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談叢錄之二
關燈
小
中
大
今年夏天從隆福寺買到一部筆記,名曰“常談叢錄”,凡九卷,金谿李元複著,有道光廿八年陸建瀛序,小闆竹紙,印刷粗惡,而内容尚佳,頗有思想,文章亦可讀。
卷三女子裹足一則有雲: “女子裹足諸書雖嘗為考證,然要皆無确據,究不知始于何時,其風至遍行天下,計當在千數百年之前耳。
女子幼時少亦必受三年楚毒,而後得所謂如蓮鈎如新月者,作俑之人吾不知其曆幾萬萬劫受諸惡報,永無超拔也。
其實女之美豈必在細足,古西施鄭旦初不聞其以纖趾而得此美名也。
滿洲自昔無裹足之風,予間見其婦女出行,端重窈窕,較漢之蹑弓鞋步傾倚者轉覺安詳可悅,然則創此者真屬多事也。
”裹足這件事真大奇,不知何以那麼久遠地流行,也不知何時才能消滅。
計自南宋至今已有七百年了,大家安之若素,很少有人驚怪,我看明末清初算是近世的思想解放時代,但顧亭林與李笠翁都一樣的贊成或是不反對小腳,可見國人精神之欠健全了。
隻有做那《闆橋雜記》的餘澹心稍表示态度,他在替笠翁寫的《閑情偶寄》序中本已說過: 《常談叢錄》記名物的文章亦多佳作,蓋觀察周到而見識足以副之。
如卷四有攢盒一則雲: “祝允明《猥談》雲,江西俗儉,果盒作數格,唯中一味或果或菜可食,餘悉充以雕木,謂之子孫果盒。
今予鄉尚有此,但同稱攢盒,不聞有子孫果盒之名。
其盒之精緻者則不為木格而為紙胎灰漆碟,一圓碟居中,旁攢以扇面碟四五,或多至七八,外為一大盤統承之,形制圓,有蓋,不用則覆之,髹畫斑斓,足為供玩。
中多設瓜子,貧乏家則以炸炒熟豆,所謂菜則幹鹽菜也。
餘間充以不可食之果,如柏子梧子相思子之類,或亦用蘇州油蠟采飾看果數色,雕木具絕少。
若富室則糕餅果餌皆可食者,然亦第為觀美,無或遍嘗焉,究何異于雕木哉。
予性雅不喜此,為其近于僞也。
客至瀹茗清談,佐以果食,即一二味亦可,正不貴多品,奈何使不堪入口而僅饫人目哉,斯已失款客之誠矣。
婦女膠于沿習,雖相随設之,意終未善之也。
”又卷六鳥蟲少一則中雲: “獨是冥心高寄,千載相關,深惡王莽王安石之不近人情,而獨愛陶元亮之閑情作賦。
”他有一篇《婦人鞋襪辨》附錄在《偶寄》卷三中,開頭便雲: “本朝崇德三年七月有效他國裹足者重治其罪之制,後又定順治二年以後所生女子禁裹足,康熙六年弛其禁。
”又據《池北偶談》卷三八股一則雲: “意必有明之遺臣在位者,持因循之說相勸沮,固謂為閨阃閑情,無與于政治之大,遂亦聽任之也,斯人真可謂無識矣。
”這所推測的并不錯,俞文中雲: “康熙二年以八股制藝始于宋王安石,诏廢不用,科舉改三場為二場,首場策五道,二場四書五經各論一首,表一道,判語五條,起甲辰會試訖丁未會試皆然。
會左都禦史王公熙疏請酌複舊章,予時為儀制員外郎,乃條上應複者八事,複三場舊制其一也
卷三女子裹足一則有雲: “女子裹足諸書雖嘗為考證,然要皆無确據,究不知始于何時,其風至遍行天下,計當在千數百年之前耳。
女子幼時少亦必受三年楚毒,而後得所謂如蓮鈎如新月者,作俑之人吾不知其曆幾萬萬劫受諸惡報,永無超拔也。
其實女之美豈必在細足,古西施鄭旦初不聞其以纖趾而得此美名也。
滿洲自昔無裹足之風,予間見其婦女出行,端重窈窕,較漢之蹑弓鞋步傾倚者轉覺安詳可悅,然則創此者真屬多事也。
”裹足這件事真大奇,不知何以那麼久遠地流行,也不知何時才能消滅。
計自南宋至今已有七百年了,大家安之若素,很少有人驚怪,我看明末清初算是近世的思想解放時代,但顧亭林與李笠翁都一樣的贊成或是不反對小腳,可見國人精神之欠健全了。
隻有做那《闆橋雜記》的餘澹心稍表示态度,他在替笠翁寫的《閑情偶寄》序中本已說過: 《常談叢錄》記名物的文章亦多佳作,蓋觀察周到而見識足以副之。
如卷四有攢盒一則雲: “祝允明《猥談》雲,江西俗儉,果盒作數格,唯中一味或果或菜可食,餘悉充以雕木,謂之子孫果盒。
今予鄉尚有此,但同稱攢盒,不聞有子孫果盒之名。
其盒之精緻者則不為木格而為紙胎灰漆碟,一圓碟居中,旁攢以扇面碟四五,或多至七八,外為一大盤統承之,形制圓,有蓋,不用則覆之,髹畫斑斓,足為供玩。
中多設瓜子,貧乏家則以炸炒熟豆,所謂菜則幹鹽菜也。
餘間充以不可食之果,如柏子梧子相思子之類,或亦用蘇州油蠟采飾看果數色,雕木具絕少。
若富室則糕餅果餌皆可食者,然亦第為觀美,無或遍嘗焉,究何異于雕木哉。
予性雅不喜此,為其近于僞也。
客至瀹茗清談,佐以果食,即一二味亦可,正不貴多品,奈何使不堪入口而僅饫人目哉,斯已失款客之誠矣。
婦女膠于沿習,雖相随設之,意終未善之也。
”又卷六鳥蟲少一則中雲: “獨是冥心高寄,千載相關,深惡王莽王安石之不近人情,而獨愛陶元亮之閑情作賦。
”他有一篇《婦人鞋襪辨》附錄在《偶寄》卷三中,開頭便雲: “本朝崇德三年七月有效他國裹足者重治其罪之制,後又定順治二年以後所生女子禁裹足,康熙六年弛其禁。
”又據《池北偶談》卷三八股一則雲: “意必有明之遺臣在位者,持因循之說相勸沮,固謂為閨阃閑情,無與于政治之大,遂亦聽任之也,斯人真可謂無識矣。
”這所推測的并不錯,俞文中雲: “康熙二年以八股制藝始于宋王安石,诏廢不用,科舉改三場為二場,首場策五道,二場四書五經各論一首,表一道,判語五條,起甲辰會試訖丁未會試皆然。
會左都禦史王公熙疏請酌複舊章,予時為儀制員外郎,乃條上應複者八事,複三場舊制其一也