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谶緯的造作
關燈
小
中
大
古代人最喜歡作預言,也最肯信預言。
那時的史官就是制造預言的專家。
還有一種預言,說是上帝傳給人們的,叫做谶。
相傳秦穆公曾經睡了七天不醒,醒來的時候,對人說:“我是到上帝那邊去的,上帝告我将來晉國怎樣,秦國怎樣。
”他叫人把這些話寫出來,稱它為“秦谶”。
後來晉國的趙簡子也像他一樣,睡了七天,醒來的時候告訴他的大夫說:“我到了上帝那裡,和許多的神靈遊于鈞天,聽廣樂,看《萬舞》,快樂極了。
忽然有一頭熊要來抓我,上帝命我射它,一射就死了。
又有一頭罴撲來,我照樣一射,罴又死了。
我瞥見我的兒子也在上帝旁邊,上帝指着一條翟犬,對我說:&lsquo等你的兒子長大時再給他罷!&rsquo”這些話也都記出藏好,當然成為趙谶。
後來趙簡子滅了晉的世卿範氏和中行氏,知道夢裡射死的一熊一罴就是他們的象征。
他的兒子襄子滅了代國,這翟犬的谶也應驗了。
這都是上帝的命令,但上帝不肯明白說出,隻管用了仿佛相類的東西來作暗示,逼得人們去猜謎:他為什麼這樣喜歡耍手段呢? 秦始皇時,這類的預言也常有。
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他派燕人盧生入海求神仙。
盧生到了海裡沒有見到神仙,卻得到一本圖書,上面寫着“亡秦者胡也”。
于是始皇發兵三十萬人往北去打胡(匈奴),奪取河套地;不知道這個谶卻是應在他的少子胡亥身上的!這個谶既有圖又有書,其形式大概和現在流傳的《推背圖》相像。
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秋天,有一個使者從關東來,晚上經過華陰,忽被一人拉住,那人一手把一塊璧遞給他,說道:“請你替我送給滈池君(長安西南有滈池);還告訴他,在這一年中祖龍要死了。
”使者正要問他,那人已不見。
他把這事奏上;查考這塊璧,乃是始皇二十八年渡江時沉在江裡的。
始皇很不高興,但自己寬慰道:“山鬼懂得什麼!況且祖是人之先,也未必是我呵!”他為要避開這個厄運,就往南方去遊玩。
三十七年七月,他果死在路上。
大家說,“祖”是始的意思,“龍”是皇的意思,這又是一個應驗的谶言了。
但谶言真是上帝降下的嗎?看下面一件事就很使我們疑惑。
當始皇聽得“祖龍死”的前幾個月,有流星墜在東郡,化為石,有人在石上刻了“始皇帝死而地分”七個字。
這句話說得太明顯了,用不着猜謎,所以他知道這是自己的臣民所發出的咒詛,便派禦史去查問,雖然沒有得到主名,也把石旁的居民盡殺了,連這塊石頭也銷毀了。
其實從楚、漢之際看來,這句人造的谶言也是十分應驗的。
西漢時,社會安定,這類刺激人心的谶言當然減少。
但到武帝之後,民窮财盡,國本動搖,谶言又得了發展的機會。
例如上面提起的,昭帝時,泰山下一塊卧地的大石忽然站起,上林苑的枯柳樹忽然重生,眭弘就說将有新天子從匹夫中突起。
又如成帝時,齊人甘忠可說上帝派赤精子下凡,傳給他一部《包元太平經》,供給漢室再受命的應用(均見第七章)。
王莽時,這種風氣更盛了。
武功長孟通掘井時發現一塊白石,上面有“告安漢公莽為皇帝”八個紅字,王莽就做了攝皇帝。
臨淄亭長發現了一口新井,巴郡得到石牛,扶風得到石文,攝皇帝就去掉了“攝”字。
哀章把“天帝行玺金匮圖”和“赤帝行玺邦傳予黃帝金策書”送到高廟之後,漢高帝就讓國與王莽了(均見第十四章)。
在這些記載裡最可注意的,是哀章的“金匮圖”和“金策書”,足見這是既有圖又有書的,和盧生在海裡得到的東西相仿。
哀章的圖書裡寫着王莽的大臣八人,取了兩個吉祥的名字,喚做王興、王盛,連他自己一共十一個人,都署定了官爵。
王莽既登極,就照了這個上帝的單子去任命。
于是王舜為太師,封安新公;平晏為太傅,封就新公;劉歆為國師,封嘉新公;哀章為國将,封美新公;以上四人稱為四輔,居上公之
那時的史官就是制造預言的專家。
還有一種預言,說是上帝傳給人們的,叫做谶。
相傳秦穆公曾經睡了七天不醒,醒來的時候,對人說:“我是到上帝那邊去的,上帝告我将來晉國怎樣,秦國怎樣。
”他叫人把這些話寫出來,稱它為“秦谶”。
後來晉國的趙簡子也像他一樣,睡了七天,醒來的時候告訴他的大夫說:“我到了上帝那裡,和許多的神靈遊于鈞天,聽廣樂,看《萬舞》,快樂極了。
忽然有一頭熊要來抓我,上帝命我射它,一射就死了。
又有一頭罴撲來,我照樣一射,罴又死了。
我瞥見我的兒子也在上帝旁邊,上帝指着一條翟犬,對我說:&lsquo等你的兒子長大時再給他罷!&rsquo”這些話也都記出藏好,當然成為趙谶。
後來趙簡子滅了晉的世卿範氏和中行氏,知道夢裡射死的一熊一罴就是他們的象征。
他的兒子襄子滅了代國,這翟犬的谶也應驗了。
這都是上帝的命令,但上帝不肯明白說出,隻管用了仿佛相類的東西來作暗示,逼得人們去猜謎:他為什麼這樣喜歡耍手段呢? 秦始皇時,這類的預言也常有。
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他派燕人盧生入海求神仙。
盧生到了海裡沒有見到神仙,卻得到一本圖書,上面寫着“亡秦者胡也”。
于是始皇發兵三十萬人往北去打胡(匈奴),奪取河套地;不知道這個谶卻是應在他的少子胡亥身上的!這個谶既有圖又有書,其形式大概和現在流傳的《推背圖》相像。
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秋天,有一個使者從關東來,晚上經過華陰,忽被一人拉住,那人一手把一塊璧遞給他,說道:“請你替我送給滈池君(長安西南有滈池);還告訴他,在這一年中祖龍要死了。
”使者正要問他,那人已不見。
他把這事奏上;查考這塊璧,乃是始皇二十八年渡江時沉在江裡的。
始皇很不高興,但自己寬慰道:“山鬼懂得什麼!況且祖是人之先,也未必是我呵!”他為要避開這個厄運,就往南方去遊玩。
三十七年七月,他果死在路上。
大家說,“祖”是始的意思,“龍”是皇的意思,這又是一個應驗的谶言了。
但谶言真是上帝降下的嗎?看下面一件事就很使我們疑惑。
當始皇聽得“祖龍死”的前幾個月,有流星墜在東郡,化為石,有人在石上刻了“始皇帝死而地分”七個字。
這句話說得太明顯了,用不着猜謎,所以他知道這是自己的臣民所發出的咒詛,便派禦史去查問,雖然沒有得到主名,也把石旁的居民盡殺了,連這塊石頭也銷毀了。
其實從楚、漢之際看來,這句人造的谶言也是十分應驗的。
西漢時,社會安定,這類刺激人心的谶言當然減少。
但到武帝之後,民窮财盡,國本動搖,谶言又得了發展的機會。
例如上面提起的,昭帝時,泰山下一塊卧地的大石忽然站起,上林苑的枯柳樹忽然重生,眭弘就說将有新天子從匹夫中突起。
又如成帝時,齊人甘忠可說上帝派赤精子下凡,傳給他一部《包元太平經》,供給漢室再受命的應用(均見第七章)。
王莽時,這種風氣更盛了。
武功長孟通掘井時發現一塊白石,上面有“告安漢公莽為皇帝”八個紅字,王莽就做了攝皇帝。
臨淄亭長發現了一口新井,巴郡得到石牛,扶風得到石文,攝皇帝就去掉了“攝”字。
哀章把“天帝行玺金匮圖”和“赤帝行玺邦傳予黃帝金策書”送到高廟之後,漢高帝就讓國與王莽了(均見第十四章)。
在這些記載裡最可注意的,是哀章的“金匮圖”和“金策書”,足見這是既有圖又有書的,和盧生在海裡得到的東西相仿。
哀章的圖書裡寫着王莽的大臣八人,取了兩個吉祥的名字,喚做王興、王盛,連他自己一共十一個人,都署定了官爵。
王莽既登極,就照了這個上帝的單子去任命。
于是王舜為太師,封安新公;平晏為太傅,封就新公;劉歆為國師,封嘉新公;哀章為國将,封美新公;以上四人稱為四輔,居上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