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語言和身—心問題(1) ——相互作用論的重述
關燈
小
中
大
透鏡面前時,它就說出這個物體的名字(&ldquo貓&rdquo、&ldquo狗&rdquo等等),或者,在有些場合說:&ldquo我不知道&rdquo。
借助下述兩種方法,它的行為甚至可以弄得更類似于人:(1)使它并不總是這樣做,而隻對&ldquo你能告訴我這東西是什麼嗎?&rdquo之類刺激性問題作出反應;(2)在部分情況下使它答複:&ldquo我疲倦了,讓我自個兒安靜一會兒,&rdquo等等。
還可引入其他的反應方式,它們各不相同&mdash&mdash也許視内部裝置的概率而定。
4.23 如果這樣一台機器的行為變得酷似人的行為,那麼我們可能錯誤地認為,這台機器在描述和論證;正如一個對一張照片或一架收音機的作用一竅不通的人會錯誤地認為,照片和收音機在描述和論證。
然而,對它的機制的分析可使我們懂得根本沒有這回事。
收音機并不會論證,雖然它會表達和發出信号。
4.24 牆式溫度計和剛才讨論的&ldquo觀察&rdquo與&ldquo描述&rdquo機器之間原則上沒有差别。
即使一個人,如果他被限定對适當的刺激用&ldquo貓&rdquo和&ldquo狗&rdquo等聲音作出反應,而不是有意作描述或命名,那他也并未描述,盡管他在表達和發出信号。
4.25 但是,讓我們假定,我們找到一台物理機器,對它的機制我們并不了解,而它的行為十分像人。
這時我們可能心存疑問:它是否并非有意地作用、而是機械地(因果地或随機地)作用,也就是說它是否沒有心靈;我們是否不必小心謹慎以避免使它痛苦,等等。
但是,一旦我們完全認識到它是怎樣構造的,它怎樣可以複制,是誰設計它的等等,則不管多麼複雜,它也不會在種類上不同于一個自動導航儀、手表或牆式溫度計。
4.3 同這個觀點和觀點3.3相反的觀點,通常建基于實證主義關于經驗上難以區分的對象的同一性的學說。
這種論證是說,兩架鐘即使一架是機械的而另一架是電氣的,也可能看上去相似,不過,它們的差别能夠由觀察發現。
如果觀察發現不了差别,那麼,就根本不存在差别。
回答是:如果我們找到兩張一鎊的鈔票,它們從外形上沒有差别(甚至号碼也一樣),那麼我們就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至少其中有一張是僞造的;一張僞鈔并不會因為僞造得天衣無縫或者僞造活動的一切痕迹都已消失而變成真的。
4.4 一旦我們理解了這台機器的因果行為,我們便認識到,它的行為是純粹表達的或表示的。
為了逗趣,我們可以繼續向這台機器提問,但我們不會認真和它争論&mdash&mdash除非我們相信,它把一個人的論證轉達給一個人。
4.5 我認為,這解決了所謂的&ldquo他人心靈&rdquo問題。
如果我們對别人說話,特别是和他們争論,那麼,我們便假定(有時是錯誤的),他們也在争論:他們有意談論事物,認真希望解決一個問題,而不僅僅看上去仿佛在這樣做。
常常可以看出,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唯我論和對他人心靈的存在的懷疑,如果用一種語言表達出來,那就會變得自相矛盾。
現在我們可以把這一點說得更清楚些。
在和他人争論中(這是我們從他人那裡學來的),譬如說就他人心靈進行争論,我們必定會賦予它們意圖,而這意味着賦予精神狀态。
我們并不會和一個溫度計争論。
5.命名的因果理論 5.1 不過,還有一些更為有力的理由。
試考慮一台機器,每次它看到一隻姜黃色的貓,就說&ldquo麥克&rdquo。
我們可能會說,它代表了一個命名的或名字關系的因果模型。
5.2 但是,這個因果模型有缺陷。
我們這樣表述這個缺陷:它不是(也不可能是)名字關系的一種因果實現,我們的命題是:名字關系的因果實現不可能存在。
5.21 我們承認,這台機器可以描述為實現了我們粗略地所稱的事件的&ldquo因果鍊&rdquo,(5)它把麥克(這貓)和&ld
借助下述兩種方法,它的行為甚至可以弄得更類似于人:(1)使它并不總是這樣做,而隻對&ldquo你能告訴我這東西是什麼嗎?&rdquo之類刺激性問題作出反應;(2)在部分情況下使它答複:&ldquo我疲倦了,讓我自個兒安靜一會兒,&rdquo等等。
還可引入其他的反應方式,它們各不相同&mdash&mdash也許視内部裝置的概率而定。
4.23 如果這樣一台機器的行為變得酷似人的行為,那麼我們可能錯誤地認為,這台機器在描述和論證;正如一個對一張照片或一架收音機的作用一竅不通的人會錯誤地認為,照片和收音機在描述和論證。
然而,對它的機制的分析可使我們懂得根本沒有這回事。
收音機并不會論證,雖然它會表達和發出信号。
4.24 牆式溫度計和剛才讨論的&ldquo觀察&rdquo與&ldquo描述&rdquo機器之間原則上沒有差别。
即使一個人,如果他被限定對适當的刺激用&ldquo貓&rdquo和&ldquo狗&rdquo等聲音作出反應,而不是有意作描述或命名,那他也并未描述,盡管他在表達和發出信号。
4.25 但是,讓我們假定,我們找到一台物理機器,對它的機制我們并不了解,而它的行為十分像人。
這時我們可能心存疑問:它是否并非有意地作用、而是機械地(因果地或随機地)作用,也就是說它是否沒有心靈;我們是否不必小心謹慎以避免使它痛苦,等等。
但是,一旦我們完全認識到它是怎樣構造的,它怎樣可以複制,是誰設計它的等等,則不管多麼複雜,它也不會在種類上不同于一個自動導航儀、手表或牆式溫度計。
4.3 同這個觀點和觀點3.3相反的觀點,通常建基于實證主義關于經驗上難以區分的對象的同一性的學說。
這種論證是說,兩架鐘即使一架是機械的而另一架是電氣的,也可能看上去相似,不過,它們的差别能夠由觀察發現。
如果觀察發現不了差别,那麼,就根本不存在差别。
回答是:如果我們找到兩張一鎊的鈔票,它們從外形上沒有差别(甚至号碼也一樣),那麼我們就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至少其中有一張是僞造的;一張僞鈔并不會因為僞造得天衣無縫或者僞造活動的一切痕迹都已消失而變成真的。
4.4 一旦我們理解了這台機器的因果行為,我們便認識到,它的行為是純粹表達的或表示的。
為了逗趣,我們可以繼續向這台機器提問,但我們不會認真和它争論&mdash&mdash除非我們相信,它把一個人的論證轉達給一個人。
4.5 我認為,這解決了所謂的&ldquo他人心靈&rdquo問題。
如果我們對别人說話,特别是和他們争論,那麼,我們便假定(有時是錯誤的),他們也在争論:他們有意談論事物,認真希望解決一個問題,而不僅僅看上去仿佛在這樣做。
常常可以看出,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唯我論和對他人心靈的存在的懷疑,如果用一種語言表達出來,那就會變得自相矛盾。
現在我們可以把這一點說得更清楚些。
在和他人争論中(這是我們從他人那裡學來的),譬如說就他人心靈進行争論,我們必定會賦予它們意圖,而這意味着賦予精神狀态。
我們并不會和一個溫度計争論。
5.命名的因果理論 5.1 不過,還有一些更為有力的理由。
試考慮一台機器,每次它看到一隻姜黃色的貓,就說&ldquo麥克&rdquo。
我們可能會說,它代表了一個命名的或名字關系的因果模型。
5.2 但是,這個因果模型有缺陷。
我們這樣表述這個缺陷:它不是(也不可能是)名字關系的一種因果實現,我們的命題是:名字關系的因果實現不可能存在。
5.21 我們承認,這台機器可以描述為實現了我們粗略地所稱的事件的&ldquo因果鍊&rdquo,(5)它把麥克(這貓)和&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