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
關燈
小
中
大
(丙子)九年大明萬曆四年
春正月
1月2日
○丙申,上行仁順王後練祭。
百官脫衰,上練服,仍用白帽帶,視事。
自上白帽視事之後,舊臣皆以改《五禮儀》,懷不平,上亦厭士類所爲,頗悔輕變舊制。
於是,禮官徇流俗之論,請更議大臣,上從之。
前議政權轍、領議政洪暹以爲:「練制以玄冠視事。
」左議政樸淳、右議政盧守愼以爲:「當依卒哭之例。
」而守愼獻議尤詳備。
大槪雲:「白帽視事之制,斷自聖衷,旣洗千古之謬,今不可中變。
且群臣旣以白帽,終期年之服,而自上遽以玄帽,終三年之喪,則是詳於期,而略於三年也。
輕重倒置,不成模樣,決不可也。
」上以大臣之議不一,乃命二品以上廷議。
於是群臣爭言:「《五禮儀》不可不從。
」蓋位高者,皆舊臣徇俗人也,願仍白帽者,不過二三人。
上更命禮官商確,時,禮曹缺長官,參判樸啓賢,乃啓以當從《五禮儀》,上從之。
於是,三司交章爭之,累日不止。
上更問于大臣,淳、守愼力言以爲:「卒哭後,改《五禮儀》,則猶之可也,今旣變白,而練日變黑,則旣非古禮,又非祖宗之制,進退無所據矣。
」上曰:「予寧失之厚。
」仍白帽。
是時李珥、金宇顒等,主此論,三司爭執,而盧守愼、樸淳以大臣相應,故卒歸於正。
然禮文沿革,非如法律、經制之素定。
而微細一節,亦不欲改,擧朝同辭者,由習俗已痼,新舊相非故也。
當此時,數三新進儒臣,欲格君緻治,更張庶政,可謂不自量也。
○以黃海都事李元翼爲正言。
元翼少登科,恬靜自守,人無知者。
由成均館直講,爲黃海都事。
監司李珥,察其才局不凡,委以營務。
珥還朝言:「元翼材器、操行可用。
」遂錄弘文選。
俄拜正言,大臣見除目喜曰:「此人勤謹有才,而沈滯下僚,今始通顯,朝廷有公論矣。
」時,軍籍初頒,諸道任事者,或踈或刻,多有民怨,惟海西所籍稱最,元翼以此著名。
○前議政府右贊成樸永俊卒。
永俊自少歷敭淸顯,一以隨時觀勢爲事。
故不忤權貴;不咈公議,得以富貴終焉。
○行判中樞府事原任議政府領議政李鐸卒。
鐸寬厚有德量,愛士容衆。
其在銓曹,力恢公道,士望甚重。
位居台司,儉約淸素,祿俸之外,不別治産。
郡邑或有禮遺,卽分諸隣裡、親舊,廚無餘積。
臨死,謂子海壽曰:「我死,棺槨必用君賜,無易也。
」及卒,士林惜之以爲:「近世銓政公正,無最於鐸。
」鐸立朝三十餘年,未嘗屈迹權門。
明廟末,與樸淳劾去尹元衡,又不窮治其黨與,務以鎭靖。
以此爲衆所服,至於拜相,而人無異論。
二月 2月1日 ○朔乙醜,金宇顒入侍經筵,因講《書傳》。
上與樸淳,論及鬼神之理,宇顒曰:「鬼神之理極微,非理明義精,未易明白。
此等處,隻當平實看,漸次理會透徹方得。
若看得太甚,恐別生怪異,底病痛也。
」上曰:「讀書須是無不曉底文字,乃可尋義理也。
」宇顒曰:「此等處,非不當理會也,但學問隻欲明義理,而躬行之也。
深究講明,本欲行之,而若隻曉會文字,雖通諸經,不錯一字,何益之有?人主須識箇下工處,疾敬德,乃其要也。
」上曰:「敬字,今爲老儒常談。
」宇顒曰:「常談之外,更無他法。
」上又與淳,論漢文帝、宣帝優劣曰:「文帝卻有好處,不用輕薄之人,以誤天下,可謂有長遠之慮。
視宋神宗用王安石,以覆邦者,豈不遠也?」輕薄指賈誼也。
宇顒曰:「誼雖不及董仲舒,然通達治體,當時無及之者。
文帝質美而未學,故不能盡其才,而隻與絳、灌輩圖事,足爲千古之鑑,不可以爲美也。
」上玉音不和,淳仍進戒保養之失,上不答,但問司僕馬數,淳時爲司僕提調故也。
淳又言:「具鳳齡可用。
」上曰:「予不能識,似是凡常也。
」淳又言:「李珥不可許退。
」上不許。
仍謂淳曰:「取人當以老成忠厚爲主,不可取矯激之徒。
觀卿所稱,似喜此等人,每不快意也。
」〈先是,樸淳筵中歷擧鄭澈、柳成龍、金宇顒爲言。
〉淳曰:「上敎臣當佩服。
但如李珥,議論平和,不是矯激人也。
其去,隻欲居閑讀書耳。
」成洛曰:「取人當主忠厚,但須有識見,而忠厚爲善。
若如鄕願,似德非德,而謂之忠厚,恐不可也。
」宇顒曰:「珥多疾,本欲退而求其志。
且以志不得行而去,豈敢忘君父也?其不失儒者之進退,乃所以愛君也。
自上不奪其志,固是至仁,但其意所存,自上不可不知也。
」 ○李珥辭免副提學,歸鄕裡。
先是,樸淳每於經席,薦珥賢且才可用,上曰:「此人矯激,且渠不欲事予,予何爲強留乎?自古許退而俾遂其志者,亦多矣。
且賈誼讀書能言而已,實非可用之才,漢文之不用,眞有所見也。
」或規珥曰:「自上方以矯激非之,未可以少遲留乎!」珥曰:「固將退也
百官脫衰,上練服,仍用白帽帶,視事。
自上白帽視事之後,舊臣皆以改《五禮儀》,懷不平,上亦厭士類所爲,頗悔輕變舊制。
於是,禮官徇流俗之論,請更議大臣,上從之。
前議政權轍、領議政洪暹以爲:「練制以玄冠視事。
」左議政樸淳、右議政盧守愼以爲:「當依卒哭之例。
」而守愼獻議尤詳備。
大槪雲:「白帽視事之制,斷自聖衷,旣洗千古之謬,今不可中變。
且群臣旣以白帽,終期年之服,而自上遽以玄帽,終三年之喪,則是詳於期,而略於三年也。
輕重倒置,不成模樣,決不可也。
」上以大臣之議不一,乃命二品以上廷議。
於是群臣爭言:「《五禮儀》不可不從。
」蓋位高者,皆舊臣徇俗人也,願仍白帽者,不過二三人。
上更命禮官商確,時,禮曹缺長官,參判樸啓賢,乃啓以當從《五禮儀》,上從之。
於是,三司交章爭之,累日不止。
上更問于大臣,淳、守愼力言以爲:「卒哭後,改《五禮儀》,則猶之可也,今旣變白,而練日變黑,則旣非古禮,又非祖宗之制,進退無所據矣。
」上曰:「予寧失之厚。
」仍白帽。
是時李珥、金宇顒等,主此論,三司爭執,而盧守愼、樸淳以大臣相應,故卒歸於正。
然禮文沿革,非如法律、經制之素定。
而微細一節,亦不欲改,擧朝同辭者,由習俗已痼,新舊相非故也。
當此時,數三新進儒臣,欲格君緻治,更張庶政,可謂不自量也。
○以黃海都事李元翼爲正言。
元翼少登科,恬靜自守,人無知者。
由成均館直講,爲黃海都事。
監司李珥,察其才局不凡,委以營務。
珥還朝言:「元翼材器、操行可用。
」遂錄弘文選。
俄拜正言,大臣見除目喜曰:「此人勤謹有才,而沈滯下僚,今始通顯,朝廷有公論矣。
」時,軍籍初頒,諸道任事者,或踈或刻,多有民怨,惟海西所籍稱最,元翼以此著名。
○前議政府右贊成樸永俊卒。
永俊自少歷敭淸顯,一以隨時觀勢爲事。
故不忤權貴;不咈公議,得以富貴終焉。
○行判中樞府事原任議政府領議政李鐸卒。
鐸寬厚有德量,愛士容衆。
其在銓曹,力恢公道,士望甚重。
位居台司,儉約淸素,祿俸之外,不別治産。
郡邑或有禮遺,卽分諸隣裡、親舊,廚無餘積。
臨死,謂子海壽曰:「我死,棺槨必用君賜,無易也。
」及卒,士林惜之以爲:「近世銓政公正,無最於鐸。
」鐸立朝三十餘年,未嘗屈迹權門。
明廟末,與樸淳劾去尹元衡,又不窮治其黨與,務以鎭靖。
以此爲衆所服,至於拜相,而人無異論。
二月 2月1日 ○朔乙醜,金宇顒入侍經筵,因講《書傳》。
上與樸淳,論及鬼神之理,宇顒曰:「鬼神之理極微,非理明義精,未易明白。
此等處,隻當平實看,漸次理會透徹方得。
若看得太甚,恐別生怪異,底病痛也。
」上曰:「讀書須是無不曉底文字,乃可尋義理也。
」宇顒曰:「此等處,非不當理會也,但學問隻欲明義理,而躬行之也。
深究講明,本欲行之,而若隻曉會文字,雖通諸經,不錯一字,何益之有?人主須識箇下工處,疾敬德,乃其要也。
」上曰:「敬字,今爲老儒常談。
」宇顒曰:「常談之外,更無他法。
」上又與淳,論漢文帝、宣帝優劣曰:「文帝卻有好處,不用輕薄之人,以誤天下,可謂有長遠之慮。
視宋神宗用王安石,以覆邦者,豈不遠也?」輕薄指賈誼也。
宇顒曰:「誼雖不及董仲舒,然通達治體,當時無及之者。
文帝質美而未學,故不能盡其才,而隻與絳、灌輩圖事,足爲千古之鑑,不可以爲美也。
」上玉音不和,淳仍進戒保養之失,上不答,但問司僕馬數,淳時爲司僕提調故也。
淳又言:「具鳳齡可用。
」上曰:「予不能識,似是凡常也。
」淳又言:「李珥不可許退。
」上不許。
仍謂淳曰:「取人當以老成忠厚爲主,不可取矯激之徒。
觀卿所稱,似喜此等人,每不快意也。
」〈先是,樸淳筵中歷擧鄭澈、柳成龍、金宇顒爲言。
〉淳曰:「上敎臣當佩服。
但如李珥,議論平和,不是矯激人也。
其去,隻欲居閑讀書耳。
」成洛曰:「取人當主忠厚,但須有識見,而忠厚爲善。
若如鄕願,似德非德,而謂之忠厚,恐不可也。
」宇顒曰:「珥多疾,本欲退而求其志。
且以志不得行而去,豈敢忘君父也?其不失儒者之進退,乃所以愛君也。
自上不奪其志,固是至仁,但其意所存,自上不可不知也。
」 ○李珥辭免副提學,歸鄕裡。
先是,樸淳每於經席,薦珥賢且才可用,上曰:「此人矯激,且渠不欲事予,予何爲強留乎?自古許退而俾遂其志者,亦多矣。
且賈誼讀書能言而已,實非可用之才,漢文之不用,眞有所見也。
」或規珥曰:「自上方以矯激非之,未可以少遲留乎!」珥曰:「固將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