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回到前蘇格拉底哲學家(1)
關燈
小
中
大
漫畫(漫畫總是依據某種可辨認的同原型的相似之處)。
可以指出,我的經驗主義的和實證主義的朋友、反對者和批判者中,沒有一個人批判我主張或恢複一種直覺主義的認識論,相反,他們一般都說,我的認識論同他們的認識論沒有重大的分歧。
由以上所述可見,柯克提出了幾個猜測,不僅涉及我的哲學的内容,而且還涉及我的哲學的起源。
但是,他似乎并不知道這些解釋的猜想性。
相反,他認為他已從原文給它們提供了某種證據。
因為,他這樣說我:我&ldquo自己的科學方法論的态度&hellip&hellip在他[波普爾]寫《科學發現的邏輯》的1958年序時形成了,他在序言中反對維也納小組緻力于把所有哲學的[原文如此]和科學的真理都建基于經驗證實之上&rdquo(柯克,第319頁)。
這裡我無需評論對維也納小組的維特根斯坦派哲學的這種錯誤描述。
但是,既然這裡是一個哲學史家在論述我的著述,所以我感到必須盡快地把關于我的著述的一個曆史神話戳穿掉。
因為在柯克提到的那篇序言中,我隻字未提我怎樣形成我的觀點或态度的問題;對維也納小組我也隻字未提。
實際上,我不可能寫過像柯克所說的那樣的東西,因為事實不是那樣的。
(柯克先生可能已發現,于1957年首次發表在我的一次劍橋演說中的論述,現在已部分地收入本書,題為&ldquo科學:猜想與反駁&rdquo,我在其中談了我怎樣形成我&ldquo反對&rdquo馬克思、弗洛伊德和阿德勒的&ldquo企圖&hellip&hellip的态度&rdquo,而這三個人沒有一個是實證主義者或者維也納小組的成員。
)似乎不大可能是我那帶有赫拉克利特式晦澀的文體造成柯克先生這種解釋不通的錯讀,因為和&ldquo回到前蘇格拉底哲學家&rdquo相比較時,他(第318頁)把我上面引用過的他的那段話提到的1958年序言說成是&ldquo比較清晰的陳述&rdquo。
錯讀《科學發現的邏輯》的另一個例子同樣令人費解,至少對于讀過該書第61頁的人來說是如此(更不用說第274頁或276頁了),在第61頁上我談到了真理問題和阿爾弗雷德·塔爾斯基的真理論。
柯克說:&ldquo波普爾抛棄了絕對科學真理的概念&rdquo(第320頁)。
他似乎沒有看到,當我說我們甚至不能知道一個得到很好确證的科學理論是否真時,我實際上正是假定了一種&ldquo絕對科學真理的概念”一如某人說:&ldquo我未成功地達緻這個目标&rdquo,但他仍在運用一個&ldquo絕對的目标概念&rdquo,就是說,一個目标之存在的假定獨立于它之被達緻。
在一位傑出學者和哲學史家的一篇文章裡,竟可看到這些明顯的理解錯誤以及偶爾的引文錯誤,是令人驚訝的。
因為這些,已沒有必要為我真正的科學觀點作哲學辯護。
Ⅱ 因此,現在我可以轉到更重要的事情&mdash&mdash我對前蘇格拉底哲學家的說明和柯克對此作出的反應上來。
在這一節,我限于答複柯克就方法問題談的兩點。
(1)柯克在第325頁上對我的一番話進行了讨論,我的這番話旨在聲明我無力進行原文校勘這類工作。
他引的這段話如下:&ldquo當一個專家開始論證赫拉克利特可能用過哪些語詞或措辭,以及他不可能使用哪些語詞或措辭時,我簡直就茫無所知了&rdquo。
針對否認具有這種能力,柯克評論說:&ldquo舉例說來,好像&lsquo赫拉克利特可能用過哪些語詞或措辭&rsquo這一點和對他的思想的評論無關似的!&rdquo 可是,我根本沒有說過或提出過,這兩者是&ldquo無關的&rdquo。
我隻承認,我對赫拉克利特(和其他人)的語言習慣研究得不夠深,自知無力讨論像伯内特、第爾斯或萊因哈特以及較晚近的弗拉斯托或柯克本人這樣的學者在這個領域裡的工作。
柯克接着說: &ldquo我們擁有的最古老的原文&rdquo,正是這些&ldquo語詞和措辭&rdquo,還有前蘇格拉底哲學家本人的其他原文殘篇,而不像波普爾認為的那樣,是柏拉圖、亞裡士多德和古希臘哲學殘篇編纂者的轉述。
&hellip&hellip事實上,甚至對于一個&ldquo業餘愛好者&rdquo來說這也是顯而易見的:再現前蘇格拉底哲學家的思想,必須既根據後來的傳說,也根據幸存的殘篇。
我想象不出,我之聲明我在語言考證領域裡毫無能力怎麼會緻使柯克想到這樣的事不是&ldquo顯而易見的&rdquo,哪怕是對那個特定的業餘愛好者而言。
并且,他可能已注意到,在《回到前蘇格拉底哲學家》和我的《開放社會》裡,我十分頻繁地引用、解釋和讨論這些殘篇本身(比柏拉圖和亞裡士多德的轉述要多得多,雖然我們現在似乎一緻認為,這些轉述也是很中肯的),例如,我在後一著作裡讨論了相當多赫拉克利特的幸存殘篇。
柯克在第324頁上提起過我的這本書。
那麼,他為什麼在第325頁上把我的否認解釋成我否認對幸存的殘篇或這些殘篇的曆史地位感興趣呢? (2)對我在《回到前蘇格拉底哲學家》中所作的批判,柯克以一種不能令人滿意的方式作了答複。
為了舉例說明這種方式,現在錄引這個答複的最後一段(第339頁)。
他說: 更令人驚奇的是,他[波普爾]運用了可能真理的标準來對一個理論的曆史性作檢驗。
在第16頁上,他[波普爾]發現,&ldquo建議我們應該根據&lsquo常識&rsquo的标準來檢驗赫拉克利特觀念的曆史性,這&hellip&hellip是有點令人驚奇的。
&rdquo難道我們[柯克]不會發現他本人[波普爾的]&ldquo檢驗&rdquo更為令人驚奇&mdash&mdash&ldquo當然,關鍵之點在于,就我們所知,這種富于靈感的哲學[即人是火焰,等等]是真實的&rdquo[第17頁(本書第212頁)]? 對此,簡單的回答是:我既沒有說過也沒有暗示過,一個理論的真或可能真,是對它的曆史性的&ldquo檢驗&rdquo。
(在我的演講的第16和17頁即本書第211和212頁上,還有第Ⅶ節第二段上,都可以看出這一點;附帶說一句,難道柯克忘了他的命題即我已抛棄真理觀念了嗎?)而當柯克在這裡把&ldquo檢驗&rdquo放進引号之中&mdash&mdash由此指出我在這個地方或在這種意義上用&ldquo檢驗&rdquo這個術語&mdash&mdash這時他顯然是錯誤地引用了我的話。
因為,我的話或者意思無非是,傳統上(我認為是正确的)歸諸赫拉克利特的變化理論的真理性,說明這種&ldquo歸屬&rdquo至少是弄明白了赫拉克利特的哲學&mdash&mdash而由柯克歸諸赫拉克利特的那種哲學我怎麼也弄不明白。
再附帶說一句,我确實認為,編史工作和觀念解釋的一條重要的甚至顯而易見的原則是,我們應始終試圖把一種有意義的和真實的理論而不是沒有意義的或虛假的理論歸諸一個思想家,當然條件是這留傳下來的曆史證據允許我們這樣做。
誠然,這既非一條标準,也非一種&ldquo檢驗”但是,不想運用這條編史原則的人不會理解像赫拉克利特這樣的偉大思想家。
Ⅲ 就前蘇格拉底哲學家而言,柯克和我之間最重大的分歧在于對赫拉克利特的解釋。
這裡我要聲明一下,柯克幾乎無視我的兩個主要論點,或許他是無意的,對此我準備在以下(1)和(2)裡加以讨論。
我對赫拉克利特總的看法可以用卡爾·萊因哈特的話來表述:&ldquo哲學的曆史是哲學問題的曆史。
如果你想解釋赫拉克利特,那麼首先得告訴我們他的問題是什麼。
&rdquo(13) 我對這個質疑的回答是:赫拉克利特的問題是變化的問題&mdash&mdash變化何以可能這個一般問題。
一個事物發生變化就不複是那已變化的事物了,那麼,它何以能既發生變化又保持自身的同一性呢?(參見《回到前蘇格拉底哲學家》第Ⅷ和Ⅸ節。
) 我認為,赫拉克利特的偉大遺訓是同他發現這個振奮人心的問題相聯系的;我還認為他的發現導緻了巴門尼德的解決即對于任何事物&mdash&mdash任何存在物來說,實際上變化在邏輯上是不可能的;後來又導緻了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密切相關的理論,即盡管事物改變了它們在虛空中的位置,實際上它們并未發生内在變化。
我遵照柏拉圖、亞裡士多德和那些殘篇,歸之于赫拉克利特的這個問題是這樣解決的:不存在(不變化的)事物;呈現于我們面前為一個事物的是一個過程。
實際上,一種物質的東西像一團火焰;因為一團火焰似乎是一個物質的東西,但它并不是;它是個過程;它處于流動之中;物質從中穿過;它像一條河流。
因此,一切看起來多少是穩定的事物實際上都處于流動之中;它們中有一些&mdash&mdash看來确是穩定的那些事物&mdash&mdash處于看不見的流動之中。
(因此,赫拉克利特的哲學為巴門尼德區分現象和實在鋪平了道路。
) 為了顯得是個穩定的事物,這過程(事物背後的實在)必須是規則的、類規律的、&ldquo有分寸的&rdquo:保持穩定火焰的油燈必須為火焰提供一定量的燈油。
看來不無可能的是,赫拉克利特根據米利都學派,特别是阿那克西曼德關于宇宙周期變化(像白晝和黑夜,也許還有潮汐、月球的圓缺,特别是一年的四季)的看法,提出了有分寸的或類規律的過程的思想。
事物,甚至宇宙的視在穩定性可以解釋為一種&ldquo有分寸的&rdquo過程&mdash&mdash由規律支配的過程,這個思想很可能是從這些規則性得到啟發而産生的。
(1)我批判柯克對赫拉克利特的看法主要有兩點,第一點是這樣的。
柯克提出,赫拉克利特不會認為&ldquo一塊岩石或一隻青銅鍋&hellip&hellip始終經曆着看不見的變化&rdquo,并且提出這樣認為是違反常識的。
柯克對我的批判所作的冗長讨論(第334頁以後)最終達到這樣一點: 在這一點上,論據變得有點不足。
雖然我同意,從理論上講這是可能的:我們經驗的某些看不見的變化,例如波普爾引證的鐵逐漸生鏽,給赫拉克利特留下了十分強烈的印象,以緻使他斷定:一切沒有可見變化的事物都處于看不見的變化之中。
然而,我認為,現存的殘篇并沒有表明事情确實如此。
(第336頁) 我認為,這論據從任何意義上說都不會變得不足;并且許多現存的殘篇都表明了我歸之于赫拉克利特的理論。
但是,在提到這些殘篇之前,我必須重提一下我演講中提出的那個問題:如果像柯克和雷文所贊同的那樣,火可以說是物質的結構模型或原型(或他們所稱的&ldquo原型型式&rdquo),那麼,除了意味着物質事物像火焰并因而是過程以外,還能有什麼别的意思呢? 當然,我沒有斷言赫拉克利特用了像&ldquo過程&rdquo這樣一個抽象術語。
但是,我猜想,他不僅把他的理論應用于抽象事物,或&ldquo作為整體的世界秩序&rdquo(如柯克在第335頁上所說的那樣),而且也應用于具體的、單一的事物;這樣,這些事物諒必是同具體的、單一的火焰相比較的。
至于支持這種觀點和我的總的解釋的現存殘篇,首先就有關于太陽的殘篇。
我清楚地看到,赫拉克利特把太陽當作一個事物,甚或當作日日更新的事物;見DK,B6,那裡說(14):&ldquo太陽日日更新&rdquo,不過,這或許隻意味着太陽像一盞燈那樣天天重新點燃。
B99上說:&ldquo要是沒有太陽,天就會是黑暗的,盡管還有其他的星辰。
&rdquo(亦見B26和我上面就燈和量度所表述的意見,并同B94作比較。
)或者見B125:&ldquo如果不加攪動,釀酒的大麥就會腐敗。
&rdquo因此,運動、過程對于事物的持續存在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否則這些事物就不複存在了。
或者見B51:&ldquo同自身相異的東西又同自身一緻:它是産生于緊張的和諧,像在弓和七弦琴裡那樣。
&rdquo正是這種緊張、作用力、内在的沖突(一種過程)緻使弓和七弦琴成其為它們自身,隻有當這種緊張保持着,隻有當它們各部分繼續沖突着,它們才繼續是它們自身。
大家知道,赫拉克利特喜歡概括和抽象;因此,他很快作了一個概括,很可能想使之成為宇宙尺度上的概括。
這個概括見諸B8:&ldquo相反者相成,最美的和諧産生于不同的音調。
&rdquo(亦見B10。
)但是,這并不意味着他忽視了單一的事物,像弓、七弦琴、燈、火焰、河流(B12,49a)。
&ldquo踏進同一條河的人,不斷遇到新的水流&hellip&hellip我們踏進同一條河流又不踏[進同一條河]。
我們存在而又不存在。
&rdquo 然而,河流在成為宇宙過程的象征以前,還是具體的河流,此外,它還是其他具體事物包括我們自己的象征。
雖然&ldquo我們存在而又不存在&rdquo(附帶說一句,柯克和雷文不認為這段話屬于赫拉克利特)一說在某種意義上是一個總括萬殊的也許還是宇宙的概括和抽象,但它無疑還意味着對每一個人的一個非常具體的呼籲:猶如很多其他的殘篇提醒我們的生變成死、死變成生一樣,它也是赫拉克利特式的死亡警告。
(比較例如B88,20,21,26,27,62,77。
) 如果說B49a趨向某種類似概括的東西,B90則是從關于消耗(熄滅)着的火的一般的無所不包的觀念趨向特殊的東西:&ldquo萬物都交換火,火也交換萬物,一如貨物交換黃金,黃金交換貨物。
&rdquo 因此,當柯克現在問(第336頁):&ldquo那麼,我們能否說,赫拉克利特遵循的任何推理過程都必然蘊涵着萬物各自處于永久流動之中的結論呢?&rdquo在萬物必定在某種程度上仍是猜想和解釋的領域裡,我們完全可以說,一個&ldquo推理過程&rdquo&ldquo必然蘊涵着&rdquo任何事物,就此而言,我們的回答就是一個響亮的&ldquo能&rdquo。
如以B126為例,&ldquo冷變熱,熱變冷;濕變幹,幹變濕。
&rdquo這很可能具有無所不包的意義:它可以指季節變化,也可指宇宙的變化。
可是,我們怎麼能懷疑(特别是如果我們認為赫拉克利特具有&ldquo常識&rdquo,而不管這&ldquo常識&rdquo是什麼意思(15))它也适用于具體的、個别的事物及其變化&mdash&mdash附帶說一句,也适用于我們自己和我們的精神呢?(比較B36,77,117,118。
) 但事物不僅僅處于流動中,它們還處于看不見的流動中。
因此,我們在B88中讀到:&ldquo生與死;醒與睡;少與老,始終是同一的。
因為前者轉化成為後者,後者又轉化成為前者。
&rdquo因此,我們的孩子于不知不覺中變老了,這我們都知道;但父母親也以某種方式變成他們的孩子。
(亦見B20,21,26,62和90。
)或見B103:&ldquo在一個圓周上,起點和終點是同一的。
&rdquo(對立物的同一;對立物于無形中互相融合;亦見B45。
) 赫拉克利特注意到了,這些過程确實可能是看不見的,因此他感到,視覺和觀察是騙人的。
這一點可從B46看到:&ldquo&hellip&hellip視覺是欺騙人的。
&rdquoB54:&ldquo看不見的和諧比看得見的和諧更好。
&rdquo(亦見B8和51。
)B123:&ldquo自然喜歡躲藏起來。
&rdquo(亦見B56和113。
) 我毫不懷疑,這些殘篇全都可以解釋過去。
但我認為,它們似乎支持那些在任何場合都合理的東西,此外,也支持柏拉圖和亞裡士多德支持的東西。
(雖然後者的證據是令人懷疑的,特别是由哈羅德·徹尼斯的偉大著作來看,但沒有人認為[以哈羅德·徹尼斯為最]亞裡士多德的證據包括柏拉圖或那些&ldquo殘篇&rdquo支持的證據是完全不可信的。
) (2)我回答的最後一點,也是關于赫拉克利特的第二個主要之點,關涉對赫拉克利特哲學的一般總結,它可在柯克和雷文的第214頁上讀到,标題是《結論》。
我在演說中引用了這個結論的一部分,并說我發現柯克和雷文歸之于赫拉克利特的那個學說是&ldquo荒謬的”為了說清楚我認為什麼是&ldquo荒謬的&rdquo,我用了着重号。
這裡我重引了柯克和雷文的話,且也和上次一樣用着重号。
我發現&ldquo荒謬的&rdquo是那據說屬于赫拉克利特的學說:&ldquo&hellip&hellip一切種類的自然變化[因而大概也包括地震和大火]都是有規則的和平衡的,這種平衡的原因是火,即事物的共同成分,它也叫事物的邏各斯&rdquo。
(見上面第209頁。
) 我并不反對任何人把變化由規律支配的學說歸諸赫拉克利特,并不反對把規則或規律性是事物的&ldquo邏各斯&rdquo那種較可疑的學說歸諸他;也不反對把&ldquo事物的共同成分是火&rdquo的學說歸諸他。
我感到荒謬的是學說(1)從許多重要的變化和過程諸如燈中的火或宇宙的四季完全可以稱作&ldquo平衡的&rdquo這種意義上,把一切變化(或&ldquo一切種類的變化&rdquo)都說成是&ldquo平衡的
可以指出,我的經驗主義的和實證主義的朋友、反對者和批判者中,沒有一個人批判我主張或恢複一種直覺主義的認識論,相反,他們一般都說,我的認識論同他們的認識論沒有重大的分歧。
由以上所述可見,柯克提出了幾個猜測,不僅涉及我的哲學的内容,而且還涉及我的哲學的起源。
但是,他似乎并不知道這些解釋的猜想性。
相反,他認為他已從原文給它們提供了某種證據。
因為,他這樣說我:我&ldquo自己的科學方法論的态度&hellip&hellip在他[波普爾]寫《科學發現的邏輯》的1958年序時形成了,他在序言中反對維也納小組緻力于把所有哲學的[原文如此]和科學的真理都建基于經驗證實之上&rdquo(柯克,第319頁)。
這裡我無需評論對維也納小組的維特根斯坦派哲學的這種錯誤描述。
但是,既然這裡是一個哲學史家在論述我的著述,所以我感到必須盡快地把關于我的著述的一個曆史神話戳穿掉。
因為在柯克提到的那篇序言中,我隻字未提我怎樣形成我的觀點或态度的問題;對維也納小組我也隻字未提。
實際上,我不可能寫過像柯克所說的那樣的東西,因為事實不是那樣的。
(柯克先生可能已發現,于1957年首次發表在我的一次劍橋演說中的論述,現在已部分地收入本書,題為&ldquo科學:猜想與反駁&rdquo,我在其中談了我怎樣形成我&ldquo反對&rdquo馬克思、弗洛伊德和阿德勒的&ldquo企圖&hellip&hellip的态度&rdquo,而這三個人沒有一個是實證主義者或者維也納小組的成員。
)似乎不大可能是我那帶有赫拉克利特式晦澀的文體造成柯克先生這種解釋不通的錯讀,因為和&ldquo回到前蘇格拉底哲學家&rdquo相比較時,他(第318頁)把我上面引用過的他的那段話提到的1958年序言說成是&ldquo比較清晰的陳述&rdquo。
錯讀《科學發現的邏輯》的另一個例子同樣令人費解,至少對于讀過該書第61頁的人來說是如此(更不用說第274頁或276頁了),在第61頁上我談到了真理問題和阿爾弗雷德·塔爾斯基的真理論。
柯克說:&ldquo波普爾抛棄了絕對科學真理的概念&rdquo(第320頁)。
他似乎沒有看到,當我說我們甚至不能知道一個得到很好确證的科學理論是否真時,我實際上正是假定了一種&ldquo絕對科學真理的概念”一如某人說:&ldquo我未成功地達緻這個目标&rdquo,但他仍在運用一個&ldquo絕對的目标概念&rdquo,就是說,一個目标之存在的假定獨立于它之被達緻。
在一位傑出學者和哲學史家的一篇文章裡,竟可看到這些明顯的理解錯誤以及偶爾的引文錯誤,是令人驚訝的。
因為這些,已沒有必要為我真正的科學觀點作哲學辯護。
Ⅱ 因此,現在我可以轉到更重要的事情&mdash&mdash我對前蘇格拉底哲學家的說明和柯克對此作出的反應上來。
在這一節,我限于答複柯克就方法問題談的兩點。
(1)柯克在第325頁上對我的一番話進行了讨論,我的這番話旨在聲明我無力進行原文校勘這類工作。
他引的這段話如下:&ldquo當一個專家開始論證赫拉克利特可能用過哪些語詞或措辭,以及他不可能使用哪些語詞或措辭時,我簡直就茫無所知了&rdquo。
針對否認具有這種能力,柯克評論說:&ldquo舉例說來,好像&lsquo赫拉克利特可能用過哪些語詞或措辭&rsquo這一點和對他的思想的評論無關似的!&rdquo 可是,我根本沒有說過或提出過,這兩者是&ldquo無關的&rdquo。
我隻承認,我對赫拉克利特(和其他人)的語言習慣研究得不夠深,自知無力讨論像伯内特、第爾斯或萊因哈特以及較晚近的弗拉斯托或柯克本人這樣的學者在這個領域裡的工作。
柯克接着說: &ldquo我們擁有的最古老的原文&rdquo,正是這些&ldquo語詞和措辭&rdquo,還有前蘇格拉底哲學家本人的其他原文殘篇,而不像波普爾認為的那樣,是柏拉圖、亞裡士多德和古希臘哲學殘篇編纂者的轉述。
&hellip&hellip事實上,甚至對于一個&ldquo業餘愛好者&rdquo來說這也是顯而易見的:再現前蘇格拉底哲學家的思想,必須既根據後來的傳說,也根據幸存的殘篇。
我想象不出,我之聲明我在語言考證領域裡毫無能力怎麼會緻使柯克想到這樣的事不是&ldquo顯而易見的&rdquo,哪怕是對那個特定的業餘愛好者而言。
并且,他可能已注意到,在《回到前蘇格拉底哲學家》和我的《開放社會》裡,我十分頻繁地引用、解釋和讨論這些殘篇本身(比柏拉圖和亞裡士多德的轉述要多得多,雖然我們現在似乎一緻認為,這些轉述也是很中肯的),例如,我在後一著作裡讨論了相當多赫拉克利特的幸存殘篇。
柯克在第324頁上提起過我的這本書。
那麼,他為什麼在第325頁上把我的否認解釋成我否認對幸存的殘篇或這些殘篇的曆史地位感興趣呢? (2)對我在《回到前蘇格拉底哲學家》中所作的批判,柯克以一種不能令人滿意的方式作了答複。
為了舉例說明這種方式,現在錄引這個答複的最後一段(第339頁)。
他說: 更令人驚奇的是,他[波普爾]運用了可能真理的标準來對一個理論的曆史性作檢驗。
在第16頁上,他[波普爾]發現,&ldquo建議我們應該根據&lsquo常識&rsquo的标準來檢驗赫拉克利特觀念的曆史性,這&hellip&hellip是有點令人驚奇的。
&rdquo難道我們[柯克]不會發現他本人[波普爾的]&ldquo檢驗&rdquo更為令人驚奇&mdash&mdash&ldquo當然,關鍵之點在于,就我們所知,這種富于靈感的哲學[即人是火焰,等等]是真實的&rdquo[第17頁(本書第212頁)]? 對此,簡單的回答是:我既沒有說過也沒有暗示過,一個理論的真或可能真,是對它的曆史性的&ldquo檢驗&rdquo。
(在我的演講的第16和17頁即本書第211和212頁上,還有第Ⅶ節第二段上,都可以看出這一點;附帶說一句,難道柯克忘了他的命題即我已抛棄真理觀念了嗎?)而當柯克在這裡把&ldquo檢驗&rdquo放進引号之中&mdash&mdash由此指出我在這個地方或在這種意義上用&ldquo檢驗&rdquo這個術語&mdash&mdash這時他顯然是錯誤地引用了我的話。
因為,我的話或者意思無非是,傳統上(我認為是正确的)歸諸赫拉克利特的變化理論的真理性,說明這種&ldquo歸屬&rdquo至少是弄明白了赫拉克利特的哲學&mdash&mdash而由柯克歸諸赫拉克利特的那種哲學我怎麼也弄不明白。
再附帶說一句,我确實認為,編史工作和觀念解釋的一條重要的甚至顯而易見的原則是,我們應始終試圖把一種有意義的和真實的理論而不是沒有意義的或虛假的理論歸諸一個思想家,當然條件是這留傳下來的曆史證據允許我們這樣做。
誠然,這既非一條标準,也非一種&ldquo檢驗”但是,不想運用這條編史原則的人不會理解像赫拉克利特這樣的偉大思想家。
Ⅲ 就前蘇格拉底哲學家而言,柯克和我之間最重大的分歧在于對赫拉克利特的解釋。
這裡我要聲明一下,柯克幾乎無視我的兩個主要論點,或許他是無意的,對此我準備在以下(1)和(2)裡加以讨論。
我對赫拉克利特總的看法可以用卡爾·萊因哈特的話來表述:&ldquo哲學的曆史是哲學問題的曆史。
如果你想解釋赫拉克利特,那麼首先得告訴我們他的問題是什麼。
&rdquo(13) 我對這個質疑的回答是:赫拉克利特的問題是變化的問題&mdash&mdash變化何以可能這個一般問題。
一個事物發生變化就不複是那已變化的事物了,那麼,它何以能既發生變化又保持自身的同一性呢?(參見《回到前蘇格拉底哲學家》第Ⅷ和Ⅸ節。
) 我認為,赫拉克利特的偉大遺訓是同他發現這個振奮人心的問題相聯系的;我還認為他的發現導緻了巴門尼德的解決即對于任何事物&mdash&mdash任何存在物來說,實際上變化在邏輯上是不可能的;後來又導緻了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密切相關的理論,即盡管事物改變了它們在虛空中的位置,實際上它們并未發生内在變化。
我遵照柏拉圖、亞裡士多德和那些殘篇,歸之于赫拉克利特的這個問題是這樣解決的:不存在(不變化的)事物;呈現于我們面前為一個事物的是一個過程。
實際上,一種物質的東西像一團火焰;因為一團火焰似乎是一個物質的東西,但它并不是;它是個過程;它處于流動之中;物質從中穿過;它像一條河流。
因此,一切看起來多少是穩定的事物實際上都處于流動之中;它們中有一些&mdash&mdash看來确是穩定的那些事物&mdash&mdash處于看不見的流動之中。
(因此,赫拉克利特的哲學為巴門尼德區分現象和實在鋪平了道路。
) 為了顯得是個穩定的事物,這過程(事物背後的實在)必須是規則的、類規律的、&ldquo有分寸的&rdquo:保持穩定火焰的油燈必須為火焰提供一定量的燈油。
看來不無可能的是,赫拉克利特根據米利都學派,特别是阿那克西曼德關于宇宙周期變化(像白晝和黑夜,也許還有潮汐、月球的圓缺,特别是一年的四季)的看法,提出了有分寸的或類規律的過程的思想。
事物,甚至宇宙的視在穩定性可以解釋為一種&ldquo有分寸的&rdquo過程&mdash&mdash由規律支配的過程,這個思想很可能是從這些規則性得到啟發而産生的。
(1)我批判柯克對赫拉克利特的看法主要有兩點,第一點是這樣的。
柯克提出,赫拉克利特不會認為&ldquo一塊岩石或一隻青銅鍋&hellip&hellip始終經曆着看不見的變化&rdquo,并且提出這樣認為是違反常識的。
柯克對我的批判所作的冗長讨論(第334頁以後)最終達到這樣一點: 在這一點上,論據變得有點不足。
雖然我同意,從理論上講這是可能的:我們經驗的某些看不見的變化,例如波普爾引證的鐵逐漸生鏽,給赫拉克利特留下了十分強烈的印象,以緻使他斷定:一切沒有可見變化的事物都處于看不見的變化之中。
然而,我認為,現存的殘篇并沒有表明事情确實如此。
(第336頁) 我認為,這論據從任何意義上說都不會變得不足;并且許多現存的殘篇都表明了我歸之于赫拉克利特的理論。
但是,在提到這些殘篇之前,我必須重提一下我演講中提出的那個問題:如果像柯克和雷文所贊同的那樣,火可以說是物質的結構模型或原型(或他們所稱的&ldquo原型型式&rdquo),那麼,除了意味着物質事物像火焰并因而是過程以外,還能有什麼别的意思呢? 當然,我沒有斷言赫拉克利特用了像&ldquo過程&rdquo這樣一個抽象術語。
但是,我猜想,他不僅把他的理論應用于抽象事物,或&ldquo作為整體的世界秩序&rdquo(如柯克在第335頁上所說的那樣),而且也應用于具體的、單一的事物;這樣,這些事物諒必是同具體的、單一的火焰相比較的。
至于支持這種觀點和我的總的解釋的現存殘篇,首先就有關于太陽的殘篇。
我清楚地看到,赫拉克利特把太陽當作一個事物,甚或當作日日更新的事物;見DK,B6,那裡說(14):&ldquo太陽日日更新&rdquo,不過,這或許隻意味着太陽像一盞燈那樣天天重新點燃。
B99上說:&ldquo要是沒有太陽,天就會是黑暗的,盡管還有其他的星辰。
&rdquo(亦見B26和我上面就燈和量度所表述的意見,并同B94作比較。
)或者見B125:&ldquo如果不加攪動,釀酒的大麥就會腐敗。
&rdquo因此,運動、過程對于事物的持續存在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否則這些事物就不複存在了。
或者見B51:&ldquo同自身相異的東西又同自身一緻:它是産生于緊張的和諧,像在弓和七弦琴裡那樣。
&rdquo正是這種緊張、作用力、内在的沖突(一種過程)緻使弓和七弦琴成其為它們自身,隻有當這種緊張保持着,隻有當它們各部分繼續沖突着,它們才繼續是它們自身。
大家知道,赫拉克利特喜歡概括和抽象;因此,他很快作了一個概括,很可能想使之成為宇宙尺度上的概括。
這個概括見諸B8:&ldquo相反者相成,最美的和諧産生于不同的音調。
&rdquo(亦見B10。
)但是,這并不意味着他忽視了單一的事物,像弓、七弦琴、燈、火焰、河流(B12,49a)。
&ldquo踏進同一條河的人,不斷遇到新的水流&hellip&hellip我們踏進同一條河流又不踏[進同一條河]。
我們存在而又不存在。
&rdquo 然而,河流在成為宇宙過程的象征以前,還是具體的河流,此外,它還是其他具體事物包括我們自己的象征。
雖然&ldquo我們存在而又不存在&rdquo(附帶說一句,柯克和雷文不認為這段話屬于赫拉克利特)一說在某種意義上是一個總括萬殊的也許還是宇宙的概括和抽象,但它無疑還意味着對每一個人的一個非常具體的呼籲:猶如很多其他的殘篇提醒我們的生變成死、死變成生一樣,它也是赫拉克利特式的死亡警告。
(比較例如B88,20,21,26,27,62,77。
) 如果說B49a趨向某種類似概括的東西,B90則是從關于消耗(熄滅)着的火的一般的無所不包的觀念趨向特殊的東西:&ldquo萬物都交換火,火也交換萬物,一如貨物交換黃金,黃金交換貨物。
&rdquo 因此,當柯克現在問(第336頁):&ldquo那麼,我們能否說,赫拉克利特遵循的任何推理過程都必然蘊涵着萬物各自處于永久流動之中的結論呢?&rdquo在萬物必定在某種程度上仍是猜想和解釋的領域裡,我們完全可以說,一個&ldquo推理過程&rdquo&ldquo必然蘊涵着&rdquo任何事物,就此而言,我們的回答就是一個響亮的&ldquo能&rdquo。
如以B126為例,&ldquo冷變熱,熱變冷;濕變幹,幹變濕。
&rdquo這很可能具有無所不包的意義:它可以指季節變化,也可指宇宙的變化。
可是,我們怎麼能懷疑(特别是如果我們認為赫拉克利特具有&ldquo常識&rdquo,而不管這&ldquo常識&rdquo是什麼意思(15))它也适用于具體的、個别的事物及其變化&mdash&mdash附帶說一句,也适用于我們自己和我們的精神呢?(比較B36,77,117,118。
) 但事物不僅僅處于流動中,它們還處于看不見的流動中。
因此,我們在B88中讀到:&ldquo生與死;醒與睡;少與老,始終是同一的。
因為前者轉化成為後者,後者又轉化成為前者。
&rdquo因此,我們的孩子于不知不覺中變老了,這我們都知道;但父母親也以某種方式變成他們的孩子。
(亦見B20,21,26,62和90。
)或見B103:&ldquo在一個圓周上,起點和終點是同一的。
&rdquo(對立物的同一;對立物于無形中互相融合;亦見B45。
) 赫拉克利特注意到了,這些過程确實可能是看不見的,因此他感到,視覺和觀察是騙人的。
這一點可從B46看到:&ldquo&hellip&hellip視覺是欺騙人的。
&rdquoB54:&ldquo看不見的和諧比看得見的和諧更好。
&rdquo(亦見B8和51。
)B123:&ldquo自然喜歡躲藏起來。
&rdquo(亦見B56和113。
) 我毫不懷疑,這些殘篇全都可以解釋過去。
但我認為,它們似乎支持那些在任何場合都合理的東西,此外,也支持柏拉圖和亞裡士多德支持的東西。
(雖然後者的證據是令人懷疑的,特别是由哈羅德·徹尼斯的偉大著作來看,但沒有人認為[以哈羅德·徹尼斯為最]亞裡士多德的證據包括柏拉圖或那些&ldquo殘篇&rdquo支持的證據是完全不可信的。
) (2)我回答的最後一點,也是關于赫拉克利特的第二個主要之點,關涉對赫拉克利特哲學的一般總結,它可在柯克和雷文的第214頁上讀到,标題是《結論》。
我在演說中引用了這個結論的一部分,并說我發現柯克和雷文歸之于赫拉克利特的那個學說是&ldquo荒謬的”為了說清楚我認為什麼是&ldquo荒謬的&rdquo,我用了着重号。
這裡我重引了柯克和雷文的話,且也和上次一樣用着重号。
我發現&ldquo荒謬的&rdquo是那據說屬于赫拉克利特的學說:&ldquo&hellip&hellip一切種類的自然變化[因而大概也包括地震和大火]都是有規則的和平衡的,這種平衡的原因是火,即事物的共同成分,它也叫事物的邏各斯&rdquo。
(見上面第209頁。
) 我并不反對任何人把變化由規律支配的學說歸諸赫拉克利特,并不反對把規則或規律性是事物的&ldquo邏各斯&rdquo那種較可疑的學說歸諸他;也不反對把&ldquo事物的共同成分是火&rdquo的學說歸諸他。
我感到荒謬的是學說(1)從許多重要的變化和過程諸如燈中的火或宇宙的四季完全可以稱作&ldquo平衡的&rdquo這種意義上,把一切變化(或&ldquo一切種類的變化&rdquo)都說成是&ldquo平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