾經屬于哪個階級,一旦成為統治者,他們就屬于統治階級。
當今的馬克思主義者并不用制度思考;他們信任某些人,或許相信某些人曾是無産階級這個事實&mdash&mdash這是他們極度相信階級和階級忠誠的重要性的結果。
與此相反,理性主義者更傾向于依賴制度來控制人。
這就是主要的差别所在。
Ⅺ 但是,統治者應該做些什麼呢?和大多數曆史主義者相反,我認為,這個問題遠不是無謂的;這是個我們應該讨論的問題。
因為,在一個民主政體中,統治者懾于被趕下台的威脅被迫去做公衆輿論要他們去做的事。
而公衆輿論是一切人特别是哲學家可施加影響的東西。
在民主政體中,哲學家的思想常影響将來的發展,無疑,這影響要在相當長時間之後才能體現出來。
英國的社會政策現在是邊沁和約翰·斯圖亞特·穆勒的政策,穆勒把其政策的目标歸結為&ldquo為全體勞動人口謀求高工資的完全就業&r
相反,現在我們看到,它使我們對科學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有更為透徹的洞見。
科學所當有的實際作用在于幫助我們理解可能行動的甚至比較遙遠的後果,從而幫助我們更明智地選擇我們的行動。
Ⅹ 清除曆史主義學說,就完全摧毀了自命為科學的馬克思主義。
但是,這并沒有摧毀馬克思主義的比較專門的或政治性的主張&mdash&mdash隻有通過社會革命徹底重建我們的社會制度,才能産生适合人們生活的社會條件。
這裡我不準備讨論馬克思主義的人道主義目标的問題。
我發現,這些主張中大有我可以接受的東西。
我相信,減少苦難與暴力和增加自由的希望鼓舞着馬克思和他的許多追随者;這種希望也鼓舞着我們大多數人。
但是我确信,這些目标不可能靠革命的方法來實現。
相反,我确信,革命方法隻能使事情變得更糟糕&mdash&mdash它們将增加不必要的苦難;它們将導緻越來越嚴重的暴力;它們必定毀掉自由。
當我們認識到一場革命總要毀滅社會的體制和傳統的構架時,這一點就清楚了。
革命因而必定危及它想要實現的那一整套價值。
實際上,一整套價值隻有當存在着一種維護它們的社會傳統時才具有社會意義。
對于一場革命的各個目标來說,也和任何其他價值一樣,同樣如此。
但是,如果你開始使社會革命化,并根除社會的傳統,那麼,你就不可能随意叫它停止下來。
在一場革命中,一切都受到質疑,包括本意良好的革命者的目标也受到質疑:這些目标是從革命所要毀滅的那個社會産生出來的,它們必定也是它的一個組成部分。
有的人說,他們不在乎這些;他們的最大願望是徹底清洗社會這塊畫布&mdash&mdash創造一塊社會的tabularasa[白闆],開始在它上面畫出嶄新的社會制度。
但是,如果他們發現一旦毀滅了傳統,文明也随之消失,那麼,他們不應感到驚奇。
他們将發現,人類又回到了亞當夏娃當初的狀況,或者不用《聖經》的語言,回複到了野蠻狀态。
這些革命進步論者那時所能做的,無非是重新開始緩慢的人類進化過程(這樣花上幾千年或許達到另一個資本主義時期,而這将導緻他們再進行一場橫掃一切的革命,随後再回複到野蠻狀态,如此等等,循環不已)。
換句話說,沒有任何理由可以認為,一個毀滅了全套傳統價值的社會會自動地變成一個較好的社會(除非你相信政治奇迹,(4)或者希望一旦粉碎了萬惡的資本家的陰謀,社會會自然而然地變得美好起來)。
當然,馬克思主義者不會承認這一點。
但是,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就是說認為社會革命将導緻一個更好的世界的觀點,隻有根據馬克思主義的曆史主義假設才能理解。
如果你根據曆史的預言知道社會革命的結果必定怎樣,并且如果你知道這個結果正是我們所希望的,那麼在這時,也僅僅在這時,你才能把帶來無窮苦難的革命看作是達到無限幸福這一目的的手段。
但是,随着曆史主義學說被清除,革命的理論變得完全站不住腳了。
人們普遍認為,革命的任務是使我們擺脫資本主義的陰謀,同時也擺脫對社會改革的阻礙;但即使我們暫時假設存在着這樣的陰謀,這個觀點也是站不住腳的。
因為,一場革命很可能用新的社會主義代替舊的,誰能保證新的會比舊的好呢?革命的理論忽視了社會生活最重要的方面&mdash&mdash我們需要的與其說是好的人,還不如說是好的制度。
甚至最好的人也可能被權力腐蝕;而能使被統治者對統治者加以有效控制的制度卻将逼迫最壞的統治者去做被統治者認為符合他們利益的事。
換句話說,我們渴望得到好的統治者,但曆史的經驗向我們表明,我們不可能找到這樣的人。
正因為這樣,設計使甚至壞的統治者也不會造成太大損害的制度是十分重要的。
隻存在兩種政府制度:規定不流血的政府更疊的,和沒有規定這種更疊的。
但是,如果政府不流血就不能更疊,那麼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政府就根本不會被替換。
我們不必在語詞上争論不休,我們也不必在像&ldquo民主政體&rdquo這個詞的真正的或根本的意義這種假問題上争論不休。
對這兩種類型政府,你高興怎麼叫都可以。
我個人喜歡稱那種不用暴力即可推翻的政府為&ldquo民主政體&rdquo,另一種則叫&ldquo專制政體&rdquo。
但是,如我說過的那樣,這不是語詞上的争論,而是兩類制度間的重大區别。
馬克思主義者被教導不要用制度而要用階級來思考。
然而,階級像民族一樣從未統治過國家。
統治者總是某些人。
無論他們可能曾經屬于哪個階級,一旦成為統治者,他們就屬于統治階級。
當今的馬克思主義者并不用制度思考;他們信任某些人,或許相信某些人曾是無産階級這個事實&mdash&mdash這是他們極度相信階級和階級忠誠的重要性的結果。
與此相反,理性主義者更傾向于依賴制度來控制人。
這就是主要的差别所在。
Ⅺ 但是,統治者應該做些什麼呢?和大多數曆史主義者相反,我認為,這個問題遠不是無謂的;這是個我們應該讨論的問題。
因為,在一個民主政體中,統治者懾于被趕下台的威脅被迫去做公衆輿論要他們去做的事。
而公衆輿論是一切人特别是哲學家可施加影響的東西。
在民主政體中,哲學家的思想常影響将來的發展,無疑,這影響要在相當長時間之後才能體現出來。
英國的社會政策現在是邊沁和約翰·斯圖亞特·穆勒的政策,穆勒把其政策的目标歸結為&ldquo為全體勞動人口謀求高工資的完全就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