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語言和身—心問題(1) ——相互作用論的重述

關燈
uo;更具體些,如果我們被告知,問彼得除了像是牙痛的行為而外還有無牙痛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有關他的牙痛所能知道的一切都隻有通過觀察他的行為才能獲知,那麼,我們就面對着實證主義的錯誤信念:一件事實就是(或可歸結為)支持它的證據的總和;即面對着意義可證實性的教條。

    (參見下面4.3和我的《科學發現的邏輯》,1959年。

    ) 1.4 關于這裡得出的結論的一個重要假定是:對物理學的決定論解釋,甚至對經典物理學的這種解釋,都是一種錯誤的解釋,而且不存在支持決定論的&ldquo科學的&rdquo理由。

    (參見我的論文《量子物理學和經典物理學中的非決定論》,載《英國科學哲學雜志》,1950年第7期。

    ) 2.語言的四種主要功能 2.卡爾·比勒看來好像在1918年(3)第一個提出了語言有三種功能的學說:(1)表達或表示的功能;(2)刺激或信号的功能;(3)描述功能。

    對這三種功能,我再加上(4)論證的功能,它可和(3)相區别。

    (4)這并不斷定,不存在其他功能(像命令、規勸等等),而是斷定,所提到的這四種功能在下述意義上構成了一個等級體系:每個較高級的功能不能離開所有較低級的功能而存在,而較低級的則可以離開較高級的而存在。

     2.1 例如,一個論證既然是有機體的某種内在狀态(這裡究竟是肉體的還是心理的狀态都沒有關系)的一個外在征象,它就起着一種表達的作用。

    它同時也是個信号,因為它可以激起一種回答或者贊同。

    既然它是關于某個事物的,并支持關于某種情境或事态的一種觀點,它是描述的。

    最後,它有一種論證的功能,它為持這種觀點給出理由,例如,指出另一種可供選擇的觀點的困難甚或不一緻之處。

     3.一組命題 3.1 科學和哲學的基本意義在于它們的描述的和論證的功能;例如,行為主義或物理主義的意義隻在于它們的批判論證的說服力。

     3.2 一個人究竟事實上是在描述還是論證,或者,他究竟隻是在表達還是發出信号,取決于他究竟是有意論及某個事物,還是有意支持(或抨擊)某種觀點。

     3.3 兩個人(或同一個人在兩個不同日期)的語言行為可能是無法區分的;然而事實上一個人可能描述或論證,而另一個人可能隻是表達(和刺激)。

     3.4 任何關于語言行為的因果的物理主義的理論隻能是語言的兩種低級功能的理論。

     3.5 因而任何這樣的理論注定要麼忽視語言高級功能和低級功能間的區别,要麼斷定兩種高級功能&ldquo隻不過是&rdquo兩種低級功能的特例。

     3.6 對于像行為主義這種哲學以及那些企圖拯救物理世界的因果完全性或自給自足性的哲學,情形尤為如此。

    後一類哲學舉例說來包括副現象論、心&mdash身平行論、兩種語言論、物理主義和唯物主義。

    (既然這一切哲學的論證都是确證(當然是無意地)證據之不存在,它們都是自拆台腳的。

    ) 4.機器論證 4.1 一個牆式溫度計可以說不僅表達它的内部狀态,而且還發出信号,甚至作出描述。

    (一種自動記錄的溫度計甚至能用文字做到這些。

    )然而,我們并不把描述的責任歸于溫度計;我們把這歸于溫度計的制造者。

    一旦我們明白了這種情境,我們就看到,就像我的筆不作描述一樣,溫度計也不作描述:和我的筆一樣,它隻是一個用于描述的工具。

    但是,它表達了它自身的狀态;它還發出信号。

     4.2 4.1中概述的情況對所有物理機器來說都基本上相同,無論它們多麼複雜。

     4.21 人們可能反對說,4.1的例子太簡單了,如果把機器和情境複雜化,我們就能獲得真正的描述行為。

    因此,讓我們來考慮較複雜的機器。

    作為對我的反對者的讓步,我甚至假定,機械可以按照任何行為主義的規格來建造。

     4.22 試考慮這樣一架機器(帶有一片透鏡、一具分析儀和一個揚聲裝置),每當一個大小适中的物體出現于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