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談貝克萊是馬赫和愛因斯坦的先驅(1)
關燈
小
中
大
貝克萊主教是什麼人,我所知不多,但我感激他使我們免于不容置疑的第一前提之害。
塞缪爾·勃特勒 Ⅰ 這篇短文的目的是想列舉貝克萊在物理哲學領域的思想,它們十分新穎驚人。
這主要是一些被恩斯特·馬赫和海因裡希·赫茲以及若幹哲學家和物理學家重新發現、重新引進現代物理學讨論之中的思想,其中有一些人受到馬赫的影響,如伯特蘭·羅素、菲利普·弗朗克、裡夏德·馮·米澤斯、莫裡茲·石裡克、(2)沃爾納·海森堡等等。
我要立即說明,我不同意這裡的大部分實證主義觀點。
我贊賞貝克萊,卻不贊同他。
然而此文的目的并不是去批判貝克萊,隻是在第Ⅴ節中将作一點簡要而不全的評論。
(3) 貝克萊隻寫過一本專門談物理學哲學的書《論運動》;但在許多其他著作的某些段落中也表達了同樣的或有所補充的想法。
(4) 貝克萊科學哲學思想的核心,見于他的《牛頓力學批判》之中。
(貝克萊在他的《分析家》及其兩個續篇中批判了牛頓的數學。
)貝克萊極其欽慕牛頓,他顯然認為此外就沒有值得他批判的對象了。
Ⅱ 以下二十一個論點,沒有都用貝克萊的原話,其先後順序沒有按照其在貝克萊書中出現的順序,也沒有按照系統地論述貝克萊思想的順序來介紹。
讓我引用貝克萊一句話(《運動》,29)作為箴言,從而開始列舉這些論點。
(1)&ldquo說出一個詞來卻又毫無意義,是不配作一位哲學家的。
&rdquo (2)一個詞的意義也就是這個詞與之相聯系(作為其名稱)的觀念或感覺特性。
這樣,&ldquo絕對空間&rdquo和&ldquo絕對時間&rdquo等詞毫無經驗(或操作)意義;牛頓關于絕對空間和絕對時間的原理作為物理學理論必然要遭到擯棄。
(參閱《原理》,97,99,116;《運動》,53,55,62;《分》,50,問題8;《西》,271:&ldquo至于絕對空間&mdash&mdash力學哲學家或幾何哲學家們的那個幽靈,隻要說我們的感官既感覺不到,我們的理性也證明不了,這就夠了&hellip&hellip”《運動》,64:&ldquo對于&hellip&hellip力學哲學家的目标來說&hellip&hellip隻不過是用恒星天所确定的相對空間代替他們的&lsquo絕對空間&rsquo而已&hellip&hellip由這一相對空間所定義的運動和靜止,能夠方便地用以取代這種絕對的東西&hellip&hellip&rdquo) (3)&ldquo絕對運動&rdquo一詞也是一樣。
一切運動都是相對的這一原則,可以求助于&ldquo運動&rdquo的意義或操作主義論證而得到确立。
(參見上述《原理》,58,112,115:&ldquo說一個物體&lsquo運動&rsquo,它就必須&hellip&hellip相對于另一物體改變其距離或位置&hellip&hellip”《運動》,63:&ldquo&hellip&hellip不借助于可感知事物,就無法辨别或測量運動”《運動》,62:&ldquo&hellip&hellip石頭在投石器裡的運動或水在旋轉的桶裡的運動,是不可能&hellip&hellip被那些借絕對空間來定義[運動]的人稱為真正圓周運動的&hellip&hellip&rdquo) (4)物理學濫用了&ldquo重力&rdquo和&ldquo力&rdquo等詞;引進力作為運動(或加速運動)的原因或&ldquo本原&rdquo,也就引進了&ldquo一種隐秘性質&rdquo(《運動》,1&mdash4,特别是5,10,11,17,22,28;《阿》,vii,9)。
更确切一點,我們應當說&ldquo一種隐秘的形而上學實體”因為&ldquo隐秘性質&rdquo一詞是用詞不當,至于&ldquo性質&rdquo,留給可觀察的或已觀察到的性質更為妥當&mdash&mdash這種性質是給予我們感官的,當然絕不會&ldquo隐秘&rdquo。
(《分》,50,問題9;特别是《運動》,6:&ldquo那麼很明顯,假定運動的本原為重力或力是毫無用處的,怎樣才能通過[與之同一的]一般所說的隐秘性質而把這種本原了解得更加清楚呢?本身隐秘的東西什麼也解釋不了;更不用說,一種未知的作用原因更宜于稱之為[形而上學的]實體而不是性質。
&rdquo) (5)考慮到這一些,牛頓理論就不能作為一種真正的因果性解釋,也即根據真正的自然原因所作的解釋來接受了。
認為重力解釋了物體(行星、自由落體等)運動的因果關系,或者認為牛頓發現重力或吸引是&ldquo一種基本性質&rdquo(《原理》,106),它内在于物體的本質或本性之中,足以解釋物體運動定律,這種看法必須抛棄(《西》,234;又見《西》,246,最後一句)。
但必須承認,牛頓理論得出了正确的結果(《運動》,39,41)。
要理解這一點,&ldquo最重要的&hellip&hellip就是區分數學假說同事物本性[或本質](5)&hellip&hellip我們如
塞缪爾·勃特勒 Ⅰ 這篇短文的目的是想列舉貝克萊在物理哲學領域的思想,它們十分新穎驚人。
這主要是一些被恩斯特·馬赫和海因裡希·赫茲以及若幹哲學家和物理學家重新發現、重新引進現代物理學讨論之中的思想,其中有一些人受到馬赫的影響,如伯特蘭·羅素、菲利普·弗朗克、裡夏德·馮·米澤斯、莫裡茲·石裡克、(2)沃爾納·海森堡等等。
我要立即說明,我不同意這裡的大部分實證主義觀點。
我贊賞貝克萊,卻不贊同他。
然而此文的目的并不是去批判貝克萊,隻是在第Ⅴ節中将作一點簡要而不全的評論。
(3) 貝克萊隻寫過一本專門談物理學哲學的書《論運動》;但在許多其他著作的某些段落中也表達了同樣的或有所補充的想法。
(4) 貝克萊科學哲學思想的核心,見于他的《牛頓力學批判》之中。
(貝克萊在他的《分析家》及其兩個續篇中批判了牛頓的數學。
)貝克萊極其欽慕牛頓,他顯然認為此外就沒有值得他批判的對象了。
Ⅱ 以下二十一個論點,沒有都用貝克萊的原話,其先後順序沒有按照其在貝克萊書中出現的順序,也沒有按照系統地論述貝克萊思想的順序來介紹。
讓我引用貝克萊一句話(《運動》,29)作為箴言,從而開始列舉這些論點。
(1)&ldquo說出一個詞來卻又毫無意義,是不配作一位哲學家的。
&rdquo (2)一個詞的意義也就是這個詞與之相聯系(作為其名稱)的觀念或感覺特性。
這樣,&ldquo絕對空間&rdquo和&ldquo絕對時間&rdquo等詞毫無經驗(或操作)意義;牛頓關于絕對空間和絕對時間的原理作為物理學理論必然要遭到擯棄。
(參閱《原理》,97,99,116;《運動》,53,55,62;《分》,50,問題8;《西》,271:&ldquo至于絕對空間&mdash&mdash力學哲學家或幾何哲學家們的那個幽靈,隻要說我們的感官既感覺不到,我們的理性也證明不了,這就夠了&hellip&hellip”《運動》,64:&ldquo對于&hellip&hellip力學哲學家的目标來說&hellip&hellip隻不過是用恒星天所确定的相對空間代替他們的&lsquo絕對空間&rsquo而已&hellip&hellip由這一相對空間所定義的運動和靜止,能夠方便地用以取代這種絕對的東西&hellip&hellip&rdquo) (3)&ldquo絕對運動&rdquo一詞也是一樣。
一切運動都是相對的這一原則,可以求助于&ldquo運動&rdquo的意義或操作主義論證而得到确立。
(參見上述《原理》,58,112,115:&ldquo說一個物體&lsquo運動&rsquo,它就必須&hellip&hellip相對于另一物體改變其距離或位置&hellip&hellip”《運動》,63:&ldquo&hellip&hellip不借助于可感知事物,就無法辨别或測量運動”《運動》,62:&ldquo&hellip&hellip石頭在投石器裡的運動或水在旋轉的桶裡的運動,是不可能&hellip&hellip被那些借絕對空間來定義[運動]的人稱為真正圓周運動的&hellip&hellip&rdquo) (4)物理學濫用了&ldquo重力&rdquo和&ldquo力&rdquo等詞;引進力作為運動(或加速運動)的原因或&ldquo本原&rdquo,也就引進了&ldquo一種隐秘性質&rdquo(《運動》,1&mdash4,特别是5,10,11,17,22,28;《阿》,vii,9)。
更确切一點,我們應當說&ldquo一種隐秘的形而上學實體”因為&ldquo隐秘性質&rdquo一詞是用詞不當,至于&ldquo性質&rdquo,留給可觀察的或已觀察到的性質更為妥當&mdash&mdash這種性質是給予我們感官的,當然絕不會&ldquo隐秘&rdquo。
(《分》,50,問題9;特别是《運動》,6:&ldquo那麼很明顯,假定運動的本原為重力或力是毫無用處的,怎樣才能通過[與之同一的]一般所說的隐秘性質而把這種本原了解得更加清楚呢?本身隐秘的東西什麼也解釋不了;更不用說,一種未知的作用原因更宜于稱之為[形而上學的]實體而不是性質。
&rdquo) (5)考慮到這一些,牛頓理論就不能作為一種真正的因果性解釋,也即根據真正的自然原因所作的解釋來接受了。
認為重力解釋了物體(行星、自由落體等)運動的因果關系,或者認為牛頓發現重力或吸引是&ldquo一種基本性質&rdquo(《原理》,106),它内在于物體的本質或本性之中,足以解釋物體運動定律,這種看法必須抛棄(《西》,234;又見《西》,246,最後一句)。
但必須承認,牛頓理論得出了正确的結果(《運動》,39,41)。
要理解這一點,&ldquo最重要的&hellip&hellip就是區分數學假說同事物本性[或本質](5)&hellip&hellip我們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