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回到前蘇格拉底哲學家(1)
關燈
小
中
大
Ⅰ
比起&ldquo回到泰勒斯&rdquo或回到&ldquo阿那克西曼德&rdquo來,&ldquo回到瑪土撒拉&rdquo(2)是個進步的綱領:肖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對生命的過高的期望,而這至少在他這樣寫的時候還是個渺茫的事情。
我恐怕沒有什麼可提供給你們,那種期望在今天也還是個渺茫的東西;我想還報的,是前蘇格拉底哲學家的樸素無華而又直截了當的理性。
人們大量讨論的前蘇格拉底哲學家的這種&ldquo理性&rdquo究竟何在呢?這些哲學家的問題簡單又大膽,這是這種理性的部分特點。
但是,我的論點是:關鍵之點是批判的态度,我将試圖表明伊奧尼亞學派首先提出了這種态度。
前蘇格拉底哲學家試圖回答的問題主要是宇宙論的問題,但也有知識理論的問題。
我相信,哲學必須回到宇宙論,回到一種簡單的知識理論。
至少有一個哲學問題是一切思想家都感興趣的,即理解我們生活在其中的那個世界,從而也理解我們自己(我們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和我們關于這個世界的知識的問題。
我認為全部科學都屬于宇宙論,而且在我看來,哲學的興趣像科學的興趣一樣也僅僅在于大膽嘗試增加我們關于這個世界的知識,改進關于我們世界的知識的理論。
舉例來說,我對維特根斯坦感興趣,并非因為他的語言哲學,而是因為他的《邏輯哲學論》是一部宇宙論專著(盡管是粗糙的),并因為他的知識理論和他的宇宙論緊密相關。
在我看來,當哲學和科學變成專門學科,放棄這種追求,即不再思考和探索世界之謎時,它們就都喪失了吸引力。
專門化對科學家可能具有很大的誘惑力,但對哲學家則是一種不可饒恕的大罪。
Ⅱ 我在本文中是以一個業餘愛好者、愛好前蘇格拉底哲學家的動人傳說的人的身份來論述的。
我不是行家或專家:在專家開始論證赫拉克利特可能使用或者不可能使用哪些詞或用語時,我茫無所知。
然而,當某個專家用一個今天不再有什麼意義的傳說(至少在我看來是如此)來代替以我們所占有的最古老典籍為根據的一個動人傳說時,我感到,即使一個業餘愛好者也可以堅持并捍衛一個古老傳統。
因此,我至少要考察一下這專家的論證及其論證的一緻性。
埋頭于這樣的工作似乎并無害處;而如果有哪位專家或其他人費心駁斥我的批判,那我倒會備感榮幸。
(3) 我将談到前蘇格拉底哲學家的宇宙論學說,但僅以它們對變化問題(按我的說法)發展的影響和有助于理解前蘇格拉底哲學家對待知識問題的方式(實踐和理論兩方面)為限。
因為了解他們的實踐和他們的知識理論如何與他們向自己提出的宇宙論問題和神學問題有關,是頗有意思的。
他們的知識理論并不從下列問題開始:&ldquo我怎麼知道這是一隻橘子?&rdquo或者&ldquo我怎麼知道我現在知覺到的那個對象是一隻橘子?&rdquo他們的知識理論從這樣的問題出發:&ldquo我們怎麼知道世界是由水構成的?&rdquo&ldquo我們怎麼知道世界上到處是神?&rdquo或者&ldquo我們怎麼能知道有關神的事情?&rdquo 有一種廣為流行的信念,認為應該以我們對一隻橘子的知識而不是以我們對宇宙的知識來研究知識理論的問題。
我認為,這種信念可以遠溯到弗蘭西斯·培根的影響。
我不贊同這種信念,而本文的主旨之一,就是向你們舉出我之所以不贊同的一些理由。
不管怎麼樣,時時記住我們西方的科學(似乎也沒有别的科學了)并不是從收集對橘子的觀察材料出發,而是從關于世界的大膽理論出發的,這将是大有裨益的。
Ⅲ 傳統的經驗主義認識論和傳統的科學編年史兩者都深受培根神話的影響。
這個神話是說,一切科學都從觀察出發,然後緩慢地、小心翼翼地過渡到理論。
研究早期的前蘇格拉底哲學家,我們可以知道事實并非如此。
在這裡,我們看到大膽和富于幻想的觀念,它們有的是奇妙地甚至驚人地預言了現代的結果,而還有許多從現代觀點來看則不着邊際;但是,它們的大多數和最卓越者都和觀察毫無關系。
試以一些關于地球形狀和位置的理論為例。
據說,泰勒斯說過:&ldquo大地像一條船一樣由它下面的水支持着,而當我們說發生一次地震時,大地是由于水的運動而搖晃。
&rdquo無疑,泰勒斯在得出他的理論以前,已經觀察過船的颠簸和地震。
但是,他的理論的中心是用大地浮于水上的猜想來解釋大地的支承或懸置以及地震;他不可能根據觀察作出這個猜想(它令人驚異地預言了現代的大陸漂移說)。
我們必須記住,培根神話的功能在于通過指出觀察乃是我們科學知識的&ldquo真正源泉&rdquo,來解釋為什麼科學陳述是真的。
一旦我們認識到,一切科學陳述都是假說、猜測或者猜想,并且這些猜想的絕大多數(包括培根本人的)已被證明是虛假的,培根的神話就成為不着邊際的了。
因為,論證一切科學猜想(包括已證明是虛假的以及仍為人所接受的)都從觀察出發,是沒有意義的。
不管怎麼說,泰勒斯的關于大地的支持或懸置和地震的動人理論,雖然決不是以觀察為基礎,但至少是由一種經驗或觀察的類比激發的。
不過,對于泰勒斯傑出的弟子阿那克西曼德提出的理論來說,甚至這種說法也不再成立。
阿那克西曼德的大地懸置論帶有更高的直覺性,而不再使用觀察類比。
事實上,可以說這個理論是反觀察的。
按照阿那克西曼德的理論,&ldquo大地&hellip&hellip不由任何東西支持,但由于它同一切其他東西的距離都相等,所以它保持靜止不動。
它的形狀&hellip&hellip像一隻鼓&hellip&hellip我們在它的一個平面上行走,而其他人正在相反的一面上。
&rdquo當然,鼓也是一個觀察類比。
但是,大地自由地懸在空中的觀念和對它的穩定性的解釋,則在整個可觀察事實的領域裡沒有任何類比。
按照我的看法,阿那克西曼德的這個觀念是整個人類思想史上最為大膽、最富革命性和最令人驚歎的觀念之一。
它使阿裡斯塔克和哥白尼的理論成為可能。
不過,阿那克西曼德邁出的這一步甚至比阿裡斯塔克和哥白尼邁出的更為困難、更為大膽。
把大地設想成無所依托地懸在空中,并且說&ldquo它因為等距離或均衡而保持靜止&rdquo(亞裡士多德這樣解釋阿那克西曼德),甚至就是在某種程度上預言了牛頓的無形的和看不見的萬有引力。
(4) Ⅳ 阿那克西曼德是怎樣得出這個令人贊歎的理論的呢?當然,不是根據觀察,而是根據推理。
他的理論所試圖解決的問題,他的老師和親屬(米利都學派或伊奧尼亞學派的奠基人)泰勒斯在他之前已對之提出過一種解答。
因此,我猜想,阿那克西曼德是通過批判泰勒斯的理論而得出自己的理論的。
我認為,從阿那克西曼德理論的結構來看,這個猜想是站得住腳的。
阿那克西曼德大概按照下述思路來駁斥泰勒斯的理論(按照泰勒斯的理論,大地浮在水上)。
泰勒斯的理論是某類理論的樣本,這類理論如果一以貫之地發展下去,便會導緻無窮倒退。
如果我們通過假定大地由水支持即它浮在海洋之上來解釋大地位置的穩定,那麼我們不是也必須用一個類似的假說來解釋海洋位置的穩定嗎?但這意味着要為海洋找到一個支持物,然後再為這個支持物找一個支持物。
這種解釋方法是不會令人滿意的。
首先,因為我們是通過創造一個極其相似的問題來解決我們的問題;其次,也因為不那麼形式、更加直覺的理由,即在任何這樣的支持物或支柱的系統中,無法确保較低層次的任一支持物,就必然導緻整個大廈的傾覆。
由此我們直覺地認識到,一個支持物或支柱的系統不可能保證世界的穩定性。
與此不同,阿那克西曼德求助于世界内在的或結構的對稱,而這種對稱保證沒有一個方向特别可能發生崩潰。
他運用了這樣一個原理:在沒有差異的地方就不可能發生變化。
這樣,他用大地和所有其他事物保持等距離這一點解釋了大地的穩定性。
阿那克西曼德的論證似乎就是這樣。
重要的是認識到它取消了絕對方向(絕對意義上的&ldquo向上&rdquo和&ldquo向下&rdquo)的觀念,盡管也許并不是完全自覺的,前後也不完全一緻。
這不僅有悖于一切經驗,而且也極難把握。
阿那克西米尼似乎忽視了這一點,甚至阿那克西曼德本人也沒有完全把握住它。
因為,和所有其他事物保持等距離的觀念本來應該把他引向大地是球狀的理論。
可是,他卻相信大地是鼓形的,上面和下面都是平面。
然而&ldquo我們在它的一個平面上行走,而其他人在相反的一面&rdquo這種說法,好像暗示了不存在絕對的上面,而恰恰相反,我們在其上行走的那一面隻是我們可以稱之為上面的一面。
是什麼阻礙阿那克西曼德得出大地是球而不是鼓的理論呢?毋庸置疑,是觀察經驗告訴他,大地表面基本上是平的。
因此,是一種思辨的批判的論證,即對泰勒斯理論的抽象的批判的讨論,使他接近于得出關于地球形狀的正确理論;而觀察經驗卻把他引入歧途。
Ⅴ 阿那克西曼德的對稱理論存在着一個顯而易見的缺陷。
按照這個理論,地球和所有其他事物的距離都相等。
但是從太陽和月亮的存在狀态來看,特别是從太陽和月球有時候彼此相隔不很遠,以緻它們處于地球的同一邊,而在另一邊并沒有與之相平衡的東西這一事實看,宇宙顯然是不對稱的。
看來阿那克西曼德是用另一個大膽的理論&mdash&mdash他關于太陽、月球及其他天體的隐藏性的理論,來克服這個缺陷。
他設想了兩個圍繞地球旋轉的巨大車輪的輪緣,一個二十七倍于地球,另一個十八倍于地球。
每個輪緣即環形管子裡充滿了烈焰,每隻輪緣都有一隻透氣孔,通過它可以看到裡面的烈焰。
這些孔我們分别稱之為太陽和月球。
輪子的其餘部分所以看不見,大概是因為它黑暗(或朦胧不清)而又離得很遠。
恒星(大概還有行星)也是車輪上的孔,而這些車輪比太陽和月球的車輪離地球近。
恒星的車輪繞一根共同的軸(我們現在叫它地軸)旋轉,而它們又一起繞地球形成一個球,因此,離地球等距離的假設是(大緻)令人滿意的。
這使得阿那克西曼德也成了球形理論的一個奠基人。
(關于它同輪子或圓周的關系,參見亞裡士多德的《論天》,289b10到290b7。
) Ⅵ 毋庸置疑的是,阿那克西曼德的理論是批判的和思辨的,而不是經驗的。
作為尋求真理的途徑而言,他的批判的和抽象的思辨對他的幫助遠比觀察經驗或類比大。
但是,培根的追随者可能會抗辯說,這恰恰是阿那克西曼德不是一個科學家的原因所在。
這正是我們所以說早期的希臘哲學而不說早期的希臘科學的原因。
哲學是思辨的,這是盡人皆知的。
而且衆所周知,僅當觀察的方法代替了思辨的方法,歸納的方法代替了演繹的方法時,科學才開始。
當然,這種抗辯等于主張,科學理論應該根據它們的起源&mdash&mdash它們的觀察起源或者所謂&ldquo歸納程序&rdquo的起源來加以定義。
然而,我認為,很少有(如果有的話)物理學理論可作這樣的定義。
而且我不明白為什麼在這裡起源問題是重要的。
對于一個理論來說,重要的是它的解釋力量,以及它是否能經受住批判和檢驗。
它的起源和它是怎樣得出的&mdash&mdash像有人說的由&ldquo歸納程序&rdquo抑或由直覺活動得出的&mdash&mdash問題,可能是極為有趣的,特别對于為發明這理論的人作傳來說,更是如此。
但是,這同理論的科學地位或性質幾乎毫無關系。
Ⅶ 至于前蘇格拉底哲學家,我斷定他們的理論同後來物理學的發展之間存在可能的最完善的思想連續性。
我認為,不管稱他們為哲學家、前科學家還是科學家,都沒關系。
不過,我斷定,阿那克西曼德的理論為阿裡斯塔克、哥白尼、開普勒和伽利略等人的理論掃清了道路。
他不僅僅是&ldquo影響&rdquo了這些後來的思想家;&ldquo影響&rdquo是個十分膚淺的概念。
我甯可這樣表述:阿那克西曼德的成就本身就像一件藝術作品一樣有價值。
除此以外,他的成就使得其他成就,包括上述各個偉大科學家的成就成為可能。
但是,阿那克西曼德的理論是不是虛假的,因而是非科學的呢?它們是虛假的,我承認;不過,許多建立在無數實驗之上的理論不也是這樣的嗎?它們直至不久前還為現代科學所接受,并且,雖然現在它們已被認為是虛假的,也沒有人會想到要否認它們的科學性。
(氫的典型的化學性質僅在于是一種原子,即所有原子中最輕的那種原子,這個理論就是一例。
)有的科學史家傾向于把他們著述時已不再被接受的觀點當作不科學的(甚或當作迷信);但這種态度是站不住腳的。
一個虛假的理論可以和真實的理論一樣是巨大的成就。
許多虛假的理論比起某些至今仍被接受但不怎麼有意義的理論來,更有助于我們探求真理。
因為,虛假的理論可以多種方式提供幫助;例如,它們可能使人想到一些多少帶根本性的修改,它們可能激起批判。
比如,泰勒斯關于大地浮在水上的理論以修改過的形式在阿那克西米尼那裡重新出現,晚近又以魏格納的大陸漂移說的形式再次出現。
至于泰勒斯的理論怎樣激起了阿那克西曼德的批判,前面已經說明。
同樣,阿那克西曼德的理論提示了一種修改的理論&mdash&mdash地球自由地懸在宇宙的中心、被上面鑲嵌着許多天體的球體包圍着的理論。
通過激起批判,它還導緻月球反射陽光而發光的理論;還導緻畢達哥拉斯的中心火的理論;最終導緻阿裡斯塔克和哥白尼的以太陽為中心的世界體系。
Ⅷ 我相信,米利都學派像他們的把世界看作一個帳篷的東方先驅一樣,也把世界設想為一所房屋、所有人的家&mdash&mdash我們的家。
這樣,就沒有必要問它的用途何在了。
但卻有必要探究它的構造。
有關它的結構、平面圖和建築材料的問題構成米利都學派宇宙論的三個主要問題。
此外,還有對它的起源即宇宙起源問題的思辨的興趣。
在我看來,米利都學派對宇宙論的興趣遠遠超出他們對宇宙起源論的興趣。
特别是,如果我們考慮到強大的宇宙起源論傳統,考慮到以描述一件物品怎樣制成來描述這一物品,因而以宇宙起源論的形式來提出宇宙論解釋這樣一種幾乎不可抵禦的傾向,那就更是如此了。
即使一種宇宙論的表述部分地擺脫了宇宙起源論的外部标志,同對宇宙起源論的興趣相比,宇宙論的興趣必定十分強烈。
我相信,泰勒斯最早讨論了宇宙的構造&mdash&mdash它的結構、平面圖和建築材料。
在阿那克西曼德那裡,我們看到了對所有這三個問題的回答。
他對結構問題的回答,我已經簡述過了。
至于世界的平面圖,他也作了研究和說明,就像他繪制第一幅世界地圖的傳說所表明的那樣。
當然,對于建築材料(它是&ldquo無窮的&rdquo、&ldquo無際的&rdquo、&ldquo不可限定的&rdquo或&ldquo無定形的&rdquo),他也有一個理論&mdash&mdash&ldquo無限&rdquo(&ldquotheapeiron&rdquo)的理論。
在阿那克西曼德的世界裡,一切種類的變化都不停地進行。
有需要空氣和透氣孔的烈焰,而這些透氣孔不時被堵塞(&ldquo受阻&rdquo),因此這烈焰被悶熄了:(5)這是他關于日蝕和月相的理論。
引起氣候變化的是風。
(6)還有由變幹的水和空氣産生的蒸氣,它們是風以及太陽和月亮的&ldquo轉向處&rdquo(至點)的原因。
這裡我們看到了一般的變化問題的第一個暗示,而這個問題不久就正式提了出來,成為希臘宇宙論的中心問題,并在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那裡最終導緻一般變化理論,而差不多直到20世紀初,這個理論一直為近代科學所接受。
(隻是随着麥克斯韋以太模型的垮台,它才被放棄,而在1905年以前人們很少注意到這個曆史性事件。
) 這個一般變化問題是個哲學問題;在巴門尼德和芝諾那裡,這個問題實際上幾乎變成了一個邏輯問題。
變化如何可能,即邏輯上如何可能?一個事物如何能不喪失它的本質而變化呢?如果它還是老樣子,那它就沒有變化;然而,如果它失去了它的本質,那麼它就不複是那變化了的事物。
Ⅸ 在我看來,關于變化問題的發展這個引人入勝的傳說,處于被大量瑣細的校勘完全掩蓋掉的危險之中。
當然,這個傳說不可能在短短的一篇文章裡講完,更不用說它的一個章節了。
不過,作為最簡潔的概括,可對它說明如下。
對阿那克西曼德來說,我們的世界、我們的宇宙大廈,僅僅是無限個世界中的一個。
這個無限,指在時間和空間上都無界限。
這個世界體系是永恒的,運動也是永恒的。
所以,沒有必要去解釋運動,也沒有必要去提出一個一般的變化理論(從我們将在赫拉克利特那裡找到有關變化的一個一般問題和一個一般理論的意義上說;參見下面)。
但是,有必要解釋發生在我們的世界中的那些衆所周知的變化。
晝夜的變化,風和氣候的變化,季節的變化,從播種到收獲的變化,植物、動物和人的生長的變化,都是最顯而易見的變化,而所有這些變化都和溫度的對比、冷熱幹濕之間的對立有關。
他告訴我們,&ldquo生物從太陽蒸發的濕氣中誕生”熱和冷還使我們的世界大廈産生。
熱和冷還制約着蒸氣和風,而它們又被看作幾乎所有的其他變化的動因。
阿那克西曼德的一個學生和繼承者阿那克西米尼,相當詳細地發揮了這些思想。
他像阿那克西曼德一樣,也對熱與冷、濕與幹的對立感興趣,他用一種凝聚和稀化
我恐怕沒有什麼可提供給你們,那種期望在今天也還是個渺茫的東西;我想還報的,是前蘇格拉底哲學家的樸素無華而又直截了當的理性。
人們大量讨論的前蘇格拉底哲學家的這種&ldquo理性&rdquo究竟何在呢?這些哲學家的問題簡單又大膽,這是這種理性的部分特點。
但是,我的論點是:關鍵之點是批判的态度,我将試圖表明伊奧尼亞學派首先提出了這種态度。
前蘇格拉底哲學家試圖回答的問題主要是宇宙論的問題,但也有知識理論的問題。
我相信,哲學必須回到宇宙論,回到一種簡單的知識理論。
至少有一個哲學問題是一切思想家都感興趣的,即理解我們生活在其中的那個世界,從而也理解我們自己(我們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和我們關于這個世界的知識的問題。
我認為全部科學都屬于宇宙論,而且在我看來,哲學的興趣像科學的興趣一樣也僅僅在于大膽嘗試增加我們關于這個世界的知識,改進關于我們世界的知識的理論。
舉例來說,我對維特根斯坦感興趣,并非因為他的語言哲學,而是因為他的《邏輯哲學論》是一部宇宙論專著(盡管是粗糙的),并因為他的知識理論和他的宇宙論緊密相關。
在我看來,當哲學和科學變成專門學科,放棄這種追求,即不再思考和探索世界之謎時,它們就都喪失了吸引力。
專門化對科學家可能具有很大的誘惑力,但對哲學家則是一種不可饒恕的大罪。
Ⅱ 我在本文中是以一個業餘愛好者、愛好前蘇格拉底哲學家的動人傳說的人的身份來論述的。
我不是行家或專家:在專家開始論證赫拉克利特可能使用或者不可能使用哪些詞或用語時,我茫無所知。
然而,當某個專家用一個今天不再有什麼意義的傳說(至少在我看來是如此)來代替以我們所占有的最古老典籍為根據的一個動人傳說時,我感到,即使一個業餘愛好者也可以堅持并捍衛一個古老傳統。
因此,我至少要考察一下這專家的論證及其論證的一緻性。
埋頭于這樣的工作似乎并無害處;而如果有哪位專家或其他人費心駁斥我的批判,那我倒會備感榮幸。
(3) 我将談到前蘇格拉底哲學家的宇宙論學說,但僅以它們對變化問題(按我的說法)發展的影響和有助于理解前蘇格拉底哲學家對待知識問題的方式(實踐和理論兩方面)為限。
因為了解他們的實踐和他們的知識理論如何與他們向自己提出的宇宙論問題和神學問題有關,是頗有意思的。
他們的知識理論并不從下列問題開始:&ldquo我怎麼知道這是一隻橘子?&rdquo或者&ldquo我怎麼知道我現在知覺到的那個對象是一隻橘子?&rdquo他們的知識理論從這樣的問題出發:&ldquo我們怎麼知道世界是由水構成的?&rdquo&ldquo我們怎麼知道世界上到處是神?&rdquo或者&ldquo我們怎麼能知道有關神的事情?&rdquo 有一種廣為流行的信念,認為應該以我們對一隻橘子的知識而不是以我們對宇宙的知識來研究知識理論的問題。
我認為,這種信念可以遠溯到弗蘭西斯·培根的影響。
我不贊同這種信念,而本文的主旨之一,就是向你們舉出我之所以不贊同的一些理由。
不管怎麼樣,時時記住我們西方的科學(似乎也沒有别的科學了)并不是從收集對橘子的觀察材料出發,而是從關于世界的大膽理論出發的,這将是大有裨益的。
Ⅲ 傳統的經驗主義認識論和傳統的科學編年史兩者都深受培根神話的影響。
這個神話是說,一切科學都從觀察出發,然後緩慢地、小心翼翼地過渡到理論。
研究早期的前蘇格拉底哲學家,我們可以知道事實并非如此。
在這裡,我們看到大膽和富于幻想的觀念,它們有的是奇妙地甚至驚人地預言了現代的結果,而還有許多從現代觀點來看則不着邊際;但是,它們的大多數和最卓越者都和觀察毫無關系。
試以一些關于地球形狀和位置的理論為例。
據說,泰勒斯說過:&ldquo大地像一條船一樣由它下面的水支持着,而當我們說發生一次地震時,大地是由于水的運動而搖晃。
&rdquo無疑,泰勒斯在得出他的理論以前,已經觀察過船的颠簸和地震。
但是,他的理論的中心是用大地浮于水上的猜想來解釋大地的支承或懸置以及地震;他不可能根據觀察作出這個猜想(它令人驚異地預言了現代的大陸漂移說)。
我們必須記住,培根神話的功能在于通過指出觀察乃是我們科學知識的&ldquo真正源泉&rdquo,來解釋為什麼科學陳述是真的。
一旦我們認識到,一切科學陳述都是假說、猜測或者猜想,并且這些猜想的絕大多數(包括培根本人的)已被證明是虛假的,培根的神話就成為不着邊際的了。
因為,論證一切科學猜想(包括已證明是虛假的以及仍為人所接受的)都從觀察出發,是沒有意義的。
不管怎麼說,泰勒斯的關于大地的支持或懸置和地震的動人理論,雖然決不是以觀察為基礎,但至少是由一種經驗或觀察的類比激發的。
不過,對于泰勒斯傑出的弟子阿那克西曼德提出的理論來說,甚至這種說法也不再成立。
阿那克西曼德的大地懸置論帶有更高的直覺性,而不再使用觀察類比。
事實上,可以說這個理論是反觀察的。
按照阿那克西曼德的理論,&ldquo大地&hellip&hellip不由任何東西支持,但由于它同一切其他東西的距離都相等,所以它保持靜止不動。
它的形狀&hellip&hellip像一隻鼓&hellip&hellip我們在它的一個平面上行走,而其他人正在相反的一面上。
&rdquo當然,鼓也是一個觀察類比。
但是,大地自由地懸在空中的觀念和對它的穩定性的解釋,則在整個可觀察事實的領域裡沒有任何類比。
按照我的看法,阿那克西曼德的這個觀念是整個人類思想史上最為大膽、最富革命性和最令人驚歎的觀念之一。
它使阿裡斯塔克和哥白尼的理論成為可能。
不過,阿那克西曼德邁出的這一步甚至比阿裡斯塔克和哥白尼邁出的更為困難、更為大膽。
把大地設想成無所依托地懸在空中,并且說&ldquo它因為等距離或均衡而保持靜止&rdquo(亞裡士多德這樣解釋阿那克西曼德),甚至就是在某種程度上預言了牛頓的無形的和看不見的萬有引力。
(4) Ⅳ 阿那克西曼德是怎樣得出這個令人贊歎的理論的呢?當然,不是根據觀察,而是根據推理。
他的理論所試圖解決的問題,他的老師和親屬(米利都學派或伊奧尼亞學派的奠基人)泰勒斯在他之前已對之提出過一種解答。
因此,我猜想,阿那克西曼德是通過批判泰勒斯的理論而得出自己的理論的。
我認為,從阿那克西曼德理論的結構來看,這個猜想是站得住腳的。
阿那克西曼德大概按照下述思路來駁斥泰勒斯的理論(按照泰勒斯的理論,大地浮在水上)。
泰勒斯的理論是某類理論的樣本,這類理論如果一以貫之地發展下去,便會導緻無窮倒退。
如果我們通過假定大地由水支持即它浮在海洋之上來解釋大地位置的穩定,那麼我們不是也必須用一個類似的假說來解釋海洋位置的穩定嗎?但這意味着要為海洋找到一個支持物,然後再為這個支持物找一個支持物。
這種解釋方法是不會令人滿意的。
首先,因為我們是通過創造一個極其相似的問題來解決我們的問題;其次,也因為不那麼形式、更加直覺的理由,即在任何這樣的支持物或支柱的系統中,無法确保較低層次的任一支持物,就必然導緻整個大廈的傾覆。
由此我們直覺地認識到,一個支持物或支柱的系統不可能保證世界的穩定性。
與此不同,阿那克西曼德求助于世界内在的或結構的對稱,而這種對稱保證沒有一個方向特别可能發生崩潰。
他運用了這樣一個原理:在沒有差異的地方就不可能發生變化。
這樣,他用大地和所有其他事物保持等距離這一點解釋了大地的穩定性。
阿那克西曼德的論證似乎就是這樣。
重要的是認識到它取消了絕對方向(絕對意義上的&ldquo向上&rdquo和&ldquo向下&rdquo)的觀念,盡管也許并不是完全自覺的,前後也不完全一緻。
這不僅有悖于一切經驗,而且也極難把握。
阿那克西米尼似乎忽視了這一點,甚至阿那克西曼德本人也沒有完全把握住它。
因為,和所有其他事物保持等距離的觀念本來應該把他引向大地是球狀的理論。
可是,他卻相信大地是鼓形的,上面和下面都是平面。
然而&ldquo我們在它的一個平面上行走,而其他人在相反的一面&rdquo這種說法,好像暗示了不存在絕對的上面,而恰恰相反,我們在其上行走的那一面隻是我們可以稱之為上面的一面。
是什麼阻礙阿那克西曼德得出大地是球而不是鼓的理論呢?毋庸置疑,是觀察經驗告訴他,大地表面基本上是平的。
因此,是一種思辨的批判的論證,即對泰勒斯理論的抽象的批判的讨論,使他接近于得出關于地球形狀的正确理論;而觀察經驗卻把他引入歧途。
Ⅴ 阿那克西曼德的對稱理論存在着一個顯而易見的缺陷。
按照這個理論,地球和所有其他事物的距離都相等。
但是從太陽和月亮的存在狀态來看,特别是從太陽和月球有時候彼此相隔不很遠,以緻它們處于地球的同一邊,而在另一邊并沒有與之相平衡的東西這一事實看,宇宙顯然是不對稱的。
看來阿那克西曼德是用另一個大膽的理論&mdash&mdash他關于太陽、月球及其他天體的隐藏性的理論,來克服這個缺陷。
他設想了兩個圍繞地球旋轉的巨大車輪的輪緣,一個二十七倍于地球,另一個十八倍于地球。
每個輪緣即環形管子裡充滿了烈焰,每隻輪緣都有一隻透氣孔,通過它可以看到裡面的烈焰。
這些孔我們分别稱之為太陽和月球。
輪子的其餘部分所以看不見,大概是因為它黑暗(或朦胧不清)而又離得很遠。
恒星(大概還有行星)也是車輪上的孔,而這些車輪比太陽和月球的車輪離地球近。
恒星的車輪繞一根共同的軸(我們現在叫它地軸)旋轉,而它們又一起繞地球形成一個球,因此,離地球等距離的假設是(大緻)令人滿意的。
這使得阿那克西曼德也成了球形理論的一個奠基人。
(關于它同輪子或圓周的關系,參見亞裡士多德的《論天》,289b10到290b7。
) Ⅵ 毋庸置疑的是,阿那克西曼德的理論是批判的和思辨的,而不是經驗的。
作為尋求真理的途徑而言,他的批判的和抽象的思辨對他的幫助遠比觀察經驗或類比大。
但是,培根的追随者可能會抗辯說,這恰恰是阿那克西曼德不是一個科學家的原因所在。
這正是我們所以說早期的希臘哲學而不說早期的希臘科學的原因。
哲學是思辨的,這是盡人皆知的。
而且衆所周知,僅當觀察的方法代替了思辨的方法,歸納的方法代替了演繹的方法時,科學才開始。
當然,這種抗辯等于主張,科學理論應該根據它們的起源&mdash&mdash它們的觀察起源或者所謂&ldquo歸納程序&rdquo的起源來加以定義。
然而,我認為,很少有(如果有的話)物理學理論可作這樣的定義。
而且我不明白為什麼在這裡起源問題是重要的。
對于一個理論來說,重要的是它的解釋力量,以及它是否能經受住批判和檢驗。
它的起源和它是怎樣得出的&mdash&mdash像有人說的由&ldquo歸納程序&rdquo抑或由直覺活動得出的&mdash&mdash問題,可能是極為有趣的,特别對于為發明這理論的人作傳來說,更是如此。
但是,這同理論的科學地位或性質幾乎毫無關系。
Ⅶ 至于前蘇格拉底哲學家,我斷定他們的理論同後來物理學的發展之間存在可能的最完善的思想連續性。
我認為,不管稱他們為哲學家、前科學家還是科學家,都沒關系。
不過,我斷定,阿那克西曼德的理論為阿裡斯塔克、哥白尼、開普勒和伽利略等人的理論掃清了道路。
他不僅僅是&ldquo影響&rdquo了這些後來的思想家;&ldquo影響&rdquo是個十分膚淺的概念。
我甯可這樣表述:阿那克西曼德的成就本身就像一件藝術作品一樣有價值。
除此以外,他的成就使得其他成就,包括上述各個偉大科學家的成就成為可能。
但是,阿那克西曼德的理論是不是虛假的,因而是非科學的呢?它們是虛假的,我承認;不過,許多建立在無數實驗之上的理論不也是這樣的嗎?它們直至不久前還為現代科學所接受,并且,雖然現在它們已被認為是虛假的,也沒有人會想到要否認它們的科學性。
(氫的典型的化學性質僅在于是一種原子,即所有原子中最輕的那種原子,這個理論就是一例。
)有的科學史家傾向于把他們著述時已不再被接受的觀點當作不科學的(甚或當作迷信);但這種态度是站不住腳的。
一個虛假的理論可以和真實的理論一樣是巨大的成就。
許多虛假的理論比起某些至今仍被接受但不怎麼有意義的理論來,更有助于我們探求真理。
因為,虛假的理論可以多種方式提供幫助;例如,它們可能使人想到一些多少帶根本性的修改,它們可能激起批判。
比如,泰勒斯關于大地浮在水上的理論以修改過的形式在阿那克西米尼那裡重新出現,晚近又以魏格納的大陸漂移說的形式再次出現。
至于泰勒斯的理論怎樣激起了阿那克西曼德的批判,前面已經說明。
同樣,阿那克西曼德的理論提示了一種修改的理論&mdash&mdash地球自由地懸在宇宙的中心、被上面鑲嵌着許多天體的球體包圍着的理論。
通過激起批判,它還導緻月球反射陽光而發光的理論;還導緻畢達哥拉斯的中心火的理論;最終導緻阿裡斯塔克和哥白尼的以太陽為中心的世界體系。
Ⅷ 我相信,米利都學派像他們的把世界看作一個帳篷的東方先驅一樣,也把世界設想為一所房屋、所有人的家&mdash&mdash我們的家。
這樣,就沒有必要問它的用途何在了。
但卻有必要探究它的構造。
有關它的結構、平面圖和建築材料的問題構成米利都學派宇宙論的三個主要問題。
此外,還有對它的起源即宇宙起源問題的思辨的興趣。
在我看來,米利都學派對宇宙論的興趣遠遠超出他們對宇宙起源論的興趣。
特别是,如果我們考慮到強大的宇宙起源論傳統,考慮到以描述一件物品怎樣制成來描述這一物品,因而以宇宙起源論的形式來提出宇宙論解釋這樣一種幾乎不可抵禦的傾向,那就更是如此了。
即使一種宇宙論的表述部分地擺脫了宇宙起源論的外部标志,同對宇宙起源論的興趣相比,宇宙論的興趣必定十分強烈。
我相信,泰勒斯最早讨論了宇宙的構造&mdash&mdash它的結構、平面圖和建築材料。
在阿那克西曼德那裡,我們看到了對所有這三個問題的回答。
他對結構問題的回答,我已經簡述過了。
至于世界的平面圖,他也作了研究和說明,就像他繪制第一幅世界地圖的傳說所表明的那樣。
當然,對于建築材料(它是&ldquo無窮的&rdquo、&ldquo無際的&rdquo、&ldquo不可限定的&rdquo或&ldquo無定形的&rdquo),他也有一個理論&mdash&mdash&ldquo無限&rdquo(&ldquotheapeiron&rdquo)的理論。
在阿那克西曼德的世界裡,一切種類的變化都不停地進行。
有需要空氣和透氣孔的烈焰,而這些透氣孔不時被堵塞(&ldquo受阻&rdquo),因此這烈焰被悶熄了:(5)這是他關于日蝕和月相的理論。
引起氣候變化的是風。
(6)還有由變幹的水和空氣産生的蒸氣,它們是風以及太陽和月亮的&ldquo轉向處&rdquo(至點)的原因。
這裡我們看到了一般的變化問題的第一個暗示,而這個問題不久就正式提了出來,成為希臘宇宙論的中心問題,并在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那裡最終導緻一般變化理論,而差不多直到20世紀初,這個理論一直為近代科學所接受。
(隻是随着麥克斯韋以太模型的垮台,它才被放棄,而在1905年以前人們很少注意到這個曆史性事件。
) 這個一般變化問題是個哲學問題;在巴門尼德和芝諾那裡,這個問題實際上幾乎變成了一個邏輯問題。
變化如何可能,即邏輯上如何可能?一個事物如何能不喪失它的本質而變化呢?如果它還是老樣子,那它就沒有變化;然而,如果它失去了它的本質,那麼它就不複是那變化了的事物。
Ⅸ 在我看來,關于變化問題的發展這個引人入勝的傳說,處于被大量瑣細的校勘完全掩蓋掉的危險之中。
當然,這個傳說不可能在短短的一篇文章裡講完,更不用說它的一個章節了。
不過,作為最簡潔的概括,可對它說明如下。
對阿那克西曼德來說,我們的世界、我們的宇宙大廈,僅僅是無限個世界中的一個。
這個無限,指在時間和空間上都無界限。
這個世界體系是永恒的,運動也是永恒的。
所以,沒有必要去解釋運動,也沒有必要去提出一個一般的變化理論(從我們将在赫拉克利特那裡找到有關變化的一個一般問題和一個一般理論的意義上說;參見下面)。
但是,有必要解釋發生在我們的世界中的那些衆所周知的變化。
晝夜的變化,風和氣候的變化,季節的變化,從播種到收獲的變化,植物、動物和人的生長的變化,都是最顯而易見的變化,而所有這些變化都和溫度的對比、冷熱幹濕之間的對立有關。
他告訴我們,&ldquo生物從太陽蒸發的濕氣中誕生”熱和冷還使我們的世界大廈産生。
熱和冷還制約着蒸氣和風,而它們又被看作幾乎所有的其他變化的動因。
阿那克西曼德的一個學生和繼承者阿那克西米尼,相當詳細地發揮了這些思想。
他像阿那克西曼德一樣,也對熱與冷、濕與幹的對立感興趣,他用一種凝聚和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