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谶緯的造作
關燈
小
中
大
你年紀大了,應當替妻子們想一想,不要争奪這天下的神器罷!”公孫述看了這信,不答複,仍做他的皇帝。
但到龍興十二年上,究竟他的“西太守”靠不住,給“《赤伏符》”滅掉了。
在公孫述和光武帝二人的文告裡,可以注意的事情有幾項:第一,他們作天子的根據都出在谶書上。
第二,他們對于谶書,各有各的解法,好像後人的詳簽詳夢一般。
第三,他們不諱言自己統治權的滅亡。
光武帝是一個中興之主,正在開國的時候,而已公開表示他的亡國的日期和亡他的國的人名,這是何等的度量!所以然之故,就為谶書裡是這樣說的,他不敢不信。
谶書裡何以這樣說,則因他們相信做天子的也像做官一樣,多少年後須換一個新任的,他們已在谶書裡把五個德的帝王年代都規定了。
第四,公孫述引的《錄運法》、《括地象》、《援神契》,光武帝引的《西狩獲麟谶》,都是谶書的名目,以前的人所沒有見過的。
《春秋經》的最後一條,是“(哀公)十有四年春,西狩獲麟”,可知這《西狩獲麟谶》定是屬于《春秋》的谶書。
此外,《援神契》是屬于《孝經》的,《錄運法》和《括地象》是屬于《河圖》的。
谶緯的著作,他們說是孔子編成了“六經”之後,深恐經文深奧,将來的人不能洞悉他的意思,所以别立緯和谶,講說得通俗一點;又說有許多是黃帝、文王等九個聖人傳下來的。
谶,是預言。
緯,是對經而立的:經是直的絲,緯是橫的絲,所以緯是解經的書,是演經義的書,自“六經”以及《孝經》都有緯。
這兩種在名稱上好像不同,其實内容并沒有什麼大分别。
實在說來,不過谶是先起之名,緯是後起的罷了。
除了這兩名之外,還有“圖”和“書”。
我們在上邊,知道符命都是有圖有書的。
最早的圖書是什麼呢?他們說:是黃河裡出來的圖,叫《河圖》;洛水裡出來的書,叫《洛書》。
劉歆的意思,以為伏羲氏王天下,受了《河圖》,照樣畫出來,就是八卦;禹治洪水,天賜《洛書》,照樣排列出來,就是《洪範》。
緯書裡更描寫得好玩些,說:《河圖》是龍馬馱出來的,《洛書》是神龜獻上來的。
不管它究竟怎樣,《河圖》和《洛書》一定是最古的谶緯。
因此,谶緯裡以屬于《河圖》和《洛書》的為最多,就現在看得見的材料說,已占有了全部的四分之一。
大概凡是歸不進《六經》的,都歸到這方面去了。
就是光武帝受命的《赤伏符》,也是《河圖》中的一種。
這些書的名目,多半是不可解的;随便舉出幾個,讓大家猜一猜:《稽曜》、《帝覽嬉》、《皇參持》、《闿苞受》、《帝視萌》、《運期授》、《甄曜度》、《靈準聽》、《寶号命》、《洛罪級》、《考河命》、《準谶哲》&mdash&mdash你們看,這些名詞是多麼神秘呀!因為有圖、有書、有谶、有緯,所以這些書的總稱,或是“圖書”,或是“圖谶”,或是“谶緯”,或是“谶記”,或是“緯書”;又因《尚書緯》中有十數種為《中候》,亦總稱為“緯候”。
這些谶緯真是從黃帝到孔子許多聖人們所作的嗎?恐怕除了喪失理性的人誰也不敢答應一聲“是”的。
但尚有許多人說這些書在西漢時早就有了。
我們可以舉出一個反證。
劉向、劉歆父子的《七略》,房中術和劾鬼術諸書尚連篇地登載,那時如有谶緯,則即使因它怪誕而不收于《六藝略》,那《術數略》中總應有分;為什麼不見影兒呢?谶緯的中心思想,是陰陽五行,是災異祯祥,這正是極合漢代經學家的脾胃的,為什麼他們都不引,必待至公孫述和光武帝們而始大引呢?所以我們可以說:《七略》不錄谶緯,沒有别的原因,隻因那時尚沒有這種東西,這種東西是在向、歆父子校書之後才出現的,這種東西是王莽時的種種圖書符命激起來的。
零碎的谶固然早已有了,但其具有緯的形式,以書籍的體制發表它的,決不能早于王莽柄政的時代。
但到龍興十二年上,究竟他的“西太守”靠不住,給“《赤伏符》”滅掉了。
在公孫述和光武帝二人的文告裡,可以注意的事情有幾項:第一,他們作天子的根據都出在谶書上。
第二,他們對于谶書,各有各的解法,好像後人的詳簽詳夢一般。
第三,他們不諱言自己統治權的滅亡。
光武帝是一個中興之主,正在開國的時候,而已公開表示他的亡國的日期和亡他的國的人名,這是何等的度量!所以然之故,就為谶書裡是這樣說的,他不敢不信。
谶書裡何以這樣說,則因他們相信做天子的也像做官一樣,多少年後須換一個新任的,他們已在谶書裡把五個德的帝王年代都規定了。
第四,公孫述引的《錄運法》、《括地象》、《援神契》,光武帝引的《西狩獲麟谶》,都是谶書的名目,以前的人所沒有見過的。
《春秋經》的最後一條,是“(哀公)十有四年春,西狩獲麟”,可知這《西狩獲麟谶》定是屬于《春秋》的谶書。
此外,《援神契》是屬于《孝經》的,《錄運法》和《括地象》是屬于《河圖》的。
谶緯的著作,他們說是孔子編成了“六經”之後,深恐經文深奧,将來的人不能洞悉他的意思,所以别立緯和谶,講說得通俗一點;又說有許多是黃帝、文王等九個聖人傳下來的。
谶,是預言。
緯,是對經而立的:經是直的絲,緯是橫的絲,所以緯是解經的書,是演經義的書,自“六經”以及《孝經》都有緯。
這兩種在名稱上好像不同,其實内容并沒有什麼大分别。
實在說來,不過谶是先起之名,緯是後起的罷了。
除了這兩名之外,還有“圖”和“書”。
我們在上邊,知道符命都是有圖有書的。
最早的圖書是什麼呢?他們說:是黃河裡出來的圖,叫《河圖》;洛水裡出來的書,叫《洛書》。
劉歆的意思,以為伏羲氏王天下,受了《河圖》,照樣畫出來,就是八卦;禹治洪水,天賜《洛書》,照樣排列出來,就是《洪範》。
緯書裡更描寫得好玩些,說:《河圖》是龍馬馱出來的,《洛書》是神龜獻上來的。
不管它究竟怎樣,《河圖》和《洛書》一定是最古的谶緯。
因此,谶緯裡以屬于《河圖》和《洛書》的為最多,就現在看得見的材料說,已占有了全部的四分之一。
大概凡是歸不進《六經》的,都歸到這方面去了。
就是光武帝受命的《赤伏符》,也是《河圖》中的一種。
這些書的名目,多半是不可解的;随便舉出幾個,讓大家猜一猜:《稽曜》、《帝覽嬉》、《皇參持》、《闿苞受》、《帝視萌》、《運期授》、《甄曜度》、《靈準聽》、《寶号命》、《洛罪級》、《考河命》、《準谶哲》&mdash&mdash你們看,這些名詞是多麼神秘呀!因為有圖、有書、有谶、有緯,所以這些書的總稱,或是“圖書”,或是“圖谶”,或是“谶緯”,或是“谶記”,或是“緯書”;又因《尚書緯》中有十數種為《中候》,亦總稱為“緯候”。
這些谶緯真是從黃帝到孔子許多聖人們所作的嗎?恐怕除了喪失理性的人誰也不敢答應一聲“是”的。
但尚有許多人說這些書在西漢時早就有了。
我們可以舉出一個反證。
劉向、劉歆父子的《七略》,房中術和劾鬼術諸書尚連篇地登載,那時如有谶緯,則即使因它怪誕而不收于《六藝略》,那《術數略》中總應有分;為什麼不見影兒呢?谶緯的中心思想,是陰陽五行,是災異祯祥,這正是極合漢代經學家的脾胃的,為什麼他們都不引,必待至公孫述和光武帝們而始大引呢?所以我們可以說:《七略》不錄谶緯,沒有别的原因,隻因那時尚沒有這種東西,這種東西是在向、歆父子校書之後才出現的,這種東西是王莽時的種種圖書符命激起來的。
零碎的谶固然早已有了,但其具有緯的形式,以書籍的體制發表它的,決不能早于王莽柄政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