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年
關燈
小
中
大
之。
乃抄選柳成龍、李元翼、金晬、李光庭、成泳、崔汝霖、許頊、吳億齡、許潛、李有中、李時彥、金長生、李基卨等十三人。
臺諫論啓以爲:「廉謹人抄擇之際,或有不滿於人心者;或有人望所屬而不預於選中者,請改選。
」上答曰:「末世之事,類多如此,可置之,不須改選。
未滿人心者誰耶,人望所屬而不預者誰耶?」回啓曰:「未滿人心者,李有中也;人望所屬者,李恒福也。
」其後,左議政金命元又請改選,上從之。
遂改選李元翼、柳成龍、許潛、李時彥等四人,上命大臣則官其子,潛等竝加資。
上引見大臣于別殿問曰:「予因病久不見卿等,如有所懷,宜各言之。
」領議政李恒福進曰:「臣果有所懷,欲一陳達久矣。
往在己醜,臣以問事郞,參鞫汝立之獄,粗有記憶之事矣。
自古叛將、強臣,方擁兵權,則宜有同謀之人。
此賊在其家,而陰結無賴之輩,謀未及發,而事已先覺,士大夫豈有知其謀者哉?李潑兄弟及白惟讓,與賊素相親密,有若同謀者。
然至於鄭彥信再被逆黨所引,而隻以誤薦爲辭,不言通書之事,聖心之緻疑,固其宜矣。
若以此,謂之通知逆謀,則事涉曖昧。
且海西無識之人及山僧輩,交結往來雲。
臣意以爲,無識之人宜有參知者,至於士大夫,則恐知之者少矣。
」上曰:「《春秋》之法,尤嚴於亂賊之黨。
汝立出於何地乎?」按《實錄》,每以己醜之獄,歸罪於鄭澈,波及於恒福,而今以進啓之意觀之,則其誣詆之說,不攻自破矣。
六月 6月1日 ○朔丁卯,敍復李山海爲鵝城府院君。
兩司以爲:「山海本以陰慝之人,連朋結類,隨勢炎涼,罔念公議,究厥所爲,無所不至。
士類之攜貳,朝著之不靖,無非此人之所釀成也。
止於罷職,已爲末減,不宜復敍。
」論之累日,而竟不從。
○以宋英耉爲淸風郡守。
先是,英耉以司諫,入參朝講時,領議政李恒福在席。
英耉盛稱恒福之賢,本非凡骨,宜專任責成,上不答。
旣罷,上,下敎于政院曰:「《大明律》,稱譽大臣,謂之姦臣,處以重律,高皇帝之法,可謂嚴矣。
今英耉敢於君前,面譽大臣,指揮君上,欲使大臣專權。
予雖不淑,寧能受敎於英耉乎?」政院以爲:「英耉所言,出於一時無情,專權二字,恐非所以安大臣也。
」上答曰:「夫臺諫者,雖賢大臣,亦隨事糾劾,袖裏彈章,澟如霜雪者有之矣,未聞身爲諍臣,伏於君前,與大臣連袵對面,恣爲稱譽,欲使一國權柄,皆出於其手者也。
其所謂非凡骨雲者,予尤未之解,其側媚褻佞之態,誠不忍正視矣。
」恒福亦不自安,遂上箚辭職。
未幾,英耉出爲淸風郡守。
秋七月 7月1日 ○朔丙申,逆賊吉雲節伏誅。
雲節,善山人也。
少以智略自負,陰懷異志。
其父誨遊宦,死於京而不歸葬,丁酉之亂,托以勤王,棄母不顧,竟死於賊。
以此,一鄕共黜之。
雲節益生兇計,與益山人蘇德裕共謀爲逆。
德裕者,乃逆賊鄭汝立之妾從兄弟也。
己醜之變,懼禍及己,削髮爲僧,亂後,以僧將,築山城於善山地,仍與雲節善。
雲節館之家,而同衣食,德裕說之曰:「以君之才,遭世危亂,不得大施,是可恨也。
」雲節曰:「我固有此志矣,將奈何?」德裕曰:「君若有意於大事,我有一策,當爲君言之。
」雲節問其計,德裕曰:「鄭汝立事,所以不成者,以其所處,在四通五達之地,易以發覺故也。
若圖之於僻地絶域,則何患不成?吾當先往濟州,潛圖此事,而使人召君。
海外人心頑悖,可誘以利也。
」雲節深然之,遂使德裕,托以買馬,持靑布,入往濟州。
德裕以風水圖畫之技,眩惑三邑土豪,仍爲不軌之謀。
時,牧使成允文方以暴酷,大失人心,德裕遂乘時煽動,誘引本州大姓文忠基、洪敬源、金挺傑、金大鼎、金鍾、李智等皆許之。
德裕遣僧惠修及海南人權龍,往召雲節,雲節率其姪崔九翼,同入濟州,與德裕共約。
忠基等期以六月初六日起兵,盡殺牧使、判官及兩邑官吏,而據有軍資,多發戰馬,將渡海直犯京城。
初四日聚其黨,與謀於城中,雲節所通州妓,竊聽其潛語,問將何爲,雲節諱之。
妓曰:「我雖不得細聞,至於殺牧使之說,是何事耶?若不直言,我將倡說於衆中矣。
」雲節知不可終諱,且念事成之後,則本道兵權當盡歸於忠基等,己以孤
乃抄選柳成龍、李元翼、金晬、李光庭、成泳、崔汝霖、許頊、吳億齡、許潛、李有中、李時彥、金長生、李基卨等十三人。
臺諫論啓以爲:「廉謹人抄擇之際,或有不滿於人心者;或有人望所屬而不預於選中者,請改選。
」上答曰:「末世之事,類多如此,可置之,不須改選。
未滿人心者誰耶,人望所屬而不預者誰耶?」回啓曰:「未滿人心者,李有中也;人望所屬者,李恒福也。
」其後,左議政金命元又請改選,上從之。
遂改選李元翼、柳成龍、許潛、李時彥等四人,上命大臣則官其子,潛等竝加資。
上引見大臣于別殿問曰:「予因病久不見卿等,如有所懷,宜各言之。
」領議政李恒福進曰:「臣果有所懷,欲一陳達久矣。
往在己醜,臣以問事郞,參鞫汝立之獄,粗有記憶之事矣。
自古叛將、強臣,方擁兵權,則宜有同謀之人。
此賊在其家,而陰結無賴之輩,謀未及發,而事已先覺,士大夫豈有知其謀者哉?李潑兄弟及白惟讓,與賊素相親密,有若同謀者。
然至於鄭彥信再被逆黨所引,而隻以誤薦爲辭,不言通書之事,聖心之緻疑,固其宜矣。
若以此,謂之通知逆謀,則事涉曖昧。
且海西無識之人及山僧輩,交結往來雲。
臣意以爲,無識之人宜有參知者,至於士大夫,則恐知之者少矣。
」上曰:「《春秋》之法,尤嚴於亂賊之黨。
汝立出於何地乎?」按《實錄》,每以己醜之獄,歸罪於鄭澈,波及於恒福,而今以進啓之意觀之,則其誣詆之說,不攻自破矣。
六月 6月1日 ○朔丁卯,敍復李山海爲鵝城府院君。
兩司以爲:「山海本以陰慝之人,連朋結類,隨勢炎涼,罔念公議,究厥所爲,無所不至。
士類之攜貳,朝著之不靖,無非此人之所釀成也。
止於罷職,已爲末減,不宜復敍。
」論之累日,而竟不從。
○以宋英耉爲淸風郡守。
先是,英耉以司諫,入參朝講時,領議政李恒福在席。
英耉盛稱恒福之賢,本非凡骨,宜專任責成,上不答。
旣罷,上,下敎于政院曰:「《大明律》,稱譽大臣,謂之姦臣,處以重律,高皇帝之法,可謂嚴矣。
今英耉敢於君前,面譽大臣,指揮君上,欲使大臣專權。
予雖不淑,寧能受敎於英耉乎?」政院以爲:「英耉所言,出於一時無情,專權二字,恐非所以安大臣也。
」上答曰:「夫臺諫者,雖賢大臣,亦隨事糾劾,袖裏彈章,澟如霜雪者有之矣,未聞身爲諍臣,伏於君前,與大臣連袵對面,恣爲稱譽,欲使一國權柄,皆出於其手者也。
其所謂非凡骨雲者,予尤未之解,其側媚褻佞之態,誠不忍正視矣。
」恒福亦不自安,遂上箚辭職。
未幾,英耉出爲淸風郡守。
秋七月 7月1日 ○朔丙申,逆賊吉雲節伏誅。
雲節,善山人也。
少以智略自負,陰懷異志。
其父誨遊宦,死於京而不歸葬,丁酉之亂,托以勤王,棄母不顧,竟死於賊。
以此,一鄕共黜之。
雲節益生兇計,與益山人蘇德裕共謀爲逆。
德裕者,乃逆賊鄭汝立之妾從兄弟也。
己醜之變,懼禍及己,削髮爲僧,亂後,以僧將,築山城於善山地,仍與雲節善。
雲節館之家,而同衣食,德裕說之曰:「以君之才,遭世危亂,不得大施,是可恨也。
」雲節曰:「我固有此志矣,將奈何?」德裕曰:「君若有意於大事,我有一策,當爲君言之。
」雲節問其計,德裕曰:「鄭汝立事,所以不成者,以其所處,在四通五達之地,易以發覺故也。
若圖之於僻地絶域,則何患不成?吾當先往濟州,潛圖此事,而使人召君。
海外人心頑悖,可誘以利也。
」雲節深然之,遂使德裕,托以買馬,持靑布,入往濟州。
德裕以風水圖畫之技,眩惑三邑土豪,仍爲不軌之謀。
時,牧使成允文方以暴酷,大失人心,德裕遂乘時煽動,誘引本州大姓文忠基、洪敬源、金挺傑、金大鼎、金鍾、李智等皆許之。
德裕遣僧惠修及海南人權龍,往召雲節,雲節率其姪崔九翼,同入濟州,與德裕共約。
忠基等期以六月初六日起兵,盡殺牧使、判官及兩邑官吏,而據有軍資,多發戰馬,將渡海直犯京城。
初四日聚其黨,與謀於城中,雲節所通州妓,竊聽其潛語,問將何爲,雲節諱之。
妓曰:「我雖不得細聞,至於殺牧使之說,是何事耶?若不直言,我將倡說於衆中矣。
」雲節知不可終諱,且念事成之後,則本道兵權當盡歸於忠基等,己以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