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勃蘭的功課

關燈
曷琴·德穆爾特 曷琴·德穆爾特(EugèneDemolder)于一八六二年生于勃魯塞爾(Brnxelles)。

    其主要著作有《藝術印象》(Impressionsd&rsquoArt)、《伊拜當的故事》(Contesd&rsquoYperdamme)、《拿薩雷思的故事》(LesRécitsdeNazareth)、《碧玉之路》(Larouted&rsquoEmuaude)、《荷蘭王後的冰鞋》(LesPatinsdelaReinedeHollande)等。

    本篇即從《碧玉之路》中譯出。

     德穆爾特擅長于描寫,他把荷蘭和弗朗特爾的舊畫師的手法,應用到文學上去。

    他所寫的東西,無不絢爛奪目,使人如對畫圖。

     一天下午,高步思正在和他的老師一起工作,一個穿黑衣服的人走進畫室來。

    他戴着一頂絲絨的小帽,一件鑲有金瓣子的輕大氅遮着他的雙肩。

    他的神氣之間有點畏怯的樣子,他的眼睛像茶褐色寶石一般地閃着一種鮮明的光,在他酡紅色的耳朵上,垂着兩個銀耳環:這是荷蘭漁人的風尚。

    他一直走到克魯爾面前,和他接吻為禮。

     這來人看上去約有四五十歲。

    他隐藏在發灰褐色的反光的金黃色的髭須下面的微笑是和藹的,可是如果你仔細看他的時候,便會發現在他的嘴角邊,有着一種不可捉摸的苦痛的神情,卷發稍稍有點顫動。

    他腫起的眼皮顯露出他做着長時期使他眼睛疲倦的工作,遮在便帽下的光亮而多思慮的額角起着皺紋。

    棱角分明的大鼻子顯露出他是出身于壯健的平民的,平坦的下颏表示着他是一個有意志的人。

    臉兒是圓圓的,可是一種不可馭制的思想,以及一種鬥争的生活的活躍,卻似乎曾苦惱過這張有點堅忍而渴望不知道什麼是光榮和什麼是夢的臉兒。

     高步思立刻認出是朗勃蘭·房·倫,因為這位闆畫師常常把他自己的容貌刻在他的闆畫上,而他的面相,也曾好幾次經過這青年的手中。

     再則高步思又常常在哈爾倫、海特、路特當或道爾特萊忒等地方的畫商那兒見過這位大師的闆畫。

    他也每天在克魯爾那兒研究着那些闆畫。

    克魯爾搜集着他的闆畫,因為它們有一天會增價。

    高步思本能地了解了這些作品的至高無上的美。

    對于他,朗勃蘭已變成了一個上帝,一個滿手是光明的降凡的亞普羅神。

    這位奇才的蝕刻比太陽更鮮明地發着光。

     &ldquo這簡直是明燈。

    &rdquo馬昂常常說。

     的确,就是在黑暗中,人們也能看見他的那些蝕刻。

    它們的題材往往是從《新約》上來的。

    高步思曾經賞識過他的《基督割禮祭》《入廟禮》《聖誕》,等等,在那些畫中,人們可以看見在地下室的角隅間或聖殿的中央,有許多平民或希伯萊教士群集在幼小的耶稣的四周。

    這些像夜間的節慶一般地吸引人們眼睛的畫,由那畫中人物所拿着的火炬,由那在襁褓中的上帝之子所發的圓光,以及由那刻畫的朗勃蘭本人的反光等所映着,奇異地輝耀着。

     克魯爾有一張很好的《聖處女之死》印本。

    耶稣的母親在一張華美的床上快斷氣了。

    一個老人慈父般地在給那垂死的女人聞一種香水,一個醫生在那兒給她把脈。

    一位養着長須,戴着司教的帽子,由一個合唱隊的童子伴着的大祭師,莊嚴地守着這神聖的臨終。

    有些女人哀哀地哭着;她們把那病人的消息傳給那些隐藏在一個高高的黑幕後面的人們。

    在前排上,一個錄事者坐在一本攤開的書前面,在記這著名的事件。

    可是,在華蓋上面,在人類的苦痛上面,在哀傷的舉動上面,在藥品的氣味上面,在婦人們的柔心和史家的記錄上面,天使們像篆煙一般地飛翔着,前來接那聖處女的靈魂,又隻讓她一人看見。

    可是那青年畫家記得特别清楚的,是那有一天畫商稱為&ldquo值一百弗洛林的畫&rdquo。

    那幅畫是剛刻印好。

    人們在那畫上看見耶稣在為人治病,那些病人從院子裡的一個暗黑的大門裡走出來,由年老的婦人扶持着的崴腳的人們,舁起床上的患風癱病的人們,床台上的垂死的人們,跪着的跛子,等等,都蹒跚地動着,穿着褴褛的衣衫,呈着饑寒的顔色,發着臭氣,滿身都是瘡痍。

    耶稣一舉手就使他們恢複了健康。

    他頭上發着一圈圓光;兩旁垂在肩上、披在他白色長袍上的頭發,烘托出他的貧民先知者的堅忍而安命的臉兒。

    在他的右面,一群被奇迹的真實所強烈地映照着的冷嘲者,正在争論基督的行為。

    這一群人是由冷嘲着的司祭、商人和哲學者組成的:在不安之中,他們正在設法把他們趕出廟堂,并在推翻了他們的信仰和權能的人的習尚之中,抓住一個罪名。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