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谶緯的内容

關燈
谶緯書的出現,大約負有三種使命。

    其一,是把西漢二百年中的術數思想作一次總整理,使得它系統化。

    其二,是發揮王莽、劉歆們所倡導的新古史和新祀典的學說,使得它益發有證有據。

    其三,是把所有的學問、所有的神話都歸納到“六經”的旗幟之下,使得孔子真成個教主,“六經”真成個天書,借此維持皇帝的位子。

    在兩漢之際“民神雜糅”的社會中,自然該有這種東西大批地出現。

     谶緯的内容,非常複雜:有釋經的,有講天文的,有講曆法的,有講神靈的,有講地理的,有講史事的,有講文字的,有講典章制度的。

    可是方面雖廣,性質卻簡單,作者死心眼兒捉住了陰陽五行的系統來說話,所以說的話盡多,方式隻有這一個。

    我們隻要記得了漢初的五色天帝,轉了幾轉的王莽的五德說中的人帝,又記得了陰陽五行的方位和生克,就好像拿了一串鑰匙在手裡,許多的門戶都可以打開了。

     他們說:天上太微宮裡有五帝座星。

    管春天的是蒼帝,他的名字叫靈威仰;他的性情是仁良溫讓的;他身長九尺一寸;他使喚的是歲星。

    管夏天的是赤帝,他的名字叫赤熛怒;他的性情是寬明多智的;他的頭形尖銳,身長八尺七寸;他使喚的是熒惑星。

    管季夏的是黃帝,他的名字叫含樞紐;他的性情是重厚聖賢的;他使喚的是填星。

    管秋天的是白帝,他的名字叫白招拒;他的性情是勇武誠信的;他使喚的是太白星。

    管冬天的是黑帝,他的名字叫汁光紀;他的頭是大的;他使喚的是辰星。

     在商、周時,固然天子也說自己的祖先是上帝所生,但是他們意想中的上帝隻有一個。

    到漢代才依了五行說而分上帝為五個。

    到西漢之末,才因王莽的宣傳而确認這天上的五帝的兒子輪流了做人間的帝王。

    例如漢高帝,如果說他以水德王的,他是黑帝的兒子;倘改說為火德,他就變成了赤帝的兒子了。

    天上赤帝的兒子在人間做帝王,也可以稱赤帝,所以王莽得到的金策書上寫的是“赤帝行玺邦”,而土德的王莽也就成了“黃帝”。

    他們說:這人間的五帝是有一定的任期的。

    蒼帝應當傳二十八世;白帝應當傳六十四世;黑帝可以治八百年。

    光武帝所以自承“漢家九百二十歲,以蒙孫亡”,就因為赤帝是應當治九百二十年的緣故。

    他們又說:蒼帝亡的時候要有大彗星出現,麒麟被捉;黃帝亡的時候要有黃星墜下;黃龍墜下;黑帝亡的時候要有狼星張在天空,靈龜被執;白帝亡的時候要有五殘星出現,又蛇生了足,像一個伏着的人。

     自從漢高帝以平民得天下,加以文、景以來五德說的争辯,武帝的封禅和改曆,大家注目的是皇帝的受天命,覺得這是世界上唯一的大事。

    為什麼受天命?受天命的手續怎樣?受了天命之後應當做些什麼?在當時人看來都是最重要的問題。

    到王莽當權,又把自己渲染為新受命的天子,上帝保佑他坐龍廷的奇迹顯示了不知多少,這種熱空氣散布到民間,更使糊塗的人們增進了對于帝王受命的信仰和想象。

    于是我們的上古史就變了樣子! 他們提起伏羲的故事,說雷澤裡有大人的腳印,華胥去踏了,就生下了伏羲。

    他的樣子是龍身、牛耳、虎鼻、山準、大眼睛,長九尺一寸(照王莽的系統,他是木德,所以和天上的蒼帝一樣高)。

    因為他的道德融洽于上下,所以天把鳥獸文章送給他,地把《河圖》、《洛書》送給他。

    神農呢?少典的妃子安登到華陽去遊玩,有一條神龍和她交感了,就生下了他;生得牛頭、龍顔、大唇,長八尺七寸(也就是天上赤帝的高度)。

    因為他喜歡耕田,創造了耒耜,所以地出醴泉,天降嘉禾。

    黃帝更了不得,大電光繞着北鬥,照到郊野,觸着了附寶的身子,生下了他。

    他身逾九尺,日角、龍顔、河目、隆颡;胸前有文,是“黃帝子”三字。

    他将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